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05KB ,
资源ID:49930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930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汇报》.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汇报》.docx

1、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汇报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 跟着詹老师经典重新读!作者简介詹丹,上海嘉定人,文学博士。曾先后执教于嘉定实验中学、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古代小说、都市文化和语文教学研究。出版著作有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语文教学的批评与反批评等。内容简介本书系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的续集。詹丹老师围绕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重新解读,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为读者理解和语文教师教学这些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构成本书上编和中编的内容。下编则是红楼梦与整本书阅读,詹老师是研究红楼

2、梦的专家,针对当前语文界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状况,以解读红楼梦为例,为阅读整部经典著作的教学提供参考。目录1 自序1 导论:文本解读与整体的关联性7 上编童诗、童话及其他9 比尾巴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含量问题14 以儿歌小小的船为例谈教学内容的深浅问题20 关于童诗影子不同版本的思考25 “新装”的不见与所见解读皇帝的新装的另一种思路30 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我们还能教些什么35 夏洛的网第一章“早饭前”赏读45 梅子涵走在路上解读55 城市的诱惑:安徒生童话的一个主题67 中编古今诗文和中外短篇小说69 理想的相遇与寻找重读桃花源记并诗74 诗歌的赏读和赏析从关于贺知章咏柳诗的三篇赏析文说起80

3、 苏子何以能说服客人重读赤壁赋兼与归青老师商榷86 快乐的不同境界从黄州快哉亭记的写作脉络说开去91 理性之爱重读爱莲说96 试论文言文解读中的整体关联以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及相关阅读测试题为讨论对象102 神秘情节中的因果逻辑重读促织108 人鬼恋重读聊斋志异二题114 诗意的建构与解构重读荷塘月色121 狗的定位与人的逻辑重读变色龙128 时空架构与心灵呈现的特殊性重读二十年后135 如何理解小说的奇妙构思重读最后的常春藤叶143 下编红楼梦与整本书阅读145 也谈红楼梦是怎样开头的155 林黛玉进贾府与贾宝玉的“我予我夺”162 闻香识得红楼人165 简论苏州城市书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173

4、断裂与连贯论整体视野与红楼梦叙事的一种策略183 上场与缺席:红楼梦人物塑造的一种特殊策略194 主体建构中的个人与群体论红楼梦有关“众人”的书写策略207 论红楼梦物与人之关系书写219 名著改编与经典代读论红楼梦新版电视剧的成败得失230 马克思主义红学的审美维度从李希凡先生有关红楼梦的晚近论著谈起253 附录255 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关键词梳理从赵州桥展示课谈起260 如何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以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为例267 语文高考导向与学生的思维训练以201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为例274 经典吟诵与思辨性阅读的互补性280 后记读精彩书摘,写下您的精彩留言,我们将从中选取点赞人数最多

5、的三位,送出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签名本)。(截止时间1月3日16:30,获奖名单将在1月4日微信公众号公布)精彩书摘林黛玉进贾府与贾宝玉的“我予我夺”红楼梦是一部名著,“林黛玉进贾府”则是名著中的著名片段,被选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在全书中占据重要位置。因为不论是把宝黛情感历程还是将贾府家族衰败视为小说主要线索的人,都是以这一回作为小说进入具体场景的起点。第一回甄家衰败的概括和第二回冷子兴的演说,都不过是为小说这一回的真正开端做烘托的。就此而论,把这一回选入语文教材,作为了解古典白话名著的一个窗口,相当合理。(尽管红楼梦前八十回描写所达到的总体艺术高度,使得

6、可供选择的情节片段相当丰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香菱学诗”“宝玉挨打”都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因为是名著中的名篇,就有各种解读、分析的文章,也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但总的感觉是,不论是红学界还是语文界,关于这一文本的解读,尚有较多深化的余地,故这里结合他人的研究,提出个人的一些解读,希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一、视角切入小说是借助某些特定人物观察体验的视角来呈现小说故事信息的。这些特定人物的视角可以假定是故事外部的不出场人物,也可以依附于进入故事的特定人物。把视角严格固定于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是现代小说修辞的一项要求;在古代,视角的处理则比较灵活。就红楼梦而言,作者

7、虽然假设了通灵宝玉为小说的叙事者,伴随着这一叙事者身份的视角又经常和贾宝玉合二为一,但作者似乎没有恪守这一写作技巧,在不同的场合,出于描写的需要,会有许多变动。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就是以林黛玉视角为主,再辅之以其他出场人物的视角。特别是贾宝玉出场后,贾宝玉的视角和林黛玉的视角处在并置的状态。但林黛玉的主观视角仍然可以说是这一段落的基本视角,由此引出了相关的几个问题。1. 视角的主客观统一采用林黛玉视角进贾府,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一种写法。因为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一如读者第一次接触到有关贾府的具体描写,与其固有的好奇心息息相通。这样,借助林黛玉对于贾府的陌生视角,她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细细观察,

8、就有可能较全面地呈现贾府的环境。比如,许多学者提及的贾府靠垫之半新半旧,正是旧式大家族日用物品共有的特点,不可能像暴发户似的,一切都是簇簇新。而黛玉观察之细致、内心联想之丰富,正可以见出其性格特点。这一点论述已多,不必赘言。不过,如果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话,不妨把林黛玉进贾府与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作比较,同样是对贾府怀有的陌生感,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亲疏关系和抱持的不同目的,使得这种陌生化视角的感受就有了许多差异。观察视角不同使得用于描述这种感受的语言方式也有鲜明的差异。这里的关键是,任何相对于贾府的陌生化视角,不是以一张白纸为起点的。不论是林黛玉还是刘姥姥,他们第一次步入贾府时,都是以他们

9、的前理解为基础。所以,他们的视角必然带有一定的预设性,林黛玉进贾府的先期预设和过程体验,在小说中有充分的展现,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讨论的。2. 视角的预设与生成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已经从她母亲贾敏那里得到了许多关于贾府日常行为及各种人物的信息,而且形成了大致的判断。特别是贾府的日常起居礼仪,非同寻常。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正是她观察的预设性。因为有这样的预设,所以她特别留意贾府中人的言行举止,以她的所见来与自己在家时养成的日常习惯相比较,及时纠正自己的习惯,以便能够入乡随俗,而免得被人耻笑。有人认为,她改变自己饭后暂不饮茶的习惯,两次介绍自

10、己读什么书时却有前后的差异,比如从第一次说刚读了四书到第二次说只认得几个字,口气变得越来越低调,都是体现黛玉“这里见了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如果只局限于第三回来分析林黛玉视角的预设和生成问题,不把其以后的视角联系起来,可能会对其形象造成一个整体上的误判。也就是说,第三回中的林黛玉,目的是投靠贾府,其视角预设的关注点也在贾府全体,特别是一些长辈的言行方式。而一旦见到贾宝玉,对其心存好感,并受到情感的近似回报后,加上宝钗的到来,又插入湘云,不断强化了情感上的竞争对手,使得其视角的关注点渐渐从贾府众人聚焦到宝玉及其周边的女性身上了。她的留心和在意倒是依然如旧,但当初“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11、,多行一步路”的自我警示,已经完全抛诸脑后。第八回在薛宝钗处,基于敏锐观察的一逞口舌之利的四面攻击,把其反应敏捷中的尖酸刻薄一面暴露无遗,几乎与言行谨慎的自我要求大相径庭了。3. 视角的多元性如前所说,小说第三回固然是以黛玉视角为呈现故事信息的基本方式,但这一视角也并非没有变化。特别是贾宝玉出场时,小说力图把一个多元的视角呈现到读者面前。所以舒芜在说梦录中认为,宝玉是在一片争议中出场的。王夫人关照黛玉不要搭理宝玉时,对他充满了埋怨和责备,完全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而黛玉回忆起自己母亲的介绍,却认为他很讲究姐妹情分,这就与王夫人的话有了冲突。而宝玉出场后,把宝玉的视角与黛玉的视角交织起来,且从

12、中能够提炼出一见如故的共性来,使得这种出自个人视角而来的观察结果更趋于复杂。最后,小说特别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后人评价,用西江月词来评点贾宝玉,基本上是以贬斥为主。有人说这是以褒寓贬的修辞手法,其实未必。因为这一贬斥的立场与后来贾政等人的看法非常接近,所以,小说这里故意把贾宝玉这样一个社会另类放在传统也是正统的视角(如同扭曲模仿了左传中的“君子曰”)中来审视,正是体现出不同视角碰撞中带来的反讽效果。而以褒寓贬的说法,反而把问题理解得简单了。当然,视角的多元评价是与贾宝玉本身的复杂性分不开的,脂砚斋也曾以点评贾宝玉的“说不得”,来说明其复杂性: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

13、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恰只有一颦儿可对。这段点评对于我们多角度理解贾宝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也并不说明贾宝玉没有一种主旋律般的性格基调。因为脂评也曾以“情榜”中的“情不情”来概括。二、人物与布局贾宝玉当然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不过除他之外,小说的主要笔墨都用于描写女性,这样的描写符合小说开头提出的为闺阁女子昭传的写作意图。人们常说水浒传是写男人的,红楼梦是写女人的。这样的阅读感受固然和小说实际描写相吻合,但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小说提及的贾府人物中,男性出现的比例其实并不少于女性。据红楼梦鉴赏辞典统计,共提及的人物近600

14、人,男性人数还略多于女性。前八十回提及的人物总共约为530人,男性约为270人,女性约为260人。这样的比例大致符合生活的实际状况,但在红楼梦中,这些男性又没有真正占据小说的主要舞台。这跟小说把人物的活动范围基本划定在女眷活动的内闱有关,但也跟小说常常有意回避对男性的直接描写有相当关系。林黛玉刚进贾府,除拜见老祖宗外,最该拜见的当是两位舅舅贾赦和贾政。但贾赦居然以见面会彼此伤心而拒绝出场,贾政则在外斋戒也未能见面,结果两位舅舅都是托人传话给黛玉,也算是有了初次接触。此外,贾琏及较小的贾环、贾兰等更是没有提及。在第三回这样安排,能够把人物活动的主要舞台充分留给女性及唯一的男性贾宝玉来初次亮相,这

15、既是作者的总体艺术构思,也说明了贾宝玉惯于和女性厮混,凸显其情种的特点。第三回的内容设计把最后的上场留给了贾宝玉,而凸显了其地位。相对于其他女性来说,王熙凤的姗姗来迟,也是凸显了她非同寻常的作用。从情节设计来看,她迟到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她毕竟不同于贾府中的其他女眷,陪侍贾母是她们的主要任务。她做着日常管理工作,不可能一直坐等黛玉前来,更何况黛玉也并非她的长辈。所以她之晚到,伴随着后院传来的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既像是向黛玉表示歉意,实质是为了迎合贾母对黛玉的疼爱。黛玉以为这是放诞无礼,还是没有理解礼仪一张一弛的变通性,以及凤姐以特殊方式迎合贾母的巧妙处。当然,因为王熙凤与贾母、黛

16、玉等人不在同一空间,这样的高声笑语才使得那种所谓的放诞无礼尚显得比较自然。也许,黛玉初到贾府,借助她的视角给读者传递的最深印象就是“礼出大家”。从迎接仆妇到贾府中的各位女眷,其言行举止在环境中分隔出的一个礼仪空间,包括各人所在的不同活动区域,或者同一群体在共同区域的站与坐的差异,以及大家落座后的方向次序变化,都无不深深浸染在大家族的礼仪氛围中。正是在这种整体氛围中,王熙凤的小小放诞,贾宝玉突然歇斯底里的摔玉举动,才成了第三回黛玉进贾府以后值得重点关注的事件描写。三、描写的重心与中心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中,王熙凤的出场虽然重要,但其重要性主要是在家族的意义上体现出来的,其间穿插王夫人询问她月钱

17、发放之事,以及她对黛玉的一连串询问式关照,都是符合她在小说中的身份定位的。从林黛玉的角度来说,凤姐比之贾宝玉的重要性显然要弱许多。黛玉与宝玉的第一次相遇,才成了林黛玉进贾府的“大事件”,是描写的中心。但黛玉与宝玉相遇的相关描写,也带来了一些见仁见智的不同看法。问题一,从黛玉眼中看到的宝玉是连带穿着打扮的,而宝玉看到的黛玉是不及服饰的。为何有此差异?甲戌本脂批有一个说法:“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以此说明宝玉的价值观当然有一定道理,但反过来说,黛玉把宝玉包括其他人的妆饰看得那么仔细,是不是说明了其价值观与宝玉相反呢?其实不然。因为林黛玉进贾府,有着宝玉全然不同的心态。作

18、为一个进入陌生世界的初来乍到者,一切外在于她的人和物,都构成她需要进入的一个陌生世界。所以,贾府的宅第结构、里面的人物,包括人物的服饰,以一种近乎并列的空间方式铺展开来。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黛玉对别人的服饰有太多的关注,不如说,黛玉同时也在想象自己将如何身处其间的一个外部状态,这种外部状态与自己又该怎样融合。由此给人产生的一个联想是,黛玉更像是赤条条进入贾府世界,她将在贾府这个世界里被重新打扮和塑造,所以宝玉眼中只有黛玉本人而不及外在的妆饰,就不奇怪了。问题二,如何理解黛玉与宝玉初次相见就如同见到了熟人?这一描写本身,当然可以见出两人性格的区别。写黛玉是心内大惊,“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写宝

19、玉是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这里描写各有侧重,恰如甲戌本脂评说的,“一存于中,一发乎外”,见得文笔推敲之精准。但这样的眼熟,一方面是呼应了前文,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脱胎换形;另一方面也说明各自心中的理想形象,在现实中发现了一个投影。现实与梦想的交织,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得到了一次有力的证明。正是基于宝玉与黛玉的一见如故,接下来才有了关于宝玉言行的重要描写,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问题三,如何理解宝玉给黛玉起字和自己的摔玉?这是宝玉贴近黛玉最具意义的两个行为。虽然这样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孩子气,但掩盖在孩子气下的意义每每被人忽视。概括地说,这是宝玉对于黛玉的“我予我夺”。“我予”就是

20、给黛玉起字,表面看,宝玉抓准了黛玉的形象特点,体现出对黛玉直觉式的深刻理解。但这一起字的命名方式,包括黛玉对这一字的默认,一开始就奠定了宝玉之于黛玉的重要地位。如果命名是“我予”,强调的是“我”之于黛玉的重要性,那么摔玉则恰好相反,是“我夺”了。这里的“夺”,不是通常理解的对对方的剥夺,恰恰相反,是夺“我”,是自己来把自己的命根子予以剥夺。当宝玉询问黛玉是否有玉而黛玉答没有时,宝玉突然歇斯底里般发作起来,把自己的玉摘下来,狠命摔去,把周围人着实吓了一跳!虽然红学界对宝玉摔玉行为的意义解说各异,并引发了持续的讨论,但这样的讨论大多迂回曲折,不得要领。因为不少学者都忽视了宝玉自己最为直接的理由:“

21、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就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如果说这样的解释还不够清楚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联系第七十七回,宝玉外出探视被王夫人逐出的晴雯,看到晴雯在贫病中饮劣质的粗茶如得甘露时,不由感叹书上讲饥饿之人连糟糠都能满足的话是有道理了(饥餍糟糠)。在这里,庚辰本的夹批是,“通篇宝玉最恶书者,每因女子之所历始信其可”。由此,我们恍然,女性的言行才成了贾宝玉确立是非真假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黛玉没有戴通灵宝玉,从直觉上就剥夺了贾宝玉佩戴通灵宝玉的理由,才引发了他摔玉这么剧烈的行为。据此,黛玉之于宝玉的重要性得以彰显。就这样,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第一次相遇,通过贾宝玉“我予我夺”的言行,双方交往中各自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初步确立。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限时折扣七五折)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作者:詹丹 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