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61KB ,
资源ID:49924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924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原理.docx

1、教育原理教育原理名词解释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我们把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人的身心发展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教育原理所要研究的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指从童年期到青年初期的个体身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

2、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教育目的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德育是向学生传授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美育又

3、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在理论上属于美学,在实践上属于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课程计划(原称 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和准绳。课程标准(原称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接受式学习法就是教师以口头语言传授的方式,把学生要学习的全部内容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只需要把这些内容内化而无需独立地发现知

4、识内在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方法是学生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寻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方法,发展多种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将一定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加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在研究中发现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发展的可能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5、。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其一是从纵向上,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其二是从横向上,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故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简答题教育的起源一 生命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生命起源说这种观点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正确的。二 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

6、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美国教育家孟禄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指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的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三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现代教育的共同特点1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 教育与生

7、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 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 实践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未来教育展望(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1 追求教育的国际化2 追求教育的民主化3 追求教育的多样化4 追求教育的终身化5 追求教育的现代化学校教育的特点1 职能的专门性2 组织的严密性3 作用的全面性4 内容的系统性5 手段的有效性6 形式的稳定性教育的途径1 教学2 课外活动3 社会实践教育的本质特征|本质内含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

8、动3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具体目标)1 教育的普及化2 教育的国际化3 教育的民主化4 教育的法制化5 教育的个性化6 教育的多样化7 教育的整体化8 教育的终身化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1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4 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当代学制发展趋势1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2 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3 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 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 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 以终身

9、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教育目的的类型1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儿。这种观点曾在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广泛盛行于西方世界,“个人本位论”从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出发,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使人性得以发展,使人性得以完善化;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其所谓“个人本性”,实质上是发展人的自然本性,把人当做纯生物看待,这也是错误的,是违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这个基本原理的。2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普、法

10、国的涂尔干等。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出现了一种“社会学派”,他们认为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以外并无其他目的,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的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因此,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正确地结合起来,才是唯一科学的观点。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1 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2 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3 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1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人的

11、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教育活动中的行为目标1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分为六级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2 克拉斯伍等制定的情意领域的目标分类 分为五级接受或注意 反应 评价 组织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3 辛普森等人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分成七级知觉 准备 有指导的反应 机械动作 复杂的外显反应 适应 创新教育内容的价值1 教育内容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2 教育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准绳3 教育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和扩大知识领域的

12、重要基础4 教育内容是检查教师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发展趋势1 缩小教育内容与现代科技和世界性问题的差距2 教育内容取向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 注重能力培养4 关注道德教育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1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和技巧2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3 体育知识和技能技巧4 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5 劳动技术教授活动的形式1 个别教授式2 班级教授式3 分组教授式分组教授的形式有两种:一般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4 综合教授式教育过程的基本任务1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3 训练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4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教育过

13、程的特点1 对人施加影响的整体性2 传递过程内化转化外化的统一性3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参与4 知识再生产的主导性5 教育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联系性6 信息选择的精炼性7 传播方式的简捷性提高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的途径1 提高教育认识,树立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本的观念,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2 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高收入、人皆羡慕与向往的职业。3 改进师范教育,提高师资素质,加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4 教师权益法制化,使教师合法权益不受到任何损害,给教师创设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让教师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顺利完成培养年轻一代的艰

14、巨任务。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塑造一代新人的思想品德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 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教师的劳动特点1 复杂性2 创造性3 长期性4 繁重性5 高度的责任性6 示范性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1 师范教育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2 师范教育体制逐步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3 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更加统一简答(加粗)|材料(正常字体)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与教育的要求)一 学生性别差异与教育(原理)1 生理因素生理学、遗传性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其染

15、色体构成不同,与其空间想象能力有关,形成男女智力活动上的一定差别。其次,男女两性大脑两半球片侧性功能和专门化的发展有区别。2 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长期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重男轻女观念,至今还有影响,家庭与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期望不同,导致为他们发展提供的条件也不同。3 学校教育的不足(怎么办) 基于上述分析,学校和教育应有的态度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点,既要承认性别差异,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各自的特点,又要明确男女学生智力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是相同的,关键是教育要切合学生实际,有效促进其发展。其次,各阶段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时期,要切实把握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做到扬长补短,记忆力好就多教一些该熟记

16、的知识内容,好奇心强就多给创造一些探索研究的机会,同时从发展的需要看到其不足,对多靠记忆获得好成绩的要提示他学会思考比记忆更重要,要更多地向他们提出动脑思考的问题。对于靠“小聪明”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提示他们学习科学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严格要求他们,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深入,使男女学生都有远大理想,富有社会责任感,自立、自强,不因某一阶段成绩不佳而气馁,要有自信心,积极上进。二 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原理 怎么做)根据测定智商的公式,智商在140以上者为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在20以下都为低能(弱智)儿童。对智力超常学生进行教育的要求:首先,要注意早期发现,早期培养。其

17、次,在培养过程中要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人特长。另外,要引导智力超常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坚持刻苦学习,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树立“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的思想。三 非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原理 怎么做)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呈复杂状态,通常表现为方向、性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如兴趣,有的倾向于直接兴趣,有的倾向于间接兴趣,从个体发展看需要两者相结合,学生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个体之间其倾向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表现给予积极引导,实现有效的转换。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其智力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作用

18、。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发展成才的快慢,往往不是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差别。因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既是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个体良好发展的重要内容。论述|简答如何理解教育的基本要素一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教育不同于对人的身心发展发生影响的其他过程。它是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所以,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教育者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而且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他把受教育者作为“教”的

19、对象,以教育影响为手段,把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作为活动的目的,力求使自己“教”的对象的身心发生合乎自己社会的变化。因此说,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二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作为教育的对象存在于教育活动的要素之中。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其一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他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需要教师的传授和扩展。其二,受教育者也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受教育者在教师的教育下逐渐获得品德的完善和行为的养成。其三,受教育者也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

20、。只有在教师的培养训练下,受教育者才能逐渐掌握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实现由消费的个体向生产的社会成员转变。三 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首先,教育内容是联系施教者和求教者的中介。教育内容作为一种特殊的中介形式把施教者和求教者联系起来,通过教育内容难度自然延伸,使求教者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继承到发展,由个体认识水平到人类认识水平,最终把人类的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最佳的教育内容是合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四 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

21、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精神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综上所述,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四要素是展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发展对教育有哪些制约因素)可拆考一 自然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貌和各种自然资源等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不同的自然环境具有加速和阻滞教育发展的作用。无论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状况、资源多寡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等等

22、。人虽不是环境的消极产物,但对环境的这种影响,我们必须给予客观的认识。二 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规模;人口增长率进而影响教育结构;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2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3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的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三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 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劳动

23、力素质需求与教育目的2 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3 生产力发展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4 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四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主要是:1 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五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 文化积淀影响教育内容3 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4 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现代教育的本

24、体功能1 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程人的培养培养人是教育的最基本职能,也是教育的特质所在。教育如果丧失了培养人的基本职责,那么实质上也就丧失了其自身的特质,而与社会上的工厂、农村、部队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教育正是因为有了培养人的职能才使其成为教育。成为能够适应社会要求、与社会规范自觉保持动态平衡的人,这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实现。所以,所谓人的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社会知识、技能、行为规范,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2 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两种财富,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即人的智力的物化或“对象化”和以语言文字形态

25、记载下来的精神文化。这两种社会财富所以能得以保存,并世代相传地继续发展下去,不是靠人的生物遗传实现的,而是靠教育将这些人类认识的成果传递给新的一代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社会“遗传”。实现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很多,但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是教育。教育不仅以自身的活动实现知识的纵向传递,而且亦可突破空间和地域的阻隔,进行横向的交流。3 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学校教育为培养人才而进行的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不是盲目的、自发进行的,而是通过严格而科学的选择完成的。决定教育必须对经验进行科学的选择,以典型的、有限的、基本的材料去教育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美国布鲁纳称其为“学科的基本结构”

26、,西德的瓦根舍因叫它“典型的范例”。以少而精的内容教育学生是人类理性进步的表现。进行人才选拔时学校选择职能的又一方面,不仅具有社会认可的权威性,而且具有层层淘汰的严格性。教育的社会功能 可拆考一 教育的人口功能1 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育观: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或个人倾向于不加节制特别是高数量的生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或个人倾向于有所节制的比较合理的生育。2 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3 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 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二 教育的经济功能(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劳动力劳动者在生产过

27、程中的地位所以比生产力中任何其他因素的地位都重要,原因在于劳动者是活劳动力,劳动者的劳动是活的劳动。而劳动者的劳动所以能成为活的劳动,是由于人的劳动不单单是体力的运用,还有比体力更重要的智力的运用。2 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劳动能力的再生产,不仅可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合格劳动力去满足社会生产的扩大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质量的不断提高去促进社会生产的不断跃进和革新。3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化生产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再是增加劳动力的数量、靠人海战术或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而主要是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上迅速应用的程度,而这需要教育的

28、的培养。4 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三 教育的政治功能(简述)1 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 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 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4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教育对于政治经济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进步的教育虽能推动革命,但不能代替革命;腐朽反动的教育虽会阻碍社会发展,但终究挽救不了它的崩溃。因此,教育是在政治经济制度允许范围内发挥作用的,任何“超政治”的

29、教育是不存在的。四 教育的文化功能(简述)1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文化传承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和代际间的传接。教育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传承。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2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3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是将文化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4 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首先,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了一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其次,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正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未

30、来(现代)人的素质特征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什么新要求一 现代社会要求人进取、开拓、创新、勇于迎接时代挑战在现代社会中,惟有人们具有开拓、进取、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跟上时代潮流。进取、开拓、创新精神既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对全体人的要求,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个人的要求。惟有人民具有这样的素质,国家才能快速发展,个人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二 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现代社会是一个财富和繁荣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社会,是一个以脑力和创造性为基础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充斥于世界的社会,是一个到处都打上科技烙印的社会,还是一个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

31、的社会。现代科技发展,科技信息量不断膨胀,人类无法穷尽这些广泛的知识海洋,要想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跟上社会的步伐,必须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三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人有合理的能力结构世界经济和合作组织的柯林博尔指出,现代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在所有的能力中,最主要的是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完善,是一个艰苦复杂的探索实践过程,特别是使其既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同时又要与国际经济接轨,要求人们有强烈的开创意识。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这要求人们有一定的竞争意识。特别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只有靠效益才能取胜。这同样要求参与竞争的人有效益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人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能自觉运用法律来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