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17MB ,
资源ID:49879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879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docx

1、中国古代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中外服装史(结课论文)中国古代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课程名:中外服装史课程号:99070241430 学 院: 服装学院专 业:服装081姓 名:尚春丽学 号:200800714104指导老师:王诤 2010年6月摘要:中国古代配饰如繁星灿烂绚丽,古代人们用配饰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愿望,或者让自己更加出众,或者表达了一种地位的象征。而服装设计师们利用配饰的形状、材质等然后再加以现代的元素来形成现代的独具特色的服装。关键字:古代,配饰,服装设计,影响,花冠,巾,笏,花翎,扇子,屐,补子。引言:一、 概述中国配饰。二、 中国古代配饰的形成和发展三、 对配饰分类

2、描写。1. 头服(帽子、冠、巾)2. 屐3. 笏4. 补子5. 花翎6. 京剧脸谱7. 扇子8. 刺绣本论:一、 概述中国配饰。“食色性也”,爱美是人的天性。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而配饰更是可以让服装更加增光添彩。这两者相配合,不仅护卫着人类的身体,更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中国古代配饰如繁星灿烂绚丽,数不胜数。发饰、耳饰、颈饰、臂饰、手饰等装饰品统称首饰。汉代曾将冠冕、镜梳、脂粉等都算作首饰,宋代又将首饰局限在“头面”的范围内;其定义或宽泛,或狭窄,均与现代习惯上所说的首饰不同。古代的人有时候用配饰来装饰服装,使自己更加漂亮;但更多的时候是用配饰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二、中国古代配饰的形成和发

3、展。距今250000至18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正是中国服装史的发祥期。这时人们已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并用兽牙、骨管、石珠等做成串饰进行装扮。有趣的是,山顶洞人佩戴的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带有红色,似乎他们的穿戴是用赤铁矿研磨的红色粉末染过的。(如图1-1山顶洞人的饰品,1-2山顶洞人的项链)图2-1山顶洞人的饰品 图2-2山顶洞人的项链陕西临潼姜寨一少女墓出土了骨珠8721颗。串珠多饰于颈部,但也有饰于腰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黄河、长江下游的大汶口、良渚文化遗址中,骨、陶首饰减少,石、玉首饰增加。特别是在良渚文化中,珠、管、坠、钏等玉饰的数量既多,制作亦精。江苏新沂花厅16号墓出土的

4、玉串殷墟发现的首饰主要是笄,有骨笄、铜笄和玉笄,笄头上刻出鸟头或兽头。汉代男子的首饰一般只用笄。妇女除笄以外还用钗。南北朝妇女最华贵的发饰是步摇。续汉书舆服志说汉代后妃已戴步摇,其下端有黄金制作的“山题”;上有“桂枝相缪,一爵九华”,但汉代的实物未见。唐代 很重视发钗顶端的花饰。唐代前期,在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墓石线雕中的女侍,已有戴海榴花形钗和凤钗的,但每人只戴一枚或二枚,以后花饰愈做愈大,几乎与钗股等长。西安惠家村与广州皇帝岗中、晚唐墓所出者,有凤形、摩羯形、花鸟形、缠枝花卉形等多种花钗。运用模压、雕镂、剪凿等方法制成。梳本为理发具,盛唐时妇女开始在发上插戴。宋代妇女的首饰大体沿袭唐制,仍以

5、钗、梳为主,唯顶端带花饰的簪增多。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金梳背,龙凤金簪,江西彭泽宋易八娘墓出土的银梳和金簪,工艺均极精湛,可视为当时的代表作。在北方的辽国,因妇女发式不同,钗、簪、梳都较少使用,而项链、耳坠、臂钏等特别发达。明清 民间的首饰有素面的,很简洁;贵族妇女的首饰造型复杂,图案繁缛,且广泛采用镶嵌宝石、垒丝、点翠等技法,使首饰的华丽程度胜过前代。三、对配饰分类描写1.头服(帽子、冠、巾) 头服又称头衣,顾名思义是头上的衣服。原始头服分帽、冠与巾三类。1.1帽子 最早的帽子使用植物编织的(黔书上有记载)。冠帽子发展到后来,又出现了冠。“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汉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

6、天冠、长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冠主要起装饰头顶的作用,一般没有护头的功能,当然有些冠也可以固发。在现代服装中冠被演绎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图3-1 图3-2宋.玉发冠 图3-3宋 白玉莲瓣形发冠 图3-4 图3-5 图3-6图3-7服装设计师们把头发做成发冠的形状图3-81.2花 冠花冠是一种用花朵串成冠状的头饰,始见于唐代。初以纸、绢、通草等为材料制成,被称为宫花,后来也簪戴真花。至宋代,插戴花冠习俗尤为流行,且不限于妇女,男子亦爱戴饰。传世的麦积山五代壁画、宋人宫乐图、女孝经图及故宫南薰殿旧藏历代帝后像等绘画中都有当时女性戴花冠的情状。花冠上的饰物不

7、仅限于花,渐渐也出现了各种不同饰物,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上元夜“妇人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闹娥”是用彩帛剪成花或蛱蝶、虫的形状,“玉梅”是以白绢做成的梅花,“雪柳”是以绢花装簇的花枝,这些都是组成花冠的饰物。一直到清初,花冠还在女性的发顶熠熠生辉。冠子和朵子在隋唐是很流行的。是仙女所喜欢的妆饰,是华美的仙姿。隋炀帝时宫人戴通天百叶冠子,可能类似唐代花冠,在佚名唐代宫乐图上能见到两位戴花冠的女子,用圆花瓣累叠而成,每一片花瓣都上有红绿色的彩绘,具体制法,似乎是用了薄木片或通草、绢、硬纸片刻雕成花瓣,再彩绘,然后连缀起来。 图3-9 唐代妇女大多数梳高髻, 髻上戴着艳丽的花。冠, 插金步

8、摇, 画蛾翅眉。这种花冠即是史料上说的“花冠子”, 是姑娘出嫁和喜庆节日。年轻妇女的头饰。在贫富悬殊的等级社会中, 这类装束的规格相差极大。唐代宗室嫁女单是一顶花冠子一笼就值七十万钱。而当时的民间嫁女就大不相同了。唐代王建失钗怨诗: “贫女铜钗惜如玉, 失却来寻一日哭; 嫁时女伴与作妆, 头戴此钗如凤凰; 双杯行酒六亲喜, 我家新妇宜拜堂; 镜中乍无失髻样, 初起犹疑在床上”。描写的是一妇女失去初嫁时的铜钗的情形。宋代的花冠样式花样百出,无奇不有。简单一点的,将头发做成玉兰花苞状;复杂的,将头发梳成高髻,并将帛花堆砌成宝塔状。还有的花冠将一年四季的花朵品种合插于一冠之上,叫做”一年景”。 图3

9、-10 古代花冠花冠演绎图3-11 图3-12 图3-131.3巾古时候巾的定义:1.裹头的织品。 2.指明清时规定给读书人戴儒巾。古时候的巾,是裹头用的布,起保暖和防护之用,其本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地里进行农作的时候为了尽量少的避免炙热太阳的炎热的光照而发明的一种简单朴实的小发明。早期的巾是区分官员和庶民的标志。其颜色以青、黑为 主。东汉时期,头巾的位置起了变化,无论贵贱均以扎巾为风尚。其种类有很多中,例如:魏晋时期流行的漆纱笼巾、东坡巾、浩然巾、四方平定巾等。图3-14 图3-15 在现代头巾已不仅仅是裹头用的,它已经被一些时尚界的人士发现。并给改造了成了许多流行的时尚。其中最为优秀的就是无缝

10、头巾。因起有数十多种以上的不同扎法,变换出不同的效果,可用作头巾、围巾、头带、风沙罩、无檐圆帽、帽兜、护腕.现已成为最流行的户外头饰装备之一。一块小小的布料,经过魔术般的扎法,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迎合和年轻人创新个性要求,因为简单,所以奇妙。因为它的时尚性和实用性使得浦一上市便广受年轻人的欢迎。图3-16 图3- 17 图3-18 图3-19图3-20 图3-21 图3-222屐屐,是华夏传统的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相传始于春秋时期,东汉以后开始盛行,到了宋元时多被用作雨鞋,男女都可以穿。但据说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女性的木屐常常施以彩

11、绘,俗称“漆画屐”。唐以前是旅游用的鞋,在宋代以后基本上就是专门的雨鞋了。雨雪时,当套鞋使用,以防打湿鞋袜。唐颜师古急就章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 汉刘熙释名 释衣服:屐,搘也。为两足搘,以践泥也。 宋张瑞义贵耳集:东坡在儋耳,无书可读,黎子家有柳文数册,尽日玩诵,一日遇雨,借笠屐而归。宋代以后的汉族妇女,因为崇尚缠脚,故多不穿木屐。明清时期将木屐称之为“泥屐”,也着眼于屐的用途而言。如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五回:“狄员外打了伞,穿了泥屐,别了薛教授回家。”在各种鞋履中,屐的构造比较特别,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底板,这就是屐的基础,通常以木料为之,作鞋底形,古时称之为“木扁”。上钻有小

12、孔数个,以穿绳系。二是绳带,被称之为“系”,南朝无名氏提搦歌:“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系两头系。”就指屐上的绳带而言。三是屐齿,均装在木扁下,其开头有扁平、四方及圆柱体等多种,高度在6-8厘米之间,前后高低大致相等。图3-23三国时代出土的木屐图3-24 缠足用木屐 图3-25 潮州木屐木屐的演绎图3-26 图3-27 图3-283.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1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

13、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图3-29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在服装上或层叠用笏或单一用笏来体现造型。图3-304.清代官员衣服上的补子据说补子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武则天时。元代时期,一些服饰的前胸后部处织有方形的装饰图案,其被称之为“胸背”,明代官员常服、清代官员补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或圆形)饰有鸟兽的图案,称为补子,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补子分圆补和方补两种。圆补用于贝子以上皇亲者,上为五爪金龙纹,分别饰于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方补均用于文官和武将等官员。 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

14、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口若悬河为鹭鸶,七品为(溪鸟)鸟和(束力鸟)鸟/犀牛,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图3-31 图3-32 图3-335.花翎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清朝最看重花翎,就如古代的“珥貂”一样。图3-34 图3-35图3-36 图3-37 图3-386.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

15、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它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之士。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粗率,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项羽、杨七郎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彪悍、阴险、凶狠残暴,如庞涓、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刚强骁勇、粗犷、桀骜不驯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程咬金、公孙胜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象征阴险狡诈的坏人,如曹操、严嵩、赵高、秦桧、司马懿等。脸谱来源于舞台,现在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16、。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图3-39图3-40 图3-417扇子摇动生风的用具。原指团扇,后泛指各式扇子。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披浅黄藂罗衫,把云母小扇子。”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龙皮扇:“ 元寳 家有一皮扇子,制作甚质。”朱子语类卷九四:“譬如扇子只是一箇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

17、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我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被现代 图3-42 图3-43 图3-44 图3-45 图3-46 8刺绣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

18、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现代的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苏绣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出现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苏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

19、之手 图3-47湘绣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粤绣历史悠久,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所制织锦同出一源。蜀绣又名“川绣”。是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历史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载,当时蜀中刺绣已很闻名,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 图3-48湘绣 图3-49粤绣 图3-50蜀绣 图3-51鸾凤双栖牡丹 图3-52 图3-53结论:中国现代的服装业并不发达,我们要改变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的现状,我们要形成中国自己的设计风格和文化。罗素曾经说过“中国人不同于日本人,他们希望从我们这儿学习的不是那些带来财富或增强国力的东西,而更

20、多的是具有伦理我社会价值的东西,或者是纯学术性的东西”。所以说我们应该从“道”入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服装。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文化元素就是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服装素材来源。古代服装配饰数不胜数,而现代对于配饰的概念相较于古代更是宽之又宽。所以说古代配饰对现代服装的影响也就更加深刻。现代社会相较于古代社会,思想开放,人们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才艺。所以现代的设计师们并不局限于古代配饰的色彩、材质、形状。而是将古代配饰文化的元素作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某一点,或者是作为一种理念。而当设计师确定了某一理念之后,她就会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就肆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往其中加入现代的或古代的各种元素或器物形状。但是,虽然是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加入了各种的元素,但是设计师们却能够很好的将其协调统一,从而形成具有现代气息与古典风格相统一的服装。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研究古代的配饰文化之中,只有将古代配饰文化研究透彻了,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将古代的配饰文化应用在我们现代的服装设计之中。才能够更快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参考文献: 民族服饰语言的时尚运用 马蓉编 衣冠天下 黄能馥 乔巧玲编 图说中国传统服饰 郑婕编 细说中华民族民族服饰 戴伯龙编汉服蒋玉秋 王艺璇 陈峰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