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8.91KB ,
资源ID:49846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84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参.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参.docx

1、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参第二十五课: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出处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准备写有自学要求和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阅读。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根据鹬蚌相持的文言文改编的白话文寓言故事。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

2、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课文描述了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河蚌爬到沙滩上张开蚌壳晒太阳,睡着了。一只鹬鸟乘机去啄食蚌肉,河蚌本能地合住蚌壳,紧紧地钳住了鹬嘴。随着时间的溜走,鹬鸟决定用激将法让河蚌松口,没想到激起了河蚌的逆反心理,不但不松口,反而钳得更紧。当太阳下山时,双方仍相持不下,被第三者渔翁,轻而易举地擒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解读与提示* 第1、第2段: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而生动的画面故事中两名主角活动的场景:蜿蜒东流的大河,清澈而明净的河面,蓝天、白云、微风,河面上的阵阵涟漪,明媚的阳光,温

3、暖的沙滩,为下文河蚌晒太阳的舒适惬意做了铺垫。 涟漪: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 第35 段,主角出场了,故事发生了。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带着“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自读自悟,相互交流,“心旷神怡”,旷,空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第6段: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疼痛使它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 * 第7、第8段:作者对河蚌、 鹬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想象和描写。这部分内容比较

4、简单,教学时,可以以读代讲: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另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要进入角色,读出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读后评议。 * 第912段: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具体描写了鹬蚌进一步相持的原因和过程。“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说明鹬蚌已经相持很长时间了。“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这是鹬蚌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没有想到会两败俱伤。作者对鹬蚌各自的心理和语言进行了准确而生动的描写,读来精彩而有趣。饥肠辘辘:辘辘,拟声词。肚子饿得咕噜噜响。形容非常饥饿。反唇相讥:反唇,回嘴

5、。讥,讽刺。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讽刺对方。 * 第13、第14段:写出了鹬蚌相持的结果渔人得利。结果发人深思,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就在于此。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鹬蚌有没有想到它们相持不下会是怎样的后果?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轻而易举:举,向上托。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 识字写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除了让学生独立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外,还要能借助工具书等,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 课后第1题:是检验学生是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哲理的启迪。这道题可在课文教学中进行。 * 怒目相视:愤怒地瞪着眼睛看对方。

6、* 课后第3题的词语提示了故事的顺序,可借助词语讲述故事。 * 课文链接: 链接的是鹬蚌相争的文言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编者是想借助鹬蚌相争这篇课文让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感受一下古文,使学生对祖国的文言文有粗浅的了解。要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课文,尝试阅读。 * 选做题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与文言文对照起来进行阅读。可鼓励学生去做。教学设计参考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生答。)对,就是战国时期的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结果如何?秦灭六国统一了天下。六国是如何被灭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在我们

7、今天要学习的故事中。(板书课题。) 二、解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达标新授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念几遍,念会了,再往下念。 (2) 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应该积累的四字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 (3)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再与周围的同学交流:“鹬蚌相争”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过程如何?结果怎样? 2. 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读自悟,相互交流。 3. 检查自读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学习情况作补充、指导。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 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

8、、地点,感情朗读指导。 (1)过渡:“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请大家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找出时间和地点,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要让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优美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并试图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 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的同学交流: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

9、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 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 (1)过渡: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疼痛使它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此时,河蚌是怎样想的? (2)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另一组朗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要进入角色,读出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读后评议。 (3)出示句子:“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边读句子,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长。 (4)让学生默读、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再汇报自己找到的原因,教师同时

10、出示写有重点句的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语言和心理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没有想到会两败俱伤。 (5)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抽三个学生来读,一个读9,10段,一个读11段,一个读12段,或者分男女生和全班读,再交换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了解。 (三)了解故事的结果,升华理解,在有所感悟和思考的基础上获得思想哲理的启迪。 1. 鹬蚌就这样相持下去,结果如何?读最后两段。 2. 引导学生思考:鹬蚌有没有想到它们相持不下会是怎样的后果?为什么?然后

1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鹬蚌相持的结果让你想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教师补充介绍鹬蚌相持这个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谋士苏代用这个寓言来比喻燕国和赵国之间的相互争斗,就像鹬蚌相争,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强秦坐收渔人之利。用这个例子启发学生,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必苛求学生举的例子与课文完全相似,只要有相似之处,就说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思想启迪。最典型的例子有:两只小羊迎面走来过独木桥,互不相让,结果都掉进河里淹死了。还可启发

12、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感受景物的优美、生活的美好,如果鹬蚌都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吗?何必弄得两败俱伤。生活中有许多悲剧也都是因为赌一口气,争执不下而发生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固然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凡是涉及这些,教师都应充分肯定,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 四 指导课后练习(略) 参考资料 鹬:鸟纲,鹬科多数种类的通称。体型大小差异很大。羽毛多为沙灰、黄、褐等平淡色调,密缀细碎斑纹。喙都细长而直,间亦向上或向下弯曲。足都长,适于涉行浅水、泽地。觅食昆虫、蠕虫或其他水生生物,有的种类也兼吃植物性食物。常见的种类有丘鹬。 鹬蚌相持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

13、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意思是,战国时期,赵国欲讨伐燕国,谋士苏代为了燕国免遭战争之苦,就劝赵惠王说:“今天臣来这里,路过易水,看见河蚌刚出来晒太阳,鹬鸟就去啄食蚌肉,河蚌合上蚌壳紧紧钳住鹬鸟的长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也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两个互不相让,渔人看见了,轻而易举就把它们捉住了。”苏代把赵燕之战喻为“鹬蚌相持”,告诉赵惠王打这一战只会两败俱伤,而让其他

14、国家坐收渔人之利。后以“鹬蚌相持”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今多作“鹬蚌相争”。第七课:藏羚羊的故事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 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珍视动物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藏羚羊的图片或者影片可可西里的片断。学生:搜集有关藏羚羊的资料,了解有关关爱动物的故事。教材简析这是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老羚羊冒死截车,跪拜于车前求救的无奈,科考队员主动救助受伤的小羚羊的举动,父子团

15、聚的喜悦,都令我们刻骨铭心。全文共10段,围绕老羚羊和小羚羊的父子深情,科考队员关爱藏羚羊这两条情感线索展开。老羚羊冒着生命危险截车,跪在车前求救,并带领科考队员看望受伤的小羚羊,目送小羚羊安全离开,又迎接小羚羊康复的举动,无不显示出伟大的父爱。年长的科考队员的警觉性,让我们佩服。大家救助小羚羊的举动:拿矿泉水给小羚羊喝,给小羚羊处理伤口,体现了科考队员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待小羚羊伤愈后再放归自然,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文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感情真挚细腻,耐人寻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增

16、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环保意识。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解读与提示:* 用“在藏羚羊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怀着好奇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16段:为我们讲述了一只老羚羊冒死截车,向过路行人求救的无助与悲哀。我们可以从“飞奔”、“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体会到老羚羊急迫的心情,从“纹丝不动”、“乞求”、“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感受到老羚羊的无助和对小羚羊的关怀。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羚羊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反复品读,边读边想,在读中体会老羚羊对小羚羊的爱。* 第78段:作者详细地记叙了科考队员耐心细致地救助受伤的小羚羊,待伤痊愈后,

17、将它放归大自然的过程。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肃然起敬”、“小心翼翼”的意思。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反复品读“老羚羊静静地注视着,待汽车发动起来,才缓缓离去”这句话,并分组讨论:老羚羊为什么要这样做?此时,它会想些什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勾画出描写老队长救助小羚羊的动作的语句,“从随行携带的药箱里,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药,碾碎后,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然后,他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体会老队长的良苦用心和当时的想法。在队员们的精心照料下,半个月后,小羚羊的伤痊愈了,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肃然起敬: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

18、容受到感动而表现出恭敬、钦佩的心情和神态。* 小心翼翼:形容十分小心慎重,一点儿也不敢疏忽。* 第912段:是文章感情的高潮。写老羚羊与小羚羊父子团圆的激动和兴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描写羚羊父子动作的句子:“活蹦乱跳的小羚羊,围着老羚羊边跳边叫;老羚羊慈爱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扫来扫去,还不时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后腿。”反复朗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同学交流,谈谈老羚羊和小羚羊会诉说些什么,会怎么去感受父子团聚的激动与兴奋。“消瘦了很多”,让我们明白了,老羚羊一直牵挂着小羚羊的安危。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全体科考队员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待两只羚羊逐渐没入草丛中,才缓缓离去”这句话,分析体会

19、科考队员的泪水是怎样的泪(被老羚羊对小羚羊的爱打动的泪,看着父子团圆的幸福泪)。这深深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唤起人们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良知与热情。* 生字中,“刹”不要读成“”,“渗”不要读成“”了,“蹭”字是平舌、后鼻韵。* 课后第1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 课后第2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勾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与同学交流。* 课后第3题:可结合学文处理,体会带点词语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1)“静静”、“注视”、“缓缓”表达了老羚羊对受伤小羚羊的关切和不舍。(2)“默默”“注视”“缓缓”表达科考队员对老羚羊和小羚羊的不舍与祝福。* 此处的练

20、笔,是训练学生如何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学设计参考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 出示藏羚羊的图片,看看这是什么动物。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或者播放可可西里的影片,引起学生对藏羚羊的关注与了解。2. 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 学生找出难记的字词,同学间相互解决。3.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中哪个情节或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三、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读课文。1. 16段(求救)。(1)自由读课文,了解老羚羊为什么要冒死截车?(为了救它的孩子。)(2)从老羚羊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1、心情着急,痛心。)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3)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部分。2. 78段(救助)。(1)大家明白老羚羊截车的原因后是怎么行动的呢?用笔勾画出来。(2)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你喜欢的原因。(3)你对科考队员的行为想说点什么心里话?(4)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3. 912段(父子团圆)。(1)齐读,想想这部分讲的是什么。(2)抓住描写老羚羊和小羚羊动作的语句,体会父子团聚的兴奋。(3)科考队员们为什么流泪了?体会他们此时此刻复杂的思想感情(感动,高兴,激动),学生相互交流。(4)抽学生读,体会科考队员与藏羚羊之间的感情。4. 这篇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先说

22、说,再写下来。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 人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2. 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保护动物”的主题活动。参考资料 藏羚羊,牛科,山羊亚科,藏羚属,别名:长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万10万只。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35千克左右。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巴外,其余各处

23、皮毛丰厚绒密,毛形直,通体淡褐色。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40005300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平时分群活动,一般10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结成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冬末春初交配,孕期6月,68月份产仔,每胎1仔。 藏羚羊的跪拜20世纪50年代,藏北有一位肩披长发、脚蹬长统藏靴的无名无姓的老猎人,是一个杀生与慈悲共存的人。他以其神奇的枪法出没于青藏高原深处,以捕杀各种猎物养活自己并接济路遇的贫困的朝圣者。一天大清早,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铜碗

24、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这不是送上门来的美事吗?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藏羚羊眼里流出来。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老猎人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可怜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

25、羊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了然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出给他下跪的那只藏羚羊。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方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要弯下笨重的身子给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的一条命,以保全怀在腹腔中的小藏羚羊

26、的生命啊!于是,老猎人明白了:原来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于是,老猎人停下了手头的活儿。当天,老猎人再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生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高原上消失了,再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第十课:一 只 贝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2.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3.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或者多

27、媒体课件,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学生: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看看各种不同的贝壳或贝壳的图片。教材简析在浩瀚的海洋里,有许许多多的贝,它们耀眼、漂亮,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就在这许多的贝中,有一只平凡、丑陋、沉默的贝,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轻视它,因为它的一生很可怜,而它的精神却很可敬。它用它的血肉磨制出了闪亮的珍珠,为此它默默地奉献了一切。作者用他独特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这样的一只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只可怜的贝肃然起敬。同时,他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世间的真善美。这篇精读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只贝的一生,它曾经美丽过,因为“一颗石子”,它变得“丑陋”了,它被人遗忘在了海滩上,当人们发现

28、它有“闪光的珍珠”时,它已经不见踪影了。为人们奉献了最精美的礼物后悄然离去,课文赞扬了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对贝的一生进行了对比描写。借物喻人,不露痕迹地让人读后对这只贝产生心灵的共鸣。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解读与提示* 第1段:第一句话,表明这只贝是一只平凡的贝。从这段的其他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只贝都曾经有过自己的美丽,壳就是它们最好的见证。但这些贝在沙滩上结束生命时,光洁的壳上还留着它外在的美丽。啮掉:咬掉、啃掉。旋涡:流

29、体旋转流动时形成的螺旋形。* 第2段:这是人们对这些贝的外在美的一种态度,两个感叹句是最好的说明。* 第3段:第一句话是人们对这只丑陋的贝的态度谁也不捡它。后面是写它变得如此丑陋的原因。但它受着“折磨”、“默默的”、“说不出来”,从中可以体会出它默默忍受苦难、折磨的品质。学生从读中可以自己体会出来。荣誉:光荣的名誉。* 第5段:抓住“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这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外表美丽的东西可以得到人们一时的青睐,但最终也将被人厌倦。而曾经被人遗忘,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贝的闪光点却终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这是孩子们第二次来到沙滩,他们已经厌倦了原来那些漂亮的贝,来

30、寻找一些更漂亮的贝。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这是孩子与大人的对话,体会其中的疑问、惊讶及赞叹。* 围绕“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谈自己的看法。这只贝可怜,是因为它面对苦难、折磨默默地忍受,付出了血和肉的代价。为此,它变得丑陋而被人们漠视。这只贝可敬,是因为它敢于奉献自己,当磨制出珍珠以后,它却功成身退,不求回报。作者正是要借这只平凡、丑陋、沉默的贝来赞扬这种和贝一样品德高尚的人。* 第10段:孩子的重新寻找,是人们对它的重新认识,但此时却为时已晚!这引发读者思考。应该早点认识到贝的珍贵之处,对待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这是孩子们第三次来沙滩寻

31、找贝,但这次来寻找的是那只丑陋的贝。这一次的寻找,是被“丑贝”的精神所感动,是对“丑贝”的尊敬。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什么才是美。孩子们三次到沙滩,实际上也是孩子们思想认识的逐渐转变,从喜欢外表美的东西,再到对默默奉献的外表丑陋的贝的敬意。* 第一题,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课后第3题:这只贝平凡中蕴藏着伟大,丑陋中蕴藏着美丽,沉默中蕴藏着默默奉献。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小练笔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某一点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习惯。本题不需花很多时间。教学设计参考一、提示课题,导入1. 板书课题:10一只贝。2. 我们知道,大海里有着许许多多贝壳,其中有很多的贝看起来非常漂亮,而文中要称赞的却是一只平凡、丑陋、沉默的贝。这是为什么呢?二、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想想哪些是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3. 检查自学效果,熟读课文。4.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问题,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以学定教。5. 把握重点问题,如:文章的哪些语句描写了贝的漂亮?这只贝是怎样变丑陋的?孩子们为什么会去重新寻找这只丑陋的贝?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体会贝的“曾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