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4.87KB ,
资源ID:49842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842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望蓟门阅读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望蓟门阅读答案.docx

1、望蓟门阅读答案望蓟门阅读答案【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弟子规:大道至简 刘余莉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这一传统被孔孟传承下来,成为维系我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与此相比,虽然此前割裂传统、一味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确实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环境问题),而且还有一些问题是仅靠物质文明的发展无法解决的(如人的道德问题与社会和谐问题)。于是,人们开

2、始想到了寻根,想到了文化的回归。 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合理性,是因为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关系。正是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 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直重视从家庭(族)开始就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因此流传下来很多家规、家训,而由清朝的李毓秀根据古圣先贤的教导编写而成的弟子规,正是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法、家教的集大成者。 从形式上看,弟子规概括简练,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特征。由于它易记、易诵,所以容易在生活中践行和在社会上普遍推行,进而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是非、善恶、美丑的

3、行为标准。 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正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钟茂森教授在圣贤教育的闪光一文中讲到的,修身、齐家、治国、维护和平的教育总纲,全部体现在弟子规中,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都是超时空、超族群的,适用于男女老少、各行各业。 从弟子规所蕴含的教育规律上看,它特别强调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问题。弟子规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规律。弟子规分为七部分,编写次序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

4、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也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首孝悌,次见闻”。这完全符合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最好的诠释。 弟子规还强调,道德教育同样也是有先后次序的,那就是“首孝悌”,即从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开始,培养起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孝的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的情感。如果恩义、情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做出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的事情来。而且,把孝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易于被人

5、们接受。 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必须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就让我们从学习和力行弟子规开始,把讲理想、重道德的优良传统真正继承下来,并推广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因为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摘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关于弟子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法、家教之大成,由古圣先贤编写并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教材。 b.弟子规形式上概括简练,内容上博大精深,立身处世、修身治学等均有涉及,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特征。 c.弟子规与三字经都强调“首孝悌,次见闻”,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内容的编写也符合这样的次序。 d.

6、弟子规认为道德教育是有先后次序的,培养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应当从培养这个人的孝悌之心开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寻根和回归。 b.弟子规以三字一句的形式进行简练概括,这使它易记易诵,也为它在社会上的普遍推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c.古圣先贤总结的教育经验,在弟子规中得到了体现,并且和今天所说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完全一致。 d.孝的教育能培养人的恩义、情义的情感,但由于它太过狭窄,“泛爱众”的能力便无法依赖它而得以培养起来。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7、.现代社会割裂传统、一味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导致了环境、道德、社会和谐等许多新问题出现,这表明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过程中是不能割裂传统的。 b.处在家庭关系之中的孩子,能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处理基本的伦理关系,由此可见,父母也是对孩子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老师。 c.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都是超时空、超族群的,适用于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表明弟子规是一部实用价值很大的百科全书。 d.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这意味着,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可以从学习和力行弟子规开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改过之法 袁黄 春秋诸大夫

8、,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

9、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

10、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 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选自了凡四训) 注:亿:意料,猜测。 翳:遮蔽,障蔽。 懔懔:危惧貌;戒慎貌。 4.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谈其祸福,靡不验者 靡:无 b.过于薄者常近祸薄:逼近 c.第三,须发勇心 发:产生 d.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 过:过错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

11、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b.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c.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d.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

12、时许多士大夫看到别人说话的神情和动作,就能凭着自己的推测来谈论这个人的祸福,因为大部分吉凶的预兆虽然萌芽在心里,但表现在人的四肢里。 b.作者用“在千年幽谷里,拿灯来一照,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的例子来比喻发一猛念可以洗涤百年的罪恶。 c.善于改过的人,是应该在事件发生以后,仔细分辨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改正过错。 d.如果听到谗言就发怒,即使竭尽心思巧妙辩解,也是如春蚕作茧,自取束缚,不但无益,而且还有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5分) _ _ (2)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

13、患不消乎?(5分)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称蓟门关,今北京市西直门北。 三边:古指“幽、并、凉”三州,此处代指边关。 危旌:高挂的旌旗。 投笔吏:指汉人班超。班超尝为官府抄书谋生,后投笔从戎,以功封定远侯。 请长缨:汉时书生终军向汉武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下奇功。后以“请缨”指自愿从军。 8.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试作简要分析。(5分) _ _ 9.结合全诗,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14、?(6分) _ 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对偶句是“_ _,_”。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 _,_。”苏轼赤壁赋中这几句话常被用来鼓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3)兰亭集序中,作者用“_,_,已为陈迹”,表达对欢乐时光常常短暂的喟叹。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个大题作答。注意:只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人像一根麦秸 徐迅

15、 稻畈区盛产水稻,田叫水田。而麦子一般都生长在旱地上,收成很小,每年也就一茬。五月麦黄风起时,稻子未熟,乡亲们正好腾出时间来将麦子收割起来,送进磨坊磨成白花花的面粉,用以当作长年吃米岁月里的一种调羹制成面条或干脆做成小麦粑。稻子只有在煮成米饭时才散发出清香,而在麦子黄与乍黄、麦粒未脱之时,那金黄的麦秆就会飘出一种成熟的庄稼气息。乡亲们闻到这被风捎过来的诱人馨香,亲昵地说:刮麦黄风呢! 在南方,水稻一经收割脱粒之后,那稻草就立即被乡亲们用铡刀铡断、铡碎,还原于稻田。大抵是稻草易烂的缘故,归于稻田,没几天它就会腐烂为泥,化作肥料。而麦秸则不,南方人一般不把麦茬留在地里。我们小时候下午放学后,要干的

16、活儿就是挖麦茬,晒干当柴烧锅煮饭。麦秸性脆,在火炉里烧得噼噼啪啪地响,那声音犹如正月人家娶新娘子放的爆竹,给人一种穿透幽静岁月的幸福感。 麦秸的用途还在于能够晒干、压扁,编织成金黄色的草帽和蝈蝈笼、鸟笼子,还可以制成各式各样的花虫鸟兽。那时,我们村子里最会编织麦秸的是春旺叔,他祖上是学篾匠的,再孬的竹子到了他的手里也会被修理得细如棉线、韧如铁针,所以编织麦秸是他的拿手活儿。农村时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那阵子,他就曾偷偷地用麦秸编织过草帽、花木虫兽之类走村串巷地卖过,结果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被公社抓起来了。批斗会结束的当天晚上,他就找了根草绳吊死了。人呐!就像一根麦秸!乡亲们聚在麦场上,边打着麦边

17、这样说,叹息声四处流传? 如果深究起来,稻子和麦子给予我们人类的还有地理上的差别带来的心理上的巨大差异。在南方,人们把米饭当作主食,那种精细、雪白、晶莹而柔和的香喷喷的米饭,赋予南方人的是一种精明、纤细、柔韧的性格。以小麦为主食的北方人,却也似麦子般的坚挺、粗糙,北方人胸怀涌动起来就如麦子般地波流起伏,宽大,深沉,他们的性格也如易断易折的麦秸一样,“嘎嘣”干脆就是一下,绝不会像踩在南方水田里的拖泥带水稻子和麦子简直就代表着南方人和北方人。民以食为天,庄稼天生的骨骼造就了人身体和心理上的区别,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这思想也让他们看出了自己与植物的殊途同归人就像一根麦秸,一根有思想的麦秸!想想看,朴

18、素的乡亲说的与洋人帕斯卡尔说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有什么两样? 人类一旦深刻起来就以为自己是哲学家,所以人类的思想并不十分脆弱,脆弱的还是人类的肉体。在历史中我们已经不断“领略”到法西斯对人类的摧残,现在从电视上我们还看到硝烟弥漫的战争,看见战争中那一具具倒下去的无辜的平民的身躯?这时候我陡然想起祖母的一句话来:“人呐!就像是一根麦秸!你看,折一下就断了,就脆了?”人或许真是一根麦秸,命贱于草或被草菅! (摘自世界文学,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水稻和麦子进行各方面的对比,突出了麦子的特点,为作者表达情感作了很

19、好的铺垫。 b.麦秸与稻草相比虽然易烂,但仍有许多用途,如:被用来当柴火烧,被晒干、压扁,制成编织品等。 c.从乡亲们对成熟的麦子发出的香味及炉火里烧麦秆的声音的反应,可以看出人们对麦子的喜爱。 d.稻子和麦子带给人们的有地理上的差别,也有心理上的差别。麦子赋予北方人坚挺、柔韧、粗糙,胸怀宽大、深沉,性格干脆等特点。 e.作者认为人的思想和肉体都十分脆弱,但是相比较而言,人的肉体的脆弱【篇二:语文高中题考卷176期】往淡淡的,懒懒的,那还 是没意思 得浓,得变,一眨眼一个花样,层出不穷,才有看头 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平生只见过两回美丽的落日,都在陆上,不在水里 水里看见的,日出也罢,日落也罢,

20、只是些傻瓜而已 这种奇观若是有意为之,大概白费气力居多 有一次大家在衡山上看日出,起了个大清早等着 出来了,出来了,有些人跳着嚷着,那时一丝云彩都没有,日光直射,教人睁不开眼,不知 那些人看到了些什么,那么跳跳嚷嚷的 许是在自己催眠吧 自然,海洋上也有美丽的日落和日出,见于记载的也有 但是得有运气,而有运气的并不多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仕、道关系的思考”的一组是(3分) 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 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及其循理以求道,?而况其下者乎 故其乐也,?盖非有德不能任也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a. b.c. d. 7下列

2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辙被贬筠州,尽管任盐酒税官,但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 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抑郁之情。 b文章叙述盐酒税官舍被冲毁、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 庆幸自己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 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 故里,蕴含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3分

22、) 译文:_ (2)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译文: _ (3)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3分) 译文: 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请写出尾联中运用的两个典故。(2分) (2)诗以“惊”字开头,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5分) (3)这首边塞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思而不学则殆

23、。(论语) (2)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今夜闻君琵琶语,_。白居易琵琶行) (6)旌旗蔽空,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7)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辛弃疾青玉案) (8)祸兮福所倚,_。(老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放生鸟 林清玄 泰国清迈“普哪大庙”前,有许多供游客放生的“放生鸟”。到庙里朝拜的游客,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对放生鸟,打开鸟笼,两只小鸟咻咻飞向空中,小鸟的飞翔让人感到一种

24、无比的快慰。 可是庙前的小鸟永远不会减少,原因是卖“放生鸟”的人,每天清晨都到树林去捕那些小鸟;我常想,小鸟被放生,又被捕回笼子,笼子和天空的不断来去,对小鸟而言是不是一种轮回呢? 这个景象,使我想起几年前在乡下看到的一幕。一位捕龟人,捕到许多海龟,放在庙前,供应善心人士买海龟放生来“做功德”,善良的人总是觉得,他们将有灵气的龟放进大海,可以添寿。有一次,我看到那位卖龟人所拥有的两只海龟,龟甲的底部已经刻了许多放生者的名字;很显然,它们不幸地落入卖龟者的网中,成为敛财的工具。 这两件类似的事,时常使我想到“放生”,鼓励别人放生的小贩,为什么自己不肯做功德,一定要由别人来做?我们看到放生的场面是

25、很美的,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海龟缓缓的在水里遨游,任何人都可以感受那种快乐,唯一不能感受到的恐怕是那些小贩吧?小鸟、海龟不幸,竟成为顽者的生计。 不论小鸟,或是海龟的放生,都只是生的轮回,我却记得有两种生与死放生的轮回。 马来西亚有一种旧俗,就是清明节的时候,在溪边超度亡魂,要放莲花,称为“放生莲”。人人都相信,溪中的亡魂只要攀住一朵莲花,就可以往西方投胎为人。 中国各地,都有放河灯的习俗,在七月鬼节,家家都糊好一个河灯,趁着夜黑“放生”到河里去,传说那些彷徨的河魂,借着灯的照引,能得路重生。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有一段描述放河灯的景况,我觉得是文学作品里描写放河灯最典丽的一段:这灯一下来

26、的时候,金急急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看出了神,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的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 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才流过来。有的流到半路就死了,有的被冲到了岸边,有些孩子拿着竿子去抓它,有些渔船也顺手取了一两只。到后来河灯越来越稀疏了。 可是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人们内心里无由的来了空虚:“那河灯,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 被放生的小鸟、海龟、莲花、河灯,到底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27、这恐怕是千古的大疑问。许多古老的习俗,都一再显示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着天空和大海的辽阔,对着溪河的绵长,对着一切物的有灵,人是显得多么渺小! 可是我们总是希望借着放生的小鸟和海龟,来和天空与海有所联系;借着漂在河上的莲花与灯,能和未知的世界有所沟通。 我小时候喜欢折纸船,把它放到河里,虽然不知它流往的所在,但心情上却寄望着,它能漂向一个开朗快乐的地方,童年的小纸船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有时候,却代表一种远方的、宽大的、自由的希望。 正如我希望那些被放生的小鸟,能飞入林间,轻快的跳跃;希望那些被放生的海龟,能回到大海的故乡,自在的悠游。可惜这希望是渺小的,因为里面有人的功利,有功利的地方就不

28、能有真正的自由。 我也希望,那些漂流在河溪里的亡魂,真能攀住莲花,托着河灯,去找到西方的光明之路,那条路也许是远的,由于人在河里放下无私的爱,就有可能到达。 11.文章开头写“放生鸟”有什么作用?(4分) 12.概括作者对以下几种“放”的行为的评价。(6分) 放生鸟、放生龟:_ 放生莲、放河灯:_ 放小纸船:_ 1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4分) 14.请探究作者在描写放生鸟和龟、放生莲、放河灯等事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态度。(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说面子 鲁 迅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但近来外国人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每一种身价,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