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政治基础知识高中政治高考主干考知识点归纳一、经济常识主要考点知识基础理论1、商品:(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2、货币: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物价:决定因素:价值。影响因素:供求 政策 消费心理 货币量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现象:物价上涨;实质:纸币贬值。危害: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
2、序。3、价值规律:(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作用:调节作用 刺激作用 优胜劣汰作用4、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要巩固和发
3、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6、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什么、怎么样):(1)基本含义: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必要性: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3)措施:主要手段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段。 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
4、手段。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共同富裕。措施:资源优化配置。手段: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生产领域1、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济组织。企业作用: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其生产和经营活动,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2、公司是依法成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法人。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
5、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购买股票是一种投资行为。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
6、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依靠科技(根本途径)、强化管理。还有规模、结构、信誉、形象、正当竞争、提高产品质量等。5、企业经营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和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经营者要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促进企业发展。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
7、速度相对滞后,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人均资源低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出路:“两高一优”: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道路。具体措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要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7、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表现: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现状:我国工业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效益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大,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出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内容: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8、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8、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现状:相对滞后,比重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9、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今后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
9、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10、劳动者主人翁地位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1)内容(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2)制度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分配领域1、个人消费品的分配:(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多种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
10、入。(2)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以缩小贫富差距。2、国民收入的分配:(1)内容:财政、税收、银行和储蓄。(2)作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达到共同富裕。(3)原则: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3、 财政、税收和银行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财政、税收和银行都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4、财政的作用及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财政的作用包括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完善分配制度。5、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
11、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特征: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作用: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1)中国人民银行。性质:行政部门。职能; 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它还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和经理国库。(2)商业银行。性质:企业。职能:聚宝盆、气象站、调节器(3)政策性银行。性质:社会事业。职能: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家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7、债券和商业保险:和存款、股票一样,都是投资方式,都可以获得收益。交换领域
12、国内市场:1、市场种类: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的特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3、市场交易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4、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反之,缺乏诚实信用,正常的交易活动无法进行。市场需要诚实信用,市场呼唤诚实信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
13、之策。国际市场:1、正确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科技研发的国际合作和科技成果在全球传播。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它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我国主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要提高自身素质,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努力创造共赢、平等、共同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3、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
14、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4、汇率升降及其影响:汇率因为各种因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外汇的供求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等)的影响而不断变化。5、关税的作用:对进出口起调节作用。加入WTO我国逐年降低关税,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6、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和平等互利原则。、自力更生和对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内外因相结合。消费领域1、家庭消费的内容(两种划分方式:消费目的、消费内容)2、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因素:家庭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消费观念等。3、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措施: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宏观调控稳定物
15、价、限制人口增加人均、转变观念正确消费。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消费。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5、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是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其次还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此外,消费者还享有获得消费方面的知识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等。二、哲学主要原理 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16、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5.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辩证法(联系的观点1-3,发展的观点4-7,矛盾分析法8-14)1.事
17、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2.因果联系的原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一定的结果必然由一定的原因引起,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有时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4事物是
18、变化发展的原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当中。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5.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不忽视外因,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6.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要求: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
19、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准备走曲折路,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8.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原理矛盾即事物自身包含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方面,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叫做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要一分为二的全面的看问题,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9.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不同,矛盾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也不同;矛盾上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20、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总结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11.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复杂事物包含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1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但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要求: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13.两点论和
21、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1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要求: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发挥。要求: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认识的根本任务的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变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求:必须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原理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往往包含着许多的层次、范围、深度和广度。要求
22、: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理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要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分析。要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5.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求: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街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
23、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原理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关系的原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求: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国家利益。4.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原理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要求: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注意;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5.个人活动与社
24、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原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又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6.人生价值的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要多为社会作贡献。既不能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7.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原理 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要求:必须把理想根植于现实之中,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要立足实际(或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8.人民群众是实践
25、主体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的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三、政治常识主要知识一.国家制度1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2我国的国体: 即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
26、求,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3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用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治权利机关。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4我国的政体: 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5我国的对内职能(四个)政治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主要
27、是立法、执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经济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是市场调节、监管、服务。文化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科教文卫体事业管理。社会共服务职能:维护生态环境、搞好社会分共服务。6我国的对外职能(三个)保卫: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交往:发展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7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模式。分单一制和联邦制。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
28、系就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就要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适度分权,维护中央权威,兼顾地方利益。8“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9我国的国家机构按类别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
29、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其他国家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10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包括(三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对人民负责原则是指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要密切联系群众、克已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走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依法治国原则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和管理社会
30、事务,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1要做到依法治国,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立法,确保国家各面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12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14我国公民与国家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国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1、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15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就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政党和政党制度16政党是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者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与国家政权有密切的关系和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四个特征。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1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工人阶级和我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这个指志思想是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决定性因素。18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社会环境,调动积极因素的保证。1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20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