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2.81KB ,
资源ID:4967396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673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docx

1、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 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 第2课时 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

2、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1课时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男孩喂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

3、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今天我上了一节教研课认识多边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通过数边的条数判断多边形的方法。我一开始定的目标有4条:1能回忆起已经认识的图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认识边。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四边形,能作出正确判断。3.通过自主分类,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知道多边形的命名方法。4.参与图形的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针对4个目标我设计了3个板块,因为觉得目标1和目标2在教学时比较难分开。第一板块认识边和认识四边形,第二板块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知道多边形命名方法,第三板块就是巩

4、固练习。整节课上下来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就是感觉许多细节之处处理的比较粗糙。就象旅游,有的人是慢慢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而有的人只管拍照留影,表示到此一游,匆匆而过,根本没有驻足片刻。而我今天的课就属于第二种。学生急,当老师出示题目要求后,他们就急着动手操作,其实有的人根本没有搞清到底要我们做些什么,以至于错误百出。老师急,每次交流时,学生说是几边形就是几边形,根本没有全班一起来数一数,因为有些反映慢的学生只是听反映快的人喊出来就跟着喊了,其实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在用小棒搭五边形时,其实可以让学生用许多根小棒来搭,让他们多次尝试,那样一来水到渠成的理解“至少”。总之,要上好一节课,还

5、要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就想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准备了一辈子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 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进而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一)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

6、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场景入手,再到小棒操作平均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找平均分,无疑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例题教学平均分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1课时 线段

7、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手中毛线的变化来认识线段。让学生通过拉一拉,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如说说为什么不是线段,说说这个图形有几条线段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还是要想好如何引导学生说完整。在最后把五个点每两点连一下,要在处理好四个点连一连的基础上,指导好方法,这样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得连出10条线段来。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8、) 第1课时 关注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中:“古诗字数”、“几星期的天数”、“七星瓢虫背上的黑点数”、“童话故事”等内容均取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或学习生活之中。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什么时候会用到7的乘法口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感受数学之美。 要改进的地方: 加强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可增加一道综合性的计算题(包括26的乘法口诀),可以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

9、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第1课时 本节课开始复习,为了避免学生机械重复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口诀大王”评比:以自荐的形式进行比赛,谁

10、在最短的时间里正确快速的背出乘法口诀谁就被评为本班“口诀大王”;“口算大王”评比: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快速的完成口算题的为本班“口算大王”。通过这个比赛环节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然后进入评星环节。比比最后谁得的星最多,评为数学之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给2道难易不同的拓展题,每答对一题奖励5颗星,谁得到10颗星就是本班的聪明之星。通过这样的调动,学生整节课学习气氛较好。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2课时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

11、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 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l.直观认识,感知空间观念

12、 出示例题的情景图,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提问:“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然后让学生在书上例题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交流: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 2动手操作,深化空间观念 请同桌两人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然后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拼一拼,并且把自己的拼法介绍给大家。最后我来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刚才生活里见到的那种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抽象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下面是本课的重点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袋,自选材料做出平行

13、四边形(材料提供: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棒摆的。不管是画的平行四边形还是围成的平行四边形,都是让学生抽象图形的过程。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2课时 1.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

14、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2课时 教材对例1、例2及试一试的编排是从直观到抽象的。例1要求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通过具体的圆片,直观形象地感知平均分。例2用每2个桃圈一份的方法思考,通过圈一圈明确8个桃,每2个桃圈一份,可以圈出4分,从而得出“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4人。”从直接分到圈一圈,再从圈一圈到规范、完整的文字描述,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慢慢提升,平均分与乘法知识间的联系也在慢慢形成。试一试是一题多问的题目,教材要求学生先分一分,再说一说。我把要求稍作修改,可以先分一分,再

15、说一说;也可以先说一说,再分一分验证。有了例1、例2的学习经验,部分学生已经能感悟到“几个,每份几个,可以分成几份”与已有知识“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及相应的乘法知识联系十分紧密,用“乘法口诀”能直接得到结果。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 学生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该比较熟悉,如常见的学生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学生也用尺子量过简单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开始学习厘米的认识看起来并不难。而对于米的认识就有一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堂上我找了专门的米尺让学生反复认识,比一比,试一试 ,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如:1米=()厘米,

16、500厘 米=()米等还行,遇到稍复杂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 米)可以,妈妈身高160( ),好多学生都 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第2课时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迁移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用口诀求商,所以在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只需做个引导着,旧知的迁移、再现能过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课前导入以复习入手,用对口令这种游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寓教于乐既能

17、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学生在有6的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是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3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

18、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将游戏活动引入教学。所以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长方形框架拿出来,经过拉动后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长方形,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框架,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每个学生都

19、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3课时 乘法口诀是思维的浓缩,是简化的语言。熟练记忆口诀有利于学生进行乘除法计算。在学生编制口诀、探寻规律以后,应该让学生专门进行有意义的记忆。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有层次的记忆方式:边读边记、师生对口令记、从小到大记、从大到小记,开火车记等等。在记忆口诀的同时,我提问“如果四九多少不记得了,该怎么推想呢?”先让学生用连加法算、运用四的乘法的特殊规律进行推想。然后又通过介绍手指记忆法,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学习资源,人人动手,用自己灵

20、巧的双手来记忆4的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在介绍这一独特方法时,教者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定格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对这种原本比较抽象的记忆方法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相机提出让学生回家备给家长看。可以想象,学生对4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3课时 本课的不足之处:1、进行“平均分”这个概念的教学有点过快,至于一小部分孩子理解消化的并不是很好,从后面个别孩子汇报的语言可以看出来,在这里,要充分铺垫,让概念的引出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从而才能让所有孩子接受。2、表扬的激励手段必不可少。本以为

21、孩子到二年级了,对于一些物质性的奖励会淡却,尽管课堂对孩子的精神性表扬有过几次,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孩子还是比较小,对于各种形式的表扬还是很需要,对于红花、小能手的表扬手段还是很需求的。或许,这样的表扬更能在后半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效率。3、语言还要进一步精炼。数学老师的语言,更应该是千锤百炼,一句不多,一句不少。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3课时 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

22、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第3课时 本节课是练习课,基础部分没有什么大问题,有的只是稍稍算错,也有几个孩子把要求写除法算式写成了乘法算式,能自己订正。存在较大问题的是智力冲浪。几个孩子听我读完题目,高兴地嚷嚷“这个题目太简单了,我会算”,三下五除二写上算式,当然是错误算式。植树问题,关键是不能忘了第一棵。我提醒错误的孩子再仔细想想,有几个便在草稿纸上画了起来。很高兴,学生能选择画简单的示意图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曾经

23、和他们讲过,他们都还记得,不错不错。当然,这几个画图的孩子,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也能把解题思路讲明白。做对一道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自主选择一种解题的方法。这是让我开心的地方,也算一点小小的幸福。而对孩子来讲,成功的体验幸福指数要大得多。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4课时 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引导学

24、生自己结合动手操作的经验,总结规律,既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在合作中整体提高。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 整节课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益处在于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合作、交流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感到不足的是设计的练习不很多,题的类型不够新颖,在练习的设计中,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长方形,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究平行四边

25、形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框架,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4课时 1.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算,同时感受到加数相同时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同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2. 学生在动手操作

26、、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4课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

27、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4课时 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要求估计的内容只要是估计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第4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一是练习7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环节的设计由易到难,循

28、序渐进,有目的的强化了学习重点,分解了难点。如:我一共出示了3句7的乘法口诀,前两道让学生独立说出2道除法算式。最后一句提高难度,问学生:根据一句口诀只能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吗?学生回答:还能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即共4道算式。由此可见,学生不仅能将本节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深化,还能将前面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训练。练习同时还注重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儿童应用除法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练习形式的多样,激旧知的复习为学生顺利的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也便与学生把已有的求商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激发了儿童的兴趣;练习内容的开放,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

29、减法(三) 第5课时 1.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解答这类问题时,借助“同样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但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分解摆圆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2. 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结合动手操作的经验,总结规律,既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取人之

30、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在合作中整体提高。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5课时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学生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怎样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口诀的含义,逐步形成相关技能呢?我在学生初步记忆了乘法口诀后,设计了多样化的针对性练习:圈表中4的倍数、选择口诀写乘法算式、运用口诀计算两数的乘积(送信游戏)、灵活运用口诀计算(抢答)等等。在应用性的情境中,学生不断经历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获得对4的乘法口诀的深层理解力。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得到快乐,从而乐学、爱学。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5课时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

31、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时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让学生分东西,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有部分学生对除法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说出每一个数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义?2、练习题的设计较单一,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练习题应有梯度。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5课时 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还要鼓励学

32、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计丰富学生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要求估计的内容只要是估计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第5课时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相信学生能学会,所以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讲解者。 在总结的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口诀的总结方法,为8的总结做个铺垫,然后自己试着来总结出的乘法口诀,先自己来探究,最后在小组内交流,给学生创设了自己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独立地总结出口诀,只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困难,通过小组交流也较好地解决了。整个一节课,我都是让学生展示,中间3、4、5组展示时既讲得清楚,有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时间把握的很好。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