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22.85KB ,
资源ID:49619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619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docx

1、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中)(共8页)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 广东肤孢虫 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

2、围的鳃组织充血。防治方法: 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痘疮病 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

3、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 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

4、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

5、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着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当鱼体大量感染车轮虫时,由于车轮虫的骚扰,不能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剥取鱼的组织为营养,破坏鳃组织,严重影响鱼的呼吸,使鱼致死。每年5-8月,鱼苗饲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常发生车轮病,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此病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稻草或粪肥直接沤水饲养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防治方法: 1

6、、鱼塘放鱼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堆肥代替用稻草和粪肥沤水饲养鱼苗和鱼种,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殖; 2、每平方米水面,1米水深,用苦楝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3、用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变形虫病 变形虫病是由鲩内变形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淡灰色,运动活泼, 胞质分内外两层,内层比较浓密,具细小空泡,外质透明,能不断伸出叶状伪足,使虫体向前推进。细胞核透明,圆形。当环境不良时,伪足消失,体积变小,不活动也不摄食,分泌一层薄膜把身体包围,形成胞囊,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被鱼吞食而感染。此病主要危害草鱼,10厘米草鱼种开始感染,但以2龄以上的大鱼较普遍,一般寄生在后肠

7、。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发现,春、秋两季感染率比较高,常与细菌性肠炎病并发流行。诊断时可剖开鱼腹,观察鱼肠病变情况,如发现病鱼后肠形成溃疡,肠粘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轻压鱼腹,即出现乳黄色粘液,这些情况虽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肛门不发红。取后肠粘液,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鲩内变形虫。 防治方法: 尚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侧殖吸虫病 侧殖吸虫病又叫闭口病。 是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虫体像小芝单麻,体内有口、腹吸盘;虫体后半部中可见睾丸和卵巢各一个,以及在体侧排列着块状的卵黄腺。阴茎和子宫末段开口于身体的一侧,并有小刺。卵梨形并具卵盖。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卵随鱼粪落入水中,孵化出

8、毛蚴,然后进入螺体内发育成雷蚴、尾蚴为无尾型,形似成虫,它们移行到螺蛳的触角上,为鱼苗吞食后,在鱼肠中发育成成虫。或进入其他螺体仙发育成囊蚴,被青,鲤鱼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成虫。发病鱼苗体色变黑,游动无力,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称闭口病6-7天的发病鱼苗,鱼体透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的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此病是鱼苗阶段常见的肠道病,可引起大批死亡,但对鱼种仅影响其生长,并不造成大批死亡,发病季节在5-6月。防治方法:每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用100-125千克生石灰或50千克茶枯饼带水

9、清塘,杀灭螺类中间寄主; 每100千克鱼每天用晶体敌百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鱼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杯体虫病 寄生于淡水鱼的杯体虫主要有筒形杯体虫、中华杯体虫和卵形杯体虫。 杯体虫的身体充分伸展时像喇叭或呈高杯形。身体的前端是口围盘,边缘着生纤毛。身体的中部后部,有一个圆形、卵形或近似三角形的大核,旁边有一个圆形或细棒形的小核。在身体的后端有一个吸盘,借以把身体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杯体虫对鱼类并不是真正的寄生,只是用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摄取周围水里的食物粒作营养,所以对寄主的组织没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对年龄大的鱼影响不大。如果是幼鱼被附着的数量很多,鱼

10、的呼吸就受到妨碍,同时严重骚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逐渐瘦弱,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此病以夏、秋两季最流行。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保持池塘水质清洁;2、对病鱼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30分钟;3、用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洒。尺蠖鱼蛭病 尺蠖鱼蛭病是由尺蠖鱼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尺蠖鱼蛭虫体呈长圆筒形,后端扩大,背部稍扁,体长2-5厘米,体色一般为褐绿色,有时会随寄主皮肤的颜色而变化。身体前、后端各有一吸盘,后吸盘约比前吸盘大1倍。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鱼蛭把卵产在黄褐色茧内,茧附着于水底各种物体上,从卵内孵出来即成鱼蛭。 尺蠖鱼蛭主要寄生在鲤

11、、鲫等底层鲤科鱼类的皮肤、鳃或口腔内。少量寄生时对鱼的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尤其是鱼种,因鱼蛭在体表爬行并吸血,鱼常被引起不安而跳出水面,咬破的体表呈现出血性溃烂,严重时则坏死。鳃被侵袭时,病鱼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以致死亡。同时鱼蛭又常是锥体虫病及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传播者,对渔业危害甚大。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现此种病,流行面广。防治方法: 1、采用%盐水浸洗病鱼小时,或用1/2万的二氯化铜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鱼蛭便可从鱼体上跌落下来,再用机械方法将鱼蛭处死; 2、用生石灰清塘,杀死病原。复口吸虫病 复口吸虫病又叫白内障病、瞎眼病。是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引起的鱼病。 我国常

12、见的有湖北复口吸虫、倪氏复口吸虫和匙形复口吸虫三种。复口吸虫的囊蚴体前部有口吸盘、腹吸盘。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道中,排出的卵随粪便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遇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在其体内发育成胞蚴,产生无数尾蚴离开螺体后,遇第二中间寄主-鱼类。寄生于鱼眼水晶体内,逐渐发育成囊蚴,鸥鸟吞食病鱼后,囊蚴在其肠道中发育成成虫。病鱼头部脑区和眼眶周围呈明显的充血现象,在水中呈挣扎状活动,或卧于水面,或倒立水中,鱼体颤动逐渐弯曲,短期内即可出现大批死亡。慢性感染时,病鱼眼球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水晶体脱落或成瞎眼。此病能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尤以鲢、鳙鱼为甚,主要流行季节是春、夏季。 防

13、治方法: 1、鱼苗、鱼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克硫酸铜全池遍洒,24小时内连续施药2次,杀死椎实螺 ,或用水草诱集椎实螺清除; 3、枪击或驱赶鸥鸟。钩介幼虫病 钩介幼虫病的病原体是蚌类的钩介幼虫。每年的8月, 蚌卵在母体的外鳃腔内受精后发育为钩介幼虫。到第2年春天或初夏,钩介幼虫脱离母蚌,感染鱼类。钩介幼虫在鱼体寄生的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18-19摄氏度时寄生6-18天。钩介幼虫吸取鱼体营养发育为幼蚌后,才离开鱼体,在水中长成成蚌。钩介幼虫的身体略呈三角形,有两片壳,壳的腹侧边缘生许多钩,壳内并生出一条细长而粘的足丝。幼虫就用钩和足丝固着在鱼的

14、鳃和鳍上。遭到钩介幼虫寄生的鱼,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将幼虫包在内面发育,并使微血管阻塞。如寄生在嘴角、口唇或口腔内,则使鱼丧失摄食能力,从而萎瘪致死。病鱼头部往往充血,出现红头白嘴现象,因此,群众称它为红头白嘴病。此病主要危害草、鳙鱼夏花。流行时期在5-6月。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消毒,或每平方米水面用40-50千克茶饼清塘,清除池塘内的河蚌; 2、鱼苗、夏花、鱼种培育池内不混养蚌类; 3、发病初期,将病鱼转到没有蚌类的鱼池饲养,可以使病情好转。棘衣虫病 棘衣虫病是由棘衣虫的成虫或胞囊寄生引起的鱼病。 棘衣虫的成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中。虫体呈乳白色,有时呈淡黄色,长圆筒形,体前部1/3处稍膨大,

15、吻短,吻钩呈螺旋排列,前大后小。中间宿主是剑水蚤,在剑水蚤体内10天就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棘头体,被黄鳝吞食后感染,在肠中寄生发育成熟,繁殖后代。这种含棘头体的剑水蚤被夏花草鱼等其他鱼类吞食后,幼虫不能在肠道中寄生,而是穿过肠壁,在宿主的腹腔中形成胞囊,保存下来。棘衣虫是黄鳝肠道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夏花草鱼在短期大量吞食了阳性剑水蚤后,造成急性感染,幼虫从肠道迁移到腹腔时会引起炎症而造成死亡。其症状是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不显症状,危害不大。防治方法: 用晶体敌百虫(90%)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蚤,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黄鳝

16、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病症,尚无防治方法。鲮单极虫病 鲮单极虫病是由鲮单极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鲮单极虫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尾鳍或鳞片下的鳞囊中生长、发育、繁殖,形成一个椭圆形鳞片状扁平胞囊,往往使鳞片竖起。最大的胞囊,可像乒乓球大小。在鲮鱼尾鳍上寄生的鲮单极虫,孢子呈狭长瓜子形,前端逐渐尖细,后端钝圆,缝脊直,极囊约占整个孢子2/3-3/4。 鲮单极虫病主要危害鲮鱼和2龄以上鲤,鲫鱼,此外,散鳞镜鲤、鲤鲫杂交种也有患此病的。鲮鱼的胞囊大多在尾鳍上,用放大镜可清楚看见。鲤、鲫鱼的胞囊多在鳞片下,严重的病鱼,大部分鳞片下都有鲮单极虫胞囊,呈浅黄色,胞囊把鱼体鳞片竖起,病鱼在水边缓

17、缓游动,那种全身鳞片竖起的病状,使人望而生畏,失去商品价值。此病在长江一带甚为流行。取下少许胞囊,在玻片上加水压成薄片,用显微镜可观察到大量鲮单极虫。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可预防此病; 2、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20-30分钟。马颈鱼虱病 马颈鱼虱病是最近在饲养中华鲟中发现由拟马颈鱼虱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拟马颈鱼虱为大型的寄生桡足类,雌虱最大的体长可达15毫米,活体时呈白色或乳白色。身体分头胸部和躯干部,头胸部背面观呈三角锥形,基部为马蹄形的环状突起,其后端与短小的颈相连。躯干部较宽大,背腹扁平或稍突起,近似方形,两侧中部和后端各有一对圆形侧叶。第一颚足呈圆筒

18、状,柔软而特别细长,至顶端合并于一短柄,其顶端有一五角星形的固着器。雌虫主要寄生在中华鲟的口腔,鳃和鳍上,虫体以五角星形固着器深深地插入寄主的组织内,其余部分则裸露于鱼体之外。虫体寄部位发炎,血管扩张呈蛛网状,甚至引起组织溃烂。 防治方法:可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克,可治疗马颈鱼虱病。毛管虫病 毛管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是中华毛管虫。它的身体长形和卵形。 身体的一端,长有一束放射状的吸管,身体的中部,有一个棒状或香肠状的大核。大核的后面或侧边,有一个球形的小核。身体内有大量大小不一和形状不规侧的颗粒。毛管虫用内出芽的方法进行繁殖。即从母体的细胞质内形成胚芽,胚芽离开母体以后,成为

19、自由活动的纤毛幼虫。幼虫在水中游动进,侧面观像小碟,正面观呈圆形,中央凹陷。幼虫在水中游动时,如遇到鱼就固定在鱼体上,失去纤毛,长出吸管,渐渐发育成为成虫。它寄生在鳃瓣上,把身体延长,伸入鳃丝的缝隙里,有吸管的一端露在外面,破坏鳃组织。大量寄生时,严重妨碍鱼的呼吸,影响鱼的生长发育,引起死亡。每年6-11月流行,主要危害夏花和越冬的鱼种。防治方法:1、鱼种在放养以前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洗浴30分钟;2、对病鱼用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全池泼洒。毛细线虫病 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线虫寄生于鱼肠中引起的鱼病。虫体如细长线状, 头端尖细,往后逐渐变粗,尾部钝圆,体表光滑。雌虫长毫

20、米,雄虫毫米。卵生,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沉入水底,或附在水草及碎屑上,被鱼吞食后感染。 虫体以头部钻入宿主肠壁的粘膜层内,破坏肠壁组织,引起发炎,严重时可致使死亡。少量寄生,不显症状,感染4条以上虫体,鱼体即消瘦,体色变黑,离群独游,长度厘米的草、青鱼种,平均感染强度达条时,就能引起大量死亡。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种,鲢、鳙、鲮鱼也有感染,此病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一带较为流行。防治方法:彻底干塘,暴晒池底至干裂; 用漂白粉与生石灰合剂清塘,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0克,生石灰120克,单用生石灰无效;发病初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按每千克鱼每天用克,拌入豆饼粉30克,做成药饵投喂,连喂6天,

21、可有效地杀死肠内毛细线虫。锚头鳋病 鱼类锚头鳋病的病原体有鲩锚头鳋,鲤锚头鳋、多态锚头鳋。 鲩锚头鳋多寄生于草鱼,鲤锚头鳋多寄生于鲤、鲫鱼,多态锚头鳋多寄生于鲢、鳙鱼。锚头鳋的雌虫营寄生生活,雄虫营自由生活。雌虫体细长如针,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铁锚状,钻入鱼体组织中。胸部细长如管,前端细,向后逐渐粗大。胸、腹部露在鱼体组织外面。在生殖季节腹面生殖孔挂着一对细长的卵囊。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水霉菌侵入丛生。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常有钟形虫和藻菌植物寄生,外观好像一束束的灰色棉絮。鱼体大量感染鱼种,

22、有3-5个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以秋季流行最严重。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鱼种在放塘以前,用1/10万-1/5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小时;用1/5万的高锰酸钾浸洗草、鲤、鲫病鱼。水温15-20,浸洗小时,可杀死全部幼虫和部分成虫;用农药二溴磷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克,7天后向鱼池注新水;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克,隔7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3次;用4-5根号筒杆枝叶扎成捆,每平方米水面放7-9捆,浸出汁液,有一定防治效果。鲶棍形线虫病 鲶棍形线虫病是由棍形线虫寄生在鲶鱼鳃盖等附近皮下组织引起的鱼病。 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雌虫,其身体粗短形如棍棒,体长为毫米。两端钝圆,活体为血红色,体表无疣突。生殖系统发达,有一个充满整个体腔的发达的子宫,子宫内充满卵或幼虫,子宫两端通向两个细小的卵巢,没有生殖孔。它的生活史与嗜子宫线虫相似。每年6-7月,虫体成熟时,在鲶鱼鳃盖或肩带附近,可见一块隆起的红块,仔细观察,在表皮下可见深浅不同的红色虫体盘曲着。挑开病灶部位的皮肤,取出虫体,在解剖镜下观察鉴定,便可确诊。 防治方法:用晶体敌百虫(90%)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克,杀死中间寄生剑水蚤; 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宿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