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9.87KB ,
资源ID:49506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506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2.1954年,有报道说:“中国的大多数农民们都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属于这种趋势的行为是()A 配合政府将土地交给生产合作社B 支持政府将自家的铁锅用于炼铁C 痛恨政府对粮食的产量浮夸报道D 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3.对下列图表中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个体农

2、业经营落后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自然灾害的影响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B 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在经济建设目标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 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至1956年5.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6.深

3、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B 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C 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D 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7.中共中央文献记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据此判断,当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措施是()A 改社建乡、政社分开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8.80年代“土地又归俺所有,我愿种啥就种啥

4、”下图则体现了当今农村土地的发展。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 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 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80年代的责任制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不符D 当今土地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9.阅读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规律B 国际环境影响C 国家经济政策D 产业结构调整10.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 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 “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1.20世纪90

5、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A 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B 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C 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D 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12.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一“根本性突破”的表现是( )A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C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扩大企业自

6、主权,实行政企分开13.1958年7月,红旗杂志报道,“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以供给制为主,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几个月后,原来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开始走向反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各阶层组合为一体与专业化分层相背离B 农民身份固定化与社会身份流动相背离C 社会生活单一化与多样发展方向相背离D 公社忽视了农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14.与下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A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B “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C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1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

7、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国际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A B C D 16.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构成比例表。对表中所示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经济建设“左”倾错误严重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八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A B C D 17.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

8、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 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8.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 开放上海浦东C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出席共青团七届三中全体与会者时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等;又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

9、明邓小平倾向于()A 赞扬农业生产合作化B 打破单一的人民公社体制C 肯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 纠正党内“左”的错误影响20.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 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B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C 改革开放政策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综合题 21.当今世界,品牌经济已成为市场普遍认同的概念。我国企业品牌意识的树立经历了漫长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

10、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据材料,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22.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1992年“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将

12、材料三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年,“开放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材料三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WTO”成为最流行的口号。材料四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13、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抓住时间“1953年”这一关键信息,其次从连环画的正文中抓住“老孙归社”这一信息理解。结合1953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信息,可知“老孙归社”是指老孙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2.【答案】D【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向

14、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不符,故A项错误;B、C项分别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和农业上浮夸风的表现,时间不符,故B、C项错误;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体现维护私有财产,与题干“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相符,故D项正确。3.【答案】D【解析】1958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民公社化广泛建立而并非个体农业,故A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三年困难(19591961)的原因之一是自然灾害,故C项错误,D项正确。4.【答案】A【解析】过渡时期目标的实现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是通过“一五”计划实现,A项错误。过渡时期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15、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C项说法正确。D项过渡时期时间起止正确。故答案为A项。5.【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故C正确。6.【答案】A【解析】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因此有“标界”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7.【答案】D【解析】“改社建乡、政社分开”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配套改革措施,与题干时间“建国三十五年来”(即1984年)不符,故A项错误;现

16、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符合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中共十四大以后才提出,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建国三十五年”是1984年,当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就是国企改革,故D项正确。8.【答案】A【解析】图画反映的是当今农村的土地流转,自80年代至今,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革,仍然是归国家所有,农民拥有的是使用权,故答案选A。其他三项都符合题干材料反映的内涵。9.【答案】C【解析】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故A项错误;国际环境影响是外因,不是“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17、,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政策不断调整,故C项正确;“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19531965年我国不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故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高举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

18、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集中劳动、集中经营,按工分平均分配,这种体制导致的弊端是: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材料民谚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弊端,故D项正确。11.【答案】B【解析】之所以把上海浦东比喻为“满弓待发之箭”的“箭头”,是因为上海浦东的开放是中国九十年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一个标志,会对其他地区的改革开放起到一个巨大的辐射作用,故B项正确;上海浦东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其被称为“箭头”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都是上海能在改革

19、开放中占得先机的原因,但不是浦东被称为“箭头”的原因,因为它们没有强调浦东开放的巨大辐射作用,故C、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思想上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然坚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进入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上日程,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根本性突破”。13.【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程度式选择题,1958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强调“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故而忽视了农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故D项正确;A、B

20、、C项不是主要原因,故A、B、C项错误。14.【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C项盲目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图片的主题一致。15.【答案】D【解析】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经济,并不是为了改善国际关系,故错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发展经济,故正确;对内的改革更有利于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先进的理念,更有利于对内改革,因此二者相互促进,故正确;“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都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6.【答案】B【解析】“一五”计划是在1952年1957年,故不正确;“八大”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而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1、,故不正确;从表格数据可以反映出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这与开展“大跃进”运动有关,是经济建设“左”倾错误严重的反映,故正确。17.【答案】B【解析】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建立特区。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18.【答案】A【解析】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两处关键信息“开放整个海岸”“35年来”。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B、C、D三项从地理位置(仅部分地区,不是

22、“整个海岸”)和时间(分别是1990年、1980年和1988年)均不符合。19.【答案】B【解析】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进行的,与1962年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62年农村还在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有些地方出现了“责任田”、“包产到户”的现象,说明群众认识到人民公社化的弊端,希望以个体经营来取代集体经营,邓小平支持群众的做法,故B项正确;1962年农村并没有出现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只谈到农村生产形式问题,并没有扩大到党内“左”倾错误,邓小平真正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是在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故D项错误。20.【答案】C【解析】

23、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作出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1.【答案】社会主义改造使同仁堂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文化大革命对同仁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迎来了同仁堂的春天;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同仁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走上市场经济之路。【解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5年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公有制企业;1966年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焕发生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24、市场经济以来,朝着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22.【答案】(1)“老人”:邓小平。内涵:改革开放。(2)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3)A:深圳;B:汕头;C:珠海;D:厦门:E:福州;F:闽东南地区;G:海南;H:浦东。(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本质区别: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逼迫下打开国门有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开放是在独立自主的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对外开放,而过去的开放是在被迫的、不平等条件下开放的,无独立自主可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问比较简单,从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可以得知“老人”

25、是指邓小平,这里“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的春天;第(2)问从材料中可看出是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逐一填写即可;第(4)问根据教材说明特点,再抓住题眼“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说明“本质区别”即可。23.【答案】(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WTO。(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号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依据时间“1958年”总结其发生的背景;第(2)题主要从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概念去把握分析;第(3)题要紧紧围绕“市场经济”这一口号归纳分析关于市场经济的史实;第(4)题答案比较开放,不论选取哪一观点,都要做到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