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07.89KB ,
资源ID:49480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480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经济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经济学.docx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经济学名词: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人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3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上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4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5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6要素密集度

2、: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7特定要素:所谓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8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9重叠需求: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Linder)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10相互倾销:每个厂商都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出口商品到

3、他国,这种情形称为相互倾销。11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允许差异产品存在的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结构。12生产扭曲: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它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13消费扭曲:消费扭曲(consumption distortion),它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的降低,在扣除消费支出的下降部分之后的净损失。14出口导向战略: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15进口替代战略: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Ll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

4、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16区位优势:往往与特定的区位相关,被在这一区位中的所有企业所共享的企业优势,它不仅包括要素禀赋而且还包括文化、法律、政治及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17、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决定的。18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公式表述为,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1:3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19相机协调:针对经济面临的具体条件,在不存在规定各国应采取何种协调措施的情况下,通过各国间的协商确定针对某一特定情况各国应采用的政策组合。20

5、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21最优货币区OCA:最早由蒙代尔提出,指由一组国家组成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要么采用单一的货币(完全货币联盟),要么在保留不同国家货币的同时,这些货币之间实行持久严格的固定汇率,且相互之间实行完全可自由兑换,但对非成员国的货币采用浮动汇率制辨析:1.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货币面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属于实物面研究,而不涉及货币因素。2国际贸易

6、发生的先决条件是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存在着价格差。封闭条件下,即贸易前两国的价格差是决定两国能否进行贸易的先决条件,只有其中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相对价格,两国才能通过贸易实现利益的改善。 3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两国模型,不能应用于多国模型。比较优势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两国间的国际贸易,也能扩展到多国模型。4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为曲线时,两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实现完全专业化。只有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时,才有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即每种产品都完全由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来生产。5H-O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观点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HO定理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

7、给面来分析贸易基础的,但是HO定理强调要素禀赋差异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生产率差异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差异。 6从要素禀赋理论可以推测国际贸易将会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上升。因为国际贸易造成的产品的流动间接地反映了要素的流动,在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国际贸易会间接地造成劳动力的流出和资本的输入,因此,随着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供给量的变化,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自然会上升。7根据斯托帕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会导致本国丰裕资源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 。斯托帕一萨缪尔森定理指出,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因此国际贸易会导致一国相对

8、充裕要素的实际价格上升,即意味着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报酬上升。8短期内,如果劳动是非特定要素,那么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部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降。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劳动力流入该部门,而资本的数量不变,所以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与各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密切相关,所以产品不会在一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10需求重叠理论解释了贸易通常发生在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原因。需求重叠理论解释了收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问题。11内在规模

9、经济是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自身的内部的规模扩大而下降属于内在规模经济。12.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也可以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典型的就是“先行者优势”,某一国如果率先进入某一行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那么即使后来者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也无法进入市场。13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以发生完全是由寡占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引起的。即寡占厂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性行为所导致。14对进口许可证的竞争性拍卖是经济学中的一种次优选择。在不能选择自由贸易(最优)的情况下,进口配额中的竞争性拍卖就是次优的选择。15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选择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

10、结合的发展战略。1,一国的要素流动性越高、经济的开放度越广,越容易结成最优货币区。2。简答:1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1)贸易条件说明一国一定量的出口能够换回多少进口商品。(2)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一定量的出口商品能够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所以出口国能够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3)而贸易条件恶化意味着一定量的出口商品只能够换回较少的进口商品,此时,进口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2发生在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按照经济学的规范,小国通常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非价格的制定者(price maker),所

11、以在与大国的贸易中,小国通常会接受大国国内的价格,所以,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3根据下面的表格,说明英国和巴西的比较优势所在,并说明尽管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两国仍然能够从贸易中获利。 答:英国在棉布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英国在汽车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更大,因为:4/28/6;而巴西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6/82/4.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英国和巴西分别在汽车和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棉布能够交换2个单位的汽车,从上文分析可知,均衡时的国际交换比较必定位于贸易前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假设为5个单位的棉布换取2个单位汽车,则可得:英国只生

12、产并出口汽车,每出口1单位的汽车能够比在本国交换多获得05个(5/2-8/4=05)单位的棉布,而巴西进口一单位汽车比在国内交换少支付05个(6/2-5/2=05)单位的棉布,因此尽管巴西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劣势,但是仍然能够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贸易利益。4什么是要素价格均等化?(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2)虽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问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的实际报酬趋同。这是因为两国在专业化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后,将各自专业化生产密集使用本国

13、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价格趋于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使得本国这类要素的价格不断下降。因此,通过国际贸易导致两国间的要素价格的差距不断缩小,并最终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3)但要素价格的均等化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商品价格均等化。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具有两点重要的意义:证明了各国存在着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要素在国际间的非流动性,导致要素无法通过自由流动来实现最优配置,但是通过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的自由流动可以间接地实现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最优配置。 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国内的分配问题,既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到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格局。5简述斯

14、托帕一萨缪尔森定理。(1)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主要说明商品价格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以X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为例,考察一下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如何影响要素价格。总的来说,X部门(资本密集部门)商品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其密集使用的资本的名义价格上升,以及劳动的名义价格下降。(2)从要素的实际报酬角度讲,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力。由于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只取决于两个要素的使用比例,与两个要素投入的绝对量没关系,因此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只取决于两种商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的变化。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商品价格变

15、动导致资本一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随着X相对价格上升,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3)根据以上推理,得出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实际上是比较静态研究,是对HO定理的延伸和发展。6国际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的?(1)从需求方面考虑,可以利用重叠需求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即两个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存在所谓的重叠需求,双方均可进口或出口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形

16、成产业内贸易;(2)从供给方面看,可以利用新贸易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时候,也能形成产业内贸易。7为何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相对于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会更具有较小的国内政治压力?1)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可能导致稀缺要素所有者利益的损害,即贸易会使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利益受损害;(2)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贸易利益体现在产品价格下降和产品品种增加,贸易的收入分配效果不明显。故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政治争论更小。8简述实行长期倾销的经济条件。厂商实行长期倾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长期性倾销是由于获得政府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因此厂商可以按低于

17、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商品,所受的损失可以从政府补贴中获得补偿。这种倾销的经济效应和出口补贴相同。没有获得政府补贴的长期性倾销是企业最大化自身利润的结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企业出口的变化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2)出口商品的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弹性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弹性小,这意味着该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对手比国内市场少。(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这一条件是重要的,否则低于国内价格的出口商品又会回流到出口国。只有贸易壁垒的高度相当于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差价,才可能使得这种差价得以保持。9简述贸

18、易有效保护率的高低对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关税的有效保护是指对受保护行业单位产品附加值增加率的保护,用公式表示为:其中Vj为新加入的价值,即在不征收关税时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是带有税收的附加价值,即最终产品减去原料的价格。有效保护率的高低对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主要有: (1)在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名义税率不变时,对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征收关税税率越低,则保护作用越大,对最终产品进行保护,同时对与其相关的行业也起到保护作用。(2)如果用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对原料征税,其结果将降低产品的竞争力,所以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出口退税的做法,这样可以在增加竞争力的同时,避免偷逃进口税。(3)对于发展中国家

19、,有效保护存在着两难境地,本国如果对原料进口不征收关税,但对最终产品征收关税,便会形成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国内就会出现大量的进口装配线,进口原料以组装去占领市场,而不去发展中间产品或资本品的生产,从而使得保护意义丧失;但如果对原料和中间产品也征收关税,则本国的产品无法提高竞争力,更无法形成出口产业。所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不能仅仅从关税的角度来考虑。10有人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所以收效不大,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本来就较少,请评价这一说法?答: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发展中国家之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收效不大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各成员国的市场狭

20、小,多以来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不足,合作期来的难度也较大。11劳动力从墨西哥流向美国,如果美国和墨西哥减少相互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壁垒,那么,相应地,移民会减少时会增加?这种做法的长期和短期效果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答:在只有贸易情况下,两国的工资水平不会有什么差别。在B对X征收关税后,A国的工资会下降,会导致从A国到B国的移民激励,因为劳动时A国出口产品X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12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获得一般来自哪几个方面?(1)对某种技术的垄断。广义上使用技术既包括了生产过程中所实际运用的具体的技术,也包括了诸如知识、信息、诀窍等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的技术。所有这些都是跨

21、国公司特有优势的重要来源。(2)产业组织形式的寡占特点。(3)企业家才能或管理能力的“过剩”。管理能力的“过剩”是推动企业不断扩大其规模并进而发展为跨国公司的重要动力源泉。(4)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和资金的渠道。此外,跨国公司的优势的来源还受到其母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因为企业的特有优势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个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其国内经验的影响。论述与计算:1贸易利益是如何分解与衡量的?第一,关于贸易利益的衡量。对贸易利益的衡量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无论是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试图在证明贸易能够带来一国福利的改善,而且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可以看到,通过分

22、工,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的国际贸易条件与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说明一国能够通过国际贸易改善整体福利。但是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整体上移并不代表每个人的福利都得到改善,因此,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国际贸易能够改善一国的整体福利,但不能兼顾公平,无法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得到改善。第二,关于贸易利益的分解。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于专业分工的利益和来自于交换的利益。专业化分工的利益指一国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较高效率的部门进行生产,能够实现更多的产出,从而实现额外的利益。交换的利益指贸易参与国可以通过贸易,以更优的交换价格获得更多的产品,以改善各自的福利。2假设某国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生产函数如下:X=

23、min(K13,L1)Y=min(K25,L2),资源禀赋为:K=400,L=100,消费者偏好的效用函数为U=X0.4Y0.6,根据此计算:(1)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2)开放条件下,假设国际价格比为1:1,求出两种商品的进出口量;(3)比较开放前后该国福利的变化。答:(1)根据厂商理论,可以得出两种产品的生产满足以下式子:X=K13=L1,Y=K25=L2由此可得,K1=3X,L1=X,K2=5Y,L2=Y由封闭条件下的充分就业条件可得:3X+5Y=400,X+Y=100,因此求出封闭状态下的产量为:X=50,Y=50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可以得到以下式子:PxX=0.4M

24、,PYY=06M,两式相比可以得到PxPY=23。(2)在新的国际交换比价下,可以判断该国将会专业化生产X商品,因此该国新的生产均衡为:X=100,Y=0。假设该国的消费量分别为XD,YD,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Px+0PY=PxXD+PYYD,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PXXDPYYD=23,最后,根据给定的价格比PXPY=1,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可以求得XD=40,Y D=60,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10040=60)单位,同时进口Y商品60个单位。(3)在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变化,需要先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用的大小:U=X0.4Y0.6开放前:U=5

25、00.4500.6=50开放后:U=400.4600.6=4.37311.665=51.017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3比较特定要素模型和H一O模型在要素名义收入、实际收入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上有什么区别,以及造成区别的主要原因。(1)H-O模型中两个部门分别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通过斯托帕一萨缪尔森定理造成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名义价格和实际收入上升,另一种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下降。(2)而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造成该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上升,另一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下降,名义工资上升而实际工资变化不能确定,取

26、决于劳动力的消费偏好,如果偏好出口商品,则实际工资下降,如果偏好进口商品则实际工资上升。(3)二者不相同的主要原因在于:H-O模型中由于两种要素均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而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会根据要素价格变化做出同方向的调整,但是在特定要素模型中,由于资本是不可流动的特定要素,因此劳动力在部门问的流动必然会导致两部门的要素密集度发生想反方向的变化。4假定汽车生产是一个垄断竞争的行业,任何一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假设生产汽车的成本函数为:C=F+cQ,其中F=750000000,c=5000。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的汽车年销售量为900000辆汽车,B国的汽车年销售量为1600000辆,另外两国的生

27、产成本相同,求出:(1)封闭时,A国的汽车生产商数目,以及均衡价格。(2)封闭时,B国的汽车生产商数目,以及均衡价格。(3)国际贸易后,两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种数,及均衡价格。可以得到国际贸易后均衡时的汽车品种数,即厂商的数目n=10,均衡价格P=8000,可以看到,国际贸易使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厂商的市场份额扩大了,等于(1600000+900000)10=250000,同时每个国家市场上的商品品种增加了,价格下降了,因此,国际贸易给厂商和消费者都带来了福利的改善。5假定日本对进口成衣征收10的从价关税,对进口布料及其他制衣原料不征收关税,已知原料的成本为32美元,成衣的价格为40美元,其中8

28、美元的差价是制作服装过程中的生产附加值。问:(1)本题中生产附加值占最终产品的比重为多少?试计算服装生产的有效保护率,说明其含义,并解释有效保护率大于10的原因。(2)假设服装生产中所用进口投入原料的关税为5,则此时服装生产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为何仍大于10?(3)假定投入原料与成衣的名义关税都是l0,则此时服装生产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当所有进口产品的名义关税率都相等,名义关税率和有效保护率之问存在着何种关系?答:(1)生产附加值占最终产品的比重为:8/40100=20,对服装的有效保护率为:(0.1-0.80)/0.2l00=50。有效保护率大于关税(10)是因为对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没有征收关

29、税,提高了征税前后产品的差价。 不征收关税 征收10%的关税 价格 40 44 原材料 32 32 附加值 8 12附加值提高50,从8美元上升为12美元。 (2)对服装生产中所用进口投入原料征收5关税后,服装生产的有效保护率是:(0.1-0.85%)/0.2l00=30 此时有效保护率仍然大于关税(10)是因为对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所征收的关税低于对最终产品所征收的关税。 (3)如果投入原料与成衣的名义关税都是10,则此时服装生产的有效保护率是:(0.1-0.810%)/0.2l00=10当所有产品的关税税率都向相同时,有效保护率等与名义税率。6假设有一个小国,无法影响国际价格,该国以每单位10

30、美元的价格进口花生。其国内需求曲线为D=400-10P,供给曲线为S=50+5P,确定自由贸易的均衡点,然后计算出把进口配额限制在50袋时对以下各项的影响:(1)本国价格的增幅;(2)配额租;(3)消费扭曲损失;(4)生产扭曲损失。答:当每单位花生的价格为10美元时,且该国不设置配额时的进口量为: DS=(40010 10)一(50+510)=200 当该小国把进口200单位花生限制在50单位的配额时会产生以下的影响:(1)该国国内花生的价格上涨为:40010P=50+5P+50,P=20(2)配额租为:(2010)50=500(3)消费扭曲为:0510010=500(4)生产扭曲为:0550

31、 10=250论述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答:(1)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出现于二战之后。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成为协调国际事务的常设机构,而经济领域的协调则主要体现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签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的建立上。(2)以七国集团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1973年,美国向全世界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及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霸权相对削弱。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七国集团:一是七国首脑会议。1975年11月,法国、英国、德国(西德)、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六国首脑在巴黎郊外朗布依埃召开第一次首脑会议,加拿大与欧共体相继于1976、1977年出席。70年代中期以来,七国首脑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讨论世界经济政治的协调问题。二是七国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该部长级会议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首脑会议以外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是七国集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决策者。很多重要议题都是由七国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通过后,再提交首脑会议签字对外发布的。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七国集团在国际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