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8.52KB ,
资源ID:49422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422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世界现代史史学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世界现代史史学理论.docx

1、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世界现代史史学理论2007201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世界现代史、史学理论)俄国十月革命1(2011广东文综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常识的理解和论证分析、综合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和历史知识的

2、迁移运用,对考生要求高。第(3)问把历史分期的史学争鸣引入,解答时首先要选择一种分期方法,然后结合历史分界线(时间)的重大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意义分析。第一种观点是从社会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的演变角度、从革命史观、政治文明史观角度分期,第一种观点是从全球化史观、经济文明发展角度分期。【答案】(3)说明:首先任选一种分期方法,然后说明理由,只选择不分析不能得分。答案一:选择(从革命史观分析)史实依据: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新时代(或回答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胜利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标志人类历史由专制走向民主

3、、由人治走向法治同等得分)。(4分)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世界历史开始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打破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4分)选择(从全球史观分析)史实依据: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或“欧洲主导的全球化(世界市场)开始起步);(4分)1900左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2.(2008广东单科2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其先后顺序是( )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沙皇村儿童村 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 斯大林

4、格勒伏尔加格勒A B C D【解析】本题以地名的变更考查知识的再现。根据所学可知、分别对应的时间是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故选A项。【答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解析】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

5、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答案】A2.(2009广东单科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 “斯大林模式”1(2012广东

6、文综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答案】C2(2011广东文综39)(27分)

7、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

8、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以研究性学习引入,以“经济政策(制度)的选择与探索为主题,综合考查中外经济建设,考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切合时政热点改革与经济转型,立足教材同时超越教材。第(1)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从第一段材料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肯定,第二段材料“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指的是外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内受工农武装割据的威胁(中共面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与“围剿”)。【答案】(1)国内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

9、锁,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根据地建设;广大工农阶级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张学习苏联。(2分。或回答“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亦可) 国际因素:1929193年经济危机爆发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暴露了市场的弊端;(2分。若回答“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功的启示”酌情给分);苏联的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或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2分)3(2008广东单科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

10、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问题:(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1分)【解析】本题以经济体制改革切入考查,考查材料解读、知识再现、比较分析能力。第(2)问首先所学回答相关史实。【答案】(2)计划经济体制 (1分)4(2007广东单科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

11、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解析】本题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为主线,考查知识的再现、分析、比较和材料解读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概括分析。第(2)问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和存在弊端分析。【答案】(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

12、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2008广东单科2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其先后顺序是( )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沙皇村儿童村 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 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A B C D【解析】本题以地名的变更考查知识的再现。根据所学可知、分别对应的时间是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故选A项。【答案】A2(2008广东单科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

13、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问题:(2)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啊?(4分)(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分)【解析】本题以经济体制改革切入考查,考查材料解读、知识再现、比较分析能力。第(2)问首先所学回答相关史实,在此基础上比较苏联三次改革的局限。第(3)问具有开放性,实际上是总结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和苏联改革存在的问题总

14、结经验教训。【答案】(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5分) (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3分)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1广东文综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

15、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以研究性学习引入,以“经济政策(制度)的选择与探索为主题,综合考查中外经济建设,考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切合时政热点改革与经济转型,立足教材同时超越教材。第(1)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从第一段材料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肯定,第二段材料“内外层

16、层叠叠的高压状态”指的是外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内受工农武装割据的威胁(中共面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与“围剿”)。【答案】(1)国内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根据地建设;广大工农阶级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张学习苏联。(2分。或回答“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亦可) 国际因素:1929193年经济危机爆发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暴露了市场的弊端;(2分。若回答“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功的启示”酌情给分);苏联的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或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

17、业国过渡)。(2分)2(2010广东文综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年份国别18201875191319261931195219651985英国4555004171761.7美国3445405033205396.73.5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解析】本题以热点问题金融危机与贸易战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历史线索的梳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进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客观叙述历史事物、说明和证明

18、历史观点、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对历史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引导考生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经济问题,深刻理解社会变革,增强历史洞察力。第(2)问要注意表格材料中的时间和数据变化规律或趋势。然后结合各时段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答案】(2)低高一低。(3分)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2分)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4分,每点2分)3(2007广东单科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19、”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解析】经济危机爆发后,物价暴跌;资本主义国家到处都是示威游行的人群,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为解决危机,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同时带来的就是企业倒闭,失业剧增。【答案】B 罗斯福新政1(2012广东文综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工人失、银行倒闭、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因此,BCD项排除;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

20、斯福加强立法工作,规定工时与工资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待遇,A项正确。【答案】A2(2011广东文综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

21、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以研究性学习引入,以“经济政策(制度)的选择与探索为主题,综合考查中外经济建设,考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切合时政热点改革与经济转型,立足教材同时超越教材。第(1)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从第一段材料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肯定,第二段材料“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指的是外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内受工农武装割据的威胁(中共面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与“围剿”)。【答

22、案】(1)国内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根据地建设;广大工农阶级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张学习苏联。(2分。或回答“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亦可) 国际因素:1929193年经济危机爆发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暴露了市场的弊端;(2分。若回答“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功的启示”酌情给分);苏联的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或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2分)3.(2009广东单科2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

23、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解析】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答案】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4、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11广东文综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2分)【解析】本题以研究性学习引入,以“经济政策(制度)的选择与探索为主题,综合考查中外经济建设,考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切合时政热点改革与经济转型,立足教材同时超越教材。第(3)问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与梳理结合课本内

25、容即可回答。【答案】(3)西方发达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2分)2(2010广东文综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年份国别18201875191319261931195219651985英国4555004171761.7美国3445405033205396.73.5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解析】本题以热点问题金融危机与贸易战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历史线索的梳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进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

26、分析历史结论、客观叙述历史事物、说明和证明历史观点、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对历史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引导考生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经济问题,深刻理解社会变革,增强历史洞察力。第(2)问要注意表格材料中的时间和数据变化规律或趋势。然后结合各时段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答案】(2)低高一低。(3分)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2分)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4分,每点2分)3.(2009广东单科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

27、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问题:(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的合理性。(2分)(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

28、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解析】第(1)问和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切忌由论没据。第二问对高福利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答案】(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分)(2)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分)(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反对的理由,例如:

29、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燕尾服。支持的理由,例如,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4(2008广东单科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

30、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解析】本题以经济体制改革切入考查,考查材料解读、知识再现、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等材料信息概括分析。【答案】(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4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