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22.08KB ,
资源ID:49312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312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推行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推行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探讨.docx

1、推行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探讨推行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探讨一、前言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自90年代得到广泛关注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实际工作。尤其是在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不但进行了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理论研究1,2,如新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的创立3,物质、能量循环模型规律等1-6;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如1995年在德国出版了“Factor Four”(四倍跃进7),1999年在美国又出版了“Natural Capitalism”(自然资本论8),两书中汇集了大量节约资源的实例,近期文献报导了一些成功生态工业园的事例1,9,和有关管理的法律法规2。我国在

2、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快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写入了2002年12月十六大和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的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界,处于循环经济概念理解、运行模式、衡量指标和对策建设研究阶段,由政府主持开始在几个城区搞生态工业园的试点工作,如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2002年12月香山科学会议,标志着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开始引起多学科的关注,进入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阶段。不同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同,反映在循环经济的推进上也是如此。西方国家比较重视工程实践的经验积累,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同步进行,经一定的理论和经验积累,将要进入综合分析和推广阶段

3、。我国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技术条件和实践经验不具备的情况下,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开始推行循环经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艰巨。不能停留在概念研究和宏观政策建议上,需系统思考统筹安排,拿出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和政策来,在积极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渐建立与之相适当的思想观念、学科基础、工程技术、消费方式、经济规律、制度法规和推行方法等系统体系。作者认为,树立生态哲学、环境价值和新经济理论观念,建立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体系和开发实施循环经济的工程技术,是目前制约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作初步探讨。二、树立天人和谐观、环境价值和生态经济理论观1天人和谐哲学观人类哲学观

4、可分东西方两大流派10,东方是以中国传统哲学观为代表的天人合一观,西方是以希腊近代为代表的主客二分观。其间,在不同发展阶段东西方哲学观均在变化,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主客不分和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合一强调完全“统一”,主客不分强调主客“浑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主客二分哲学观,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确立人类征服和控制自然的观念;天人和谐哲学观,面对能源、生态等危机,人们重新审视天人合一观,天人关系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逻辑演绎,便有了新的诠释和命题“天人和谐”11。“天人和谐”既不是“以自然为中心”的人统一于自然,也不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对抗于自然,而是人与自然的有序耦合和有机协同。“

5、天人和谐”是对“天人合一”观的发展,是由被动二元论的“合一”观向主动的多元论的“和谐”观的转化,在该转化过程中,集人与自然的有序耦合和有机协同中间,人周围的环境尤其是人工物12,是新增的一元,是要在以后思考行动中要考虑的一元(作者将自然结构三元论一文中阐述)。2环境价值观早在中世纪,经验哲学家阿奎那(T.Aquines)就提出了所谓的“公平价格”理论,而后又有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和均衡价值理论等。不同价值论的理论基础不同,对环境价值的理解不同。劳动价值论认为物品之间的共性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重点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没有涉及“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劳动价值论

6、只强调产品中人力资源(劳动)的投入,环境价值最终也是由人的劳动所创造,认为自然环境没有价值。以效用价值论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主要从人类利用角度评价环境资源的价值,认为人类是价值的唯一主体,忽视了环境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属性13。三种生产论认为,环境生产子系统与人的生产子系统处于同一层次上,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同为价值主体。环境与人互为工具价值,内在价值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而规定的价值,通过物资的生产实现各自的价值。因此,要保证环境内在价值的体现,需要保证环境的生产,保证与人的生产和物资的生产的协调发展。3新经济学理论观传统经济学理论主要可分两大流派,一是以资源配置为中心,市场经济为基础

7、,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本内容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一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而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基于个人主义的方法,解决稀缺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于劳动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忽略了劳务、知识、信息等非物质资料的生产。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没有把环境考虑在内,不承认环境的内在价值,没有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一个涉及社会、环境的复杂的整体性问题,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入,传统经济学理论越来越满足不了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考虑环境内在价值的新经济学理论如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新经济学理论

8、是在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资本内容扩大化,包括自然资本、人造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经营方式虚拟化,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效率;生产内容服务化,变生产物质为生产服务为依托;开发重点功能化,变开发物质本身价值为物质功能价值利用为主;能源消耗再生化,变不可再生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供需和消费过程生态化等新观念的树立。新经济学普遍认知的叫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学。新经济学尚无一个普遍认知的叫法,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循环经济等都是从不同侧面来研究,其共性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该新经济可叫可持续发展经济,简称持续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循环经

9、济都是持续经济的一个侧面或表现形式。三、建立持续经济学理论基础体系1生态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生态经济学涉及的知识很广,学科跨度大,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经济学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都相关的学科,如下图1所示。图1生态经济学与自然、社会和环境学的关系持续经济学研究内容,既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转化、集成和优化,也有产品交换经济规律和人文现象等。生态经济学研究行为所涉及的空间尺度,从原子到物质,从气、液、固到胶体,从无机到有机物,从非生命到生命,从单一产品到企业,从一间房到一个区域,从无形产品有形产品,从物质到文化,从微观到宏观等。生态经济学研究

10、行为所涉及的时间尺度,包括静态、动态和非稳态;短自瞬间,长至无限;既关心结果,也关心过程。生态经济学研究行为所涉及到的方法规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环境、经济、财会、管理等常规方法规律,还有许多新问题待用新技术方法来解决,如环境税、水节点技术14等。2生态经济的学科基础体系生态经济涉及的知识和学科面如此复杂,进行一个系统理论体系规划是很必要的。需在传统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否则,简单地在相关学科基础上进行研究,很难有突破。建议生态经济的理论基础体系如下图2。图2生态经济学科基础体系只有构建较合理、稳固的理论基础,并在不同阶段完成

11、相应创新,才有利于生态经济的顺利实施,一个环节脱节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进展。目前我国生态经济推进研究工作,基础理论虽不全面,但已进入到工程技术研究阶段,下一步将完善基础理论工作外,重点应放在具体实施工程技术的研究上,将生态经济由基础理论研究和宏观政策讨探,向推广应用阶段推进。3持续发展经济内容分辨 持续经济是对环境、生态、资源、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等的概括和总结提高,即是持续经济恢复的一部分,各自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分别为:环境、生态、资源、物质,清洁生产发生在资源 产品的过程中。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只是对资源 产品,从开始输入端,经过程,到出产品的输出端,既包括两端点的 生产原则,比清洁生产多考虑

12、两个端点,具体说减量化是针对输入端,减少资源利用,重复利用发生在过程中,资源化针对输出端废物回收。仅3R原则作为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是不全的,两端点与环境资源间的生产原则没包括在内。四、构建循环经济理论的理念分析依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在对循环经济内涵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循环经济的理论框架,统一认识和实践活动,减少盲从、偏离和同生态、环境、资源等经济的混淆,是非常必要的。1概念内涵的统一认识和相似概念的辨析一般认为,循环经济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一种理论重点在“物质”和“循环”上,淡化了“经济”的含义,有误解为物质在生产过程中是闭路循环的嫌疑,是狭义的;另一种理解重点在“经济

13、”和“循环”上,即首先是一种经济,循环是根据该经济的特征而冠给的名称而已。该循环不仅指物质在某一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不一定是闭环);而且还包括发生在该生产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所有物质资源,如木材生产家具,电锯耗电,电是由煤发的,也存在物质的循环,该循环与家具生产循环相交;更重要的是指广义上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二字已拟名化。另外,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环境经济、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既有共同的部分和包容关系,也有不同。共同处,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大目标的实现,亦即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不同之处,各自的着眼点不同,各种经济前面的名称就是其着眼点,除循环经济外都是从事该着眼点

14、专业的专家从事该研究,如生态经济是以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物质代谢平衡来考察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影响,最知名的生态经济专家E.P.Odum和H.P.Odum都是生态学专家。2循环经济理论基点分析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环境”有价值的哲学观点上,同传统经济理论价值观(如劳动价值观、效用价值观等)不同,靠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简单统计和撇开传统经济理论来探讨建立循环经济理论,均是不科学的。借鉴传统经济理论的研究方式、方法,并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研究,相应的理论框架就比较容易建立和理解。传统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的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并建立在两个最基

15、本的假设上: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微观和宏观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是单个企业或家庭和单个物品与服务,宏观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国家的整体经济。从循环经济价值观角度来看,传统经济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供需经济关系,循环经济是在此基础上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供需关系,二者的区别可图示如下:图3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供需关系图由上图可看出,传统经济是在两个基本假设下只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供需关系,循环经济要研究包括人与人之间三种供需关系,不但多了两种供需关系,而且,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假设不成立,还多了自然资源这个可变的经济要素;理性行为过程由传统经济的生产 交换 消费三大环节,变

16、成循环经济的开采 制造 运输 消费 再利用 处置六大环节。行为过程加长,对应的社会行为关系也复杂化,产生种类增加、性质变化,经济行为过程与社会行为关系对比及产生种类和行为过程关系及其关系,其结果截然不同,就自然资源而言,传统经济是个由资源变垃圾的过程,循环经济是由人所需要的资源变成环境所需要或吸纳的产品的过程。垃圾资源处置结果:资源 垃圾结果:资源 垃圾图4 传统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关系图 图5 循环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关系图图中分别代表第0、一、二、三、四产业。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传统经济只有索取产业,没有供给产业,反而有人为的对环境的破坏;循环经济是人与环境间供需平衡的产业,如下图所示。(

17、a) (b)图6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人与环境产业关系对比图这与传统经济只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供需关系,循环经济还研究环境与人间的供需关系是一致的,从供需平衡理论看,循环经济要做到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两种供需平衡,如下图7所示。(a) (b)图7 传统经济(a)与循环经济(b)供需平衡对比图相应供需关系由二维变成三维,如下图所示。二维是人与人间的供需,第三维是人与环境间的共需。供需平衡是三维相交点。行为关系和平衡体系的改变,必然导致经营管理理念和内容的改变,就管理而言,由企业内部管理,变成内部和与产业链相关企业间的管理,即内外兼有管理,相应的管理方式也逐渐虚拟化;就生产而言,生产技术变成低耗的无害化技

18、术,生产产品变成生产只能,推销产品变成推销服务,产权定价变成使用定价,产品寿命短效性变成可持续性;就消费而言,由自我满足无条件消费,变成建立在不损害他人消费基础上的条件消费;就经济效益评价而言,由局部效益评价变成生命周期效益评价。其变化可对比如下图8。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内、外部虚拟化管理低耗无害化技术生产职能推销服务使用定价不损害他人利益消费生命周期效益评价内部管理高耗高污染技术生产产品推销产品产权定价自我满足定价局部效益评价图8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经营管理理念内容对比五、实施循环经济的工程技术理念循环经济活动内容和复杂性远多于传统经济,符合循环经济理念要求的工程技术与传统经济有明显的不同,要

19、经历一个研究、试验、推广、完善提高的漫长过程。循环经济的实施,首先要研究出相应的技术,付诸于实际工程;单个项目或生产成功后,扩大到一个园区,在不同项目或生产间进行实施;园区成功后,总结经验进行扩大推广,从一个城市到省再到国家,直到全世界,如下图9所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相应的循环经济模式不同,全国实施时统一规划划片搞试点。该过程中不但存在工程技术的研究实验问题,而且跨企业、跨地区,实施推广难度要比传统经济大的多,是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图9 循环经济实施过程示意图为了保证该过程的顺利推行,要配以强有力的推行措施,现阶段主要是法律强制和利益驱动,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法律强制是关

20、键,随着推广的进行逐步转向利益驱动为主,最终进入第三个层次生态和谐。搞清不同阶段的关键,对推行工作至关重要,按相应阶段的核心理念,规定具体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不同阶段对应主要措施如下图10所示。图10 循环经济推广阶段主要措施关系图满足循环经济需要,可开发的技术很多,涉及了各行各业和各个生产过程环节,开始可抓住物质循环和节能降耗理念,途径有多种,主要有:(1)开发潜在资源技术,减少未开发资源开发,如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色棉花代替染色;用光纤维代替铜,25kg光纤维信息传输量相当于1000kg铜;(2)提高已开发资源利用率技术,如利用节点技术或改变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改变产品功能,变一次性为

21、耐用和可组装式;改变产品服务方式,变个人拥有使用为共同拥有或使用;(3)将闭置资源重复利用技术,即废物的回收与利用技术,如包装袋的回收反复利用,水的回用等;(4)开发可再生资源技术,如利用生物转基因技术培植出太阳能利用率更高的林木、藻类等,获取低品位动植物油脂;(5)开发不可再生资源再生技术,即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形成技术。节能降耗是不是目的,最终是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节能降耗的核心在对资源的利用技术上,即以最后的资源消耗来满足人类最大需求的技术,从不同的侧面分析该技术应具有以下特点:(1)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高;(2)对资源利用的方式直接,即自然资源不经转化或尽量少的转化(分解或合成),即可满

22、足人类的需要;(3)资源的转化反应势能低,即将自然资源转化成需用品的反应势能尽量低;(4)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中,选择容易循环利用的一种,循环利用对产品的改变越少、范围越少越好,即尽量原生资源不要次生资源,能内部循环不外部,减少运输。融合这些特点,循环经济的生产反应机理可概括为:高效、低耗、低势能反应。参考文献1 2 余德辉,王金南. 循环经济21世纪的战略选择,再生资源研究,2001, (5): 2-53 4 Micah D. Lowenthal; William E. Kastenberg, Industrial Ecology and energy systems: a first st

23、ep,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998, 24(1): 51-635 Mellor, Warren; Wright, Elizabeth; Clift, Roland; Azapagic, Adisa; Stevens, Gary,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decision-support framework for material recovery, recycling and cascaded use,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2, 57(22-23): 4697-

24、47136 F.A.A.Boons; L.W.Bass, Types of industrial ecology: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997, 5(1-2): 79-867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北大绿色科技公司译. 四倍跃进,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8 王乃粒,诸大建,龚义台译,自然资源本论,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9 Leo Baas, Cleaner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ecosystems, a Dutch experienc

25、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998, 6(3-4): 189-19710 张世英著,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11 毛峰,叶文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辨,科学管理研究,2000,18(6): 15-2012 向怀宏主编,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P261-29013 王奇,“三种生产”理论的系统解析,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1999年12月,P70-7514 Kenneth E. Porter. Developments in Distillation and Separation Te

26、chnology. AICHE Jornal, 2001, 47(5): 106015 Linnehoff B; Townsend D W; Boland D; et al. A User Guide on Process Integration for the Efficent Use of Energy, London: Institu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198216 Simone Bastianoni; Nadia Marchettini, The problem of co-production i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by emergy analysis, Ecological Modeling, 129(2000): 187-19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