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91KB ,
资源ID:492940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294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业支撑是新城发展的必由之路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业支撑是新城发展的必由之路讲解.docx

1、产业支撑是新城发展的必由之路讲解新城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存在耦合关系, 新城的城市功能是新城产业定位的基本 依据, 新城产业是新城城市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本课题运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及耦合论的基本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岛外四个新城的城市主体功能定位、 产业发 展基础、 影响产业支撑体系的因素等, 分析了岛外产业基础与新城发展耦合存在 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新城产业支撑体系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 立 “ 包容发展、高端引领、产城互动 ” 的理念,以构建 “ 创新新城、繁荣新城、宜居 新城、幸福新城 ” 为目标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以主体产业体系、互动产业体系、 配套产业体系三个层面构成的

2、新城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新思路, 同时, 对岛外四 新城的支撑体系选择和实施措施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一、新城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的耦合联动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及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 修编(2010-2020年看,厦门市总体功能定位凸显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打 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海湾型港口城市。第二,凸显 “ 海上花园 ” 特色的风景旅 游城市。第三,打造具有现代服务业等核心竞争力的人文宜居城市。 2009年, 厦门市委、市政府做出了 “ 提升岛内、拓展岛外,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 ” 的战略 决策,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沧新城、集美新城、同安新城和翔安新城。新城建设的 目标应该是促

3、进聚集经济效益能力的持续提升, 推动厦门市中心城市功能的扩张。 因此,加快新城产业体系的发展是新城建设的关键。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存在相辅相成、 耦合联动的关系。 一方面, 城市功能的 定位影响产业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 产业发展也是实现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抓 手, 产业结构的升级往往带来城市功能的提升。 在新城建设中, 必须充分认识城 市功能和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一岛外新城的主导功能定位与厦门市总体规划的耦合处理好新城的主导功能定位与城市总体规划功能衔接关系是城市新城的城 市功能和产业发展耦合前提。 从岛外新城的规划看, 其主导功能定位与 厦门市 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及厦门市

4、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编有较合理的衔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新城建设功能定位符合厦门市的城市性质定位; 二是新城建设功能定位凸现厦门旅游城市的定位; 三是 新城建设功能定位符合厦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政策选择; 四是新城建设的 功能定位符合厦门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定位; 五是新城建设功能定位进一步 凸显厦门旅游城市的定位; 六是新城建设符合将厦门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 心城市之一的要求; 七是新城建设功能定位符合建设低碳试点城市的要求; 八是 新城功能定位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发展特色经济。 九是新城功能定位有利于打 造城市品牌、培育城市文化。(二岛外新城产业与城市功能

5、定位的耦合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所揭示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存在耦合 及其在空间上存在重叠关系等理论, 厦门市 (岛外新城功能 和产业发展的耦合 联动的思路可以归纳为表 1。表 1:厦门市(岛外新城功能和产业发展的耦合联动的思路二、构建岛外新城产业支撑体系的产业基础条件(一厦门市产业体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到 2010年,厦门 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 2053亿元,增长 15.1%。从产业结构看, 2010年 三次产业结构为 1.1:50.0:48.9。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基本 接近。(二岛外四区的产业发展基础状况1. 海沧区依托优越的港

6、口和基础设施条件, 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工业为先导, 先进技术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从第三产业看, “ 十一五 ” 期间, 海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比重由 19.2%上升至 25.9%。 2010年,海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46.9亿元,比增 47.4%,增幅连续 4年居全市第一。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79.5亿元,城区商业氛围 进一步提升。2.集美区机械、电子、纺织、化工作为四大支柱行业支撑明显从第三产业看, “ 十一五 ” 期间, 集美区现代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商贸、 物流、 旅游迅速壮大提升, 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37.99%3.同安区产业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稳步

7、增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148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从 2005年的 10.1 54.9 35调整为 2010年的 5.8 53.5 40.7,形成了二三产业良性互动、产业持续优 化的良好格局。4.翔安区工业形成了光电、食品加工、电子、电工等支柱产业“ 十一五 ” 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标大幅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从 2005年 17:51:32调整为 3.8:79:17.2,形成了二三产协同拉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三岛外产业基础与新城发展耦合存在的主要问题1.岛内外产业分布不均衡问题厦门岛内外经济的发展差距, 严重制约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和岛外新 城功能的形成与发展。 一是岛内外各区经

8、济总量差距。 二是岛外第三产业发展存 在差距。三是居民人均收入存在的差距。2.支柱产业的趋同性明显从岛外四区的 “ 十二五 ” 规划中涉及产业发展规划看,支柱产业比较多的重叠, 如海沧区和集美区都以化工、 机械、 电子为其支柱产业, 两个地区的产业分布高 度趋同, 电子产业更是作为四区共同的主导产业发展。 这一现象的存在, 不仅造 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也使得各区之间产生内部竞争, 不利于厦 门市的整体发展。3.区域内支柱产业关联性低支柱产业之间较低的关联性较低使得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最终会影响到 区域的产业集聚,降低区域产业的规模效应。4.岛外新城主导功能的定位与主导产业耦

9、合性较弱按照新城规划的要求, 各城区大都是以金融、 文化、 旅游等服务业为其主导 功能定位, 这必然对完善的配套服务业发展形成迫切的需求。 但各区的支柱产业 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二产比重过大,三产发展不足。三、构建岛外新城建设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的思路(一新城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立足功能定位,强化产业体系耦合。第二,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引 导和促进产业集聚。第三,动态调整产业选择,突出 “ 二三产共推进 ” 原则。(二促进岛外新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 “ 包容发展、高端引领、产城互动 ” 的理念, 以构建 “ 创新新城、繁荣新城、宜

10、居新城、幸福新城 ” 为目标,以推动先进制造业 与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辐射能力,推动形成高端化、国际 化、 集群化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从培育厦门区域资源配置中心以服务 周边地区为出发点, 将岛外新城建设成为引领海西产业以及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 级的新引擎。为了加快岛外新城的产业支撑体系的发展, 着重应强化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遵循 “ 产城融合 ” 规划为先导。 第二, 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的关联度。 第三,强化产业布局与新城功能定位的衔接,构造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三岛外新城发展的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 推动岛内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完善

11、工业园区 配套功能, 使工业园区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 使劳动者安居乐业。 加大体制机制 改革力度, 建设工业园区的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岛外各区主动承接厦门岛内 产业向岛外的转移,结合自身情况,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各自的 特色。岛外新城产业应加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产业协调与融合。(四岛外各新城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选择1.海沧新城产业支撑体系海沧新城应建立一个以港口物流和现代服务为优势的主体产业、 以高新技术 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互动产业、 以商贸与生态居住为特色的配套产业等三 个层次所构成的综合性产业支撑体系。(1主体产业体系主体产业是最能体现海沧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 主要

12、包括港口物流、 港口商 务和港口文化三个产业。(2互动产业体系互动产业是指依托港口物流和主体产业所营造出的发展环境, 与港口物流和 主体产业具有互动发展效应的产业集群, 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 先进制造业等。(3配套产业体系配套产业指为港口新城主体产业和互动产业提供相关服务、 为港口新城营造 发展环境的服务业集群。2.集美新城产业支撑体系集美新城应建立一个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为优势的主体产业, 以高新技 术产业与文化旅游为支撑的互动产业、 以文教科技、 商贸与生态居住为特色的配 套产业等三个层次所构成的综合性产业支撑体系。(1主体产业体系主体产业是最能体现集美新城的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 主要

13、包括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等产业。(2互动产业体系互动产业是指依托主体产业所营造出的发展环境, 与主体产业具有互动发展 效应的产业集群,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旅游。(3配套产业体系配套产业指新城主体产业和互动产业提供相关服务、 为新城营造发展环境的 服务业集群。3.同安新城产业支撑体系同安新城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产业, 以文化创意、 旅游休闲产 业为支撑的互动产业体系, 以物流、 商务居住、 居住为特色的配套产业等三个层 次所构成的综合性产业支撑体系。(1主体产业体系同安新城应该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功能, 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体产业。(2互动产业体系融合地方文化传统和现代

14、气息,利用同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文化创意、 旅游休闲等产业。(3配套产业体系同安新城应以物流、商务居住、居住为特色的配套产业体系。4.翔安新城产业支撑体系翔安新城应建立一个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优势的主体产业, 以港 口物流、科研文教为支撑的互动产业,以商贸、对台交流、生态居住为特色的配 套产业等三个层次所构成的综合性产业支撑体系。(1主体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火炬(翔安产业区和翔安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2互动产业体系翔安新城以港口物流、技术人才教育为支撑的互动产业体系。(3配套产业体系翔安新城应以商贸、对台交流、生态居住为特色的配套产业。(五新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步骤

15、与重点新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的形成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因此, 应该科学合 理制定与新城建设的时序相适应的产业发展规划,有重点地推进产业体系建设, 逐步形成新城的产业支撑体系。1.新城建设与产业支撑体系耦合发展的步骤新城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应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11-2015年 为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 初步形成产业支撑体系的基础阶段。 紧扣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这一主线, 明确迅速做大总量的要求, 坚持二三产共推进, 优化提升第二产 业, 提速发展第三产业, 形成初步的产业支撑体系。 第二阶段 (2016-2020年 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阶段。 主要任务是通过培育特色新兴产业, 发展现代服

16、务业, 构筑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高地。第三阶段(2021-2025年为产业支撑体系成熟与进一步提升阶段。2.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实施重点(1主体产业体系的重点海沧新城的重点是应进一步完善港口设施,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仓储; 完善保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集美新城的重点是引导改造升级,形成汽车、机械、电子、轻纺四个具有优 势的支柱产业。重点鼓励和扶持物流业、旅游业等服务业。同安新城的重点是应该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功能,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 代服务业为主体产业。翔安新城的重点依托厦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 光机电一体化、 光电、 电工和 装备工业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步伐。(2互动产业

17、与配套产业体系的发展重点海沧新城的互动产业发展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 配套产业的发展重点一是商 业服务业体系;二是国际游艇业;三是特色休闲服务,休闲、旅游、医疗康复、 文化体育等产业。集美新城的互动产业发展重点是,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文化旅游产业。 配套产业的发展重点应是文化创意产业、商贸业。同安新城的互动产业体系发展重点是,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 二是旅游休闲产 业。 配套产业体系的发展重点是, 一是加快专业物流产业发展, 全面提升物流产 业整体水平。二是发展商住服务业。翔安新城互动产业体系的发展重点是,一是积极推进海港、空港建设进程, 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是积极推进厦门大学翔安新校区和

18、翔安文教园区的建 设,发展科教文卫事业。配套产业体系的重点是,推进翔安新城区的建设,加快 发展以商贸、对台交流、生态居住为特色的配套产业体系。四、国内外新城建设与产业体系发展的经验在世界各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如何使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是政府和企业界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审视国内外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经验, 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题与教训有:一是新城功能成长滞后于空间扩散导致的发展无序; 二是工业势能 的强劲与城市势能的不足以拉动经济增长。 三是对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 进和相互融合关系认识不足,简单地以 GDP 、政绩效应为追求目标,缺乏新城 建设与发展的综合性、 全

19、面性的战略规划。 四是新城的产业聚集效应不高还表现 在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优质的社会事业如医疗、 教育和社 会保障发展较为落后。从国外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看, 主要的经验有:一是重视构建政策与法律保 障体系; 二是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及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三是在新城建设过程中要 树立产业支撑的思想, 必须突出其产业功能, 并兼顾新城综合功能的培育。 确 定功能定位, 注重特色产业支撑, 且布局于交通轴上。 形成新城之间主导产业 的分工及协调型竞争优势。 注重产业集群效应的优势的发挥, 借助产业集群推 动了城市创新系统的升级。五、促进新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措施(一遵循 “ 产

20、城融合 ” 规划为先导,引导城市功能和产业耦合发展一是以前瞻性的思维和视野做好新城区建设规划, 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 理念。二是以创新的思路制订新城区的产业布局规划,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产业 发展规划。(二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新城市功能个性与产业特色一是通过对新城特色资源的开发, 选择城市功能和特色产业, 实现城市功能 和产业的耦合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要顺应自然特色, 实现人、 城、 自然三位的耦合与共振。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景观特色,潜心营造特色街景,用心传承历史文化。(三强化产业引导,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制定相应当产业政策与措施, 包含有利于重点产业发展的税收

21、政策、 重 大工程和项目的引进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政策等,强化对科技含量高、 市场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业的扶持,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 行业和企业的集聚。二是应制定系统性的政策, 重点培育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旅游业等生 活性服务业, 促进制造业从单纯的制造向提供服务的产业链条延伸, 促进制造业 向高端化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三是制定合理的产业转移政策, 努力为企业创造转移条件, 提供信息、 咨询 等配套服务,采取财政支持、电费综合补贴、用地计划倾斜等措施,促进劣势产 业向省内外转移。四是完善新城产业发展环境。(四调整全市的产业布局,优化新城的产业空

22、间结构一是明确厦门各区的工业产业的分工,避免产业重叠与雷同。二是整合分散的、行业功能不突出的工业园区,鼓励岛内企业搬迁与转型。 三是完善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五强化新城的招商引资,加强高端项目的引进一是结合功能园区定位, 坚持内外资并举, 着力引进金融产业、 高技术产业、 文化产业、会展产业和商业贸易产业等大项目。 二是建设专业招商渠道。 三是促进项目规模提升。 (六)加强新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的建设 第一,新城建设将提升岛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第二,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将增强岛外人口的吸附能力。 第三,加快岛外公共服务体系设施的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市 配套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环境。 (七)推行低碳新城、低碳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是注重“低碳”的机构、法规建设和城市规划布局。逐步健全组织机构,成 立节水、节能办公室,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宏观把握新城低碳建设 方向。 二是注重产业发展低碳化。 三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低碳城市。(郭其友、林海平) 来源:市社科联、市社科院 编辑:文治平 时间:2012 年 3 月 20 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