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2.16KB ,
资源ID:492795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279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诗词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诗词鉴赏.docx

1、七年级诗词鉴赏 七年级诗词鉴赏(上)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

2、景物有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

3、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

4、和 合称“小李杜”。(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13题。(4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

5、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

6、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答案1、黄鸡: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见教参P46页)3、C、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地白”的意思是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 最接近。(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

7、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5、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_ _ _ ,_。(3)下列对

8、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1、2、略3、A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天

9、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7、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

10、,“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答案:B8、诗歌欣赏。秋词 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_。(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_。答案: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

11、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9、对迢迢牵牛星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词“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布。“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由形、声而生情。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织女不能同牛郎相会,无心织布,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

12、浅,能相隔多远呢,可是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的动态;“脉脉”写人的静态。“盈盈”和“脉脉”,表现出动态和静态都很美,形成哀怨动人之感。10、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_。(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

13、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4)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 答案:1、悲苦哀怨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3、B C 4、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5、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

14、“闻”、“遥”可证。10、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 (1分)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借景抒情(1分)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2分)(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1分) 。(1分)(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B )

15、(2分)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七年级诗词鉴赏(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情怀。(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

16、么?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答案: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3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音”,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给1分)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3、清幽;(或清静、幽静)欢悦;(或宁

17、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4、提示: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6、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7、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 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18、12题。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4分) 答案: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

19、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20、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答案:1、D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

21、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5、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鹧 鸪 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2、(5)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 答案:、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游子的乡愁旅思(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5、一字师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23、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答(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答案: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

24、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7、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答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

25、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8、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回答问题。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

26、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4)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A 2、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3、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4、(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辛弃疾尽管“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