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60KB ,
资源ID:49251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251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教师招聘 根据大纲整理出来的材料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主.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教师招聘 根据大纲整理出来的材料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主.docx

1、福建省教师招聘 根据大纲整理出来的材料 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主教育学模块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2、“教师”:这个特定称谓指在教育活动环境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时具有主观

2、能动性。 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客体) 包括教育教学中所使用的各种教育设备、教育措施、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3、教育者与学习者、教育中介客体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客体和学习者是认识客体;学习者是主体,教育者、教育中介客体是认识客体;在面对共同的教育中介客体时,教育者和学习者都作为主体结成主体间关系(主体间性)。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或教育的工具功能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社会性、阶级性(1)劳动起源说 关于教育起源的科学理论是马克

3、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古代中国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 。西周之后,学校教育制度已发展的比较完备,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隋唐时盛

4、行科举制度。唐朝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是六学二馆。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指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除。 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和宗教紧密相关。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佛教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古代埃及大约公元4000年前的中王国,已有了宫廷学

5、校。中王国以后,宫廷学校已不能满足培养官吏的需要,因而国家开设了职官学校。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为私学。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 (算术

6、、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教育具有阶级性(不平等性)。统治阶级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奴隶和平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主人与仆人、贵族与平民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教育具有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二为一,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第三,教育具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第四,教育具有刻板性。教育方法与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

7、、机械模仿。第五,教育具有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3)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14世纪以后,欧洲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并很快发展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世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4)近代社会的教育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l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

8、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第二,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等向世俗方向发展。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第三,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第四,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5)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

9、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学而知之”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 “有教无类”广收弟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诱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教育思想“亲知” “闻知”和“说知” 道家 “道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学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收入礼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教学相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0、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古希腊) “产婆术”启发式教学柏拉图 (古希腊)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政治学昆体良(古罗马) 雄辩术原理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培根(英国):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洛克(英国)教育漫画卢梭(法国)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德国) 人的教育斯宾塞(英国)教育论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l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 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规范

11、教育学的建立。提出“四段教学法” 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做是“传统教育”(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反映在他其他作品中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杜威是“现代教育”(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即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的惟一

12、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 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11、教育基本规律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规律;二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规律。12、教育与社会二者关系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等即社会的发展水平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而

13、教育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当然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13、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判断)(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14、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判断、选择、简答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如

14、“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体现在教育对整个文化的保存与承传、选择与批判、更新与创新。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中国古代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

15、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

16、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也称遗传素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2、环境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而且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1)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

17、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狼孩(2)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人们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18、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9、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20、教育目的的功能(选择、填空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2)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3)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21、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选择、填空 )22、马克思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

18、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判断)23、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理论,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或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25、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 28、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判断)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

19、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29、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30、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简答) 公民意识; 价值观念;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三)教师劳动的特点(单选、多选、简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

20、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第一,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选择)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选择)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选择)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一)学生的(本质)特点(多选)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21、,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方面。(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不是成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大成熟。他们有着极大的发展潜能,是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 1、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解释、填空)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解释、填空)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

22、。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选择)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有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苏联的凯洛夫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互不关心,双边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填空、选择)1、专制型师生关系2、放任型师生关系3、民主型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简答、多选 1、尊师爱生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

23、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2、民主平等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知心朋友。3、教学相长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简答)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第二,提高教师自身

24、的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第三,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一、课程的含义(填空、选择)基本含义: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的安排。学者们对课程的定义:课程即学习经验杜 威(美国)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填空、选择)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活动课程又称“活动课程” 、“生活

25、课程”、 “经验课程”等,强调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填空、选择)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但更强调将学科分解到单一知识系列,以获得教学内容的清晰性和教学效率的高效性。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或“合成课程”,指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合为一门学科。(概念)(三)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填空、选择)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概念)(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填空、选择)必修课程是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

26、选择学习的课程。(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填空、选择)显性课程是依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那些虽然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实践和结果。(五)综合实践活动(概念)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四大基本内容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

27、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一)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简答、选择、填空)(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课程标准(解释、选择、填空)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学科课程标准是课

28、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构成:一是说明部分。二是本文部分。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选择、填空)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简答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29、(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论述 )一般课程的开发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基本途径: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社会需求-素材性)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学生资源-素材性)3、开发和利

30、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 (校内资源-条件性)4、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学生需求-素材性)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校外资源-条件性)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资源管理与共享)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是什么?(简答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教学的涵义(概念、填空、判断)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