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569.07KB ,
资源ID:49182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182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下 科学12章 复习提纲浙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下 科学12章 复习提纲浙教版.docx

1、七年级下 科学12章 复习提纲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皮肤的感觉功能。(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3)触觉:感

2、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5、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7、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

3、不同,基本味觉:酸甜苦咸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区域舌侧(中)舌尖舌根舌侧(前)8、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否则原声加强)。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

4、、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结构功 能外耳廓收集声波耳外耳道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鼓膜产生振动中鼓室与咽鼓管连通耳听小骨骨性传导、放大振动内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内耳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

5、(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可用助听器;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不能用助听器。7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

6、;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第四节光和颜色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

7、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5、物体颜色: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b)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注意: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6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

8、,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路具有可逆性。3、在科学上往往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即光线。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期中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镜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视镜、化装镜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5、平面镜

9、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光的反射现象导致) 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注意】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出来的。 凸面镜 凹面镜6、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8、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10、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注意】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8、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浅,从水中看河岸上的树觉的高。空气水第六节眼和视觉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

11、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4、凸透镜成像规律(P30)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特点像与透镜的距离v应用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虚或实倒立缩小实照相机倒立放大实幻灯机倒立等大实测焦距f不成像获取平行光正立放大虚放大镜5、眼球与折光系统: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玻璃体组成。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6、虹膜的作用: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

12、强弱。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图见P3334)(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原因矫正 近视成像在视网膜前佩戴凹透镜远视成像在视网膜后佩戴凸透镜近视及矫正(凹透镜) 远视及矫正(凸透镜)(3)色盲:人类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1、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的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2、

13、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3、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4、电磁波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还能是荧光物质发光,用来鉴别纸币真伪;X射线在医学上可以诊断疾病;射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5、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结构功能眼 睑随时闭合,保护眼睛附睫毛遮挡雨水、灰尘属结构泪腺、鼻泪管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眼肌使眼球灵活转动外角膜和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一起形成折光系统膜巩膜坚韧外壳,保护

14、眼球眼眼球中虹膜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壁膜睫状体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球脉络膜给眼球提供营养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兴奋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角膜一起形成折光系统光学作图要求:(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和反射面或两种介质交界面垂直),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

15、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一个完整的光路必须包括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辅助线(虚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等。必须会做的图:(考试必考,大约10分)1. 光的反射光路图2. 平面镜成像3. 光的折射4. 凸透镜,凹透镜的几条特殊光路图凸透镜成像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能够呈在光屏上)一定倒立,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一定正立,且放大。第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提要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1. 运动和能的形式运动的形式能的形式机械运动(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声运动声

16、能光运动光运动热运动热能电运动电能化学运动化学能生命运动(最复杂的运动)生物能2. 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 动能 。物体的 质量 越大,运动速度 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3. 物体被举高时所具有的能(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弹性势能)称为 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 大 ,被举高的高度越 高 ,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 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4.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机械能 。 各种形式的能可以互相 转化。第二节 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

17、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乙汽车没动;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乙汽车向西运动。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18、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 按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即比较相同时间经过的路程。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即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

19、内通过的路程(即平均速度)。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4.速度(v),时间(t),路程(s)(本节重点在于计算数据及格式,单位一定要统一,并带入一起计算)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 速度单位:

20、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速度包含大小和方向,方向变化也代表速度变化):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大小变化或方向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关键找总路程和总时间)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

21、测时间。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练习: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解:表格设计如下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

22、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第三节 力的存在 第四节 力的图示一、力的作用效果(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A对B施加一个力,同时B也对A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这两个力中,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但是不一定接触,比如电磁力,重力)。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

2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质量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约为9.8N.6力的测量: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弹簧测力计:实验室用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

24、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8力的表示法:A 力的图示(精确表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画法:“四定两标”,一定:受力物体, 二定: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

25、几何中心)三定:标度,四定:根据标度画出力的线段长度,一标: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即力的方向,二标:标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注意:标度选择要合适,有角度的力要标出角度,若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应该只选择一个标度,并把这些力的图示画在一个图中,作图要用铅笔和直尺,禁用黑笔!B 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只关心力的方向,不关心大小,即在物体力的方向上画一个箭头表示力。9. 弹力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即弹力。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属于弹力。 (2)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假设弹簧原长为L1,发生形变后的长度为L2,则弹簧的伸长量为L= L2-

26、 L1)成正比(F=kL,k为胡克常数,了解)。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3)方向:弹力的方向和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第五节 物体为什么下落 1. 原因:物体下落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即重力作用。 2. 重力: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受到的力,即重力,简称物重,用符号G(gravity)表示。 注意: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 3. 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g为常数(重力加速度)=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的重力是9.8N. 重力大小还和位置(如纬度,星球,海拔)有关系。 4. 方向:唯一,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5. 作

27、用点:重力的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重心是一种模型,不是实际的点。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比如空心球。一般分析中,把物体的重心画在近似几何中心。6. 对于重力的图示作图:一定要注意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如果没有告诉重力,先用公式计算出重力,先后再做力的图示。 重力的示意图(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7. 重力与质量的比较区别重 力质 量概念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含 物质 的多少符号Gm大小变化随物体所在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不随物体所处 位置、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方向 竖直向下 无单位NKg

28、测量工具 测力计(弹簧秤)托盘天平第六节 摩擦的利与弊1. 摩擦力(f):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friction)。摩擦力的形式: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 滚动摩擦力 。 摩擦力普遍性: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会产生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动摩擦)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既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大小:动摩擦力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动摩擦力越大!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2. 增大或较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a.使接触面更粗糙 b. 增大压力 c. 滑动代替滚动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使接触面光滑 b。减小压力 c。滚动代替滑动 d。使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润滑油等第七节 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斜面实验(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