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案0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案 【教材定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文章刊登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文章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对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其内在的联系
2、。注意体会本文富于思辨性,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的特点。同时,要注意联系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本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素养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了解时政评论类文体特点,学习本文事理论证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20世纪
3、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2.了解“特约评论员文章” 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
4、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3.写作背景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
5、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1977年秋季,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多次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4.解题 “实践”,即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 “检验”,检查并验证。 “真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
6、用和地位。 “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5.了解“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 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 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演绎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应用,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 三
7、、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舆论(y) 炮制(po) 胡诌(zhu) 永葆(bo) 开辟(p) 枷锁(ji) 无稽之谈(j) 2.解释词语。 肃清:清除;消灭干净。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语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 争论不休:讨论不出结果谁也不肯停下来。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 (二)初读课文。 【思考1】概括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 结构清晰,层次清楚。开头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现实必要性,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
8、部分展开论述,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四、文本研究 【思考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简短的判断句,“唯一”强调其不可替代性,言简意赅,振聋发聩,发人深思。同时,鲜明地点出本文的中心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思考2】这篇文章的开头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提出话题,指明论证前提;说明写作背景,强化针对性;指出写作的目的意义,为下文张本。 【思考3】研读第一部分 1.由第一部分来看,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明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9、;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2.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说“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文中主要列举了“科学史上”的哪些事实? 明确 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后,才充分证明了门捷列夫制定的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加勒依据太阳系学说发现海王星后,才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也使它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才最终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3.分析论证过程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明确 论证过
10、程:先引用经典理论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观点论证“一个理论,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然后再引用毛泽东的观点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紧接着运用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这两个事例,论证“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最后作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及国际共运史、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证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及举例论证。 【思考4】研读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主要批驳了“四人帮”的哪些唯心论的先验论? 明确 天才论;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老干部是
11、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儒法斗争还要继续。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 2.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哪两类同志的疑惑和担心来展开议论的? 明确 第一类人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第二类人担心强调实践的作用,会不会影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修正主义。 3.分析这一部分的论证思路及论证特点 明确 首先辩证地论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然后反面论证“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错误性”从而立起靶子,进行批判,证
12、明错误性。 最后重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论证特点: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思考5】研读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文中列举了毛主席重印按语写补充说明一事,主要是为了强调什么? 明确 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他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而是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的正确性。正是毛主席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自己的理论不断发展。 2.概括这一部分的论证特点,并加以分析。 明确 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证。例如:
13、论证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这既是论点,又是论据,用革命导师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思考6】研读第四部分 1.怎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明确 文中认为,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思考7】文章的四个组成部分有何联系? 明确 第一个标题提出了全文的观点;第二个标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是论证的第一个层次;第三个标题指明“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在行动上为我们树立了
14、榜样,是论证的第二个层次;第四个标题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联系实际,发出倡议。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思考8】文章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明确 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如引证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 破立结合。总标题和第一个小标题部分提出了本文的观点,这是“立”;第二个小标题部分有“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列举有的人的错误认识或者错误观点,提供批驳的靶子
15、,然后进行分析批驳,揭示其片面、错误之处,这是“破”。全文以立论为主,立中有破,破立结合,增加了论证的力量。 【思考9】品味语言,理解含义 1.本文语言严密、准确,富于思辨性。请赏析下列各句。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明确 采用设问开头,发人深省;自问自答,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观点。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
16、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明确 首先用了三个否定句,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做法;接着运用类比,“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必须”语气坚定,气势夺人。 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明确 语言简洁有力,连用“根本”“很快”,表达出谬论经受不起实践检验的事实;“像肥皂泡那样”,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谬论破灭之状。 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明确 “不仅”“而且”表递进,用极简约的文字表达了极丰富的内容;放在段首,总领全段。 2.怎样理解“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这句话的含意? 明确 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思考10】结合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
18、探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社会意义。 明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考11】读了此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明确 示例一:思想的力量不在如何艰深和高远,而在脚踏实地,
19、思考现实,破解难题。社会在不断发展,思想、理论必须不断创新。但也要看到,人们的思想不是线性发展的。在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往往出现教条主义盛行、社会陷入认识误区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匡正时弊,呼吁重视人类认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重温人类思想成果,就更为重要。这篇文章的宝贵之处在于它以巨大的勇气和胆识,不惧权威,不畏教条,不畏流言,直面现实,切中时弊,解决现实问题。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思想的冲击力,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时代性的大讨论,推动了历史进程。 【思考12】阅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中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佳证明,也是我们
20、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这句话理论内涵极其深刻,对我们增强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否符合国情”,这是最具根本意义的条件和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的自信建立在对自己国情的深刻了解上,建立在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上,是有深厚实践基础的,故能有定力,故应坚定不移。 “是否有效管用”,这是个硬道理,直指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可取的唯一标准。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中
21、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佳证明,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 “是否得到人民拥护”,是制度的价值体现,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的最终评判标准。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就在于我们党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 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有这样的制度自信: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人民能够发挥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22、。这种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战胜的。 (节选自陈耀辉我们的制度具有无穷力量,人民日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指出,当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想认识的人。一方面,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目的和归宿,同时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
23、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这就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辨证统一,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反对教条主义,强调一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此开辟出中国革命新道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反对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强调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由此开辟出中国建设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践观点,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辨证统一,必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24、。现实实践丰富多彩,不可能用整齐划一的理论和方案来套用和裁剪。同时,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必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概括提炼、总结推广。从这个角度讲,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是根本一致的。实践是群众的实践,群众是实践着的群众,没有群众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有实践观点。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四个自信”,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要贯彻到改革发展实践的各方面。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有方法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25、的正确方向,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该改的必须坚决改,但对有些不能改的,什么时候都坚决不改,等等。这就是坚定理论自信,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体现。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必须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给我们提供的是科学指南而不是具体教条。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如果没有发展,就脱离了时代和实践要求,生机就会停止,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也就谈不上坚持。因此。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近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创新理论成果。对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 (节选自戚义明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国纪检监察报) 材料三: 自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们从遥远的欧洲“盗来”思想火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层次上决定着中国的发展节奏。而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达到了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完整准确的理解,促成了对中国国情及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在当年的时空背景下,正是真理标准大讨论所创设的这些条件的有机耦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阶段。 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
27、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中,在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的持续探索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这项伟大而崭新的事业,接续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 “大锅饭”变成“大包干”,“以阶级斗争为纲”变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转化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大地上划出了一个个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凭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实践勇气,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智慧,改革开放实现了观念创新
28、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回答了中国发展之问,回应了时代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现实命题。 (节选自关铭闻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念纪念刊发四十周年,光明日报) 问题:这三则材料均探讨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 材料一从三个“符合”的实际内容方面重点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制度的理论的深刻性; 材料二侧重探讨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应该坚持的四个原则; 材料三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对中国的发展节奏和对中国国情、所处历史阶段的认识方面的意义。 五、技法点拨学习驳论方法 【技法指引】文中采用驳论的论证方法,批判了“四人帮”鼓吹的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对于一
29、些同志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疑虑进行了澄清,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写法指导】 (一)含义: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常见的三种驳论方法 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 (1)直接反驳,即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三)迁移运用 某校组织了一场辩论
30、赛,论题是“佛系是否是当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下面是自由辩论阶段正方选手的一段论述,请站在反方立场,写一段驳论性的文字,对正方观点加以驳斥。100字左右。 正方选手:佛系让当代青年更注重当下,确切地看到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不断缩小,切实地感受到越来越接近的幸福。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节奏过快,处于转型期的青年人过于急躁走得太快,更功利地注重以成败论英雄,这让他们丧失了很多本应体会到的幸福。所以佛系这种注重过程的生活态度才是当代青年的幸福之道。 反方选手: 明确 示例:我们对于“佛系”最大的理解就是随缘,但是当代青年真正能够做到万事随缘吗?你找工作,随缘?你读书,随缘?你结交朋友,随缘?随着随着,
31、很可能就会随掉自己的青春。所以说佛系只能给我们带来一丝的欢愉,片刻的享受。真正的幸福之道,是向着目标的方向努力前行,生命不息,前行不止。 六、明晰主旨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七、拓展阅读 冯其庸:不灭求学求真之心 李扬 对于90岁高龄的冯其庸先生来说,今年是格外忙碌而又令人喜悦的一年。年初,汇聚了先生一生学术精华的1700万字、35卷册的瓜饭楼丛稿付梓出版,皇皇巨著,厚重博雅;5月,规模宏大的“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诗文与书画共美,花卉与山水竞秀;十月,先生荣膺首次颁发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这荣誉是表彰先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而此时此刻,家乡无锡为冯先生筹备了3年之久的“冯其庸学术馆”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12月9日,这个收藏着冯先生最为珍贵的手稿、书画、文物的学术馆将与世人见面。 求道之路,腹有书诗气自馥。 冯其庸先生出生在江苏无锡北乡前洲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的小学、中学,读读停停,靠的是一边种地,一边刻苦自学。其间,又经历了八年抗战,饱尝黍离之悲。“那时我的读书环境,就是种地,放羊,躲日本鬼子。”冯老回忆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