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9.88KB ,
资源ID:49039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039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丹霞山实习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丹霞山实习报告.docx

1、丹霞山实习报告丹霞山实习报告篇一:丹霞山地貌实习报告丹霞山地貌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岩性及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学习野外地貌观察的方法,提高野外视野。实习时间:XX年5月4日实习地点:韶关市丹霞山实习内容构造台地:丹霞山在距今亿至7000万年间,那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后来盆地发生了多次的间歇上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色的山群,而有些地层被抬升起来后形成了构造台地。(构造台地 )如上图为典型的构造台地,可见分为明显的两层,上层为砂岩,下层为砾岩,砂岩层岩性较软,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呈现出红色,且

2、微微向内凹陷,而砾岩层岩性叫硬,受侵蚀作用较强,呈现出黑色,且微微向外凸出。峰林地貌丹霞山在距今亿至7000万年间,那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后来盆地发生了多次的间歇上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色的山群,而其中有些台地破碎后形成峰林地貌。石柱(图片来自互联)石峰(图片来自互联)如上图为典型的峰林地貌,是因为在地层抬升过程中,由减压节理所形成的外侧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地貌的初期样子,后来在流水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现在的地貌。谷地地貌(一线天)如上图为典型的巷谷,一线天两侧的崖壁坡度几乎为90度,在崖壁的两侧可看到流水痕迹,由此可以推断出在一线天的

3、发育初期,岩壁表面应有一道垂直的裂隙,后来受到风力的侵蚀作用,裂隙不断向里面凹进,再加上湿润的气候,存足的降水,流水加剧了裂隙的侵蚀,到后来就形成了现在的一线天地貌,其中风力侵蚀应为主要原因,但流水侵蚀作用也不容忽视。如上图为典型的峡谷地貌也是谷地地貌的一种,应为巷谷地貌长期受到 流水与风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峡谷地貌。篇二:丹霞山实习报告 韶 关 学 院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别: 丹霞山地质与地貌实习 院(系):旅游与地理学院地理系 专业班级:XX级地理科学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习单位: 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 实习时间:XX年5月10日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 左盘石 、罗莹华、李航飞 实习报告评分

4、: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岩性及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学习野外地貌观察的方法,提高野外视野。二、实习内容: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290平方千米。在距今约亿年到7000万年前,丹霞山区是一个内陆大型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质。到距今约7000万年以后,地壳上升面逐渐接受侵蚀。在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发生多次间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类似于丹霞山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碎屑岩地貌被称为“丹霞地貌”,就是20世纪30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这里的丹霞地貌具有典型性、代

5、表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是这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以及自然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科普旅游和教学实习基地。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将更好地保护作为世界上一类地貌命名的典型地质地貌遗产,使之能够为人类永续利用,成为世界上丹霞地貌永久的科研与科教基地,并对于发展旅游、推动山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长期效应。1、丹霞崖壁丹霞崖壁的物质组成:下部以砾岩为主,上部以砂岩为主,上部砾岩以上的砂岩大约8米厚,以下为巴寨段,以上为锦石岩段,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为粗-细-粗的间隔分布,物质组成年龄大于7000万年,

6、白垩纪,岩层发育为水平层理。整个岩壁呈红色或浅红色,其中氧化铁的含量大约5。由此可以说明整个崖壁形成环境是比较干热的。 整个崖壁高大约100米,倾角大约为100o,成反崖,形似额头,所以我们称其为额状崖,发育以崩塌为主。崖壁存在裂隙为垂直节理发育(主要分布于砾岩层),越向下越宽,原因下层被掏空并且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容易被侵蚀。例证:鳄鱼爬山,位于丹霞山锦石岩北侧,为垂直裂隙,与崖壁平行。由减压节理所形成的外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明显下降,是重力地貌中的错落现象,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 锦江是遗传河,是地壳抬升,河流镶嵌而形成的。 路边大石为层理发育,形成原因,因为其层理不是

7、水平的且岩石构成与崖壁相似,从而可以推断是崖壁崩塌翻落而下,从而其层理为垂直层理。篇三:丹霞山实习报告 佛 山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实习报告 专 业 12地理信息系统 姓 名 黄远辉成 绩 学 号 日 期 一、目的 1.考察丹霞山地层的年代、丹霞盆地地层的岩性。2.考察丹霞山地质构造,包括:丹霞山的大地构造背景、丹霞山盆地的褶皱与断裂构造。3.考察丹霞山的地质发展史。4.丹霞山的地貌分类,包括:岩石特征和碎屑组成分类、岩层产状分类、气候区划分、发育阶段等。 二、 丹霞山简介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韶关市境内,面积29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198

8、8年以来,丹霞山分别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

9、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80多处石窟寺遗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诗词和摩崖石刻,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 丹霞地貌的定义 丹霞地貌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盘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敢惹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这些沉积层经历了区域地壳抬升、剧烈的断裂、流水、深度切割侵蚀、块体运动、风化和溶蚀作用,塑造了群峰、崖壁以及峡谷等有着极大景观美的景观。 四、丹霞山组成 丹霞山地区在构造上属于南岭的一个山间盆地丹霞盆地.其间沉积了一套白垩纪的红色沉积底层

10、丹霞组(上部)与长坝组(下部).世界闻名的丹霞地貌发育在丹霞组地层的基础上.丹霞组地层主要被北北东方向的断裂切割,在丹霞盆地内部出露的有但大片区域:一、东部地区,锦江东岸浈江西岸两江汇合后的浈江两岸区域,大致包括丹霞山、金龟岩、白寨顶、五马归槽、风火山一带,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是丹霞盆地中丹霞组成部分最广的区域;二、锦江西岸与岭头-暖坑-茅坪一线之间,北东向分布,包括上天龙、田螺寨、矮寨等,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三、韶汝公路以东,岭头-暖坑-茅坪一线以西,包括巴寨、燕岩、穿岩等,面积约26平方公里 五、 实习地点详解: (1) 锦石岩锦石岩高为200m左右,为丹霞组锦石岩段的命名地,天然剖面上

11、红色砂岩和砾岩相间。中间最后的红色沙岩层厚达,具有古代河流三角洲的前积层形成的大型板块交错层理,标志明显。崖壁颜色为”色如墨丹,灿若明霞”左边部分崖壁颜色较黑,右边较浅切为霞红色,原因是左边部分表层较老,受到环境植物等侵蚀成为黑色,右边部分在地质年代近期内出现崩塌,表层较新,受侵蚀情况小.岩石组成方面,该崖壁主要由砂岩和砾岩相间组成,砂岩为红色,砾岩颜色较深一些.上层以砂岩为主,下层以砾岩为主.,最上层有散乱砂岩,但以砾岩为主。丹霞组与长坝组为不整合接触,接触点在山门附近, 丹霞组分三段,最下层的一断为拔寨段,中间一段为锦岩段,最上层为白寨顶段.巴寨端岩性以砾岩为主,锦石岩段以砂岩为主,最上层

12、白寨顶段岩性以砾岩为主.呈现由上到下粗-细-粗的结构特点,物质组成年龄大于7000万年,白垩纪,以水平岩层为主。近水平层理,水平节理或垂直节理,裂缝形状为上细下粗。原因:是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的。 (2) 一线天 一线天的峭壁的坡度几乎接近90度,上面宽度大于下面的宽度 ,整体来讲是上宽下窄,峭壁的表面凹凸不平。一线天的成因是流水沿着红层垂直节理侵蚀而成的狭窄巷道。在一线天发育的前期,岩块中间有一道垂直的裂隙,湿润的气候提供了充足的雨水,雨水沿着裂隙向下侵蚀,天长日久,侵蚀的裂缝逐渐扩大,深度加深。一线天上宽下窄的特征是上面的岩石侵蚀大于下面的岩石篇四:丹霞山地貌实习报告丹霞山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目

13、的:通过实习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岩 性及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同时学习野外观察的方法,提高野外视野。实习时间:XX年5月9日实习地点: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实习内容:观察并记录丹霞地貌的特征,分析了丹霞地貌的形成因素实习单位: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地理教育(2)班【概况】:XX年5月9日,我们08地理教育班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 丹霞山对丹霞地貌进行了观察、记录丹霞地貌的特征,并分析了丹霞 地貌的形成因素。并依次对锦石岩峭壁、别传寺山门下、观日亭、晒 布岩、天生桥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了解。 【内容】 一.丹霞地貌的形成 丹霞地貌是指在中生代红色盆地中,由红色砂岩、砂砾岩

14、形成的水平岩层,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峭壁、砂岩峰林、峡谷地形。其形成分为四个阶段:本区是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拗陷,从泥盆纪至早三叠世,本区基本为海槽与浅海环境,早三叠世后发生强烈的印支运动,使本区断褶上升为陆地,并使泥盆系至下三叠统地层形成过渡型褶皱,白垩纪前的早期燕山运动,断裂活动强烈,使本区发生大规模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白垩纪时期的晚期燕山运动(在距今亿年前):本区以丹霞盆地为中心下沉,形成一南深北浅的湖泊,沉积了6002700米厚的以湖泊相为主的长坝组地层(K1-2);以后(在距今亿年前)盆地下沉加速,其中心沉积了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岩层厚约6001300米的丹霞组地层到距今7000万

15、年前后,地壳趋于稳定,结束了沉积。当时环境复杂,以山麓洪积、湖泊、河流环境为主炎热、干旱期长的干湿交替气候下的山间盆地环境,盆地中有过境河流,时有强度大的暴雨,将周围山地之粗物质带到盆地内形成洪积相沉积盆地中水面变化大的湖泊或季节性湖泊,在较长的干旱期中湖面变小或变干涸;在下次暴雨期,其上可进行具递层理的洪积物堆积,这从丹霞组一些砂岩层顶部常见一个个砾岩冲刷填充坑槽构造可证明到距今7000万1000万年,地壳从上升到平静,本区经历了一次由河流切割到夷平的过程。亿年前沉降结束 亿年开始,地壳上升 以后地壳平静,地形 切割,各种丹霞地貌 形成,由青年期到老 年期本区在新生代(距今600万年前后)以

16、来的构造运动中以整体抬升为主,故整体保存了构造盆地格局流水重新沿断裂与节理切割,并扩大而成巷谷和峡谷,谷地间即为走向较规则的具峭壁的山体。促使丹霞组岩体分割,加上崖面风化、崩塌和后退,最后形成了目前的方山、岭、石柱、石针、石蛋等丹霞地貌,构成千姿百态的造景地形至亿年前,地形基 本夷平二.丹霞地貌的特征1.构造台地及破后形成的峰林地貌:方山(寨、城)、岭(龙、墙)、石峰、石柱、石蛋等。(1).近于水平的红色砂岩、砾岩岩系.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形成的原因:因为丹霞地貌在抬升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所以就保持了原来的水平状态。 姊妹峰方山地貌 崖壁陡立顶平、坡缓 、壁陡的 原因:由于地

17、壳的垂 直抬升,顶部保持原来 坡麓和缓 的平坦,造成了壁陡。篇五:地理系实习报告册2 实 习 报 告 篇六:丹霞实习 丁丽 丹霞山考察实习报告 09地理科学 丁 丽 090204034一、实习目的: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地理野外考察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地理专业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合格人才。二、实习科目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三、实习时间:XX年6月22日6月23日(2天)四、实习地点:江西大余丫山、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五:实习路线和内容:赣州韶关丹霞山实习地点:阳元石、丹霞山索道口、岩前、锦石岩、攀龙壁、观日亭实习主要内容:认识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丹霞组的地层岩性特征以及地层

18、的产状与结构特征,并理清丹霞组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与丹霞地貌发育的关系。阳元石:阳元石为柱状地貌。阳元山:位于阳元石隔壁。为墙状地貌,正看成峰,侧看成岭。拜阳台:与中国古代易经八卦相关,相传拜过阳元石会多生男孩。阳元石现以平均每100年米的速增高度。晒布岩:索道前广场的晒布岩,是丹霞地貌中的小地貌。由于丹霞山的岩石含钙、碳酸钙较多,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当雨水或其它水源沿裂隙侵蚀岩体时,水把碳酸钙溶蚀,因而形成图上一条条小水沟这是晒布岩上部的特征。下部为褐红色的赤砂泥石层,裂隙发达,有水滴状的小洞。其下部分有呈水平分布的小洞。岩前:“彩虹”岩层形成过程中,湖面面积较小,洪水时期沉积了大量的砾石),沉

19、积物质较细,有水平层理、斜层理、韵律层理。属锦石岩段地层,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在上层岩石中出现了韵律层理,层理内的沉积物粗细相间,表明在岩层形成过程中,洪水期与静水期相间出现。夏日锦江形状与X型断裂,水质。攀龙壁:砾砾闪闪砾石填充龟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线天”、通天峡。六、实习具体内容: (一)丹霞地貌的形成 丹霞地貌是指在中生代红色盆地中,由红色砂岩、砂砾岩形成的水平岩层,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峭壁、砂岩峰林、峡谷地形。其形成分为四个阶段:本区是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拗陷,从泥盆纪至早三叠世,本区基本为海槽与浅海环境,早三叠世后发生强烈的印支运动,使本区断褶上升为陆地,并使泥盆系至下三叠

20、统地层形成过渡型褶皱,白垩纪前的早期燕山运动,断裂活动强烈,使本区发生大规模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白垩纪时期的晚期燕山运动(在距今亿年前):本区以丹霞盆地为中心下沉,形成一南深北浅的湖泊,沉积了6002700米厚的以湖泊相为主的长坝组地层(K1-2);以后(在距今亿年前)盆地下沉加速,其中心沉积了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岩层厚约6001300米的丹霞组地层到距今7000万年前后,地壳趋于稳定,结束了沉积。当时环境复杂,以山麓洪积、湖泊、河流环境为主炎热、干旱期长的干湿交替气候下的山间盆地环境,盆地中有过境河流,时有强度大的暴雨,将周围山地之粗物质带到盆地内形成洪积相沉积盆地中水面变化大的湖泊或季节性湖

21、泊,在较长的干旱期中湖面变小或变干涸;在下次暴雨期,其上可进行具递层理的洪积物堆积,这从丹霞组一些砂岩层顶部常见一个个砾岩冲刷填充坑槽构造可证明到距今7000万1000万年,地壳从上升到平静,本区经历了一次由河流切割到夷平的过程。亿年前沉降结束、亿年开始,地壳上升、以后地壳平静,地形切割,各种丹霞地貌形成。本区在新生代(距今600万年前后)以来的构造运动中以整体抬升为主,故整体保存了构造盆地格局流水重新沿断裂与节理切割,并扩大而成巷谷和峡谷,谷地间即为走向较规则的具峭壁的山体。促使丹霞组岩体分割,加上崖面风化、崩塌和后退,最后形成了目前的方山、岭、石柱、石针、石蛋等丹霞地貌,构成千姿百态的造景

22、地形(二)丹霞地貌的特征1、构造台地及破后形成的峰林地貌:方山(寨、城)、岭(龙、墙)、石峰、石柱、石蛋等。1、近于水平的红色砂岩、砾岩岩系水平岩层形成的原因:因为丹霞地貌在抬升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所以就保持了原来的水平状。蜡烛峰石柱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是因为丹霞地貌的岩性是含有较多的钙、盐,容易受到雨水及风沙的侵蚀的作用,又因为它其中含有的钙、盐量不同,所以受到的外力作用的厉害程度不同。通泰桥(侵蚀石拱桥):通泰桥属于侵蚀石拱桥。在陡崖坡的岩块内往往有一些平行崖壁的节理,坡上水流沿节理掺入岩体内,使节理外侧下部的岩体被侵蚀,、溶蚀形成穿洞,再经崩塌、风化,穿洞扩大,节

23、理外侧上部的岩层悬空称为石拱。通泰桥石拱长50m,跨度38m,拱高15m,桥面宽6-8m,桥面最薄处仅3m。2、谷地地貌:巷谷(一线天等)与峡谷一线天形成的原因:是流水顺着断层或垂直裂隙下切侵蚀而成。如果有足够大的水源长期侵蚀,则巷谷可能逐步展 宽;如果水源足,则可能长期保持巷谷特征。3、岩壁地貌:垂直的或直线状崖、额状崖、蜂窝状崖壁地形、崖壁上的溜痕等。晒布岩上的溜痕:形成溜痕的原因: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形成,形成许多溜痕。锦石岩:悬崖峭壁的特征:崖壁地貌,额状崖,崖壁陡峭,近水平层理,水平节理或垂直节理,裂缝形状为上细下粗。原因:是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的。梦觉关:梦觉关洞穴是早期河床上流水侵蚀

24、的大型侧向窝穴群,经后期风化剥蚀而成。有的洞穴可以互相串通。(注:古时可能有溪流顺这一带的沟谷流动,沟谷外侧的岩块可能已经崩塌4、岩洞地貌:浅洞,穿洞等,及岩洞内微地貌(龙鳞片石)等。七、个人小结:考察期间,我们与高温抗衡,与蚊虫搏斗,与无止尽的阶梯较劲,从来不知道自己那么能吃苦,自认为运动健将的我,也不得不佩服老师的脚力。这次实习除了考验大家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所学的专业科目在实践中巩固,并加深对地理的兴趣。作为一名地理专业学生,我认为仅仅靠这一次考察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抓住更多考察和实践的机会,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篇七:野外实习报告总

25、结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概况 本次的韶关野外实习是在大学学习了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课程,对各种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对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了初步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会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作信手剖面图、素描图、标本采集后,在唐晓春院长、李春生教授、叶浩老师和王芳老师等的带领下,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班的本科同学,在丹霞山、大峡谷、芙蓉山等地方,进行主要针对各种地质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的实习活动。 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是我们自然地理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韶关地区进行对于地质和地貌的野外实习是学习自

26、然地理学及地质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初步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相关技能,并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地貌现象的初步能力和严肃、严格、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修养,为将来参加地理调查或科研奠定基础,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动力。 实习内容之一 芙蓉山矿山公园 芙蓉山矿山公园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国家矿山公园,其目的为了恢复原来开矿留下的矿业遗迹恢复破坏的生态,是具有矿山文化的矿山博物馆。 矿山公园属向斜下部一翼,此向斜形成于晚古生代石炭纪下统的石磴子组,是原本水平的地层由于褶皱导致层面向上倾斜形成,岩性为灰黑色中层石灰岩浅海相。用罗盘在出露

27、岩层测产状,测得该岩层倾向为北东37度,倾角20度 在矿山公园内向斜剖面的矿层断层中,从断层面两侧,通过断层面两侧岩层是否延续性判断断层上下盘,断层面上部为上盘,断层面下部为下盘,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在该断层中找一个标准层,发现断层面两侧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所以为逆断层。剖面上还有些裂缝,不过由于有些裂面两端没有发生错动,因而不能是断层,只能称为节理。 在向斜核部的芙蓉湖区域,由于岩性变为白云岩和石灰岩,抗侵蚀能力下降,发育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而芙蓉湖实际上就是一个受喀斯特溶蚀和侵蚀形成的洼地。 喀斯特地貌有三种组合,分别是

28、峰林谷地,孤峰盆地和峰丛洼地,而芙蓉湖就是一个典型的峰丛洼地。在地表,湖对面有峰丛地貌,两侧还分布着不少石灰岩孤峰;在地下,有许多溶蚀而成的喀斯特洞穴,有些洞穴被人工开挖成机耕道,而其中著名的芙蓉 仙洞有三层结构,是喀斯特溶蚀洞穴的典型。 实习内容之二 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华县和浈江区交界地带,总面积约180km ,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早第三纪以后的喜山运动期中,丹霞盆地基本上继承了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特征,仍以较大规模的断块抬升为特征,而无明显的褶皱运动,因而丹霞组地层得以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产状,在地块抬升过程中,相对脆性的,主要由较坚硬的砾岩和砂砾岩组成

29、的丹霞组形成了大量呈菱形的垂直节理。水流的不断切割侵蚀使节理深度加大,同时,在悬崖峭壁的底部由堆积着许多由崩积物组成的山麓堆积物,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的丹霞组按岩性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从山下到山顶岩性由粗到细再到粗,分下、中、上三段。下段为下景观层,半山亭-锦石岩为主要景点,也是观察丹霞组下段粗碎屑岩组成的岩溶及悬崖峭壁等地貌景观的典型地点。上段为上景观层,在长老峰的观日亭不仅可以观赏日出和晚霞,还可以观赏丹霞组上段的砂砾岩。 实习内容之三 乳源大峡谷 乳源大峡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 城西南68km处的大布镇。峡谷长约15km,深约300m.峡谷宽度介于100-1000m之间。该区

30、域出露的岩层主要为泥盆系中下统的含砾砂岩、石英砂岩、石英岩、和第四系砾岩及砂质粘土层,另有少量泥盆系中统的片岩、页岩、灰岩和泥盆系下统的生物灰岩,地层倾角约为5度。 峡谷顶部地形平缓,为粤北地区古夷平面的一部分。峡谷由两组断层形成,随着河流侵蚀与新构造运动,属于地堑式峡谷,在观测点近处山顶为大峡谷顶面,属于剥削面,因构造陷落、地壳开裂、河流下切形成,大约300万年左右,远处山顶主要由砂岩、砾岩组成,受现代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而成,海拔约,峡谷附近海拔平均约1000m,至少有2-3级剥蚀面,是由于地壳阶段性抬升及阶段性稳定的隆起与夷平。大峡谷发育有多级裂点,形成裂点带,说明该地壳有多次抬升或侵蚀基准面多次下降。垂直落差200余m的埕头瀑布就是大布河从大峡谷谷口沿梯级河床裂点坠下形成。 实习内容之四 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博物馆 马坝人为早期智人,马坝人的化石是在狮子山发现的。狮子岩为可溶性 ,巨厚层(200m以上),属于发育在水平流动带的大型溶洞。洞内含有的石钟乳、石笋、石柱都比较少,石钟乳少也许是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