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50.14KB ,
资源ID:49031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903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黄冈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黄冈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湖北黄冈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命题:高永平张胜书王 娟第1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古代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者常常三年五载不得回归,甚至在出行中出现问题,因而中国古代人特别重视离别,对离别有一种特别特殊的感受。三年五载乃至更长时间的离别,不知中间会发生多少故事,会有多少凶险,于是,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出现了,这就是路祭,古人称之为“祖”或“道”,或“祖饯”。祖饯活动的形成,据东汉崔寔记载,与黄帝之子有关。文选李善注:“崔寔四民月令曰:祖

2、,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祭祀路神的仪式是比较复杂的,第一步是“委土为山”,第二步“伏牲其上”,第三步“酒脯祈告”,最后“乘车躐之”。这四步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它的意思分别是:面对路障、供奉牲醴、祈告平安、毁掉路障。祭祀的目的在于对前行路途上的障碍进行清扫,祈求行人平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社会最初的送行侧重于“祖道”,也就是祭祀路神。在这一活动中,供奉牲醴也即“酒脯祈告”是必备的重要形式。“酒脯祈告”活动之后,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在这一活动中,出行者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角色,而对出行者的关切也就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引发了祖道活动中的另一功能:饯

3、送。诗经中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祖饯诗,应推邺风中的泉水。这首诗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含意并不完全相同。那时的人们,纵使言“饯”,也重在“祖”的意义。毛传在泉水篇的传文中说:“祖而舍軷,饮酒于其侧曰饯,重始有事于道也。”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进行疏解,解释魏晋之前的人在进行祖道活动中的心态:“軷,谓祭祀道路之神。軷,本山行之名。道路有险阻,故封土为山象,伏牲其上。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既祭,处者于是饯之,饮于其侧,礼毕,乘车轹而去,喻无险难也。”可见,祖道的意义确实重在“祖”。虽然重在“祖”,但确实也含有浓重的“饯”意。在这样的活动中,酒

4、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而出行又是如此重要的活动,对于未来的未卜就可能在酒精的力量下引发激动情绪,渐渐地,话别、伤离、不舍、激励等等情绪逐渐注入祖道活动中,于是,祖道的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周秦以来,离别时送人以言,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是得到人们认可的。久而久之,这种临别赠人以言就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当临别“赠人以言”以“作诵”“作颂”的形式出现时,送别诗便随之产生。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便是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的情形的精确记述,而诗经大雅烝民的“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

5、其心。”则是对送别诗艺术性的评判,是对“作诵”所起的安慰行人的价值的肯定。临别“作诵”可以称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节选自吴淑玲古代送别诗的成长历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人重视离别,是因为当时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之人三五年不能回归,自然在出行中都会发生一些故事,遇到许多凶险。B祖饯活动的形成与黄帝之子有关,据崔寔四民月令说:“祖,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C从祭祀路神的目的“清扫路途上的障碍,祈求行人平安”而言,古代最初的送行侧重的并不是离别的感伤,而是祭祀路神。D诗经中就有祖饯诗,如邺风泉水就是为饯别而作,其

6、内容侧重于“祖”;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情形的精确记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人出行出现了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这仪式就是路祭,它又被称之为“祖”、“道”、“祖饯”。B祭祀路神的仪式先后有固定的四个步骤:“委土为山”、“伏牲其上”、“酒脯祈告”、“乘车躐之”。因活动的重要角色是出行者,整个活动以饮酒壮行为中心展开。C祖道活动的第一个功能是祭祀,第二个功能是饯送。这两个功能虽不能并驾齐驱,但是却和谐地统一在祖道活动中。D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内容是从最早的路祭活动发展而来的,临别“作诵”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7、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的疏解可以得知,古人祭祀路神的“牲醴”是有讲究的,即“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B供奉牲醴是祖道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酒脯祈告”之后还要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在活动中,出行者自然是重要角色。C祖道活动内容的丰富离不开酒。酒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话别、伤离、不舍、激励等等情绪随着酒逐渐注入祖道活动中。D从诗经可以看出,周秦时期临别赠人以言的做法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赤壁赋苏轼

8、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0、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B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

11、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壬戌,属干支纪年,甲乙丙丁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因斗宿和牛宿相距较近,古人常其并列在一起。星宿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C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天气转凉,礼记说:“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D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相传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自己在辽阔的江面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而

12、行,毫无阻碍,简直是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B客人的“悲”是从箫声中体现出来的。作者借助了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C客人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产生了兴亡之感。D大自然是个无尽宝藏,可以作为人的精神寄托,所以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要取,如“非吾所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分)译文:_(2)

1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西江月黄陵庙张孝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这首词是作于宋孝宗乾道四年秋,词人离开长沙改任湖北荆州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8、词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湖光秋色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9、南宋魏了翁盛赞张孝祥的词作极具豪迈气势,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豪迈气势”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4、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_,_”两句,则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荆轲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悲壮情怀和坚定意志的名句是“_,_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乌桕红叶醉山秋高旭洲秋天最美的风景,莫过于红叶。有人说红叶是挂在树上的红铃铛,人们倾听它秋天的吟唱,有人说红叶是栖息在树枝的红蜻蜒,人们欣赏它美丽的飞翔大别山的红叶,除了枫叶之美以外,更让我难以忘

15、怀的却是乌桕树叶。每到秋天,山坡上,田野中,山垸边,溪水旁乌桕叶红红地灿烂,照耀心中的一片片天地。我从小生活在大别山一个叫小溪冲的山垸里,童年的往事一次次被乌桕树叶点亮,美好的记忆让我陶醉畅想。每到深秋,山野的美景总会让幼稚的童年产生许多遐思。特别是当油桐叶落了之后,山上的草木也开始枯黄之际;当秋风吹过山谷,溪水失去激情的飞奔,炊烟也显得袅袅无力之时;在明净的蓝天之下,看田地的庄稼收获之后,还未耕作的荒凉土地中,看一片片乌桕的叶子红了,它给予我新的期待和希望!路边的野菊睁开了眼睛,五彩缤纷地点缀在山野之中。秋风轻拂,野菊摇曳多姿,是在为红叶起舞么?闻一阵阵馨香扑鼻而来,忧郁的心灵就有了欢欣。陆

16、游诗曰“乌桕赤于枫”,霜降过后,走进乡村,漫步田野,最惹眼的是乌桕红叶。当枫树还是穿着绿袍的时候,乌桕却穿上了大红袄,橘红、祧红、紫红、土红、酡红,绚丽多彩,流光闪亮。红叶的美景给深山增添渲染的色彩,熟悉的记忆,熟悉的风景,在弯曲的山路上蔓延时光的变幻。一棵棵,一片片一望无际的红红黄黄的彩色景观,如今吸引了多少游者的目光,作为大别山秋季旅游的亮点,乌桕红叶渐渐被世人所认识,奇境奇观也在人们眼前展现。但有谁知道,乌桕红叶对于一个山里娃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或一道景观所能言语的。童年是伴随着山里的一草一木长大的,故乡的乌桕树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田埂地边遍布的乌桕树,从我有记忆开始,那时还是大

17、集体劳动,无论是插秧还是锄小麦,母亲总是背着幼小的我参加劳动,有时实在太累,便将我放在田地边、乌桕树旁。春夏间的乌桕树上往往有许多毛毛虫,常常爬到身上痒痒难受,身上成片的红班常常刺骨的疼。乌桕叶青青时是有毒的,我们常常不懂事拿在手中玩耍,或者放在身上搓揉,也常是满身肿疼和奇痒。只有秋天的乌桕树,能够放飞着我们童年的梦幻和遐想,一棵棵,一片片乌桕树叶开始由绿变黄变红,一阵阵秋风过后,遍地的彩色叶片美不胜收,我们总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采撷红叶或捡拾起地上飘落的美丽的叶片,一串串串连起美丽的彩旗,再用竹杆高高挂起,让彩旗在风中飞舞;抑或扛着彩旗在田野比赛奔跑。红叶燃烧着我们童年的一个个梦想。深冬,乌

18、桕叶落了,乌桕籽从黑色的躯壳里渐渐地显露出了出来,枯秃的乌桕树,稀疏而零落的叶片已遮蔽不了满树的银子样白白的颗粒,那耀眼的光芒,诱惑我们好奇的目光,这父辈们纷纷上树,用柯刀(注:一种刀具)柯下白白的乌桕籽,母亲在地下捡拾银子样的乌桕颗粒,成筐成箩的乌桕籽,送到合作社去卖,白白耀眼的光芒,像一张张欢喜的笑脸,至今在梦里荡漾。我们捡拾着田埂地边还有许多没有柯下的或没有捡拾的乌桕籽,那是我们捡拾的快乐与希望。乌桕耔是上好的化工材料,相当好卖。我们将它送到合作社去,就会卖得几角或几块钱,那时几角钱就能购得成把的糖果和纸笔,我们常常为捡拾乌桕籽兴高采烈。每每放学回家或节假日,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到大人们已

19、经捡拾过的地方去捡拾我们的欢乐和书本纸笔。乌桕树又成了我们童年欢乐的见证。我家兄弟姐妹七人,家中生活一直很困难,父亲为了解决吃粮问题,毅然辞去县里工作,但仍然没有解决粮食问题。大集体时我家也成了缺粮大户,除了上山捡拾山货外,乌桕籽也成了我们学费的来源之一。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如果仅靠父母挣一点工分,怎能生活?更谈不上供我们读书,如果没有大山的赐予,我们的生活又是怎样?一切都不敢想象!人们常说霜叶红如二月花,深山的乌桕叶在我心中,要比霜染的枫叶更美。深秋的乌桕林里,一片片奇观招引城里人不尽的惊奇之时,而身为大山的儿子的我,面对一片片心中难忘的红叶,不仅仅感叹乌桕树给予人们的美景,而且早在心里将乌桕树

20、当成故乡的一部书,用我一生的情感去读去品。(11)故乡因了红叶,天空更明亮,生活更灿烂,梦想更美丽。(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我心中,故乡记忆里的乌桕叶是秋天最美的风景,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情感。B乌桕叶留给我童年的记忆,只有小时候拿在手中玩耍或在身上搓揉,结果弄得满身肿痛和奇痒。C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与乌桕籽密切关联,印象最深的是捡拾乌桕籽到合作社去卖,购买糖果和纸笔,获得了许多的欢乐。D我家兄弟姐妹七人,生活很困难,父亲辞工仍没有解决问题,捡拾乌桕籽就是我们学费的来源。E在我心中,乌桕叶不仅仅给人以美景,更是故乡的一部书,值得我用一生

21、的情感去读去品。(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四自然段景物描写的特色。(6分)(3)文中写到“人们常说霜叶叶红如二月花,深山的乌桕叶在我心中,要比霜染的枫叶更美”,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4)文章的标题是乌桕红叶醉山秋,有人认为应改为故乡的乌桕树。你认为哪个标题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三十岁的汪涵我的户籍名是汪建刚,你可以把它的含义理解成“一个刚强的建筑工人的子弟”。我的名字的来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母亲生我在苏州,那可是名传遐迩的人间天堂。我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于是总免不了前往江南第一名刹寒

22、山寺,拜拜菩萨,祈求平安,寻求问题的答案。家里要添丁了,自然是一件大事,奶奶去拜拜菩萨是很自然的。拜菩萨的过程中,为了使菩萨能答应自己的请求,她会许下一个愿,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父亲说,许愿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菩萨每天都要接到很多人间呈递的申请报告人们的心愿各式各样,或求升官发财,或求六畜兴旺,或求金榜题名,或求伸手不被捉等等。但是,这么多请求,菩萨怎么记得住呢?这就要看申请人对菩萨许愿够不够虔诚,或者够不够奇特了。够虔诚、够奇特的许愿,菩萨才能记住;记住了,才能满足你的请求。曾经听说过一个真假莫辨的传说,说是在泰国,有一位女士在菩萨面前许愿:如果菩萨能让她中当期的六合彩大奖,她将在菩萨面前

23、跳一次脱衣舞。诸位,这个愿许得够生猛吧!没过几天,六合彩开奖了,许愿的女士果然中了大奖!当晚她就买来很多黄色的绸缎,做成很大的帷幔,把自己和菩萨围了起来。没过多久,帷幔中就传出了悠扬的音乐阿弥陀佛。诸位看到这里,如果认为菩萨是为了开洋荤,才答应那位女士的请求,那就大错特错了!菩萨什么没见过?况且对于菩萨来说,早已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了。所以,诸位千万不要误会。其实佛是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根本的佛理,那就是有欲求就要舍得。试问没有大舍,何来大得呢?所以说,许愿真是极有讲究的,其中学问非浅。闲话休叙。奶奶在寒山寺的菩萨面前许愿以后,母亲就平安地生下了我,而且,把我生了一个极其可爱的模样(有

24、儿时照片为证)。我出世以后,奶奶给我取了一个名字,据我猜想,那名字里一定是玄机暗藏。而爷爷却说它不够响亮,就给我另取了一个名字,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建刚”,和哥哥的名字“建平”两相呼应。从此,我就带着“建刚”这个名字,在尘世中浑浑噩噩过了二十一年。现在回想起来,从婴孩到成年不久的那些岁月,我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其间多病多灾,直到有一天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的广播电视事业一天比一天发达。1995天,湖南文艺广播电台成立了。当时我正巧在湖南广播电视学校读书,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为了身上的钱包到了月底仍然不会瘪下去,我和几位室友决定到文广去应聘客座主持人。我们几个运气不错,全体都被聘上了。但是一到上节目的

25、时候,我就碰到了问题。他们说我的名字不合适。当时电台的大牌主持人,流行用单名,例如“潘峰、洪涛、海波、柴静”等等?名字个个简洁响亮。我们这一拨聘上的同学,恰好也是取的单名,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例外。而那位同学的复名,也相当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他叫卓麓山,用“麓山”二字做播音名,听起来就很舒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麓山。”哇噻,这名字多NB!但是很不幸,我的名字不好用。我开口一说“大家好,我是建刚”,一听就差几个档次。如果哪天心情不好,还很有可能说成“大家好,我是见鬼”。不行,这名一定要改!那些天比较寒冷,我的心也随着名字问题的浮现而变得寒冷起来。我一气之下,就说:“干脆我就叫汪寒算了。”但是

26、他们说,汪寒好是好,就是太冷了,不如再改改。我想了一会儿,说:“那就叫汪涵吧!涵是内涵的涵,又不冷,又透着一股子文化味。”就这样,汪涵诞生了!阿弥陀佛,自从那次把名字一改,不只是巧合还是菩萨保佑,我的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其中的奥秘,让我在后来的好长时间里百思不得其解。每个人都有灵光闪现豁然开朗的时候。(节自汪涵自传三十岁的汪涵仅此而已)(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建刚的含义是一个刚强的建筑工人的子弟,因为“我”不想成为建筑工人,所以在二十多年后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汪涵。B文中举泰国一位女士在菩萨面前许愿后来成为现实的故事,是为了表明不管你许的什么愿,只要奇特就

27、能变成现实。C“我”出世以后,取的第一个名字并不是建刚,是因为爷爷认为之前的不够响亮,就给我换了一个建刚的名字。D“我”从婴孩到成年的那些岁月,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其间多病多灾,这些和名字有关。自从改名汪涵后,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E“我”改名汪涵是因为当时的电台主持人流行用单名,“汪涵”简洁响亮,听起来舒服,并且这个名字透着一股子文化味。(2)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的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和泰国女士许愿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3)本文是一篇自传,有哪些特点?请简要作答。(6分)(4)汪建刚改名汪涵,你是否同意他的做法?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说明理由。(6分)第卷

28、(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临近年底,12306购票网站验证码的识别难度大,难住了购票旅客。铁道部门对此_,既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也不修改验证码设置,的确令人费解。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作为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_,并已积极开展行动。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客观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或全球金融危机重演之说,实乃_的夸张之辞。A无动于衷当仁不让骇人听闻B安之若素责无旁贷危言耸听C无动于衷责无旁贷危言耸听D安之若素当仁不让骇人听闻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29、一句是()(3分)A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以及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B陆蠡在沦陷的上海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工作岗位,日本侵略者逮捕他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C别了,不列颠尼亚把末代港督乘坐皇家游艇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历史背景中,塑造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D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_,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

30、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A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B最初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后来扩大到表现青年的苦闷C从最初表现劳动人民的不幸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青年的苦闷D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后来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这些词语全无奇异之处,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