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76.19KB ,
资源ID:48954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954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docx

1、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序言徐邦宁作者单位,100089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印会河教授名石,宇枕流,1923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中医世家,父印秉忠为我国南方名医 印会河教授自幼随父读医书,耳襦目染,锐志求学,值日寇侵华,家乡沦陷,乃弃学就医,1940年即开业,济世活人, 1954年后在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组负责人,曾主编中医学概论及金匮讲义。 1957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工作,先后担任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兼内科教研组组长、温病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1978年卫生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医教授。主编金匮及内科讲义。1984年

2、至1994年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专家室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辽宁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犏审委员会委员等职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三、四、五版教材。印会河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已六十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勤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学术思想开放。主张改革,力倡中医西医相结合,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锐意发展,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风格。印会河教授从医六十余载中冶愈沉疴怪症无计,诸如1959年在莫斯科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的论文中医药治疗脊髓痨获突破性进展即是其任内科主任时的科研成果。1986年中标卫生

3、都攻关课题开肺气、利三焦、治疗肝性腹胀的研究已取得成果,经研制的消嗽汤治疗慢性肝病效率高,深受医患的欢迎。当代名医印会河的业绩不仅载人名老中医之路、今朝医文集一桔杏春秋)等书中,井已收 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展示了印会河教授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及对世界医学的影响。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是印会河教授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代表作特别是临床抓主症常用的三十八方是印老家传、师承及他从事中医工作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反复验证疗效可靠的经验方,他把中医的症与西医的病相结合,把西医的临床化验、检查和诊断等纳 中医的 辨证论冶 之中, 集成一套简便易行,行之易效的诊治方法。这种方法只需抓住常见病中的几个主要症状(

4、连同西医的明确诊断在内),便能定方、定药,甚至定量地加以治疗,并能取得满意的疗效。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采取紧急措施,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卫生郭批准遴选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陈庆平教授和中西医结合消化科主任王请雅教授作为印会阿教授的学术继承人。陈庆平教授已年过花甲,热爱祖国医学,医德高尚,医技精良视患者如亲人,待人诚恳热情,忠厚敬让,深受医界爱戴。陈庆平教授和王诗雅教授对印老而言真可谓名师配高徒,两位教授经过多年努力总结和整理的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文从字顺,通俗实用。抓主症三十八方有十二首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为仲景先

5、师传世之宝,亦是后人常用的名方,另有十八首出自历代名家医著,可见印会河教授博览群书,善采众方,而且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这些古方加以化裁,成为独具特色的新方,最具代表性的是印老自制的八首新方,反应了他改革创新,发展进取的时代精神。陈庆平、王诗雅两位教授整理全文后,印老曾逐句逐字审读。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疗效可靠,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有幸将连续刊登,以供全国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医生特别是数以百万计的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乡村医生阅读。另外,还将选录近年来印会河教授在门诊和病房会诊的部分验寨,它反映了印老抓主症的学术思想和冶疗疑难重症的独特经验,一定会给读

6、者以启迪。通读全文,诚感尽管本书在辨证、用药、诊断和按语等方面,尚有可商讨之处,但通过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可以统一的 当然也可以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能促进诅国医学的发展。1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12 小柴胡汤加减方13 麻杏石甘汤加味14 干金苇茎汤加味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一)陈庆平 王诗雅1 三十八方集验1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方药组成 桑白皮1O克,桑叶lO克,菊花10克,黄芩12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炙枇杷叶1O克芦根3O克,生石膏3O 45克(先煎)功用 清解表热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胀痛口渴思饮,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

7、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辨证要点 此证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邪在卫分之证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头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适应证 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加减法 咽痛加桔梗10克,牛蒡子1O克;咳嗽甚者加杏仁10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10克,薄荷3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lO克,苏叶10克。验案 陈某男,2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2917。初诊 1989年8月21日 主诉:高热9天。 病史:9天前因受寒后发热(38402),咳嗽、吐黄色脓痰,伴头痛、咽痒、纳少。 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人住院。检查:血沉47 mm小时x线胸片示;右下肺炎性改变。其他如肝肾功

8、能,肥达反应冷凝集素,外一斐反应,嗜异性冷凝集试验,血、便、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虽经给予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治疗。但体温、咳嗽等症状均控制不满意,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风温肺热。西医诊断:右下肺肺炎 治法:宣降清肺。处方:桑白皮l5克,桑叶lO克,省仁lO克,黄芩l2克,生石膏3O克(先下),桔红10克,清半夏6克,桔梗1O克t紫花l0克,冬花10克,生甘草10克,鱼腥草30克,山豆根10克,青蒿1 5克,地骨皮15克,枇杷叶lO克,芦根3O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989年8月26日。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惟仍咳嗽,吐白粘痰,纳尚可,小便黄,大便稠。舌红、苔黄,脉滑数

9、。 前方显效。继服原方7剂,每日1剂。患者于1989年9月2日痊愈出院按语 温热之邪在表,需从皮毛疏散。杏仁、桑叶既有开散皮毛,微微发汗的作用,且其性凉润功能散热,故宜用于清散表热;桑白皮、黄芩能清泄肺与上焦之热,生石膏解肌清热i桔红、半夏、紫花、桔梗、冬花宣肺豁痰;枇杷叶、芦根宣肺润肺+山豆根、鱼腥草同为清热解毒之品用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作用似较银花、连翘为优。本方实质上是桑菊饮和银翘散的台方,经多年临床使用,现已成为印教授抓主症的常用方剂,临床凡遇感冒发热以及上呼吸道炎症明显者,即可使用此方,一般收效甚捷。12 小柴胡汤加减方(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减)。方药组成 柴胡10克,黄芩l5克半夏

10、1O克生石膏30克(先下),鱼腥草3O克,山豆根10克生姜1O克。功用 两解寒热主要症状 寒后热作,热后汗出,频频嬗递,周而复始 ,甚者咽喉干痛,口苦胁痛,呕吐苦液,苔白或微黄,脉弦。辨证要点 本证为少阳病,已有化热之势故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而痛、呕吐苔白或馓黄,脉弦但不必悉具。适应证 上呼吸道感染、胆囊炎、早期肝脓肿等。加减法 便实者加生大黄31O克。验案 王某,女,53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2419O。初诊;1997年2月25日。主诉;发热5天。 病史;患者因感冒发热5天,体温38左右伴有畏寒恶风,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流黄涕,有时带血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大便干燥,两日未行,小便黄。检查:热病

11、面容,语声重浊,咽喉充血 舌苔薄自,脉浮滑数,心肺(一)。辨证:邪居少阳、阳明二经。西匮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冶法:两解寒热 处方: 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先下),知母10克,生甘草lO克,枇杷叶10克,青蒿l5克,佩兰10 克,芦根30克,板蓝根30克,鱼腥草30克生姜3片。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993年2月28日。药后身热即退,惟仍咳嗽,咯吐白痰,口苦咽干,纳少,大便已通畅。舌苔薄白,脉滑数 余邪未尽,继服上方3剂。随诊:服药尽后,咳嗽基本痊愈,余皆恢复正常。按语 该患者系外感发热5天,邪已传至少阳,故见寒热往来,口苫咽干,进而邪达阳明,乃见鼻流黄涕,带

12、血,大便燥结,为阳明腑实之症。故予 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滋补之味,加入板蓝根、鱼腥草清热解毒;以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即白虎汤去粳米,以泻阳明之火;芦根甘寒,养阴生津清热;枇杷叶润肺止咳祛痰;青蒿、佩兰清热化湿;生姜温散寒邪,全方有清有散,有和有降故使发热三剂而退,全症又三剂而愈。13 麻杏石甘汤加味(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 外寒内热型(一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大青叶l5克,山豆根lO克,鱼腥草30克。热痰阻肺型(二型):麻黄1O克,杏仁10克,生石膏3O克(先下),生甘草6克,桑白皮l5克,葶苈子l0克。功用 宣(清)降肺热。主要症状 一型:

13、高热微寒,咳喘少癀胸闷口渴,甚者喘促有声,舌苔薄白或黄腻,脒浮数。二型:呼吸迫促,咳呛陈作,痰黄稠粘,排痰不爽,痰少,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黄嗽,脉滑数。辨证要点 一型:病邪主要居于气分但卫分症状未罢,故高热微寒为其特点并伴气促咳喘,痰不甚多,本方旨在清解表热与宣降肺热同时进行。二型:热郁于肺,蒸湿成瘀,故见嚷喘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黄稠粘,量少难排。适应证 急、慢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早期等。加减法 一型:喘促甚者,可加入葶苈于10克,苏子10克,桑白皮1 5克,以降肺气平喘。二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肺炎者,加入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大青叶1 5克,以清热

14、解毒消炎验案 张某,女,6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014446。初诊:1 993年4月27日 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病史:因感冒引发咳嗽1周,痰黄白相兼量不多,质粘,不易咳出,不发热微恶风寒,头痛(两侧太阳穴处),口干口渴,欲饮冷水,口苦有汗。胸背及四肢疼痛,大便干燥12 日一行 、便短赤。检查:心(一),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舌体胖大,舌苔少根黄腻脉滑数。辨证:肺热咳嗽。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冶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处方:炙麻黄6克,杏仁1 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1O克,银花30克,连翘1 5克,桔梗10克牛蒡子1O克,全瓜萎30克,半夏l0克,象贝母l0克鱼腥草30克

15、。6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随诊:患者因冠心病来门诊诉服上方3剂后咳嗽即减轻,服6剂病情告愈。按语 麻杏石甘汤加味是印会河教授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方凡咳嗽、咯吐黄痰,不能平臣、,喉间哮鸣,痰量不多者,均可投用此方。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生石膏辛甘大寒,清肺世热,并制约麻黄之辛温,宣肺而不助热,杏仁降肺气,止咳;生甘草泻热,合用石膏能生津润肺。加人银花、连翘 鱼腥草清热解毒,以治肺部细菌之感染。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二)14 干金苇茎汤加味(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印氏加味)方药组成 桃仁1O克,生黄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芦根30克,大青叶3O克,鱼

16、腥草30克。功用 祛瘀清肺。主要症状 发热咳嗽,胸痛,吐痰初为铁锈色,或为血痰,继则痰味变腥变臭,咯出脓痰。辨证要点 本证系温热在肺,热伤肺络,肺络停瘀,血瘀成脓,故见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脓瘘,其味腥臭,中带脓血适应证 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肿、肺结核(空洞)等。加减法 大量吐脓痰加桔梗10克,生甘草6克,以助排脓解毒。肺热甚加桑白皮l5克,地骨皮15克,以清怖热。胸痛甚者加广郁金l0克,桔络3克,以活瘀通络。验案 赫某,男,7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276751。初诊:1993年7月5日。主诉:咳嗽1十月余。病史:1个月来咳嗽,咯白痰间夹黄痰,量多质粘,胸痛胸闷气短,大便

17、干结,12日1次,有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史。检查:咳嗽频作,口唇发绀,端坐呼吸,心律不齐,时有早搏,心率84次分,两怖呼吸音急促,右下肺可闻及大、中水泡音。x线胸片示:肺纹里粗重,右下肺部感染。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有STT改变。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律不整。辨证:痰湿瘀阻。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右下肺部感染。冶法:祛瘀清肺。处方:芦根30克,桃仁10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桔红3克,桔梗10克,生甘草1O克,丹参24克,赤芍24克,川贝母1O克,鱼腥草3O克 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993年7月13日。药后咳嗽减轻,咯痰明显减少,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滑,间

18、有不整,继服上方7剂三诊:1993年7月2O日 咳嗽基本消失,痰亦甚少,胸痛已除,舌淡苔白,脉沉细。再服上方7剂,以期巩固。按语 千金苇茎汤是用以冶疗肺痈咳嗽,咳吐腥臭脓痰,胸中隐隐作痛为主的方剂,印会河教授加大青叶、鱼腥草,用其冶疗咳嗽、胸痛、发热或不发热,痰量多,血痰、黄痰或白痰,容易喀出,不只限于肺痈,而对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凡毒热蕴肺,痰瘀互结,具备上述之症者,皆可应用,而且效果甚佳,方中苇茎汤祛瘀清肺排脓,加人大青叶、鱼腥草清热解毒,控制肺部感染,效果显著。1 5 清燥救肺汤加减(源于医门法律,印氏加减)方药组成 冬桑叶lO克,桑白皮15克,杏仁10克,麦冬12克,阿

19、胶珠10克,枇杷叶lO克,沙参l5克,黑芝麻l0克(打),生石膏30克(先下),石斛lO克。功用 清热润肺。主要症状 咳喘无痰,或咳吐白色泡沫,质轻而粘,甚难咳出,咽干口燥,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辨证要点 本证因燥热伤肺,故咳喘无痰,肺热伤阴,致“肺热叶焦因而成痿” 。故咯吐白沫。其白沫的特点:第一是中间不带痰块;第二是胶粘难出,第三是必须同时伴有口燥咽干; 第四是白沫之泡,小于粟粒,轻如飞絮,结如棉球,难以咯出。必须与痰饮严格区分。水泡之痰,咳之易出,落地成水,乃水饮所成,因寒而生;白色泡沫,系蕴热耗伤肺阴所致。质轻而粘,甚难咳出,比之干咳无痰,燥热更甚。故痰饮与白沫,

20、一水一沫,一为寒湿,一为燥热,临床必须详细辨识,不可混淆。适应证 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行放射治疗后等。加减法 鼻塞流涕、咽痛,可加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以清热解毒。如咳喘阵作,可加僵蚕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地龙15克(以上可任选一、二味),以定风脱敏。验案 陈某,男3O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56692。初诊:1992年4月14日。主诉:感冒咳嗽1O余天。 病史:因感冒后咳嗽10余天 x线胸透(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予抗生素、止咳药等效果不佳。现症干咳无痰,由于剧咳,彻夜不能眠受寒后咳嗽尤甚, 检查:x线胸片

21、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血常规:WBC8.7109 L,N 076,L 023,E 01,Hb 151gL。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舌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滑.辨证;肺热燥咳。冶法:清肺润燥止咳 处方;桑叶10克,桑白皮12克,杏仁10克。地沙参1 5克,生石膏3O克(先下),浙贝母10克,阿胶珠10克,炙枇把叶12克,麦冬12克,黑芝麻10克(打),桔梗1O克生甘草l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服4剂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亦能人睡继服3剂后,咳嗽即告愈按语 该患者证属肺热燥咳,冶疗以清燥救肺汤为主加减。印会河教授治疗燥咳基本上使用此方加减, 该方中桑叶甘寒味苦,轻清凉散,能清热宣肺,润燥为

22、主药 生石膏辛甘大寒喜清泻肺经之热;麦冬滋养肺阴而润燥 三药相伍,一宣一清一润宣中有清清中有润其效相得益彰。佐以杏仁、枇杷叶止咳化痰, 阿胶、胡麻仁滋阴润肺,人参、甘草补益肺气, 而且甘草兼有润肺止咳作用.临床应用此方,凡症见干咳无痰,或咳喘吐白沫而不爽为主症者井伴有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均可使用,一般疗效较好,在辨证时应当区分痰与沫之不同。痰为水湿所生,一般量多有块,较易咯出;沫为燥热灼伤肺阴而成,量少质粘,轻如飞絮胶粘难出,此方适用于后者.在用药方面常以北沙参代人参,且人参性温,易伤肺阴,故以养阴润肺的北沙参代之;尚可加入芦根、石斛等,以增强其润肺作用 井可加入黛蛤散,因青黛可清肺热

23、,海蛤壳亦有生津润8古之效 若伴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还可加入山豆根、鱼腥草以清热解毒利咽。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验集粹(三)16 三甲复脉汤加减(源于温病条辨,印氏加减)方药组成 生龟板30克(先下),生鳖甲30克(先下)生牡蛎30克(先下)生地15克,炙甘草6克,麦冬12克,生白芍15克,阿胶珠1O克,麻仁lO克。(功用) 滋阴法潜阳。主要症状 瞳体枯瘦,唇舌干萎,齿燥结瓣,鼻干积垢,目陷睛迷,昏沉嗜睡,颊红肢厥,或见手指蠕动,或作不经呓语,脉微细欲绝。辨证要点 本证系温热病后期,热在血分,温热耗阴,五液待涸亡阴失水,故见唇舌肢体一派枯萎。阴竭于下,阳浮于上,阴阳离决水火不济

24、乃见颊红肢厥、昏沉嗜睡,脉微欲绝,当属危候。适应证 各种高热以及急、慢性炎症,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脱水、休克,肿瘤放射冶疗和化学治疗引起的体液代谢紊乱。加减 本方去龟板、鳖甲、麻仁名“一甲复脉汤”治温热伤阴,大便溏泻。仅去龟板名“二甲复脉汤”冶阴虚肾不养肝的手指蠕动。如肢端抽动,内动虚风者,可于上方加入鸡蛋黄一枚(生冲)五味子10克,则此方即为大定风珠,治虚风内动,肢端蠕动。验案 邱某,男,8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731189初诊:l992年1月16日。主诉:家属代诉昏沉嗜睡月余。病史:终日卧床,昏沉嗜眠,语言不利,肢体枯瘦如柴,咳嗽,痰粘不易咯出,纳谷甚少,大便干燥,数日1次,小便不畅。

25、检查:呼之能应,意识尚清,心(一)两肺可闻及痰鸣音,舌干红,舌苔黄褐色如积粉。脉弦劲有力。辨证:肝肾不足,津亏液枯。冶法:滋阴潜阳。处方,生牡蛎sO克(先下),龟板30克(先下),鳖甲30克(先下),生地l5克,麻仁l0克,白芍24克,阿胶珠10克,生甘草l0克,川贝母l0克,元参15克,麦冬l2克,五昧子l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992年1月23日。服药后全身干缩状态减轻,水津未复,舌上津回,大便已调,排尿流畅,咳嗽亦减轻。舌红,舌苔灰褐色,咏弦劲有力。病有转机,继服原方7剂,密切观案。按语 该患者年高已八旬,肝肾具衰,津亏液枯,肢体不荣,全身干缩,肺热燥咳,肠燥便秘。故以三甲复

26、脉汤之三甲(生牡蛎、龟板、鳖甲)滋阴潜阳,使虚火潜降,以复脉汤养阴生津,滋荣润燥,填补真阴,以救亡阴失水危证。加麦冬、五味子加强滋补肺肾之阴液,以疗肺热之燥咳。该方含消瘰丸(元参、川贝母、生牡蛎),能消散结滞,舒通障碍,以促进阴液循环荣养肢体,以利康复。17 小青龙汤加味(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 炙麻黄l0克,桂枝10克,白芍l0克,干姜6克,细辛3克,五味子l0克半夏l0克,生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功用 温化水饮。主要症状 外寒内饮型(一型):咳喘突发畏寒背冷,痰多清稀,咳吐甚爽倚息不能平卧面色青晦,唇甲紫绀。舌质紫暗,舌苔白滑脉弦精数。阳虚停饮型(二型):咳喘年久,痰稀量

27、多,咯出甚爽,心悸气短,胸闷干呕倚息不能平卧。颜面及四肢水肿。舌质淡暗,舌苔白,脉弦滑数。辨证要点 一型:本证系风寒束表,寒饮内停故见恶寒、背冷,痰多清稀,咳吐甚爽。因水饮停肺,故咳喘倚息不能平卧。二型:本证系久病阳虚,水饮内停,阳不化水,故痰稀量多,吐出甚爽,心悸气短倚息不能平卧并见颜面及四肢水肿。适应证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加减法 发热、恶寒,咽痛者,加山豆根lO克,鱼腥草30克,以清热解毒。胸闷甚者加炒白芥于10克,炒莱菔子l2克以化痰降气。喘嗽痰鸣者加地龙1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以祛风定喘。水肿甚者,加茯苓30克泽泻3O克以和尿消肿。验案 赫某

28、,男,7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226751。初诊:1993年l1月l1日。主诉:咳嗽半个月余。病史:患者感冒之后,咳嗽日渐加重,痰色白,量多质稀,容易咯出,有时如清水涎沫,伴有胸闷,憋气、喘息不能平卧每日需吸氧气数次。大便干燥,3日未行、小便不畅。检查:x线胸片未见异常,血常规(一)。端坐呼吸,唇甲轻度发绀,喘息状态。心律齐,心事 7O次分,两肺呼吸音急促,左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可闻及中等量大、中水泡音以及少量哮鸣音。肝睥未触及。舌质淡暗,边尖有瘀点,舌苔薄黄,脉细滑数。辨证: 外寒内饮。西医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法:温化水饮,止咳平喘。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麻黄6克,干姜1O克,

29、细辛3克,半夏10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6克,杏仁1O克,苏子1O克茯苓3O克,炒白芥子3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 1993年l1月16日。药后咳嗽明显较前减轻痰量亦减少,夜间巳能平卧,睡眠尚可,大便仍干结,23日一行。检查:右下肺仍可闻及大、中、小水泡音偶闻哮鸣音,口唇仍有轻度发绀,舌质暗有瘀点,舌苔黄腻脉沉细数。再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处方;桂枝1O克,白芍15克,炙麻黄6克,干姜1O克细辛3克,半夏10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6克,杏仁lO克,苏子1O克,茯苓3O克,炒白芥子6克生石膏3O克(先下)。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1993年11月23日。药后咳嗽基本痊愈,痰亦

30、很少,惟大便干结难行,31 日一次,故改予润肠通便之剂。按语 小青龙汤是印会河教授冶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的常用方剂。方中麻黄、桂枝温肺散寒平喘,因麻黄有发汗解表、加速心搏的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并宜用蜜炙麻黄以缓其性。细辛、干姜温肺化饮,辛温峻烈,故细辛用量一般在3克以下。甘草能缓和诸药的辛燥。半夏燥湿化痰止咳为咳家圣药。五味子、白芍以收敛肺气,以防温散太过,耗伤肺气,即温中有散,散中有收之意,生石膏配台麻黄宣肺降气平喘,并制约麻黄之辛温。另加苏子、白芥子降肺化疫。凡临床见咳喘癀多清稀,或咳吐水泡痰,咳吐甚爽,倚息不能平卧者,均可使用此方效果甚好。名医

31、印会河教授“抓主症”验方集粹(四)18 四种丸合附子理中场加味(源于证浩准绳,闰氏小儿方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补骨脂1O克,吴茱萸10克,内豆蔻lO克,五味子1O克,熟附片l5克,炮姜lO克,党参lO克,白术1O克,炙甘草1O克,灶心黄土120克(煎汤代水)功用补脾温肾。主要症状外泄不止,便中完谷不化,腹痛肠鸣,喜温恶寒,腰酸肢冷,或见五更泄痢,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要点本证是睥肾阳虚,其本为睥阳虚而导致肾阳虚肾阳即元阳,为诸阳之本,此阳虚则全身各处元阳无不悉虚。其要点是久泄不止,便中完谷不化,腰酸肢冷,舌苔白,脉沉细,均系一派脾肾阳虚之象适应证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小肠吸收不良、部分胃肠神经官能症以肠道症状为主者,以及阿米巴肠病和肠结核的辅助治疗。加减法腹胀加焦三仙各1O克,以消食助运。验案齐某,女,31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72959初诊:1 993年3月15日。主诉腹泻2年。 病史:2年来大便每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