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5.21KB ,
资源ID:48788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78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交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交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1、古交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古交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共古交市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攻坚组组长 王建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初,古交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市人大、市政协“两会”,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即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总抓手,以综合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实施“116”工程(即精心打造一片,整体推进一批,扶持发展六大农业产业基地),以历年来力度最大、抓得最紧、投入最多

2、的态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8年,也成了古交市深入探索和总结新农村建设内在规律和方式方法并取得较大成果的一年。一、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古交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可以概括为“做好一项基础工作,找准两个切入点,抓好三项主要任务,建立四项保障机制”。(一) 做好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建设标准。今年初,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古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提出要在突破解决农民关注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农民积极性比较高的村庄先行示范,率先取得经验,

3、然后逐步向其他乡村推开。古交市财政专门拨款120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地全面完善了市、村两级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了古交市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及标准,具体包括“建设规划、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群众满意”7大方面、22项内容、45条建设标准,使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据可依,更加便于操作,并将之作为年终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通过制定规划和标准,真正做到了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各项建设任务得到统筹安排。 (二)突破两个切入点。一个是整治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能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激发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

4、积极性。在古交,人居环境差是城乡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善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也是促进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和改变精神面貌的物质基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之与城乡清洁工程、通道绿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在14个乡镇、街道全部组建了环卫所,在183个村居(社区)组建了环卫站,配备了专职环卫管理和清洁人员273名,大规模实施了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着力整治村容村貌。据统计,今年以来,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完成街巷硬化193435平方米,绿化植树71908株,安装路灯949盏,清理“三堆”174515立方米,粉刷墙面244943平方米,建垃圾池263座,兴建小游园6处26000平方米,并新建或完

5、善了标准化小学、便民店、文化科技活动室、休闲健身场所、卫生计生室等设施及“两委”阵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另一个切入点是选点试验示范,积极探索能够代表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模式。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典型示范作为一个切入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择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村进行示范建设,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初步探索了“四种模式”:第一种是经济富裕高标准建设型。如镇城底镇下雁门村。该村依托煤炭资源和区位优势而富裕,但却成了古交市脏乱差现象最严重的村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交农村的面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下雁门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新建完

6、善基础设施,使村居环境焕然一新。该村高标准修建了两座小游园,而且着眼于服务群众,配套了“五个一”工程,同时还建设了活动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广场,组建了农民舞蹈队,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第二种是基础较好提升改造型。如梭峪乡会立村。该村依托资源优势而较早致富,不仅有较好的物质基础,而且在村庄房屋建设上规划整齐,无乱搭乱建现象。新农村建设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上。该村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强化,实施了“一街四巷五胡同”硬化、美化工程,对村庄唯一的一条沟水深沟进行了综合治理,修建了一座休闲娱乐文化广场,配套了“五个一”工程,使本来整齐划一的村庄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种是村企一体化发展型。如,镇城底

7、镇阴家沟村。山西一一煤焦集团驻在该村,公司董事长任村委会主任;村民大部分在企业务工,有稳定收入;基础设施村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居民楼、学校、卫生所、敬老院等,村企关系十分和谐,实现了以村促企、以企带村,村企一体化发展。第四种是产业发展带动型。邢家社乡龙子村是一个53户,286人的小村子,在全国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成拉旺的带领下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全村户户有温室、家家有菜田,收入大增,使该村成了古交市的蔬菜产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把资金向这里倾斜,2008年在这里新建了1000亩温室菜田,并围绕蔬菜生产建成了星火学校、科技活动室、蔬菜试验示范基地,以此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

8、设的顺利推进。岔口乡关头村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仅2200多元的村子,该村曾是晋绥边区八分区司令部所在地,不仅完整保留了司令部旧址,而且空气清新,适宜避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提出集中力量打造集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彻底的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使老区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这里的旅游吸引力。各类典型的树立,为不同条件的村子的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三)抓好三项主要任务。一是是抓好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实现生活宽裕,才能为实现乡风文明、

9、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物质保证。构筑支撑农村发展的新经济,必须着力抓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古交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发展了源林、绿康、晋峰、伊康、野丰苑和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和30多个专业合作社。特别是按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为方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狠抓了具有古交特色的“六大基地”建设,万亩脱毒种薯基地,万亩小杂粮种植加工基地,万亩华阴杏种植基地,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千头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针对古

10、交工矿城市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薄弱的实际,拓展思路,鼓励农村树立“经营土地”的理念,依托周边大矿和企业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兴建住宅小区,大力发展农村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同时,积极开展了农民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努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农民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每年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500余人,仅此一项可增加农民收入800余万元,人均增收95元。如今,农民收入中由二三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85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190元,同比增长了11.9%。二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大规

11、模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增加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的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切实强化农村道路、饮水解困工程、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40个行政村、610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建成饮水解困工程93处,解决了109个村、8.7万人、26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实施了水保治理项目,建成淤地坝8座,完成了治理面积35.2万亩,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抓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我们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作为消除农村贫困落后状况的治本之策。在教育方面,大力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兴建了2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12、,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并在今年新建和改建了4所学校的校舍和教学设施;在卫生方面,新建改建了11所乡镇卫生院,配套完善了128所村级卫生所,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农民达到6.9万人,参合率达到88.8%;在文化方面,新建了1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社会保障方面,健全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为全市7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和五保户、特困户、军烈属办理了养老保险,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将五保户生活补助标准由每年720元提高到了2600元,医疗费用全部报销。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0

13、元,提高到每月110元,率先在太原市实现了应保尽保。建成古交市敬老院,年内可实现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并为他们全部办理“农转非”手续,使其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四)建立四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为了切实抓好我市新农村建设,古交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攻坚领导组,并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专职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乡镇、街道和农村也相应地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至少两次深入新农村建设现场进行督导,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新农办加大督查力度,实行一日一报,真正做到了

14、认识上统一、领导上强化、责任上明确、行动上落实。二是形成全社会支持机制。深入开展“三帮一”活动,着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古交最大的优势是工业企业多,而且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我们制定出台了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驻地企业结对帮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市深入开展领导包点、部门包联、企业帮建的“三帮一”活动。领导包点,就是由市级四套班子26名领导将26个省级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作为各自的联系点,经常性地深入联系点督促指导工作,联系协调包联农村与包建企业和帮扶单位,及时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部门包联,就是将全市62个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与新农村建设试点

15、村、推进村、选树村进行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各帮扶单位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各类物资、兴办实事,折合人民币达177.5万元。企业帮建,就是将全市的49个市营、民营企业和驻地企业以“一企一村、一矿一村”的形式结对帮扶,截止目前,各企业已到位帮建资金1113万元。通过开展“三帮一”活动,在全市形成了社会参与、齐抓共建的长效机制,开创了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三是落实投入机制。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投入,解决好乡村资金困难的问题。古交市从今年开始,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要由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采取“财政拿一点、部门扶一点、企业帮一点,农村筹一点”的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

16、问题。市财政支农资金从去年的5800万元增加到了6800万元,其中: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达到了2000万元。为了把有限的资金利用好,实现效益最大化,今年我们在总结以往新农村建设投入“撒胡椒面”教训的基础上,将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生态补偿资金、采煤沉陷区搬迁资金与政府扶持新农村建设资金捆绑使用,优先投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力求让农民群众尽快看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四是不断完善农村自治机制。农村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领导和实践者。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各项制度和

17、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六廉”制度,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两委”关系,使农村干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了“两议五公开”、“村财乡管”等基层民主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快了依法治村步伐,推进了和谐农村建设。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尽管古交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它们表现在:1. 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

18、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古交市目前最大的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合计仅为200万公斤,且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带动力不强。2、加大投入压力很大。乡村两级财力薄弱,自身没有能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上级转移支付远远不够维持运转所需财力。2006年度,省、太原市下拨的硬化补贴为每村5万元,而

19、根据我们今年的实际情况,要让一个近千人的村子基本达到“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的要求,投资一般要在500万元以上,上级转移支付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从古交市级财政来说,尽管财政收入,但可用财力并不大。今年1到8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4.7646亿元,其中国税达10.7631亿元,占72.9,地税为2.9968亿元,仅占27.1。目前,市财政已经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已经占到了财政支出的相当比重。今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帮扶的势头不错,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深入落实,古交市的企业数量,特别是占优势地位的煤炭、焦化企业的数量逐年减少,且企业不可能每年都出资帮扶。因此,目前的帮

20、扶势头势必不可能持久。(三)地质灾害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和成本古交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为国家能源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因此而背负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不少农村地区因为高强度采煤出现了土地塌陷、房屋裂缝、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妨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成本。(四)农民素质偏低,农民党员和村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

21、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法制意识淡薄,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能力不强。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质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生产,务工只能卖苦力不能从事高技能工作,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农民党员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的组织作用无法正常发挥等。三、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

22、程,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认真总结古交市一年来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面临的困难和难题,我认为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乡村由于过于薄弱而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因此,在现阶段,应通过政府主导来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推动、资金启动、示范带动,特别是加大农田水利、乡村道路、能源通讯、饮水安全、环境卫生等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改善农村基本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让农民切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通过参加新

23、农村建设,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自力更生、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转变传统生产生活习惯,改变农村面貌,从而体现其主体性。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培植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还是塑造良好的乡风民俗,都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好农业产业“六大基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

24、化程度,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基本模式上,逐步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结合古交生态科技园区的建设,加强农民培训力度,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努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把农民培育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3、创新多元投入机制。投入机制是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机制的关键。要增强公共财政的支撑力,构建财政支农扶农资金稳定增长的

25、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将建设资金更多地从城市转向农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积极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道路、畜牧、科技、农业机械等各项资金,打捆使用,共同建设新农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制定优惠政策,扶鼓励持农业开发;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中,采取承包制、拍卖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建设管理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帮扶机制,机关事业单位要从简单的给钱给物向发挥自身优势的服务型帮扶发展;支持鼓励村企一体化发展型模式。由于古交的特殊贡献及由此而背负的沉重代价,国家应对古交实行大规模的转移支付,明确并在使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煤

26、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土地出让收入等专项收入用于建设新农村上给与灵活政策。 4、抓好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立足于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新农村建设放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大格局中,加大统筹整合城乡资源的力度,统筹规划,统筹基础设施,统筹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求助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和五保供养,优先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最盼望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得

27、到更多实惠,走出一条以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5、建立一套自主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各种立理事会,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制定村规民约,聘请卫生专管监督员,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奖罚机制,组织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规范村民文明卫生行为,教育引导农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改传统陋习,树文明新风,逐步使新农村建设与管理转入日常化、规范化轨道。要创新基层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完善村级议事规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管理体系,在村级组织下选举出有威信、有觉悟、公道正义的村民组建村民议事会,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完善“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村委会向支部请示汇报工作制度,党支部向村委会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建立“两委”协调机制,消除“两委”矛盾根源,形成发展合力。健全制度,解决按“制度”办事的问题,建立健全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民主议事、村务管理制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