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2 ,大小:99.95KB ,
资源ID:48783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783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业经济.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业经济.docx

1、产业经济【 文献号 】2-15【原文出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501【原刊页号】3741【分 类 号】F10【分 类 名】国民经济管理【复印期号】200507【标 题】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空洞化探析【作 者】喻言【作者简介】喻言:女,1980年生,武汉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商学院,武汉430072【内容提要】我国的产业空洞化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的衰退所引起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渐渐衰退首先造成了经济结构的“离制造业”化,由离制造业引发的产业结构空洞化现象也愈加明显。文章分析了

2、我国产业空洞化的成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在有所好转,但仍不能掉以轻心。【摘 要 题】产业结构【关 键 词】产业空洞化/离制造业/成因/对策【正 文】 一、产业空洞化的涵义 对产业空洞化,理论界有很多种解释。一种解释称所谓“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持续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仅在国内留下一个“空壳”,以致国内投资不断萎缩,就业机会大幅减少,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日本。另一种解释是指,一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违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实现跨越

3、式发展,国民经济过度服务化或超工业化,从而使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流动日趋不合理,造成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使制造业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国内物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减弱,并导致物质生产下降,形成危机。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国际上更为通用的产业空洞化是指,因经营资源规模的转移而发生的行业性或地区空白现象。其实,这种通用的产业空洞化概念已经包括了前面两种解释:前一种是一国将资金从国内转移到国外,后一种是资金从基础产业转向国内更高一级的产业。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原有的基础产业衰退了,造成了缺口,而新的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填补不了这个缺口。用日本学者高野邦彦的定义,产业空洞化可以看作是特

4、定地区为基础的特定产业的衰退,新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衰退而形成地区经济极度衰退的现象。 二、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空洞化的表现 产业空洞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有传统产业渐渐衰退首先造成经济结构的“离制造业”化,如果新的产业未能迅速形成,替代传统产业衰退留下的空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张,那么就会最终造成整个产业的空洞化。 离制造业现象是产业空洞化的先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离制造业现象。首先,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产业从业人虽持续下降,但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50%左右;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缓慢上升,1998年达到最大值后

5、开始下降,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缓慢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迅速增长(如图1)。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情况看,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配置在第三产业,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配置在制造业的转移技术人员比例很小,而且比例逐年下降(如图2)。第三,从全社会投资总额来看,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均逐年下降,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却从1997年的12.74%上升到2002年的17.91%(如图3)。基本建设投资的产业构成中,1997年到2000年,制造业基本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基本建设的比重投资1997年到1999年呈上升趋势(如图4)。更新改造投资的产业构成中,制造业更新改造投资从19

6、98年到2000年逐年下降(如图5)。 附图图 由离制造业引发的产业空洞化现象也愈加明显。首先,消费无热点。1997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刺激消费的政策,但居民消费增长并不明显。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50.82%下降到了2002年的46.32%(如图6)。其次,投资无方向。1997年以来,金融机构中企业存款余额就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28656.3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60028.6亿元(如图7)。第三,大量国内生产能力闲置。由于消费无热点和投资无方向,市场供大于求,生产能力闲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80年代,生产能力很少出现闲置率超过20%的行业,进入90年代,先是个别行业生产能

7、力大量闲置,闲置率超过40%,1995年以后,生产能力过剩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注:刘成,产业空洞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风险.宏观经济管理,1999(4):34)。最后,全国城乡储蓄余额持续上升(如图8),储蓄持续大于投资,1997年储蓄率超过投资率达3.7个百分点,这是造成需求不足、产品过剩的重要原因。企业存款中为经营活动服务的活期存款比重下降,而用于获取利息的定期存款大幅度上升。正常情况下,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的比值为2.22.251,1998年这已比值降低为1.51。 三、产业空洞化的成因 由于我国的产业空洞化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兴产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弥补传统产业的衰退所引起的。

8、因此,我们分别从传统产业衰退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两方面来分析我国产业空洞化的成因。 1.传统产业衰退的原因 (1)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别。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市场上各产业之间的相对收入水平成为人们择业时的主要决定因素。人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在就业时会尽可能选择那些收入比较高的产业部门。与金融保险、咨询服务、房地产开发等新兴产业相比,传统产业的平均工资要低的多。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这种相对收入差别使人们在择业时往往把传统产业放在了最后的位置。这样,就造成了传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衰退。 附图图 (2)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我国高校在利益诱导机制的作用下,在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上更倾向于财经、法

9、学等热门专业,而对农林、工科类专业则招生较少。而且,由于高校扩招和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招聘行为,使低学历的学生就业困难,导致近年来很多高校大量减少专科生的数量,甚至某些本科高校不再招收专科学生。与此同时,我国的中等技术学校也受此影响,很多学校招生规模大幅度缩小,很多中等技术学校甚至采用不用考试即可入学,对新生采取奖励的措施也难以完成招生计划(注:谢富胜.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11):9)。教育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对劳动力需求的结构,这种教育体制和结构不是面向经济建设,而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从而导致传统产业的衰退。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技工荒”就是市

10、场对这种教育结构失衡的反映。 (3)有效需求不足。产业生产产品,代表供给;消费者消费产品,代表需求。某些产业的衰退是由于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一方面,随着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扩大,一些在城镇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的消费品在农村市场上却缺乏有效需求,使得这部分产品无法向农村市场转移。而且,区域间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饱和的消费品无法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这样,就造成了生产这一部分消费品的制造业过剩,最后导致衰退的结果。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中暂时收入部分增加,这部分收入更多的用于储蓄,从而抑制了消费,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传统产业

11、的衰退。 (4)重复建设、制度约束和特定利益。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地区间经济封锁现象严重,很多地方为了追求政绩,不顾经济规律,纷纷争先恐后的盲目投资建设,结果造成传统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而且,传统产业的改造还经常受到某些不合发展要求的政策制度的约束,使传统产业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源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转移时要直接付出成本,因此,各产业间对地区有限资源进行产业再选择的情况,即使亏损也不愿意进行改造。另一方面,与特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是特定的利益结构,出于对自身利益的本能关注,某些部门或个人会根据自身的已得利

12、益反对或阻碍对已形成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5)外资的引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引入了大量的外资。外资的大量引入,使跨国公司取得了国内不少行业的控制权。大量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主要集中于新兴产业部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同时,我国在大量引进外资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本国的传统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情况,这一行为加速了我国产业夕阳化的进程。 2.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1)缺乏使传统产业正常退出的机制。缺乏使传统产业正常退出的机制,使传统产业有时会因为退出成本太高而不得不处于明知继续滞留将身陷困境但仍然不能或不愿退出的尴尬境地。这样,传统产业

13、就占用了大量宝贵、有限的经济资源,没能给新兴产业的发展留出位置,从而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兴起,甚至会给新兴产业以威胁和压力。 (2)科研体制不合理,研发费用低。一方面,现有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大量科研机构仍游离于企业和产业之外,政府的科技资源配置不是倾向于企业,而是倾向于政府科研机构。为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失衡。根据1990年的统计数字,全国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在各科技活动主体中的分布是:政府研究机构占50.3%,企业部门占13.9%,高等院校占29%。全国研发费用的分配结构是,政府研究机构占50.1%,企业部门占27.4%,高等院校占12.9%(注:

14、余治利.警惕“产业空洞化”一对我国产业安全的思考.世界经济研究,2000(5):24)。这必将造成科研与开发、生产与市场脱节,难以产生良好的效益。而且,不少科研单位存在“小富即安”的观念,满足于一般的成果转化,缺乏将产业做强、将市场做大的动力和压力。 另一方面,研发费用低。中国2002年研发费用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如美、日、德、英、法、意、韩1996、1997年的比重高(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境计年鉴19972004)。 表1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韩国1996 0.6 2.64 2.80 1.95 2.821997 0.6 2.83

15、 2.41 2.25 2.791998 0.71999 0.8 2.792000 1.02001 1.072002 1.23 (3)外资引入造成人才流失。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引入了大量外资,但同时,引入的外资也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了大量国内人才,造成国内人才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得本来就不足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减弱,从而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4)资金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相比技术开发投资要占很大比例,所需的资金投入比传统产业要高很多,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一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除此之外,这些有限的资金使用效果也存在问题。资金投入分散、资金平均分配造成各项目迟迟不能创造效益,而且还要不

16、断投入资金;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复立项不仅加剧了资金的非良性竞争,还造成了产业布局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叠加。 四、解决产业空洞化的对策 1.改造传统产业,缩小收入差距 首先,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遵循加速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坚持市场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把改造与企业的重组结合起来。其次,政府应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集中力量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机制,为改造传统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改造传统产业还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技术方面跨越一些发展阶段,在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方面也要多下功夫。 2.改革教育人事体制 首先,教育的目的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

17、变过去那种为教育而教育的“经院式”的教育方式,使教育体制和结构与经济建设接轨。其次,从宏观上对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不能盲目一味追求热门专业。第三,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找好就业出路。最后,在人事制度上,破除论资排辈的做法,让优秀人才有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机会和环境。 3.大力推进城市化,提高有效需求 首先,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将会增强农村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使一些以前在农村市场上缺乏有效需求的消费品流入农村市场。其次,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城市化能吸纳大量本地和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将有利于缩小地区

18、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使一些在经济发达地区已趋饱和的消费品流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另外,农村城市化将会引发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通过增大投资来带动整个需求的增加。 4.引导外资投资和投向 首先,应实行市场准入,限制随意兼并收购,保护幼稚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各行业的不同情况,分别明确规定外资不得介入的比重限定,禁止全行业性兼并收购、地区性一揽子收购。最后,应禁止外资对我国进行“夕阳产业”转移,加强对利用外资的审查,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以及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夕阳产业”进入我国境内。 5.发展新兴产业 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从直接组织创新项目、干预企业技术创新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政

19、策引导、提供服务为主。政府应为传统产业创造一个正常退出的环境,如营造兼并收购、破产转让、二级市场交易等多元化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尽快给新兴产业的发展留出空位。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政府科研机构可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研发机构;有条件的科研院所也可以创办自己的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高等院校与企业形成合理分工,院校一般从事基础研究,为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知识积累、储备,也可以与企业协作,承担一部分科研任务。 其次,要重视人才的作用。任何企业都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

20、盛的生机与活力。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比资金的投入和市场的占有更为重要。因此,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大力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最后,解决好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问题。在资金的筹集方面,首先,应允许国家、集体、个人以及外商都来涉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高新技术成果的持有者应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投资者合作。其次,金融机构应努力拓展国内外筹资渠道,资金应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倾斜,还应允许社会各种基金组织向高新技术产业发放贷款,或投资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最后,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如切实落实优惠政策、改进税务制度、加强高新技术企业

21、的认证工作等,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在资金的有效利用方面,首先,在高新技术项目种类繁多、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必须突出重点,集中使用资金,保证关键项目有充足的资金,尽早创造效益。其次,政府应对全国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开发项目进行认定和审批,以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盲目发展造成损失。 五、结论 从图4可以看出,虽然1997年到1999年制造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逐年下降,但我们也看到,从2000年以来这一比重在缓慢上升;图5的更新改造投资产业构成中,制造业更新改造投资从1998年到2000年逐年下降,但从2000年开始这一比重也开始缓慢上升;另外,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研发经费虽然和别国相比有很大差距

22、,但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由1996年的0.6上升到了2002年的1.23。以上这些数据都说明,我国的产业空洞化现象正在有所好转,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收稿日期:2004-06-18【参考文献】 1 周振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空洞化的挑战:机理分析与应对思路.经济研究,1998(6):3745 2 刘成.产业空洞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风险.宏观经济管理,1999(4):3436 3 冯杰.论产业结构转换中的产业空洞化现象.技术经济,2000(8):5153 4 谢富胜.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11):311 5 余治利.警惕“产业空洞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思考.

23、世界经济研究,2000(5):2226 6 杜鹏、韩福荣.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1):2833 7 成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资金问题.社会科学家,1995(6):3239 【 文献号 】2-23【原文出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原刊地名】天津【原刊期号】200504【原刊页号】811【分 类 号】F10【分 类 名】国民经济管理【复印期号】200507【标 题】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之构建【作 者】李慧明/朱红伟/廖卓玲【作者简介】李慧明(1948-),女,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4、,天津300071 朱红伟(1970-),男,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廖卓玲(1981-),女,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内容提要】生产活动是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以及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流动的前提和基础,产业系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促进物质、能量高效循环和流动的产业生态系统,研究产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内涵特征和实施原则,是构建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前提。【摘 要 题】循环经济【英文摘要】Production

25、 activ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terial flow between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system.The industrial system is the basic organization mode and the technological means of the production activity.Therefore,establishing the industrial eco-system to promote efficient material and energy

26、 circulation and transmission is the key to circular economy.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tion,connotations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the industrial eco-system in the coming circular economy.【关 键 词】产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循环经济 Industrial eco-system/Ecological system/Circular economy【正 文】 中图分类号:FF062

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05)04-0008-04 人类社会中的物质流动过程,其实质就是物质在不同用途之间以及以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和信息之间的转化过程,生产活动则发挥着“转换器”的作用把物质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从一种用途转化为另一种用途。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包括生命支持、自然资源和消纳污染等物质和非物质(以物质为载体)性服务。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实质,是人类利用组织、技术等手段,从自然生态系统中取得自然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形式,并向环境排放废物的过程。生产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联系的

28、主要界面,生产的组织方式、技术手段、产品的内容和生产的规模,不仅决定了人类需求所能满足的程度和水平,也决定了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动关系的性质和内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人类生产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众多生产单元构成的、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众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子系统,我们称之为产业系统。广义的产业系统包括了社会经济系统中所有有形产品(物质和能源)和无形产品(知识、信息和服务)的生产、流动、交换和消费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它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产业系统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 一、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产业生态理论的主要探索者之一Bra

29、denR.Allenby(1995)认为,在上亿年的进化过程中,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与转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线性流动、不完全循环和完全循环三个阶段的进化历程,才成为今天比较完善和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系统的出现要晚得多,它既是自然生态系统演化的产物,但又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性质上和对物质、能量的利用方式上具有本质的不同。其一,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是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经过了漫长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自适应等过程,而产业系统是人类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环境的产物,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对它进行完善和调整。其二,自然生态系统经过漫长的演化,已经形成了以太阳能为主的能量来源,推动着物质在系统

30、内的封闭性循环流动,这是自然生态系统在保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能够不断演进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而目前的产业系统主要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可耗竭性的化石能为系统运行的外部能量来源,这是产业系统难以长期存在的隐忧所在。其三,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转化是以封闭性的循环流动为根本特征,而产业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转化则是以开放式的线性流动为主要特征,因此对外部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并对环境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挤压。这是造成济系统不可持续性的根源所在。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它不仅包括物质在经济系统内的不断循环利用,而且还包括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的良性循环。它是一种立足于自然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整体性

31、发展观,是新的经济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单一的生产环节或过程不足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因此,循环经济强调系统整体的最优,而不是强求单个经济单元或链条的最清洁和最高效。我们知道,适当的分工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自然界在长期演化中通过“自然分工”形成了包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三大类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物和非生物链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从生态链条的单个环节来看,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并不一定都是高效的,但从生态系统整体的角度来看则是高效的几乎没有不能被利用的所谓的废物。鉴于产业系统在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物质、能量流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说,循环经济的最终实现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能促进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经济大系统内高效循环和流动的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这个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就是产业生态系统(体系)。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是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生态学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从局地、区域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来统筹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关系,把人类的产业活动纳入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生态大系统的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