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34KB ,
资源ID:487732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773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语文》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docx

1、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大学语文是电大专科高级文秘、学前教育、新闻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设置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修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道德情操。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大学语文为 3学分,课内学时 54学时,开设一学期。分为语文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这三部分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一、语文知识部分语

2、文知识的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一)作家作品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家介绍为依据。1识记 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2.识记 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是现当代著名作家等。)(二)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1解释教材中 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2结合 10篇文言散文中的语言材料,识别“之”、“其”、“以”、“于

3、”、“而”、“则”“乃”等主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3解释 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等。4解释 23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和外国作品)。(三)文体知识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 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 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识为依据。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

4、、游记、传记、寓言。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七言律诗、乐府古题、新乐府、外国诗等。1阅读诗歌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基本抒情方法:通过写景抒情、通过叙事抒情、通过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常见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用典。2阅读叙述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等方式抒情)。3阅读说明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

5、辑顺序;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举例法、引用法等。4阅读议论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论证方式: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二、课文阅读分析部分(一)诗词1熟读或背诵(1)熟读下列 5首诗哀郢七哀诗 春江花月夜再别康桥寻梦者发现2背诵下列 9首诗蒹葭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登高泊秦淮贾生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诉衷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一般了解下列两首诗寻梦者云要求概括并记识十四首诗词的情感内

6、容,并认知十四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段。(二)记叙文1总体考核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的作用。2具体考核目标(1)庄辛论幸臣(重点掌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认知本文说理的方法,并掌握运用寓言故事在说明事理中的作用。 了解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对说理和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2)项羽本纪(重

7、点掌握)归纳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认知文章刻画人物的和手法。了解文中语言运用的特点。(3)左忠毅公逸事(重点掌握)认知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细节描写,并说明其对刻画人物、烘托主题的作用。划分文章的层次段落。(4)高梦旦先生小传(一般掌握)认知本文的记叙方法。认知本文的写作特点。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5)登泰山记(重点掌握)认知本文结构层次安排的特点。了解本文在写景上的特点。概括文章的描述中心。(6)大明湖(一般掌握)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认知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理解文中所选用的三副对联各自表达的内容,以及它们在全文中的作用。(7)雪(一般掌握)认知本文的写作背景

8、。理解文章中“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种景象描写背后的象征意蕴。理解文章中“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所代表的两种生命存在形态之间的关系。(8)忆冼星海(重点掌握)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识别本文人物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认知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了解文章中用一定篇幅写对冼星海的两部音乐作品的感受,对表现冼星海的形象特征所 起的作用。(9)四位先生(重点掌握)认知本文在艺术上的特点。认知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平凡琐事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理解本文四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10)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般掌握)认知本文以感情流动贯穿全文的写作方法,简要说明对烘托全文主题所起的作用。认知文中叙述

9、描写中穿插议论的特点,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简要说明这些议论的画龙点睛的作用。(11)雅舍(一般掌握)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认知本文融知识、趣味、文学于一体的写作特点。掌握本文的结构方式。(12)记付雷(重点掌握)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认知本文如何通过具体小事,来表现付雷的个性色彩。认知本文通过人物举止言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结合有关段落,识别其中的白描手法。(13)相片(一般掌握)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认知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以本文为例,试述“从日常生活中清滤出那些有分量的素质,以巧妙的艺术构思精确地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孙犁作品的特点。(14)碧云寺的秋色(一般掌握)概括本文

10、的中心思想。认知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识别文中粗笔、工笔的描写方法。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15)忆白石老人(重点掌握)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认知文章安排材料的两条线索。认知文中紧扣人物特征来写人的特点。识别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15)龙井寺品茶(一般掌握)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本文组织材料所围绕的中心。认知本文采用的抑扬的写作手法。分析“品茶”的那段文字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16)都江堰(重点掌握)概括文章四部分大意,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认知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这些对比的意义。划分文中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的层

11、次,认知各层次的描写着眼点。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修辞手法,说明它们的比喻意义或比拟作用。(17)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一般了解)(18)关汉卿(一般了解)(19)大围巾(一般了解)(三)说明文1总体考核要求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的顺序。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29篇说明文的具体考核目标(1)礼、乐(一般了解)(2)荔枝图序(一般掌握)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和要点。认知本文说明的顺序和对荔枝的三个层次。 识别本文运用比喻的修

12、辞手法,并说明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3)裘(一般了解)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和要点。认知本文运用分类说明、介绍说明的方法。识别文中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的方法,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4)古今言殊(重点掌握)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和要点。认知本文“总分”的整体结构方式识别文中运用的举例、分类等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根据课文,概括词汇变化方式和特点。(5)笑(重点掌握)划分有关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本文主要运用的举例、引用的说明方法。识别文中采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6)苏州园林(重点掌握)概括文章说明的中心。认知本文先总说后分述的整体结构方式。识别文中主要运用的比较的说明方法。识别文

13、中采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7)镜子小史(重点掌握)认知本文采用以时间为序展开说明的特点。认知本文主要运用介绍说明的方法。识别文中大量运用的引用说明、举例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8)如面谈(一般掌握)概括本文主要说明的中心和要点。识别本文主要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认知文中具体使用的分解说明、诠释说明的方法。归纳文言信的写信程序。(9)金石书画漫谈(一般掌握)认知本文所采用的“总分总”的总体结构方式。 概括中间四部分的说明中心和要点。认知本文运用的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等多种说明方法。概括说明金、石、书、画的内在联系。(四)议论文1总体考核目标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

14、分论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识别文中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211篇议论文的具体考核目标(1)论语选(重点掌握)概括各条语录的大意。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归纳这十四条语录的内涵。识别这些语录中运用排比、对偶、反诘等修辞手法的地方。(2)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掌握)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认知孟子散文善于论辩的总体特点,简要说明文章各部分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认知本文主要运用类比法进行论证的特点。识别文中的排比句和反诘句,简要说明它们的

15、作用。划分文章的层次,简要说明各个层次的大意。(3)天论(一般掌握)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识别文中运用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理解本文句式整齐、语言环环相扣的特点。(4)原毁(一般掌握)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划分各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认知本文主要使用的对比论证的方法。认知本文采用的对排比等修辞手法。(5)驳复仇议(重点掌握)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认知本文反驳论点的论证方法,简要说明文章反驳论点时层层分析的步骤。识别文中大量采用反诘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识别文中采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6)人间词话(一般掌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无我之镜”的内涵。认知本文说明古往今

16、来有杰出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时所论证的方法(7)论毅力(一般掌握)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认知本文运用的归纳、对比、类比等论证方法。认知本文使用的主要论据。(8)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重点掌握)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认知本文所主要运用的对比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宗教和哲学”部分的层次和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9)事事关心(重点掌握)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认知本文的结构方式和进行论证的主要特点。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章的写作风格。(10)文言问题(重点掌握)归纳文章所反驳的错误观点和由此而得出的正面结论。认知文章的结构方式和反驳论据的驳论方法。认知本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11)

17、谈读书(一般了解)三、作文部分1作文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修养、认知能力、生活积 累和语文水平的综合检验。2作文考核的重点是议论文和记叙文。3作文考核的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恰当,书写工整,行款规范。、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对有关能力层次要求诸术语的说明(一)有关识记能力层次的术语:记忆、识记、背诵。主要指的是:记忆作家作品知识;识记 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背诵诗词。(二)有关理解能力的术语:解释、掌握、归纳、划分、概括、认知。主要指的是:解释词语意义,掌握四种文体知识简介中的有关内容;归纳课文主旨;划分层次段落;概括

18、段落层次大意;认知议论文的论据类别、说明文的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记叙文的叙述方式等。(三)有关简单应用能力的术语:辨识、识别、简要说明。主要指的是:在一定语言材料中辨识一词多义的现象;从一定课文材料中识别出各种写作方法、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结合有关材料,简要说明有关写作方法、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四)有关综合能力的术语:分析、比较、评价。主要指的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具体材料,对课文有关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方面的问题,进行简明的综合分析、比较和评价。作文也是综合能力的考核。二、关于教材(一)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语文(新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张继缅主编。(二)该教材的内容共分五个部分:诗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附录。考试范围限于前四个部分。附录部分的古代汉语语法简述,只供学生工作或自学时参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