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2.82KB ,
资源ID:48751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751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大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大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docx

1、武汉大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校长工作报告在武汉大学六届二次教代会上的讲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2005年工作,并对2006年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请予审议。一、2005年工作回顾2005年是新武汉大学合并组建五周年,也是学校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各项工作继续向前推进,教育事业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一年来的办学成就集中体现在:学科综合实力继续增强。新增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一级学科达到23个。“985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十五”“211工程”建设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2、。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创优迎评的预评估工作,并以此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10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荣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5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3.1%,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比例提高。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和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3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科学研究迈出重要步伐。科研经费实现了大幅增长,全年总额达3.2亿元。自然科学研究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2个“973”首席项目,三大科技检索论文数比2004年增长40%,首次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支持。人文社科研究共获研究项目27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

3、得突破,受资助项目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获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进展。新增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7名“长江学者”。从海内外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出国深造。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购置一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得到加强。文科区建筑群投入使用,教学和科研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家属区治安状况有明显改观。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院系(以下统称“学院”)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工作开局良好,学院发展活力增强。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学校凝聚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管理机构

4、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这一系列办学成就,标志着我校在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又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2005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优化学科建设布局,推进学科规范有序发展构建大学科平台建设格局,形成了由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研究基地、校建科研中心组成的立体化自然科学学科平台体系,形成了由部级、省级、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学校科研机构组成的多层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平台体系。加强“985工程”和“211工程”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保障各

5、子项目建设在项目设置、资金安排、设备购置等方面规范有序运作。为了以重大项目聚集高尖人才,学校积极探索设置“985工程”岗位教授的具体办法。为了推动基础学科振兴,学校开展了对数、理、化、生、文、史、哲等学科建设调研和基础学科振兴方案的论证工作,并启动了部分项目。(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成功组织召开了合校以来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开展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强调了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精英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本科教学创优迎评工作全面展开,组织专家对全校所有学院的课程教学按照15%的比例进行抽查,对28个学院、6个直属单位和17个新设专业的教学水平进行了预评

6、估,并通过整改和回查,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完善与教学质量提高。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名师推评工作,认真组织教学研究立项和教学成果申报工作。继续推进“三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实践活动。清理和新建了一批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组织了一批本科生到国内外著名高校交换培养。围绕硕士研究生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完善硕博连读制度和实施中期考核分流办法,改革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推进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配套体系的建设。重视非全日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认真做好新增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促进了导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学位点建设,一批

7、学科专业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加强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成教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培养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科研基地与创新平台为载体,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多元化、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科技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为载体,推进创新人才与团队建设。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增强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按照有利于整合资源、凝聚方向、汇聚队伍、凸显优势的原则,对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撤消、调整了40个研究机构,成立了一批跨学科研究机构。积极探索人文社科研究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组

8、织开展了调整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组建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前期调研与论证工作。(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筹组经营性资产投资公司,促进学校资产公司规范发展与公司内部的规范管理。推进武汉大学科技孵化大楼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我校高科技产业发展功能环境,为我校科研人员实现成果转化提供平台。组织校办企业参加各类科技博览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签订了一批项目合作协议。(五)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按照拓宽渠道、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增强效益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学科和一流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新签订了一批具有实质性意

9、义的交流合作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办学领域,与法国巴黎七大合作开办了孔子学院。组织专业团组出国考察学习,有效拓展了我校管理和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加快从海外引智的步伐,又一批海外学术大师和专业专家受聘我校。(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综合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简化引进程序,提高引进效率,从海内外吸引了一批优秀学术人才来校工作,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了一批高级职务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聘任了一批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加大教师教育力度,选派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深造和研修。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推进对教师从职务管理

10、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和博士后培养,扩大师资队伍人才储备。进一步完善干部制度和职员制度。加强职工业务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七)加强校园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后勤保障和安全防范工作,推动了许多与师生员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的解决,学生生活区和教职工住宅区安保工作得到加强,技术防范系统和校园110系统建设开始启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得到加强,教学实验与科研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努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并取得明显进展。在文科区建筑群投入使用后,又加紧推进了杨家湾理科区建筑工程破土动工。加强财务管理,开源节流和增收节支,20

11、05年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了0.96亿元。(八)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校发展提供政治思想保障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全面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基本完成学院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工作。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位代表,一年来各方面的办学成就和工作成绩,是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广大师生员工对学

12、校领导班子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信任,社会各界友人、海内外校友对学校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并通过各位代表,向广大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武汉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届人士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感谢!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一是办学资源相对不足。在相当一部分学科领域,战略科学家、大师级学者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仍然非常缺乏,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不多;办学经费紧张,且今后几年内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学校投入不可能有太大增长,而学校面向社会筹措办学经费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我校教师对外辐射的能力和服务的能力也不够强;校园公共服务体系还很

13、不完善,部分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急待改善。二是管理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现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能有效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基层学术组织架构与我校研究型大学建设不相适应,管理方式方法与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教育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们的质量与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四是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学术风气还不浓厚,相互支持、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还需要进一步营造,特别某些学科的几位教授之间互不支持,非常缺乏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对于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制约。在当前高校之间的竞争格局中,武汉大学的发展面临逆

14、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险。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研究分析学校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励精图治,推进学校不断向前迈进。二、关于2006年工作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学校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顺利实施学校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好局、起好步。2006年学校工作

15、总体目标是:在全面完成学校教学改革、科研发展、产业升级、基本建设等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明显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力争学校财政收入增长8%10%。关于学校2006年工作任务,学校已经通过武汉大学2006年工作要点进行了布置。今年,学校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还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新认识、新作为和新成就。(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武大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学校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进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快速推动武汉大学向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

16、。1、以人为本、全面兼顾,进一步以发展凝聚人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高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我们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学生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有教师和干部都要关切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的创造特质、关心学生的内在需求。我们要把支持教师的探索与创新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出发点,营造“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营造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潜能和智慧、有利于教师在学术领域进行自由探索的和谐环境,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所有机关干部和管理人员都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个性,尊重教师

17、的学术,尊重教师的创造。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分化的过程,多样和差距是发展的常态。进一步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把分化和差距协调好。针对当前学校发展的实际,兼顾全面、促进学校协调发展,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注重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学院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将师生员工个人发展、学院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整体发展凝聚人心,以支持学院发展和师生员工个人发展来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去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教育和整改,促进了许多事关教职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较好地处理了学校发展、学院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有效地凝聚了人心。

18、今年,我们还要以本科教学创优迎评、“十五”“211工程”检查验收与“十一五”“211工程”申报、新一轮重点学科申报、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等事关学校大局的重点工作,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各单位的发展目标统一到学校整体办学目标及各阶段性发展目标上来。二是协调近期发展与长远规划,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随着我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学校管理中心将逐步下移,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具有战略谋划和宏观策划的能力,要站在全球视野、长远角度、动态高度上寻求学院、学科的发展思路,要善于捕捉机遇,增强对外合作和向外渗透的能力。当前,我们要抓住“十一五”刚开局的时机,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好 “十一五”发展规

19、划,提高战略性决策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善于聚沙成塔,从眼前着手,一步一步迈向长远目标。三是兼顾公平与效益,使学校发展既具活力又能和谐。和谐不是回到原始形态,而是建立在高水平基础上,真正长远的和谐必须有发展速度和效益。当前,学校以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为着力点推进全面改革,必须遵循兼顾公平与效益的原则。一方面,学校在制度设计上要给每个师生员工、每个单位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在事关师生员工和各单位切身利益方面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另一方面,要鼓励勤奋和支持创新,以效益目标实现利益分配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到适应差别、按劳取酬、合理分流,同时对弱势以适当的扶持。2、扬长避短、主动适应,努力创建优良的内外环境经过1

20、10多年的发展,我校在思想观念、制度体系、校园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传统和特色,其中有许多走在时代前列、对学校发展产生激励和促进作用的优秀成分,也有涣散凝聚力和阻碍学校发展的因素。我校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处于有利位置,但同时又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这说明,在影响学校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中,既有积极因素的主导,也有负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应当扬长避短,认真研究学校内部运行机理和外部影响因素,努力克服和消除负面影响,充分释放正面潜能,从而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在校内环境的营造方面,学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切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不断改进,在全校教职工

21、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校园氛围。整体规划、协调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校训精神和开发珞珈文化。弘扬学术正气,加强学术规范,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完善民主办学机制,推进校务公开和院务公开。今年,学校要成立校务委员会,修订、完善学校及专门学术委员会章程,进行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推动在学院成立教授会。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两院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知名学者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在外部环境的营造方面,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全面提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22、需求的能力。加大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提高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协作,推进与湖北省、武汉市共建有关项目的落实。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协作,推动应用学科与相关行业、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创建促进教师和干部了解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策划与争取重大项目能力的机制。积极推进校外园区的谈判、规划和建设,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健全校友工作体系,增强开发海内外校友资源的能力。通过改革校友工作机制,完善校院两级校友工作体系,创造校友为学校发展服务的优良环境和便利渠道。3、统筹协调、整合优化,不断集成学校

23、新的竞争优势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规模大,学科齐全,教育层次多。学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效能发挥不是仅仅体现为某一学科、某一学院、某一部门单独起作用,而是体现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结构整体调适而达成的整体和谐运转。因此,要推动学校快速发展,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对学校各方面的发展进行统筹协调、整合优化,对学校各个方面工作进行通盘策划。当前,学校要进一步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人文、社科、理、工、医各学科门类的协调发展,统筹精英教育主体与大众化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协调发展。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还要发挥我校学科综合、互补优势,通

24、过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相互渗透,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努力在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大平台方面狠下功夫,以进一步凸显传统竞争优势,推动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要发现发明,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并正在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知识与创新对国民财富增长和人类生活改善的作用日益突出,谁在知

25、识与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重点之一,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给大学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就缺乏持久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难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重要影响,难以在精英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主力作用,难以在激烈的大学竞争格

26、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要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学校建设的灵魂和工作主线,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自主创新作用、展示自主创新实力。1、加快科研体制机制调整,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研组织结构与布局,尽快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是当前学校推进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今年及今后几年,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一是主动融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努力成为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通过建立自主创新引导与协调机制,在支持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在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

27、,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前沿领域和高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大组织力度。学校各学部之间、科学技术部和社会科学部之间要加强协调和密切合作,探索建立多学科集成创新模式,策划大学科交叉的新平台。在这方面,全校领导干部和教师都面临转变观念、革新思想、谋划方案的挑战。二是主动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虽然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大学特有的学科优势决定了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巨大发展空间。今年,学校将适时成立校企合作机构,在研究项目的产生、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和创新联盟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与企业全面而深入合作。要制定

28、新的政策和建立创新机制,支持教师参与学校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紧迫需求,选择一批重大项目和课题,加强与研究实验体系、中试研发基地的联系和有效衔接。要依托区域性产业开发区和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将学校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借助合作企业的优势提升学校创新能力,并带动相关基础研究的开展。认真分析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科技需求,选择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组织力量协同攻关,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服务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三是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骨干和引领力量。近年

29、来,我国面临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学校要抓住国家正在推进实施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并积极跻身和参与到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加强校地合作共建,把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和高新技术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发展中充分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四是主动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努力为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式发展服务。学校要把军工科研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抓紧抓好,充分发挥我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在国家国防科技创新中争取到更多、更大的项目,以增强我校整体科研实力。相关学院和学者要加强对国防领

30、域各类发展需求的了解,加强与军工企业、军工研发机构的合作与服务。今年,学校将改革国防科技管理体制,组建实体性国防科技研究院。2、推进科研资源整合,加强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重大战略抉择,对此国家相应会有较大投入。对我校来讲,当务之急就是整合现有科研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集聚创新实力和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学校自己的创新体系,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更多的份额,争取更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支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要继续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从今年开始,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教育部将对高校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调整,扩大一些领域和数量,部分国家

31、重点实验室可能被纳入国家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们要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利用“985”二期工程对这类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建设,努力争取更多实验室进入国家队,争取国家更多经费投入。同时,我们还要筹备申请一批新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形成一个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成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各个实验室要积极谋划,争取更多的学者成为 “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省级大型项目的主要参与者、首席科学家。在工程技术研究领域,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加强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合作,积极争取企业在我校建立一批研究中心;另一

32、方面,在加强现有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同时,要抓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与教育部将联合在高校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机遇,积极组织申报一批新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乃至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要通过“985工程”二期建设,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建设一批跨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创新基地。今年,学校将调整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和国际问题研究院。我们不能让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机构仅仅成为学术沙龙或学者俱乐部,而是要把这些研究机构办成新的大型创新平台,成为学校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重视创新环境建设,集聚和培育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推进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战略性科学家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团队,是推进自主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今年,学校要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加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新模式,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计划”。要认真做好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遴选工作,切实做好长江学者、珞珈学者和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遴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