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54MB ,
资源ID:48701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701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提纲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1) 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 致,区域与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3.区域的划分:(1)划分的指标 既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可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 说出下列区域划分的指标:1.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地域划分为不同的热量带。是按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2.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

2、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是按综合指标 、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的。3.综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是按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把一个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是按单一指标、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的。5.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指标,将某个地域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区。是按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2)划分的目的: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类型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1.均质区:均质区

3、是指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举例:可以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如根据地形划分出的高原区、平原区等,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出的湿润区、干旱区等;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等。 2.功能区: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性的区域。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例如, 城市经济区指以城市为中心,并且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旅游区、贸易区等都属于功能区。 京津唐工业区 上海浦东新区1.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构成一个统一

4、的整体。2.差异性: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区域内部的差异性越大。实践意义:因地制宜,发挥本区优势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 和英国为例区域要素日本英国相同点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不同点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 与平原、 山

5、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部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的影响,终年高温多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种类多。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以草地为主,植被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河流短小湍流,不利于航运,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连。矿产贫乏煤炭、铁 、石油丰富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都充分发挥了岛国优势。农业生产中,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不同点经济发展工业起步较晚。工业起步较早。工业及其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突出,为临

6、海型布局。主要分布在三湾一海。传统工业突出,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为主,饲养畜禽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地势: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综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

7、段与人类活动一、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 简单。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二、成长阶段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废弃物大量排放,环境受到明显破坏。三、转型阶段特点:区域 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加剧。主要问题:出现高失业

8、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要求:调整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四、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发展措施: 1、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的变化。 19世纪,A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的美誉,随着A工业中心的逐步发展,涌现出了底特律、芝加哥、布法罗等工业中心。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的需求,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矿,而且还大量地从外地输入资源。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区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的

9、人口外迁,被成为“冰雪带”,与南方蓬勃发展的“阳光地带”形成鲜明的对比。(1)图中A城市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有:便利的水陆交通;接近煤炭、铁矿资源。(2)19世纪70年代A城市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其区域阶段处于初期阶段。(3)二次大战后,因钢铁地位的下降,A城市失去往日的辉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本区人口曾大量外迁,其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试分析迁移的原因:美国东北部是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人口向南部及西部环境优美、交通良好的阳光地带迁移(4)二战后,一些钢铁工业布局在沿海地港口,影响其区位转

10、变的因素是交通因素。(5)二战后的一段时期,五大湖地区经济陷入困境,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部区域推出了庞大的复兴计划,列举其主要措施:1、积极进行环境整治;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3、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地理环境决定论1.产生年代: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2.产生背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3.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4.结果: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束缚了人类主观能动性。二、人类中心论1.产生背景

1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2核心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过度捕捞 过度砍伐 过度放牧 人定胜天三、人地伙伴论1.产生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核心思想: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3.人地关系:主张和谐统一4.实践意义: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1.概念: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复合系统:由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组成。3.基本内涵

12、: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表示社会系统;B表示经济系统;C表示生态系统。(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原因是人类管理和调控各个系统。(4)“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C )。 A.经济系统 B.生态系统 C.人的管理调控 D.社会系统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1.公平性原则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

13、际公平”;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人与人之间公平(消除贫困);国家与国家之间公平(发达国家控制、操纵国际贸易价格和国际贸易规则,抑制发展中国家出口。使发展中国家遭到不公平对待。)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公平(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 )2.持续性原则1、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2、首要条件: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3、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3.共同性原则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关系,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

14、性目标和政策。4.阶段性原则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少,次要责任。发达国家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多,主要责任。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之必然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之行动纲领 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人口战略存在问题:1、人口众多;2、人口素质较低;3、人口结构不合理4、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相应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 2、提高人口素质 3、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二、资源战略1、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着

15、一个突出问题能源利用率偏低2、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存在问题:(1、人均资源少,利用率低 2、开发不合理)造成资源短缺相应措施:1、保护和合理利用 2、依靠科技挖掘潜力 3、建立节约型经济体系三、环境战略存在问题:1、环境污染: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蔓延;2、生态破坏:在农村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相应措施: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四、稳定战略存在问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经济欠发达相应措施:发展经济摆在首位原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如何实现: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持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水土流失

16、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1)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2)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3)地貌特征: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1、概况: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区(1)对当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2)对下游: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 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

17、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1)位置: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过渡性强。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2)土壤:土质疏松,由粉砂质 土状沉积物组成,极易受流水侵蚀。(3)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4)地质:滑坡、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1、轮荒耕作制度;2、露天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3、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2)破坏植被:滥砍滥伐、过度樵采、历史上营造宫殿、战乱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保塬工程” 1、打坝淤

18、地既拦泥蓄水,又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2、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 3、在黄土塬面上,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 2.农业技术措施 1、科学施肥 2、选育良种3、地膜覆盖4、喷灌和滴灌5、轮作套种 3.生物措施根本措施:植树种草1.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图一)”和“地表形态简图(图二),回答问题。从三大自然区域看,图一所示区域位于 ;从阶梯位置看,位于 阶梯,甲山脉两侧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和 。(2)20世纪末,黄河下游河段每到冬春季节常常出现断流现象,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断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节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

19、情严重 C.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导致断流 D.黄河下游没有大的支流汇入(3)分析导致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位于德国西北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交通条件: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3)资源条件:鲁尔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水资源充足。(4)市场:德国以及西欧为鲁尔区工业区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工业特点(1)工业部门:煤炭、炼焦、电力、钢铁 、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2)地位:德国乃至世界重要

20、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弱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的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形成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的格局。2.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原因:、代替品广泛使用 、出口钢的国家增多(亚洲日本)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最主要)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在环境优越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传统产

21、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补充一: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 补充二:中国东北老工业区.资源条件:煤炭、森林、石油资源丰富.工业体系:以重工业为主体3.面临问题:(1)、 资源枯竭;(2)、环境质量下降;(3)、生产结构单一;(4)、技术,设备更新滞后(5)、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性弱4.主要策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腾飞。 1.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借鉴鲁尔区产业

22、结构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答四点即可)(1)改造传统产业;(2)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或大力扶持新兴产业;(3)发展第三产业;(4)治理环境污染。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2.分布不平衡: (1)空间上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时间上分布不平衡: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年际变化大。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1)多: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流量大。(2)稳:年径流量稳定,且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3)近: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23、,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江都抽引长江水,以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的京杭运河为主要输水渠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为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1.东线方案:调出区:长江下游;调入区: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东线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优点: 、利用原有的京杭运河工程量较小; 、长江下游,水量大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 北高南低 ,需抽水北送,能耗大; 、沿岸工农业发达,污染严重,水质差 2.中线方案:调出区:长江中游 丹江口水库和三峡

24、水库;调入区:华北平原及黄河下游。优点:可自流供水缺点: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移民最多3.西线方案:调出区: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入区:西北地区及华北部分地区。优点:可 自流 供水;水质好缺点: 、水量有限,工程量大; 、生态环境脆弱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工程的有利影响:a.京杭大运河水位抬高,增加通航能力b.为沿线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c.削减工程下游长江干流洪峰,减轻洪水的威胁d.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a.工程干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影响通航能力b.入海水量、泥沙減少,海水倒灌和侵蚀加剧c.长江河口处水生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d.逐

25、级提水,运营成本高e. 灌概不当会使沿线地区产生土壊次生盐碱化f. 沿途经过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工业活跃区, 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南水北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正确的对策应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降低单位产值水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加强管理,加大治污力度,杜绝浪费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1)地貌: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既有高原 、山地、 丘陵 ,又有盆地和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2)气候:多数地区属于

26、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水系: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 ,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大;3、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于上游)4、森林资源丰富(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5、旅游资源丰富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2.城市化水平高:宜宾以下的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 。3.航运潜力大:其中重庆是上游最大的港口,武汉是中游第一大港,南京是下游重要的河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长江上游、中

27、游、下游的划分:宜昌 湖口 1.上游地区:(1)优势及开发:水能资源 (2)、开发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三峡工程 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 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供水和旅游等。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防洪。防洪: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发电:输往华中、华东地区。航运:加深、加宽上游河道,改善上游航运条件,特点是川江段供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库区:水产养殖、旅游。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森林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整治重点:搞好生态环境建设2.中游地区一、优势及开发:(1)、优势:工农业基础好。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

28、品粮、棉、油、肉类和 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形成以冶金、机械、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问题:最大威胁是洪水灾害。(3)长江中游洪灾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1、地形:地势地平、水流平缓、泥沙淤积 2、降水: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人为原因:1、植被:上游过度砍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 2、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3、湖泊:中游围湖造田、调洪能力减弱原因:“九曲回肠”、排水不畅、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措施:裁弯取直、加固大堤(4)整治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措施:1、上游:营造防护林,保护水土2、中游: 、退耕还湖 、搞好

29、分洪工程,疏通河道 、修建水利工程3.下游地区(1)优势及开发:地形以平原为主,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问题: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3)整治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长江三角洲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其表现、 原因及对策归纳见下表问题表现原因措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垃圾、噪声、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环境质量日益下降;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工业

30、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 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 水体污染严重; 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优化人居环境, 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工程”;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人地矛盾加剧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土地开发过热;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盲目建设“开发区”、 “工业城城镇规模要适度, 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尤其是根据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重复建设突出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片面追求自身发展, 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盲目扩大规模;竞争多于合作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防止建成区盲目膨月长, 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 城镇规模要适度; 城镇合理布局, 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杂以东北地区为例一、自然环境1.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