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53.97KB ,
资源ID:486875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687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

1、静脉输液与输血第17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第一节 静脉输液法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对于静脉输液,护士的主要职责是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输液过程以及输液完毕的处理。同时,还要了解治疗目的、输入药物的种类和作用、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一、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一)静脉输液的原理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二)静脉输液的目的1. 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2. 补充水和电解质,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 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

2、体重,维持正氮平衡。4.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解毒药物达到解毒作用;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等。二、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一)晶体溶液(crystalloid solution)1. 葡萄糖溶液 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临床上常用的有5%葡萄糖、10%葡萄糖等。2. 等渗电解质溶液 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临床上常用的有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0.9%氯化钠溶液等。 3. 碱性溶液 用于调节酸碱平衡失调,临床上常用的有4%碳酸氢钠、1.4%碳酸氢钠、11.2%乳酸钠、1.84%乳酸钠等。4. 高渗溶液 用于脱水利尿,临床上常用的有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25%50

3、%葡萄糖溶液等。 (二)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1. 右旋糖酐 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2. 羟乙基淀粉 增加循环血量及心输出量。3. 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 补充蛋白质以纠正低蛋白血症。4. 水解蛋白注射液 补充蛋白以纠正低蛋白症。(三)静脉高营养液高营养液能提供热量,补充蛋白质,维持正氮平衡,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三、常用静脉输液的方法(一)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头皮针静脉输液法1.核对医嘱并检查药物(1)核对医嘱(操作前查对) 根据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液瓶签(药名、浓度、剂量)及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正确,避免差错事故发生。(2)检查药

4、液的质量 检查药液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将输液瓶上下摇动,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沉淀及絮状物等。2. 加药(1)套上瓶套。(2)用开瓶器启开输液瓶铝盖的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及铝盖下端瓶颈部。(3)按医嘱加入药物,加入的药物应合理分配,并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4)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3. 填写、粘贴输液贴 根据医嘱(输液卡上的内容)填写输液贴,并将填好的输液贴倒贴于输液瓶上,注意输液贴勿覆盖原有的标签。4. 插输液器 检查输液器是否过期,包装有无破损,质量、型号符合要求后取出输液器,将输液器的插头插入瓶塞直至插头根部,关闭调节器,插输液器时注意无菌操作。5.

5、核对患者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操作前查对:保证将正确的药物给予正确的患者,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再次洗手。6. 排气 (1)将输液瓶悬挂于输液架上适合的高度,保证液体压力超过静脉压,以促使液体进入静脉。(2)倒置茂菲氏滴管,并挤压滴管使输液瓶内的液体流出,当茂菲氏管内的液面达到滴管的1/2-2/3满时,迅速转正滴管,打开调节器,使液平面缓慢下降,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图17-1),排出针头的少许液体弃于弯盘内,如茂菲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内有小气泡不易排出时,可以轻弹输液管,将气泡弹至茂菲滴管内,防止因空气未排尽发生的空气栓塞给患者造成伤害。 A.倒置茂菲滴管,打开调节器 B

6、.转正滴管图17-1 静脉输液排气法(3)将输液管末端放入输液器包装袋内,置于治疗盘中以保证输液装置无菌。7. 选择穿刺部位 根据选择静脉的原则选择穿刺部位,将小垫枕置于待穿刺肢体下,铺治疗巾,在穿刺点上方6-8cm处扎止血带,注意使止血带的尾端向上避免污染即将消毒的穿刺皮肤,止血带的松紧度以能阻断静脉血流而不阻断动脉血流为宜,如果静脉充盈不良,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按摩血管;嘱患者反复握、松拳几次;用手指轻拍血管等。8. 皮肤消毒 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大于5cm并保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无菌状态,防止感染,待干,备胶布。9. 二次核对(操作中查对)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所用药液的药名

7、、浓度、剂量及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以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10. 静脉穿刺(1)嘱患者握拳 使静脉充盈。 (2)再次排气于弯盘内 确保穿刺前滴管下端输液管内无气泡。(3)穿刺:旋转松动外套管,取下护针帽,按静脉注射法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与皮肤平行再沿血管走向进入少许,使针头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内,但要防止刺破血管。 A.胶布固定 B.输液贴固定 图17-2 胶布固定法11. 固定 用未穿刺的拇指固定好针柄(注意避免污染针梗),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待液体滴入通畅、患者无不适后,用输液敷贴(或胶布)固定针柄,用带敷料的输液贴覆盖针眼部位,最后将针头附近的输液管环绕后固定防止牵拉输液针头(

8、图17-2)。必要时用夹板固定关节,防止由于患者活动导致针头刺破血管或滑出血管外。12. 调节滴速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液的性质调节输液滴速,通常情况下,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但目前临床常用的输液器的点滴系数是20,因此,成人输液滴数应为55-80滴/分。13. 再次核对(操作后查对) 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14. 操作后处理 (1)安置卧位:撤去治疗巾,取出止血带和小垫枕,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将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处。(3)整理用物,洗手。(4)记录 在输液记录单上记录输液开始的时间、滴入药物的种类、滴速、患者

9、的全身及局部状况,并签全名。15. 更换液体 如果多瓶液体连续输入,则在第一瓶液体输尽前开始准备第二瓶液体,持续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瓶,以防空气进入导致空气栓塞。(1)更换输液瓶时,注意严格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2)更换输液瓶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具体操作是:除去第二瓶液体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如药物需要配制,则按本操作中第2.3进行,配制好的药液常规消毒瓶塞至瓶颈。(3)确认滴管中的液面高度至少1/2满,拔出第一瓶内输液插头,迅速插入第二瓶内。(4)检查滴管液面高度是否合适、输液管中有无气泡,待点滴通畅后方可离去。(5)对需要24小时持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更换时严格

10、无菌操作。16. 输液完毕后的处理 (1)确认全部液体输入完毕后,关闭输液器,轻揭输液敷贴(或胶布),用无菌干棉签或无菌棉球轻按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局部按压1-2分钟(至无出血为止)。拔针时勿用力按压局部,以免引起疼痛;按压部位应稍靠皮肤穿刺点以压迫静脉进针点,防止皮下出血;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以防空气进入导致空气栓塞。(2)协助患者适当活动穿刺肢体,并协助取舒适卧位。(3)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4)洗手,记录输液结束的时间,液体和药物滴入的总量,患者有无全身和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于抢救和治疗。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静

11、脉穿刺较困难的患者。1.核对医嘱并检查药物(1)核对医嘱(操作前查对) 根据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液瓶签(药名、浓度、剂量)及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正确,避免差错事故发生。(2)检查药液的质量 检查药液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将输液瓶上下摇动,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沉淀及絮状物等。2. 加药(1)套上瓶套。(2)用开瓶器启开输液瓶铝盖的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及铝盖下端瓶颈部。(3)按医嘱加入药物,加入的药物应合理分配,并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4)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3. 填写、粘贴输液贴 根据医嘱(输液卡上的内容)填写输液贴,并将填好的输液贴倒贴于输液瓶上,注

12、意输液贴勿覆盖原有的标签。4. 插输液器 检查输液器是否过期,包装有无破损,质量、型号符合要求后取出输液器,将输液器的插头插入瓶塞直至插头根部,关闭调节器,插输液器时注意无菌操作。5. 核对患者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操作前查对:保证将正确的药物给予正确的患者,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再次洗手。6. 排气 (1)将输液瓶悬挂于输液架上适合的高度,保证液体压力超过静脉压,以促使液体进入静脉。(2)倒置茂菲氏滴管,并挤压滴管使输液瓶内的液体流出,当茂菲氏管内的液面达到滴管的1/2-2/3满时,迅速转正滴管,打开调节器,使液平面缓慢下降,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排出针头的少许液体弃于

13、弯盘内,如茂菲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内有小气泡不易排出时,可以轻弹输液管,将气泡弹至茂菲滴管内,防止因空气未排尽发生的空气栓塞给患者造成伤害。(3)将输液管末端放入输液器包装袋内,置于治疗盘中以保证输液装置无菌。7. 连接留置针与输液器(注意严格无菌操作)(1)打开静脉留置针及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外包装,注意检查有效期及有无破损,针头斜面有无倒钩,导管边缘是否粗糙等。(2)手持外包装将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对接在留置针的侧管上。(3)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连接。8. 排气 打开调节器,将套管针内的气体排于弯盘中,关闭调节器,将留置针放回留置针盒内。9. 选择穿刺部位 根据选择静脉的原则选择穿刺部位

14、,将小垫枕置于待穿刺肢体下,铺治疗巾,在穿刺点上方8-10cm处扎止血带,注意使止血带的尾端向上避免污染即将消毒的穿刺皮肤,止血带的松紧度以能阻断静脉血流而不阻断动脉血流为宜,如果静脉充盈不良,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按摩血管;嘱患者反复握、松拳几次;用手指轻拍血管等。10.皮肤消毒 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大于5cm并保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无菌状态,防止感染,待干,备胶布及透明胶布,并在透明胶布上写上日期和时间,为更换套管针提供依据。11.二次核对(操作中查对)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所用药液的药名、浓度、剂量及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以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12. 静脉穿刺(1)取下针套,旋转松

15、动外套管(转动针芯),防止套管与针芯粘连。(2)右手拇指与示指夹住两翼,再次排气于弯盘中。(3)进针:嘱患者握拳,绷紧皮肤,固定静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的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放平针翼),顺静脉走行再继续进针0.2cm,确保外套管在静脉内。(4)送外套管: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避免针芯刺破血管),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5)撤针芯:左手固定两翼,避免将外套管带出,右手迅速将针芯抽出,放于锐器收集盒中防止刺破皮肤。13. 固定(1)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嘱患者松拳,使静脉恢复通畅。(2)用无菌透明敷贴(避免穿刺点

16、及周围被污染,而且便于观察穿刺点的情况)对留置针管作密闭式固定牢固,避免过松或过紧,用注明置管日期和时间的透明胶布固定三叉接口,再用胶布固定插入肝素帽内的输液器针头及输液管(图17-3)。图17-3 静脉留置针固定14.调节滴速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液的性质调节输液滴速,通常情况下,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但目前临床常用的输液器的点滴系数是20,因此,成人输液滴数应为55-80滴/分。15. 再次核对(操作后查对) 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16. 操作后处理 (1)安置卧位:撤去治疗巾,取出止血带和小垫枕,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

17、卧位。(2)将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处。(3)整理用物,洗手。(4)记录 在输液记录单上记录输液开始的时间、滴入药物的种类、滴速、患者的全身及局部状况,并签全名。17. 封管 输液完毕,需要封管,封管可以保证静脉输液管道的通畅,并可以将残留的刺激性药液冲入血液,避免刺激局部血管;若使用可来福接头,则不需要封管(因其能维持正压状态)。(1)拔出输液器针头。(2)常规消毒静脉帽的胶塞。(3)用注射器向静脉内注入封管液,边推注边退针,直至针头完全退出为止,确保正压封管,而我们常用的封管液有:无菌生理盐水,每次用5-10ml,每隔6-8小时重复冲管一次;稀释肝素溶液,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10-100U,每

18、次用量2-5ml。18. 再次输液的处理(1)常规消毒静脉帽胶塞,注意无菌操作。(2)将静脉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内完成输液。19. 输液完毕后的处理(1)确认全部液体输入完毕后,关闭调节器,轻揭无菌敷贴(或胶布),用无菌干棉签或无菌棉球轻按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局部按压至无出血为止。拔针时勿用力按压局部,以免引起疼痛;按压部位应稍靠皮肤穿刺点以压迫静脉进针点,防止皮下出血;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以防空气进入导致空气栓塞。(2)协助患者适当活动穿刺肢体,并协助取舒适卧位。(3)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4)洗手,记录输液结束的时间,液体和药物滴入的总量,患者有无全身和局部反应。 (二)注意事项(1)严

19、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2)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3)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选用静脉。 (4)输液前应排尽空气。(5)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6)如发现留置管有回血,立即用稀释肝素液冲注,以免管腔被堵塞。(三)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 四、常见输液故障排除方法及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一)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1.溶液不滴(1)针头滑出血管外 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可见局部肿胀并有疼痛。处理:将针头拔出,更换针头另选血管重新穿刺。(2)针头斜面紧帖血管壁 妨碍液体顺利滴入血管。处理: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畅为止。(3)针头堵塞 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

20、一手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端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又无回血,则表明针头可能已阻塞。处理:更换针头,重新选择静脉穿刺。切忌强行挤压导管用溶液冲注针头,以免凝血块进入静脉造成栓塞。(4)压力过低 由于输液瓶位置过低或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或患者周围环境不良所致。处理:适当抬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5)静脉痉挛 由于穿刺肢体暴露在冷得环境中时间过长或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处理:局部进行热敷以缓解痉挛。2.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 (1)茂菲滴管液面过高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可先夹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然后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见到点滴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即可。2)滴

21、管侧壁没有调节孔时,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输液瓶,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待滴管内液体缓缓下流至露出液面,再将输液瓶挂回输液架上继续点滴。(2)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先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然后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面升至所需高度(一般为1/2-2/3滴管高度)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即可。2)滴管侧壁无调节孔时,可先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输液瓶内的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升至所需高度(一般为2/1-2/3滴管高度)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即可。3. 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

22、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二)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1.发热反应原因 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评估 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护理措施】(1)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2)每半小时测一次体温至病情平稳。(3)对症处理:如降温、保暖。(4)按医嘱给抗过敏或激素药物。(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送检。(6)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和药品质量检查。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肺水肿)原因(1)输液速度过快。(2)输液量过多。(3)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评估 突感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护理措施】(1)立即停止输液。(2)端坐、两腿下垂。(3)加压给氧,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4)按医嘱

23、给药。(5)保持呼吸道通畅。(6)必要时用止血带行四肢轮扎。(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对心肺功能不良、老年、儿童尤应慎重。3.静脉炎原因(1)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剌激性强的药物。(2)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3)无菌操作不严格。评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时伴畏寒、发热等【护理措施】(1)患肢抬高制动、湿热敷。(2)行超短波理疗。(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4)预防:严格无菌操作操作,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药液充分稀释,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4.空气栓塞 原因 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液循环,如:(1)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2)拔出

24、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3)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 评估 患者突感心前区异常不适,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有响亮,持续的水泡声。 【护理措施】(1)立即停止输液。(2)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3)氧气吸入:高流量(4)每隔15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直至平稳。(5)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加压输液、输血应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第二节 静脉输血法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

25、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输血是急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静脉输血的目的及原则(一) 输血的目的1. 补充血容量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心肌功能和全身血液灌流,提升血压、增加心排血量,促进循环。用于失血失液引起的血容量减少或休克患者。2. 纠正贫血 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促进携氧功能。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和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3、补充血浆蛋白 增加蛋白质,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保持有效循环血量。用于低蛋白血症以及大出血、大手术的患者。4、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止血。用于凝血功能障碍(如

26、血友病)及大出血的患者。5、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 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用于严重感染的患者。6、排除有害物质 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用于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因为上述物质中毒时,血红蛋白失去了运氧能力或不能释放氧气以供机体组织利用。此外, 溶血性输血反应及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时,可采用换血法;也可采用换血浆法已达到排除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的目的。(二)静脉输血的原则1.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2.无论是输全血还是输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无同型血,可选用O型血输给病人。AB型血的患者除可以接受O型血外,还可以接受其他异型血型的血(A型血和

27、B型血),但要求直接交叉配血试验阴性(不凝集),而间接交叉试验可以阳性(凝集)。因为输入的量少,输入的血清中的抗体可被受血者体内大量的血浆稀释,而不足以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的凝集,故不出现反应。因此,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必须一次输入少量血,一般最多不超过400ml,且要放慢输入速度。3.患者如果需要再次输血,则必须重新做交叉配血试验,以排除机体已经产生抗体的情况。二、血液制品的种类(一)全血 全血(whole blood)指采集的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全血可分为新鲜血和库存血。(二)成分血 1.血浆 是全血经分离后所得的液体部分。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可分为:新

28、鲜血浆、保存血浆、冰冻血浆、干燥血浆。2.红细胞 可增加血液的携氧力,一般以100ml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红细胞可以增加血球容积约4%。可分为: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红细胞悬液。3.白细胞浓缩悬液 新鲜全血离心后取其白膜层的白细胞,于4环境下保存,48小时内有效。用于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感染的患者。 4.血小板浓缩悬液 全血离心所得,22环境下保存,24小时内有效。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的患者。 5.各种凝血制剂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三)其他血液制品(1)白蛋白制剂。 (2)纤维蛋白原。(3)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三、静脉输血的方法(一)输血前的准备(1)备血

29、 抽出血标本(根据医嘱)并与输血申请单一同送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采血时禁止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以免发生混淆。(2)取血1)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进行三查八对并签名。三查:查血的质量、血液有效期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核对完毕,确认血液没有过期,血袋完整无破漏或裂缝,血液分为明显的两层(上层为浅黄色的血浆,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两者边界清楚,红细胞无溶解),血液无变色、浑浊、无血凝块、气泡或其他异常物质,护士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签字后方可提血。2)取血后不剧烈振荡、不能加温,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

30、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不良反应。库存血需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不可添加任何药液。3)核对 输血前需与另一名护士再次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并检查血液无凝块后方可输血。4)知情同意 输血前应先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并征求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二)操作步骤间接输血法 将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给患者的方法。1. 再次检查核对 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后,与另一位护士一起按取血时的“三查八对”内容逐项进行核对和检查,确保无误,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2. 建立静脉通道 按静脉输液法建立静脉通道,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管道。3. 摇匀血液 以手腕旋转动作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

31、震荡,以防止红细胞破坏。4. 连接血袋进行输血 戴手套(保护医务人员自身),打开储血袋封口,常规消毒或用安尔碘消毒开口处塑料管(图17-4),将输血器针头从生理盐水瓶上拔下,插入输血器的输血接口,缓慢将储血袋倒挂于输液架上,输血袋若为双插头,则用锁扣锁住生理盐水通路(或用止血钳夹住生理盐水通路),打开另一输血通路开始输血。图17-4 消毒储血袋输血接口5. 操作后查对 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6. 控制和调节滴速 开始输入时速度宜慢(不要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左右,如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及年龄调节,成人一般40-60滴/分,儿童酌减滴速。7. 操作后处理(1)安置卧位:撤去治疗巾,取出止血带和小垫枕,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将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使用呼叫器通知护士。(3)整理用物,洗手。(4)记录 在输血卡上记录输血的时间、滴速、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并签全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