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96.92KB ,
资源ID:48658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658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2周朝时期:“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3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4秦汉:国家实现大一统,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商业的发展。5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西域及外国商人来华经商。6宋朝时期:世界最早的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7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高峰期。8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

2、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出现。巧思妙记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二、古代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的城市(1)功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市场的特点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坊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2宋朝时期的城市(1)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市场特点: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3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尤以江南地区为盛。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产生: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2地位: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自然经

3、济仍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3阻碍因素(1)自然经济的抵制。(2)官府的沉重剥削。(3)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4)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归纳总结资本主义萌芽四、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表现(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些松动。(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但统治者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3评价(1)积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维护社会稳定。(2)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海禁政策1含义:

4、指明清两代规定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政策。2原因(1)明初统治者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的影响。(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根本原因)。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评价(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2)消极影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精微点拨“海禁”“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

5、,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古代

6、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5)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

7、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6)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7)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2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到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材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

8、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主要信息:_答案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1宋代的商业城市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宋代市的特点,这是高考的重点。命题角度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唐宋时期市的发展变化及特点。2明清商帮淮扬盐商明清时期,形成了

9、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命题角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思想习俗的联动。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不同点时间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目的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

10、治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相同点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2.古代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说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史料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陈旭麓近代

11、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论证:_答案(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遮断了西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

12、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高考的重点。命题角度明清时期商人营商致富动机的成因及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因素。2“海禁”政策下的“百货不通”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书发现问题“海禁”政策导致了沿海居民的贫困化。命题角度如何评价“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社会影响。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

13、017全国,24全国,25、262016全国,262015全国,272014全国,27全国,262013全国,26其它无考题1命题点:时空观念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的环境因素(2017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从地图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往往不利于经济交往,故B项错误;交通条件可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不可能“决定”,故C项错误;地图信息未体现城市

14、规模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2命题点: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富足(2017课标全国,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材料中很多人通过农工商业发家致富,说明了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3命题点:唐代的土地占有情况(2017课标全国,26)下表为

15、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中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74.1%),说明多数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土地生存,反映了当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自耕农数量占大多数,没有体现均田制的破坏程度,故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D项错误。4命题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宋代土地

16、政策调整(2016课标全国,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宋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唐代,因此“经济严重衰退”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宋朝时政府采取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北宋土地兼并加剧,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5命题点:明代迁都北京的影响(2015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

17、,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1命题点:社会环境对商品经济的影响(2017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27)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

18、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B社会动荡,经济破坏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D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用谷帛代替铜钱进行商品交换,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项错误;从材料时间,可知是三国时期,当时战乱不断,社会动荡,金属货币价值不稳定,故商品交换以物易物,故B项正确;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导致五铢钱贬值,不适应商品交换需要,故五铢钱贬值不是导致材料中以谷帛进行交换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政府提倡实物交易是材料现象,而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2命题点:封建社会后期商品流通的扩大(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

19、卷七,28)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从农村流向城市”可知,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出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

20、济现象,“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3命题点:明代社会居民身份结构的变化(2016合肥三模,26)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A解析按照图片所示,当地工场工人占到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能体现租佃关系,但是不能表明其在当时“开始”确立,故B项错误;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是无法判断他们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4

21、命题点:历史比较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2017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6)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时期耕地面积人口明初8.5亿亩6 600余万清前期10亿亩4.1亿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B实行摊丁入亩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B解析清前期耕地面积仅增加1.5亿亩,而人口却增加5倍多,显然开垦的耕地无法承担如此多增加的人口,故A项错误;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使得百姓不再隐瞒人口,故B项正确;一条鞭法是明代实行的税收政策,故C项错误;明清时

22、期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无法解释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原因,故D项错误。5命题点:清代海禁政策的调整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答案B解析根据“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可知其目的是防内,故A项错误;根据“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可知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明确数据说明收入的多少,故C项错误;根据

23、“照粤关之便”可知能够对外贸易的地方并不普遍,故不能否定既定的政策,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赣州高三摸底,25)管仲被称为“商业经济的鼻祖”。他主张:“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下列选项最接近材料观点的是()A“寓税于价” B“俭则伤事”C工商皆本 D统制经济答案B解析“寓税于价”是指通过对百姓的必需品加税销售,以达到不加新税而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可知管仲鼓励富人的消费以保证穷人有工作可做,这与“俭则伤事”相近,故B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工商业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丹砂之穴不塞”可知管仲主张国家不人为地堵

24、塞利源,并不主张统制经济,故D项错误。2(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四,25)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可知,文景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出现日益松弛而非强化的迹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关于政府财政收入的阐述,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奠基时期,故D项错误。3(2017威海高三期末,6)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

25、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 D因地制宜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种植五谷、树桑、种菜及养家畜等,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因地制宜的特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4(2017常德二模,27)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毫不奇怪。这反映出唐朝()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社会

26、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答案B解析唐朝时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张衡与刘宴均购买食物,但前者遭弹劾,后者群僚则不觉为怪,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已接受到市场购买食物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与吏治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足以反映社会开放程度,故D项错误。5(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联考,26)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以获悉()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得草市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不是

27、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江淮草市设在临近富室大户居住地,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政府政策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唐后期已有草市,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6(2017云南二模,26)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A茶叶的种植已经遍及全中国B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C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D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答案C解析茶叶的种植已经遍及全中国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与现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一致,

28、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饮食习惯,故D项错误。7(2017深圳二模,27)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此举意在()A垄断城市商业贸易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C维护市场公平交易D征税补充军费开支答案C解析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政府对商业的管理,不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明初政府设官校勘度量衡和核定物价,加强对商业秩序的管理,维护市场公平交易,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8(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26)宋初,行“恤商”之法,如

29、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A商品经济的活跃B土地兼并的炽烈C重农抑商的放松D重利风气的盛行答案A解析材料问的是这一政策造成的直接影响,土地兼并的炽烈说的是农业方面的影响,商业政策不可能直接影响到农业,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的放松导致“恤商”之法的制定,而不是“恤商”之法导致重农抑商的放松,故C项错误;材料问的是这一政策造成的直接影响,重利风气的盛行应该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故D项错误。9(2017郴州二模,7)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C徽商寻求政治庇护D政府抑商答案D解析徽商弃商从政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故A项错误;徽商追求虚荣反映的是一种表面现象,与题干“本质”不符,故B项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