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94.27KB ,
资源ID:48571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571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2.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2.docx

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2.理解“重农抑商”。3.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为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按亩收税的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2.抑制土地兼并(1)目的:

2、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2)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3)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4)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易混易错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允许买卖;而小农经济下的小农也占有一部分土地

3、,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但很容易被地主兼并,导致破产。5.发展(1)西汉原因: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措施: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2)明清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知识点拨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武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三、“海禁”与“

4、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代“闭关锁国”(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3)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图解识记“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深度分析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这一政策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范外敌作用。主题一古

5、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探究点1土地制度的变化史料图一图二思考史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探究点2土地兼并史料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思考史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结合所学分析此观念的影响。提示观念:以土地为根本,热衷于买田置地。影响:加剧了土地兼并;资本

6、用于购置田地,不再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规律官僚、地主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甚至国家的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扩大,自耕农和国家所有的土地逐渐减少。主题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探究点1重农抑商史料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实录(雍正)思考史料中雍正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实施此经济政策的理由是什么?提示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工商业使人崇尚奢侈;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探究点2“

7、海禁”政策史料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提示明朝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一、全面认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1.实行的原因(1)农业可以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

8、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3)从根本上讲,它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2.评价(1)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2)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3)消极影响: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二、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

9、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碍了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1.(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夏之贡,殷之助,周之彻,皆十而取一,盖因地而税。秦则不然,舍地而税人,故地数未盈,其税必备。是以贫者避赋役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朝沿用了夏商周的土地制度B.秦“舍地”说明当

10、时废除了土地税C.秦“税人”是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D.秦“税必备”说明当时国富民足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句“是以贫者避赋役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可知秦将人口作为征税依据的标准促进了土地兼并。其他三项与材料的原意相悖或材料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项。2.(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明中叶以后,“福建地区仕宦富室,相竞畜田,贪官势族,有畛遍于邻境者,至于连疆之变,罗而取之”。材料反映了()A.土地私有遭到破坏 B.重农抑商逐渐松弛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闭关锁国得以延续答案C解析“福建地区仕宦富室,相竞畜田”表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C项正确。3.(2017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

11、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答案D解析从战国至清朝,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高低,故C项错误;材料“纵民”,体现了汉文帝时期对商人采取放任的态度,故D项正确。4.(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宋书周朗传:“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侯见车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材料主张()A.抑制商业的发展 B.王侯要重

12、视商业C.反对尊卑与贵贱 D.商人王侯等贵贱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社会奢靡之风日盛,商人车马服饰与王侯贵族并没有差别以致不能通过车马服饰来辨别贵贱尊卑的身份等级(冲击了贵贱尊卑等级),说明作者主张要抑制商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表明作者主张要维护尊卑与贵贱而不是反对,故C、D项错误。5.(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

13、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材料中乾隆上谕认为外国商船到宁波来只是偶然的事情,并且规定以后不准再赴宁波从事商业活动只能在广州一处通商,说明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从而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A项正确。6. (2017江苏南通期末)下图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浙江地方政府颁发的执照,用来管理对日本贸易的中国船。上书:“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材料可以佐证当时()A.政府严格管理海外贸易B.仅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倭寇勾结沿海居民为患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政府颁发的对日本贸易的执照,可以看出政府严格管理海外贸易,故A项正确。

14、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1.诗经小雅大田中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列对此则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反映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B.表明私田已占据主导地位C.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体现时人对农业丰收的向往答案B解析“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表明井田制开始瓦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井田制开始瓦解,但公田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私田的出现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苗萋萋,兴雨祁祁”体现了人们对农业丰收的向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钱穆国史大纲中评价某土地制度“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

15、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该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屯田制C.均田制 D.王田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这一土地制度为均田制,故C项正确。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统治者“不抑兼并”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而土地高度集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恰恰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4.(2017江苏宿迁学业水平模拟)“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

16、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耤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耤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耤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没有体现敬天法祖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没有体现家国一体的理念,故B项错误;皇帝亲耕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故C项正确;重耕与士子关系不明显,故D项错误。5.(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明朝洪武十二年规定:“农家许着绸纱绢布,

17、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这反映了当时()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C.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 D.棉纱纺织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着绸纱绢布,但是商人不可以穿丝绸只可以穿着绢布,农户之家如果有人经商则全家不可以穿着细纱,反映了当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当时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而不是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C、D项材料没有涉及。6.(2017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模拟)汉代的“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婿。汉武帝认为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

18、要求其入伍参战。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激化阶级矛盾 B.削弱军队实力C.打压商人群体 D.阻碍经济进步答案C解析统治者的措施可能激化社会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统治者从统治出发意在增强军队战斗力而非削弱,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统治者对商人群体的抑制和打压,故C项正确;统治者主观期望促进经济进步,但客观上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故D项错误。7.(2018江苏泰州高一期末)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天朝并不藉此些微远物也。”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B.对外封闭阻碍了中国社

19、会的进步C.中国地域广阔和物资丰富D.外国商品不符合国人的消费习惯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盲目自大封闭保守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故A为正确选项。8.(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9.清朝黄遵宪

20、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指出了“海禁”的弊端,故D项正确。10.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厦门答案B解析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为广州,故B项正确。11.(2018江苏高考)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

21、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民间商人由最初的不合法、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发展到通过向政府纳税就可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一变化意味着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1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

22、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这就使得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13.(2017江苏高考)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A项正确,“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表明

23、汉武帝把铸造货币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错误,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是秦朝。C项错误,“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是指提高百姓的赋税,与铸币权力的归属不相关。D项错误,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是在明清时期。14.(2018江苏苏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A.有农商皆本的意识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推崇重农抑商政策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答案A解析据“食,货。二者,生民之本”可以得出对农业和商业都重视的思想,

24、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轻利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抑商,故C项错误;据材料“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15.(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五市二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臣请言开洋之利。我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以中国湖丝百斤值银百两者,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何乔远请开海事疏“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张燮东西洋考“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李廷机

25、李文节集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C.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三则材料没有共同体现政府禁止,故A项错误;三则材料中都能体现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共同体现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故C项错误;三则材料不能共同体现主导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6.(2018江苏高邮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答案A解析奴隶社会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度,不得买卖和转让,故说法正确。17.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都抑制了工商业

26、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世界发展的方向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则违反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故题目表述正确。三、材料题18.(2018江苏南通一模)明初实行朝贡贸易政策,后日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于明朝中后期瓦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外国使节前来“朝贡”,中国则给予优厚“回赐”。入贡时还可以“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在这种朝贡贸易体制下,首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民间的商船往来则是不合法的。1567年(隆庆元年),明朝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私人海外贸易得到发展,此后朝贡贸易名存实亡

27、。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材料二隆庆元年开放海禁,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濒海地区致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谣。到了万历年间,“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商人足迹遍及全国,这在徽商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以贾而儒”,时人评价:“今为学者,其好则贾而已矣”。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贸易体制的含义,分析朝贡贸易瓦解的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开放海禁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朝贡贸易和海禁的关系。答案(1)含义:官府主持对外贸易;禁止民间海外贸易。原因:厚往薄来,不讲经济法则;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2)积极影响:促进海外贸易兴盛;刺激商品生产的发展;白银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国内商业资本趋于活跃;传统的贱商观念改变。关系: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相向而行;朝贡贸易实质是海禁政策的一部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