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61KB ,
资源ID:485094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509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及流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及流程.docx

1、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及流程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2、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3、新生儿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4、新生儿科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受

2、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5、新生儿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标准。(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清洗后、高

3、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要进行终末消毒。6、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7、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8、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9、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

4、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10、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职责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长:郭守玉 副组长:郝金霞小组成员:杨吉慧 冯智勤。二、院感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有关院感知识的学习、检查和监测,并对存在问题,积极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科室安排学习和自检每月各一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备查。具体工作由杨吉慧医师负责,并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向院感科了解新生儿科上一个月院感报告及记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漏报病例,

5、做出纠正。2、医院感染科成员(赵金凤 周晓梅)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方面(包括空气、手、物表、无菌物品、消毒液等)的监测,对不合格的应查找原因后重做,要求每月一次,保存监测单以备查。3、科室以卫生部文件及我院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科室实际制定出相应的预防院内感染切实可行的科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一、 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监测 1、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院感科。 2、 出现爆发趋势时,院感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证实出现以下情形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并同时向疾病预防

6、控制中心报告。 1)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4、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爆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7、医院感染监控率100%、漏报率20%、医院感染率8%。 二、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所有使用科室均需监测)

7、 1、 各科室必须按照要求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2、 使用中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化学监测每日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 如戊二醛,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 紫外线消毒 应详细记录应用时间、累积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每半年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 照射强度70w/cm2应及时更换 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三、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

8、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应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口腔科、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无菌室、输血科、微生物实验室、导管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每季度进行。 1、 各类环境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空气 物体 表面 医务人员手 一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 二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2001010 三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 500 10 1

9、0 四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15 15 2、 2、 致病性微生物 母婴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表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其他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新生儿室卫生宣教制度1、新生儿入院时清洁皮肤更衣,嘱将脏布类及多余的物品带回。2、医务人员人人有责向新生儿家属宣传新生儿喂养、护理知识。3、责任护士应向每位家属宣传卫生知识,并督促护理前后洗手。换尿布后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奶具应消毒。4、母乳喂养的母亲应督促勤剪指甲、洗净双手,喂哺时应用干净毛巾(专用)湿擦乳头、乳房。5、对早产儿家属应详细进行喂养、护理的示范指导,甚至手把手的教,一边教方法

10、,一边教卫生知识。6、同时应向家属宣传减少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的重要性,必要时加以控制。7、保持病室整洁,不随地吐痰、丢垃圾。8、出院时,应进行出院指导,注意保暖、喂养、预防感染及早期干预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一、院内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1当出现院内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感染办。 2.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感染办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确诊为传染病的院内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二、院内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院内感染暴发的报告 出现疑似院内感染暴发或院内感染暴发当班

11、医生应立即报告科室院感小组和院感染办,院感染办立即报告医务科和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科室。 经调查证实出现疑似院内感染暴发或院内感染暴发时,应于1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 确诊为传染病的院内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出现院内感染暴发趋势时,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院感染办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科室协助院感染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确诊为传染病的院内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三、消毒灭菌与隔离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 根据物品的性

12、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四、消毒药械的管理 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院感染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药剂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使用科室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院感染办予以解决。五、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1.

13、 按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原则选用抗感染药物。 2. 对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内。 3. 检验室和药剂科每半年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4. 临床医师应提高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5.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的监测,以控制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

14、理按有关规定执行。1、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进行浸泡消毒后集中供应室统一毁形处理。3、污物管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医疗垃圾装黄色袋,生活垃圾装黑色袋;医疗玻璃垃圾单独放黄色袋;污染的冲洗液、排泄物应先消毒后按医疗污物处理。七、院内感染的监测。 1、院内感染病例监测 对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院感染办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

15、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一类切口术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L5982-1995)中规定。 3、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每月对手术室、抢救室、产房、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