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4.50KB ,
资源ID:48356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356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6明清政治.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6明清政治.docx

1、6明清政治一、选择题(50分)1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 岂为天下奉一人”。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雍正帝有以民为本的思想 B体现了雍正帝对君主专制的反思C说明了雍正帝是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 D说明了雍正帝具有天下为公的思想2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东京梦华录明史职官志明史太祖本纪明成祖实录A B C D3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2、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5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3、:“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7.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三省六部制 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A B C D8顾炎武提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顾炎武的主要

4、政治观点是A郡县制有很大的弊端 B从郡县制恢复到分封制C在郡县制中加入分封制的内容 D二者都不适合,要采取新的地方行政制度9. 1644年明朝崇祯帝上吊自杀,1649年英国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东西方两大强国政局在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不约而同地发生巨变,有学者把它视为中华民族和不列颠 民族历史的楔子英国的崛起、中国的没落明显加快,世界天平最终完成了它倾斜角度的反方向转变,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国力对比变化 B对外政策的反差 C社会形态转变 D文化途径迥异高10下列关于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明后起期,瓦刺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明中期,蒙古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顺治帝赐予五世

5、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A B C D11乾隆帝说:“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降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尔等习惯自然,一时岂能骤易?且将旧时衣服尽行弃置,亦殊非爱惜物力之道。即朕所颁赐物件,亦止善为收贮,传之子孙,惟来京朝觐,暂时服用。由此可见,其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策是A断发易服 B. 因俗而治 C改土归流 D定期朝觐12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具体办法是A平定叛乱,取消土司衙门B任用当地少数民族地区首领管理,职位世袭C土司长官效忠中央政府;定期交纳贡赋“D取消土司衙门,由朝廷委任流官直接统治13清史稿记载“(嘉庆)二

6、十一年,英复遣使来贡,执事者告以须行拜跪礼,斯当东(注:英国使者)等遂称疾不入觐,帝怒,谕遣归国,罢筵宴赐物。嗣是英使不复来廷。”此事中,嘉庆帝的态度主要反映了清王朝A闭关锁国政策 B传统夷夏的观念 C是礼仪之邦 D实行君主专制1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明成祖始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太祖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们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 B C D15右图“秀才看榜图”是明清时期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主要是因为A四

7、书五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朝廷用考试扩大其统治基础C商品经济发展到了较高水平D读书考试是做官的重要途径16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1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参与国事决策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 B C D18“(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

8、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材料集中说明了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1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清朝沿用内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20.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9、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21. 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反映了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22某小组在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 A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 B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 C以内阁制为载体的代议制形成 D儒学思想已逐渐趋于僵化23“凡京奏,禁中称

10、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24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 上述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25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

11、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 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26“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27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A拟

12、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28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 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 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29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

13、”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30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3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

14、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32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C明朝成为一个法治化国家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3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中央集权 B腐败严重 C高效清明 D机构臃肿34康熙

15、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35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3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

16、变革的主要内容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37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38明史选举志论选举之法,关于“学校”和“科目”,说天下人才“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学校者,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学校培养出所有天下人才 B学校对人才选拔影响巨大C科举考试是走上仕途的途径 D明朝开创了近代选举制39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

17、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三省六部制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40宋、明以来中国历史存在大量“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有史料载,胥吏们“父以传子,兄以传弟,钱粮出入,尽归掌握”。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实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C导致国家组织能力被严重地削弱 D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往往阻力巨大41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

18、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4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他设想恢复宰相,使其“摩切(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黄宗羲主张“置相”是为了A解决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B废除世袭君主制度C实现人民主权 D减轻皇帝政务负担43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1%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

19、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44郑和舰队是当时明朝惟一的海军舰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李约瑟博士曾这样形容道:“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而明朝后期以后即不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A明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B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C中国社会制度的衰落 D西方殖民势力的阻挠45中国科举考试自隋朝开皇年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经1300多年。从下表中可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注:南北方以淮河为界。按人数多少排序:北方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南方是江苏、浙江、福

20、建、江西、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唐朝以后人才分布的基本特点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是南北方人才分布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转折时期中国古代人才分布的变化与古代经济重心转移趋势基本吻合A B C D46清顺治十七年上谕:“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材料说明了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 B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C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 D地方官吏腐败行政效率低下47清代学者沈垚说:“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

21、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这种变化A削弱了中央集权 B反映了宗法制的衰落C有利于增强官僚政治的活力 D说明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消亡48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历代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C儒家学说倡导的人伦道德 D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49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

22、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50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A秦朝的三公 B唐代三省长官 C明代大学士 D清朝军机大臣二、非选择题(50分)5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又要考

23、智力和悟性。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事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等等,以防夹带。开考后有巡倬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皇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

24、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4日)材料三: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12分)(2)

2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9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4分)52.(25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今者

26、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发刊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4分),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不同。(6分)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

27、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答案题号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51.(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9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4分)5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

28、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4分),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不同。(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CDADBCCCBDBCD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CDCADCABCDBCC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答案BADDCCDBCABABCD题号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CCBB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