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21.03KB ,
资源ID:48255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255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临床医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临床医学.docx

1、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 基础医学部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二)设计思路围绕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总课时96学时,理

2、论为68学时、实验为28学时。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人体的分部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熟悉主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二)能力目标能够指出重要的体表标志。能确定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能够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及毗邻,并能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初步解释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三)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序号教学项目教学任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设计课 时1人体解剖学

3、概述人体解剖学概述、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方位术语l.掌握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2.熟悉人体结构的组成概况。3.了解人体各系统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4.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意义1.明确常用解剖学术语以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引入。1(理论)2运动系统骨与骨连结和肌学一、运动系总论1熟悉人体骨的形态分类和结构。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及年龄变化,骨的发生、发育概况。3熟悉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4熟悉肌的形态、结构,辅助装置。二、躯干骨及其连结1掌握各部椎骨的基本形态。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及临床意义,熟悉椎骨间各关节、韧带的位置、结构特点。3熟悉胸廓

4、的组成、形态特征及重要体表标志。4熟悉脊柱的组成、形态特点、生理弯曲、功能、运动方式及重要体表标志。三、四肢骨及其连结1掌握四肢骨的组成、位置、形态结构及重要的骨性标志。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形态结构、运动。3掌握骨盆的构成、形态结构及重要的骨性标志,了解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以及骨盆的性别差异。4了解足弓的构成和意义。四、颅骨及其连结1掌握颅骨组成。2掌握颅的各面观及重要的骨性标志。3. 熟悉颅骨的连接。4了解新生儿颅骨特征及生后变化。五、头颈肌1.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至和作用。2.熟悉斜角肌间隙的位置及通行结构。3.熟悉咀嚼肌的作用。4.熟悉表情肌的作用。六

5、、躯干肌1.掌握浅表主要胸肌、腹肌、背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2.熟悉膈的位置、形态、孔裂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七、四肢肌1.掌握四肢主要肌的位置、名称及作用。2.了解四肢肌的分群。1.明确椎间盘的构成及临床意义。2.明确胸廓重要的体表标志的临床意义3.明确四肢骨常用骨性标志及易于骨折的部位。4.明确骨和关节正常形态和异常形态的区别。5. 明确女性骨盆骨性标志在产科学上的意义,明确耻骨联合的临床意义。6.明确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7.明确胸锁乳突肌、斜角肌间隙、三角肌、臀大肌的临床意义。1.展示骨骼的x线片及临床应用引入。2.展示肌肉运动的视频和瘫痪病人的视频引入。12(理论)8(实验)3内脏总论

6、内脏学概况1熟悉内脏的概念。2了解内脏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结构特点。3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明确胸、腹部标志线及分区临床意义。0.5(理论)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二、消化管(一)口腔1掌握牙的分类、形态结构、牙式的描写。2掌握舌的形态结构,颏舌肌的作用。3熟悉口腔的组成和分部、大唾液腺的位置、其导管的开口部位。(二)咽1掌握咽的位置、形态结构、分部和交通。2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三)食管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2掌握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四)胃1掌握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表投影。2了解胃壁的结构。(五)小肠1掌

7、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2熟悉空、回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六)大肠1熟悉大肠的分部、位置及其特征性结构。2掌握阑尾的位置、体表投影,寻找阑尾的标志。3.熟悉肛管的位置、形态结构。三、消化腺(一)肝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2了解肝毗邻关系。(二)肝外胆道1掌握胆囊的形态结构、位置和体表投影。2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3了解胆汁产生及其排出径路。(三)胰1熟悉胰的形态、位置、功能及其导管开口。2了解胰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1.明确牙式、颏舌肌的临床意义。2.明确咽的交通及临床意义。3.明确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临床意义。4.明确胃的位置、体表投影及胃窦的临床意义5.明确十二指肠球部的临

8、床意义。6.明确阑尾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7明确齿状线的临床意义。8.明确肝脏的位置、体表投影的临床意义。9.明确胆囊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1.以食物的消化、吸收引入。2.适当引入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疾病。5.5(理论)2(实验)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呼吸管道(一)鼻1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各窦的形态特点。2.熟悉鼻腔的形态结构。(二)咽 (见消化系统)(三)喉1.掌握喉的组成及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2.熟悉喉腔的分部及结构特点。(四)气管和主支气管1掌握气管的形态结构、位置。2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二、肺1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体表

9、投影。2. 掌握胸膜、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肋膈隐窝体表投影。3了解肺段、纵隔的概念和意义。1.明确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明确上下呼吸道的组成及临床意义。.弹性圆锥的临床意义。.明确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明确肺的结构、体表投影的临床意义。.明确胸膜腔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1.以呼吸过程引 入。2.适当引入呼吸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疾病。4(理论)2(实验)6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肾1掌握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及体表投影。2了解肾段的概念和意义,肾的泌尿作用。(二)输尿管1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和分段。2掌握输尿管的三个狭窄部位。(三)膀胱1熟悉膀胱的形态、位置和

10、分部。2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四)尿道1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开口位置。2男性尿道详见生殖系统。1.明确肾区临床意义。2.明确输尿管的狭窄的临床意义。3.明确膀胱三角的临床意义。4.明确女性尿道特点及临床意义。以泌尿系统常见疾病表现引入。4(理论)1(实验7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 男性生殖系统1熟悉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结构。2熟悉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3掌握男性尿道的位置、分部及结构特点。4熟悉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点。5了解外生殖器形态结构。二、 女性生殖系统1掌握卵巢的位置、形态及固定装置。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及结构特点。3掌握子宫的位

11、置、形态结构及固定装置。4了解女阴的概况。5. 了解会阴的概况。1.明确男性、女性计划生育结扎部位。2.明确男性尿道特点及临床意义。3.明确前列腺的临床意义。4明确子宫位置、固定装置的临床意义。5.明确阴道后穹隆的临床意义。以不孕症的发病原因引入。3(理论)1(实验8腹膜腹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1.掌握腹膜、腹膜腔的概念。2.熟悉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3.熟悉腹膜形成的结构。1明确腹膜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1(理论)9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行经及功能特点一、心血管系(一)概述1.熟悉小循环(肺循环)与大循环(体循环)的循环途径和功能。(二)心脏1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心脏内部结构,

12、心脏及其瓣膜的体表投影。3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5了解心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和流注。5熟悉心包的结构。(三)动脉1.掌握主动脉的行径、分部、分支、分布及形成结构。2.掌握颈总动脉的行径、分支、分布及形成结构。3.掌握上、下肢动脉的行径、分支及分布。4.掌握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的行径、分支及分布。5.掌握肺循环。(四)静脉1.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主要属支的行径、收纳范围。2.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交通。3.掌握四肢主要浅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4.了解

13、静脉的结构和特点。二、淋巴系统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身体9条淋巴干的组成、行程、收纳范围。3掌握浅表淋巴结的位置及功能。全身主要器官周围的淋巴结群的位置、引流范围。4掌握胸导管的组成、行径及收纳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行径和收纳范围。5熟悉脾的形态、位置。1.明确心脏体表投影的临床意义。2.明确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及其临床意义。3.明确冠状动脉的临床意义。4.明确主要动脉的行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常用的压迫止血点。5.明确肺循环的临床意义。6.明确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交通的临床意义。7.明确四肢主要浅静脉的临床意义。8.明确浅表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循环系统常

14、见病名引入,提示学习要点。12(理论)6(实验8感觉器视器和前庭蜗器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视器1.掌握眼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2.熟悉眼副器形态、结构特点。二、前庭蜗器1.熟悉耳的位置、分部、形态结构。2.掌握鼓膜的位置、结构特点。2.熟悉鼓室六个壁的主要形态结构及毗邻。2.熟悉咽鼓管的位置、开口部位和作用。4.熟悉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位置与功能。6.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1.明确折光系统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2.明确幼儿咽鼓管的临床意义。1.以近视眼发生的解剖学基础引入。2.以耳聋发生的解剖学原因引入。4(理论)2(实验9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神经系统总论1熟悉神经系统的

15、区分、组成、功能。2熟悉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基本组成。3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的概念。二、脊髓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点,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2.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3.了解脊髓的功能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三、脑(一)脑干1.掌握脑干的位置、组成、外形。2.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4.掌握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性质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5.掌握薄束核、楔束核位置、功能。了解红核、黑质及其他非脑神经核的位置、功能。6.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的行径与功能。7.了解外侧丘系、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8.了解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二)小脑1.熟悉小脑的位置、

16、外形、分叶和功能分区。2.了解小脑核的名称、位置。3.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三)间脑1.熟悉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和位置。2.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四)端脑1. 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外形、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2. 掌握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语言中枢的位置。3.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4.掌握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5.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6.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了解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7.了解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四、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1.掌握硬脊膜的结构特点

17、、硬膜外隙的位置与临床意义。2.了解脊髓蛛网膜、软脊膜的结构特点。掌握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终池的位置。3.熟悉硬脑膜的结构特点及硬脑膜形成的结构。4.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5.了解脑蛛网膜和软脑膜的结构特点。(二)脊髓和脑的血管1.了解脊髓的动脉和静脉。2.掌握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3.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临床意义。4.了解大脑浅、深静脉的回流。(三)脑脊液及其循环1.掌握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和循环途径。五、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1.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2.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3.掌握视觉传

18、导通路,掌握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了解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视野变化。4.了解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5.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二)运动传导通路1.掌握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2.掌握皮质脊髓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纤维交叉部位及其与下运动神经元联系的状况。3.掌握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的管理。4.熟悉锥体外系的概念。5.了解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六、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1掌握脊神经的组成。2掌握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主要分支的走行和分布。3掌握胸神经感觉支在皮肤分布的节段性及其临床意义。(二)脑神经1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

19、分类、连接脑和进出颅的部位、主要分支的走行以及分布。2.了解睫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概念。(三)内脏神经1.熟悉内脏感觉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在功能上的差别。2.了解牵涉痛的概念。3.熟悉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差别。4.熟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1.明确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的临床意义。2.明确脑神经核与脑神经的关系。3.明确小脑的临床意义。4.明确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的沟回及功能区的定位,内囊的位置及临床意义。5.明确大脑动脉环的临床意义。6.明确感觉传导通路的三级神经元的位置、交叉部位及纤维束的走行。7.明确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区别。8.明确主要脊神经

20、损伤后的表现。9.明确主要脑神经损伤后表现。1.适当引入常见神经系统病例引入。20(理论)6(实验)10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1.熟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明确垂体、甲状腺位置及临床意义。1(理论)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优质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方面强调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延续性。(二)教学建议1.通过理论课讲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使学生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具备基本认知。在教

21、学过程中可选用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教学,授课时可通过播放一些视听教材,或自己制作一些精美课件展示人体形态结构,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过程中,适当联系一些临床知识,讲述某些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常见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2.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在每次实验课上,先放相关教学录像,然后教师作简短的示教后,学生分组进行解剖操作,以获得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知识,熟悉一般的解剖操作技巧。3.邀请临床一线专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专题讲座,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加深认识学习解剖课的重要性。通过临床医生的亲身体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三)考核方式人体解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考试课,根据课程标准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7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对标本结构的识别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3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