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6.33KB ,
资源ID:48211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8211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

1、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 时 教 学 预 案六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第1课时课题1.文言文两则:学弈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能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重点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难点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教法合作探究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处? 2.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阅读预习提示找答案 3.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我们学习学弈。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孟子? 二、初读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

2、音,掌握生字字形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注释解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3.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三、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讨论 2.逐句理解,讨论解决 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体会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吗?板书设计 1.文言文两则:学弈 一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弈秋善弈,诲二人弈 一人 曰:非然也课 时 教 学 预 案六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第2课时课题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3、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能复述故事重点通过弄清诗句意思,理解两个孩子的不同看法及想法产生的原因难点通过弄清诗句意思,理解两个孩子的不同看法及想法产生的原因教法合作探究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吗? 2.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将你查到的资料给大家读一读 二、初读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3.组内自学生字,汇报学习成果 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 (1)第一段:孔

4、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小儿:小孩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2)其余各段的方法同上 四、体会中心 1.两个小孩喜欢探索的精神可嘉。 2.两个小孩认识事物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板书设计 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初 远 凉 初 近 热中 近 热 中 远 凉课 时 教 学 预 案六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第1课时课题2.匆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重点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

5、喜欢的部分。教法朗读感悟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6、,读通句子。 注意“涔、潸”的读音。 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

7、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理解四个追问时,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

8、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读这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

9、“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板书设计2.匆匆 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 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课 时 教 学 预 案六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第2课时课题2.匆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抓住

10、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重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教法朗读感悟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

11、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体会写法: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

12、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

13、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

14、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附: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板书设计 溜去2.匆匆 过去 跨 、飞课 时 教 学 预 案六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一

15、单元 第1课时课题3.桃花心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种树人的奇怪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重点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种树人的奇怪难点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种树人的奇怪教法朗读感悟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

16、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

17、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板书设计3.桃花心木仅及膝盖 ?高大笔直课 时 教 学 预 案六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第2课时课题3.桃花心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种树人说的话的意思,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弄明白种树人不按规律种

18、树的原因教法自主、合作、探究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 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 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19、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为什么这么做?) 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

20、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

21、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

22、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一个做人的道理。板书设计3 桃花心木种树人树的成长 不确定(人的成长)懂规律独立自主懂真爱经受考验课 时 教 学 预 案六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第1课时课题4.顶碗少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

23、动魄、陶醉”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重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难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法自主合作探究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4、把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引导学生思考: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3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

25、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终于把碗稳住了。” 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 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

26、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 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

27、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指导学生朗读。2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板书设计4 顶碗少年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课 时 教 学 预 案六年级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第1课

28、时课题5.手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重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难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教法自读感悟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

29、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中指: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