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295.79KB ,
资源ID:47981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981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校本课程物理正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校本课程物理正文.docx

1、校本课程物理正文第一章自然现象中的物理知识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所形成的。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

2、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俗话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形态各异的水水是生命之源,水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水除了我们熟悉的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和固态的冰之外还有哪些形态?它们又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液态、固态和气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状态,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常在这几种状态之间变化。生活中我们熟知的云、雨、雪、露、雾、霜和不常见到的冰雹、雾凇、冻雨等都是水的存在形态。雾和云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

3、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可以说,雾是地面的云,云是高空的雾。雾的形成原因是:大气中白天蒸发的大量水汽,在夜晚或凌晨温度降低时,放热发生液化,凝结在空气中的尘埃上,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雾常出现在冬季和初春。弥漫的大雾造成能见度下降,常常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影响,造成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取消,交通事故增加。地面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如果冷空气的温度高于0C,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就放热液化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这些水汽就放热液化为过冷却水(温度低于0)、凝华为小冰晶或是小冰晶和小水滴的混合物。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

4、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一般的云对生活没有影响。雷雨云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地震云还能帮助我们预报地震呢。雨和雪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当外部条件适合,它们便凝结和凝华增大或碰撞并增大成为云滴。当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最后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落向地面,由于地面附近温度较高,云滴就以液态形式落下,成为我们常见的雨。在寒冷的冬季,雪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

5、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降雪。在初冬和初春季节,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熔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叫“雨夹雪”。雨雪天气,造成道路湿滑,对公路交通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驾驶员要谨慎驾驶,减速慢行。大雪天,汽车要系上防滑链,以确保安全行驶。露和霜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露珠。其形成原因是: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简称“露点”)以后,

6、空气中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放热液化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一些物体上,这就是露。在寒冬季节的清晨,则会在路边石头或草上看到白色的霜。其形成原因是:夜晚或凌晨温度常常在0C以下,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就在温度很低的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可见,霜不像雨和雪来自高空,通常所说的下霜是不科学的。霜形成的温度在0C以下,较早的低温会对晚秋作物带来冻害,即所谓的霜冻。所以,防止霜冻是晚秋作物保丰收的重要措施。冰雹、冻雨和雾凇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直径超过10cm

7、。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砸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冰雹的形成原因:冰雹产生于强对流天气。在对流特别旺盛的积雨云中,云中的上升气流比一般雷雨云强。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核(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的较大的冰粒)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撞合并,和冰晶融合而增长起来。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

8、法。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及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其形成原因

9、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结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雾滴就可形成。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在我国,吉林雾凇甲天下。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种奇观得益于在吉林市区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处的丰满水电站。每到数九隆冬从水轮机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载着具大的热能,形成了松花江几十里缓缓流经市区不冻的奇境。从水面源源不断地蒸发出的水汽,使整个江面白雾腾腾

10、,久不消散。沿江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等条件作用下,江面上蒸腾的雾气遇到低温的垂柳和松柏便形成了“琼枝玉叶,银菊怒放”的景观。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雷雨中的物理知识盛夏季节多雷雨,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雨中也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1、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冬天晚上脱毛衣时,毛衣会由于摩擦起电而产生电火花?闪电就是云层中大量的正、负电荷产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2、雷声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一定有振动,雷声是放电引起的空气的剧烈振动产生的。3、

11、雷声为什么会连绵不断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山、高大建筑物及云层、地面的多次反射从而多次产生回声,连绵不断的雷声就是这样产生的。4、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事实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远比声音传播得快的缘故。5、打雷时,地面上的物体为什么会遭雷击通常情况下空气是绝缘体,闪电时,产生的电压高达上亿伏,空气在高电压作用下会发生电离而导电,所以,处在放电区的高大物体常常会遭到雷击。6、树木遭雷击时为什么会炸开树木遭雷击时,通过树木中的电流非常大,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温度迅速升高而汽化,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气体膨胀做功,从而把树木炸开。从能的

12、转化角度讲,这是电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7、雨是怎样形成的冷、热空气交汇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越聚越大而下落,便形成了雨。8、两滴下落时是怎样运动的大家知道,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开始雨滴的重力大于阻力与浮力之和,受非平衡力作用,做加速直线运动。后来,随着雨滴的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它所受的阻力也越来越大,直至雨滴所受的浮力与阻力之和等于重力,雨滴受平衡力作用变为匀速下落。从能量的观点看,雨滴的动能先增大,后不变,势能则一直随高度的减小而减小。9、夏天下雨前后为什么会更加闷热这是因为下雨前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大,人体表

13、面的汗水难以蒸发,所以感到更加闷热。10、夏天雨过天晴,天空为什么有时会出现虹、霓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因此雨后天空中充满了小水滴,太阳光入射到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时,经它折射、色散和内反射(全反射)就会形成虹、霓。经两次折射、色散和一次内反射,被偏转的光线形成了虹;两次折射和两次内反射,被偏转的光线形成了霓。七彩的肥皂泡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小朋友吹肥皂泡,一个个小肥皂泡从吸管中飞出,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美丽的色彩。此时,小朋友们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我们大人也常希望肥皂泡能飘浮于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我们常常是看到肥皂泡开始时上升,随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呢?这个过程和现象

14、,我们只要留心想一下,就会发现,它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开始的时候,肥皂泡里是从嘴里吹出的热空气,肥皂膜把它与外界隔开,形成里外两个区域,里面的热空气温度大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此时,肥皂泡内气体的密度小于外部空气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因此它会上升。这个过程就跟热气球的原理是一样的。随着上升过程的开始和时间的推移,肥皂泡内、外气体发生热交换,内部气体温度下降,因热胀冷缩,肥皂泡体积逐步减小,它受到的外界空气的浮力也会逐步变小,而其受到的重力不变,这样,当重力大于浮力时,肥皂泡就会下降。水往高处流人们经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水向高处流

15、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我们不能把水往高处流看成违背科学的无稽之谈。水往哪个方向流决定于水受的力朝哪个方向。地面上的水受地球对它的吸引力-重力的影响,所以会向低处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假如水受的力除了向下的重力还有向上的力,这两个力的合作用又是向上的话,那么水就要按照合作用力的方向流动了。例如抽水机中的水可以向上流;涨潮时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使海水涌到岸上来;将吸管插入水中,你可以看到水从吸管中上升了一定高度,而且吸管越细水上升的越多,这里我们特意说说细管中水上升的现象,即毛细现象。使水在细管中上升的力是细管中液面上的弯月形表面产生的。植物能把根部的水送上几米甚至几十米的树叶中,就是依靠植物叶内无

16、数条极细的管子。为了证明植物能向上吸水请你做如下的实验:把一支草本的花枝插入混有蓝墨水的瓶中,过一段时间原来的花朵即变成蓝色,这说明蓝色墨水沿着花叶上升到了花朵的部位。但是,也有不能解释的现象:奇观发生在新疆南疆克孜勒苏自治州乌恰,距县城190公里处有一条名叫什克的小河上。这条小河呈南北走向,眼看着河水从上游的低洼之处沿着山坡像蛇一样蜿蜒的向上流,最后竟爬上一个十几米高的小山包。河水在山包上转了两个弯,然后在山包的另一侧又顺着山坡向下游流去。驻守在这个小山包上的边防战士天天利用这股”神水”烧水、做饭、洗衣、浇地,只是弄不清楚这河水为什么竟往高处流。测绘人员曾专程来这里实地勘察,证实山包确实高出

17、上游河面148米。有不少地理、地质学家亲临实地考察,也没有得出科学的解释。物理肥料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自然中的声、光、电、磁、气等物理现象对农作物也能起到如高效化学肥料一样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作“物理肥料”。声肥科学家们发现,不同频率的声调对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刺激作用。如强烈、尖啸的噪音能抑制农作物生长,而轻柔、优美的旋律却可调节农作物的新陈代谢,促进农作物生长。科学家给一只西红柿“戴上耳机”,每天让它“听”3小时的轻音乐,结果这只西红柿竟长到2kg重。光肥研究发现,不同的光谱对农作物生长也有不同的作用,科学家用红光定期照射西红柿和黄瓜,结果使它们的成熟期提前了一个月;又用黄光照射大豆,使

18、大豆的成熟期提前了20天,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了2.3。电肥科学家们观察,农作物体内的电位同大气中的电位差越大,作物的光合作用也就越强。科学家做了这样有趣的实验:将西瓜种子浸泡在75V电压的稀盐酸溶液中,结出的西瓜含糖量增加了4.5,产量提高了10。他们又用200V的电压处理西红柿种子,结果西红柿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了8,产量:提高了30。气肥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气体能给农作物增加碳素营养。美国科学家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定期给农作物喷洒定量的二氧化碳,结果使大豆的产量增加了58,甜菜增产五成,水稻增产65,高粱增产2倍以上。目前在我国二氧化碳气肥已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内。磁肥地球上任何农作物都生

19、长在磁场环境中,一旦离开磁场,农作物会枯萎而死。科学家发现,若给农作物外加一定强度的磁场就会促其生长和增产。他们将灌溉用水经3000高斯的磁场处理后再灌溉,使农作物获得了明显高产;将煤渣磨细,经磁场处理后再施到田里,起到了以磁代肥,加快农作物生长的作用。科学家们研究认为,这是因为这些物理能量在农作物体内引起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的变化缘故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物理知识植物叶片大多数是深色(例如绿色、蓝色等)。深色的叶片吸收光和热的本领较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实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这正好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是植物对重力发生的反应。土壤中矿物质

20、营养成分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根吸收,这就是扩散现象。有些植物的花瓣内有芳香腺,通过扩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与彩色适应于昆虫采粉。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从叶面蒸发到空中,这样可形成一种蒸腾拉力。这种拉力是根系对水分、矿物质养分吸收以及矿物质在植物体内传导的主要动力。植物通过蒸发吸热还可以调节叶面温度,这样,树叶不致于因温度过高而灼伤。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荒漠,它的叶变化成叶刺,通过减小蒸发表面积大大降低水分蒸发。有些植物的生长还依赖大气压:爬山虎茎上的卷须顶端变成吸盘,依靠大气压吸附在墙壁上或大树上向上生长。有些植物果实的果皮向外延伸形成翅状,借助风能,飘摇到远方。椰子的果实内,中果皮富有纤维且

21、充满了空气,这样可以借助浮力飘洋过海、定居彼岸。第二章交通运输中的物理知识汽车上的物理知识一、力学方面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空气的阻力。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5、汽车拐弯时: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司机用较

22、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11、简单机械的应用:方向盘、车轮、

23、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二、声学方面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三、热学方面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

24、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四、电学方面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

25、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的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3、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4、车灯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五、光学方面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5、汽车头灯

26、: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

27、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地面对脚的摩擦力向前!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

28、钢珠?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自行车上的杠杆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自行车上的轮轴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3、自行车上的压强知识。(1)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弹簧的减震作用,它起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2)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

29、被压破。(3)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4)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

30、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5惯性定律的运用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跳车时,向哪个方向跳更安全?这个问题,无论你把它向什么人提出,一定会得到相同的答案,“根据惯性定律,是应该向前跳的”。但是,你不妨请他把这个道理说得更详细些,问他:惯性对于这个问题究竟起着什么作用?我们可以预言,这位朋友会肯定地滔滔不绝地开始叙述;但是,只要你不去打断

31、他的话头,他会很快就自己也迷惑起来了,他的结论竟是,由于惯性的存在,下车时候要向跟车行相反的方向跳。事实上,惯性定律在这个问题上只起着次要的作用,主要的原因却是在另外一点上。假如我们把这主要的原因忘了,那么我们就真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应该是向后跳而不是向前跳了。假设你一定得在半路上从车子里跳下来,这时候会发生些什么情况呢?当我们从一辆行驶着的车子上跳下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离开了车身,却仍旧保持着车辆的速度(就是因具有惯性继续运动)要想继续前进。这样看来,当我们向前跳下的时候,我们当然不但没有消除了这个速度,而且还相反地把这个速度加大了。单从这一点看,我们从车子上跳下的时候,是完全应该向跟车行相反的方向跳下,而绝对不是向车行的方向跳下。因为,如果向后跳下,跳下的速度跟我们身体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前进的速度方向相反,把惯性速度抵消一部分,我们的身体才可以在比较小的力量作用之下跟地面接触。事实上呢,无论什么人,从车上跳下的时候,总是面向前方的,就是向行车的方向跳下的。这样做也确实是最好的方法,是由不知道多少次的经验所证明了的;这使我们坚决劝告读者在下车的时候不要做向后跳跃的尝试。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方才那套“理论”跟事实所以有出入,毛病只是出在方才的解释只说了一半,没有说完。在跳下车子的时候,无论我们面向车前还是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