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32.94KB ,
资源ID:47967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967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docx

1、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 -2020年)(讨论稿)为进一步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收入增加、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我省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茶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总体上呈良好发展态势。(一)取得的成效1.区域格局初步形成。我省初步形成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及汉水流域等四大茶区,信阳、南阳和驻马店等地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98%以上,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名茶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了区域化、集聚化发展的格局。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 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97.7万亩,居全国

2、第10位;茶叶总产量3.85万吨,居全国第11位;茶叶总产值79.1亿元;出口额近 万美元;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其中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日趋优化,信阳毛尖、桐柏玉叶、金刚碧绿等名优绿茶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夏秋茶综合开发进展明显,红茶、黑茶、乌龙茶及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化工品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信阳红”产量达到1000吨以上。4.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制定发布了桐柏玉叶茶、无公害桐柏玉叶茶省级地方标准。全省经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达40万亩,经过有机茶生

3、产基地认证的面积达10万亩;茶树良种覆盖率达55%以上,信阳市良种母本园面积达5万多亩、苗圃近1000亩。现代化加工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机械加工率达到70%以上。5.品牌效益日趋凸显。全省知名茶叶品牌达20多个,其中,“龙潭”、“文新”、“蓝天玉叶”、“九华山”为中国驰名商标,“五云山”、“ 桐柏玉叶”、“佛灵山”等11个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仰天雪绿”、“其鹏”、“ 淮源”等为河南省十大茶叶品牌。 ,据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到41.39亿元,居全国第3位。6.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茶产业已逐步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4、产业。 信阳市茶叶年产值达49.6亿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2.3%,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近3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已成为信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二)存在的问题1.茶园基础相对薄弱。全省30%左右茶园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园基础差,建设标准低,产出水平低。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足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与先进省份50-60%的推广率差距更大。2.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我省茶产品结构单一,仍以散形茶为主,普遍重春茶、轻夏秋茶生产,缺乏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中低档茶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

5、具、茶旅游等开发尚处起步阶段。3.组织化程度偏低。我省茶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和小茶厂加工,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各环节的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4.流通体系不健全。我省的茶叶产地市场多是地头、马路市场,基础设施差,档次偏低,经营和交易方式落后。销区市场布局不合理,市场总体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覆盖面广的综合性批发市场。销售渠道开拓不够,以本省消费为主,省外、国外销地仅北京、石家庄、西安等少数城市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出口依赖浙江等省转口,农村销售市场延伸不够

6、。5.省内消费水平低。省内外茶叶产区的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居民饮茶习惯尚待培养,茶产品省内消费市场有待开发,全省年人均,特别是农村人口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我省人均年消费茶叶0.26千克,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0.7千克的1/3强。省内消费现状不足以支撑茶产业大跨度发展。6.政策扶持力度小。各级政府对茶业投入、必要的扶持和引导及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特别是在急需解决的科研、科技推广、良种补贴等方面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新技术引进推广、企业的做大做强和茶产业的发展及整体水平提升。二、发展趋势、竞争力分析及市场前景(一)发展趋势1.茶叶产销持续稳定增长。世界茶叶主要产区在亚洲。近年来,

7、世界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茶叶产量从1990年的252.3万吨增长到 的395万吨,增幅达56.6%,其中,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茶叶产量占世界的80;贸易量从1990年的113.4万吨增长到 的155.7万吨,增幅达37.3%。从主要出口大国的出口走势看,特别是近五年来,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三国的出口仍在扩大,而印度由于本国内销压力使其市场份额相对下降。2.绿茶、红茶需求增长强劲。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绿茶、红茶销量不断增长,正在成为世界茶饮料的主导产品。 中国绿茶出口量达到22.93万吨,特别是美国、德国、俄罗斯等欧美发达国家的绿茶市场需求仍在进一步扩大。红茶因其特殊的保

8、健功效,消费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国际市场红茶份额占到80%以上,中国的福建、湖南、安徽、江西等省出现了“绿改红”的趋势,仅 国内红茶品牌数量增加了近百种。3.质量安全要求日益严格。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受到广泛关注,检测标准越来越严格。中国专门制定实施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国家标准,欧盟将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检验由原来的100多项增加到 多项,日本设限的茶叶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4.茶叶综合利用明显增加。茶饮料作为世界性三大饮料之一,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增长率多年保持在10%以上,预计今年中国茶饮料产量将达到1100万吨,需要茶叶原料11万吨。同时

9、,随着茶皂素、茶多酚等茶叶有效成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茶叶深加工将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茶叶原料需求量也将同步增加。5.南茶北移趋势明显。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茶叶生产一直局限于长江流域地区。近年来,随着引种技术的成熟,中国已经突破了北纬38不能种植茶叶的界限,山东的青岛、日照、莒南、临沂及河北的灵寿、山西的临汾等地绿茶生产均获得成功,种植规模、产量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实践证明,“南茶北移”已成为可能和趋势。(二)竞争力分析1.自然条件优越。我省茶区主要分布于大别、桐柏、伏牛山区和汉水流域,年均温度在15以上,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之间,相对湿度70-80%,年有效积温4800-

10、5100,土壤呈酸性反应,光照充分、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种茶面积约400万亩,是中国绿茶生产的主要适宜区之一。当前,全省尚有300多万亩宜茶荒山坡地能够利用,而且这些区域污染和病虫害较少,是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理想地区,发展空间大。2.茶叶内在品质佳。我省茶区属高纬度茶区,茶叶芽肥叶嫩,具有持嫩性好、芽叶肥壮、水浸出物丰富、耐冲泡等品质特色,特别是影响香气和滋味的芳香物质、氨基酸等含量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适中,奠定了生产优质绿茶的坚实基础。信阳毛尖、赛山玉莲、仰天雪绿等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豫炒青茶已成为出口眉茶提升品质必不可少的拼配成分。3.区位优势明显。一方面,我省地

11、处中原,南接中国茶叶优势主产区,北连广大北方主销区,与周边大中城市距离均在600-800公里以内;另一方面,我省交通优势明显,京广、京九、陇海铁路枢纽交汇,高速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加之,近年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加快。这些都为我省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4.茶文化底蕴深厚。我省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唐煮”、“宋斗”、“明冲泡”等独特的豫茶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深刻内涵。当前,随着我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地位的确立,茶文化已渗透于我省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信阳茶文化节、郑州茶博会、禅茶文化等影响日益突出,茶文化对茶产业的影响和促进更加深入,饮茶、品

12、茶的消费群体更加广泛。(三)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进,全球对茶叶认知度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程度的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从国际市场看,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绿茶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 中国出口茶叶30.29万吨,金额达到7.05亿美元,数量、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02和3.3,其中拉丁美洲市场增幅最大。从国内市场看,消费市场潜力很大。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上茶叶消费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无公害茶、有机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在当前中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0.7千克的水平下,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规模使茶

13、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省内市场看,消费市场空间很大。随着河南经济的崛起,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茶叶消费将呈刚性增长,如果按饮茶由现在的0.26千克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7千克,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7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达3.15万吨以上,如果提高到广州、上海等人均年消费茶叶1千克水平,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6.15万吨以上。能够预见,今后 我省茶产业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一)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省委“四个重在”的要求,立足我省茶叶生产和消费潜力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河南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

14、为抓手,以培育和开发中原地区茶叶消费新群体为基础,以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和基地建设为支撑,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优化茶叶生产结构,推进精深加工,培育农村和乡镇居民的饮茶习惯,开发省内中、低端茶品市场,打造国际茶叶生产和集散基地,建设现代茶产业营销体系,实现我省茶产业跨越式发展。(二)发展原则1.统筹规划原则。把茶叶生产规模结构的调整、流通渠道的完善和消费群体的培育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谁生产、谁销售和谁消费问题,形成科学的茶产业发展的关联链条,把产业建立在有效消费基础上。2.市场导向原则。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占领现实消费市场和努力发掘中原潜在的茶产品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广阔、

15、有特色的茶叶产品,重点发展适合中原乡村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的茶叶产品。3.比较优势原则。综合考虑各区域在资源禀赋、生产规模、市场区位、环境质量、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把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4.科技支撑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茶产业发展,提高茶产业整体素质,完善茶产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5.集聚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茶产业区域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6.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质量相

16、统一,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加快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茶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茶叶生产的良种化、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机械化;茶产业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大幅提高,豫茶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名优茶生产加工基地、茶树良种“南茶北移”驯化基地和扩繁中心和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茶叶交易批发、信息发布中心;显著提升河南茶产品消费能力。2.具体目标茶叶种植规模。到 ,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3

17、0万亩;采摘面积达到160万亩;茶叶总产量9.6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6.7万吨,春茶、夏秋茶产量比70:30。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30万亩;采摘面积达到260万亩;茶叶总产量18.2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2.7万吨,春茶、夏秋茶产量比60:40。茶产业产值结构。到 ,亩产值6500元,茶叶总产值104亿元,流通业增加值45亿元,精深加工业增加值4亿元,其中出口额5000万美元。到2020年,亩产值9000元,茶叶总产值234亿元,流通业增加值90亿元,精深加工业增加值10亿元,其中出口额1亿美元。茶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到 ,培育年销售额超

18、亿元的龙头企业3-5个,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10-15个,上市公司1-2个;创立国内知名品牌2-3个,省内知名品牌5-8个。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6-10个、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20-25个,上市公司2-3个;创立国内知名品牌4-6个、省内知名品牌10-15个。茶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到 ,建成年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年交易额超3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到2020年,建成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建成1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茶叶期货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系统。茶文化

19、休闲旅游。到 ,建设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茶文化旅游项目3-5个,超亿元的1-2个。到2020年,建设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茶文化旅游项目4-6个,超亿元的2-3个。茶产品省内消费市场培育。到 ,河南茶产品年人均消费水平由0.26千克提高至0.41千克,人均增加消费0.15千克,年均新增茶产品消费量1.5万吨,全省茶叶消费总量达到4.1万吨。到2020年,河南茶产品年人均消费水平提高至0.61千克,年人均消费量比 增加0.2千克,比 新增茶产品消费量3.5万吨,全省茶叶消费总量达到6.1万吨。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到 ,涉茶农户达到50万户,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到6500元,占其纯收入的70%以上

20、。到2020年,涉茶农户达到75万户,茶农人均茶叶收入9000元,占其纯收入的75%以上。四、产业规划布局(一)茶叶生产加工优势区域按照我省气候、土壤条件、资源优势及茶产业现状,总体规划建设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区、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区和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区等三大区域,涉及35个县(市、区)。1.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区。该区域地处淮河和汉水流域,属大别山北和桐柏山区,现有面积、产量均占全省的95%以上,主要包括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新县、罗山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桐柏县、西峡县等,共10个县(区)。以发展信阳毛尖、信阳红、桐柏玉叶等名优茶为主,不断扩大基地规模,提升茶园标准,建设优质茶出口基地,进一

21、步发展精深加工,打造茶产业集聚区。 茶园面积发展到180万亩,采摘面积144万亩,产量8.64万吨,产值93.6亿元;202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60万亩,采摘面积230万亩,产量16.1万吨,产值207亿元。2.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区。该区地处伏牛山以南和汉水流域、淮河北的浅山丘陵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基础,现有面积、产量约占全省的4%,主要包括内乡县、唐河县、淅川县、确山县、泌阳县、息县、叶县、鲁山县、西平县、遂平县、邓州市、卧龙区、宛城区、淮滨县等,共14个县(市、区)。充分调动农民种茶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更新改造现有低产茶园,积极发展茶叶初精加工,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 茶

22、园面积发展到15万亩,采摘面积12万亩,产量0.72万吨,产值7.8亿元;202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30万亩,采摘面积23万亩,产量达1.6万吨,产值20.7亿元。 3.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区。该区域以浅山丘陵为主,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具备茶树的生长条件,主要包括济源市、巩义市、登封市、正阳县、社旗县、新蔡县、嵩县、镇平县、南召县、方城县、新野县等,共11个县(市)。积极开展优良品种试种,扩大“南茶北移”试验、示范、推广面积,积极发展茶叶初加工。 茶园面积发展到5万亩,采摘面积4万亩,产量0.24万吨,产值2.6亿元;202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采摘面积7万亩,产量0.5万吨,产值6.3亿元。(

23、二)茶叶交易优势区域1.茶叶批发交易市场优势区域。根据我省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消费需求和流通量,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在信阳市、南阳市等主产区建设1-2个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在郑州、洛阳、平顶山等主销区建设2-3个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在郑州建设1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茶叶期货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系统。2.茶叶产地市场优势区域。根据我省各县(区)茶叶生产布局和产量,在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区的10个县(区)分别建设1-2个茶叶产地交易市场。(三)茶文化旅游优势区域1.传统茶文化休闲旅游优势区域。依托我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在郑州、信阳、南阳、洛阳、开封、济源等市,整理开发洛阳唐茶、开封宋茶、南阳孔明

24、茶、济源卢仝家茶、少林禅茶等传统茶文化,建设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馆、茶楼、茶广场、茶博园,融茶文化于休闲旅游,提高茶文化的普及率,带动茶产业发展。2.茶文化生态休闲旅游优势区域。依托我省历史人文资源,以现有茶叶主产区的生态风景旅游资源为基础,分别在信阳鸡公山、浉河区环南湾湖、光山净居寺、罗山灵山寺、固始妙高寺、商城金刚台、桐柏淮源、内乡宝天曼、西峡伏牛山、丹江库区等地整理开发茶文化,建设茶文化设施,融茶文化于休闲旅游,提高豫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茶叶主要消费区域当前,我省年均消费茶叶2.6万吨左右,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豫西南传统茶叶生产区和城市较高收入群体,这部分成熟的消费人群相对稳定、集

25、中,茶叶消费量增长潜力有限。省内新增茶叶消费群体,从空间布局看主要是豫东、豫北及豫西大部分尚无饮茶习惯的农村居民和中小城镇的居民;从收入特征看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群体。 -2020年期间,要以开拓河南潜在消费群体为重点,巩固豫西南传统茶叶生产区和城市较高收入群体茶叶消费市场,充分挖掘豫东、豫北及豫西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居民及中低收入群体的茶叶消费市场,填补省内7000万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茶叶消费空白,让河南人习惯喝茶,让河南人喝河南茶。五、发展重点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综合考虑我省茶叶生产三大区域的现有基础、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重点建设“五大工程、六大致系”。五大工程包括:生产基地建

26、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化建设、茶文化和旅游开发、新消费群体培育。六大致系包括:科技队伍体系、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体系、精深加工体系、市场流通体系、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1.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着力抓好30万亩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加快建设200万亩新茶园,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支持建设10个万亩优质高效茶园示范基地、50个千亩优质高效茶园示范方、100个百亩优质高效茶园示范点,建成2个千吨级边销、出口茶生产基地。抓好投产茶园管理,开展机械采摘试验示范,推动茶园机采、机修、机耕水平取得明显突破。引导推动茶叶基地集中连片开发,加快形成一批茶叶专业乡(镇)、专业村。2.龙头企业建设工程。按照

27、扶优扶强原则,支持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培植发展壮大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加工水平和能力,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全省茶产业不断升级。到2020年,力争每个主产县(市、区)培育2-3个市级龙头企业,全省培育10-15个省级龙头企业、5个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2-3个上市企业。3.品牌化建设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实施茶叶品牌带动工程,做大做强“信阳毛尖”、“信阳红”、“桐柏玉叶”等品牌,提升豫茶的影响力,打造4-6个国内知名品牌、10-15个省内知名品牌。加大对信阳毛尖、信阳红、桐柏玉叶等公用品牌的保护力度,实施公用茶叶品牌市场准入制,加强证明商标的管理。定期举办茶叶

28、博览会、茶文化节、茶产业论坛等活动。4.茶文化和旅游开发工程。深入研究、挖掘、弘扬、宣传我省茶历史、茶文化,不断提升豫茶的内涵和影响力。充分运用载体,组织开展展示展销、品茶、斗茶等活动,支持信阳茶文化节提升档次、提升规模。坚持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在茶叶主产区和文化旅游城市,积极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研究开发茶旅游产品,支持建设1个茶博馆和一批观光茶园及各种档次的茶楼馆等,增强旅游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5.新消费群体培育工程。坚持立足本省、拓展中西部和北部省份市场,巩固欧洲、开发非洲和北美市场的总方针,强化开拓省内潜力巨大的茶产品消费市场。积极实施饮茶文化宣传和氛围营造计划,以豫东、豫北及

29、豫西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居民及中低收入群体等为重点,充分调动培养广大城乡居民饮茶兴趣和习惯,切实改变河南人不喝茶、河南人不喝河南茶的现状,以河南人茶消费支撑我省茶产业发展。积极挖掘开发河南农村潜在茶叶消费市场,引导农村居民健康消费、健康休闲,让农村居民想饮茶、饮得起茶、有地方去品茶休闲,形成河南茶叶产销区统一的产业格局,推动茶产业发展。6.科技队伍体系建设。整合科研力量,创立省级茶叶科技创新中心,着力研究解决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国家茶叶技术产业体系的建立实施,组建2-3个茶叶重点实验站,主要承担新技术、新品种及“南茶北移”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市、县、乡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在茶叶生

30、产加工优势区的县、乡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把茶叶科技人才引进纳入市、县、区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专业人才到茶叶基地工作。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多渠道、多手段开展对茶农和企业人员的培训。7.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外引与自繁自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现有设施条件好、技术优势明显的生产场、科研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扩建20个面积达200亩以上茶树无性系良种母本园,改扩建30个年产1000- 万株无性系良种繁育圃,建设1-2个“南茶北移”试验示范点,加大对良种的培育、改良和推广,提高我省茶树育种水平和良种覆盖率,满足我省及中国北方茶区用种需求。8.标准化体系建设。

31、在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国家标准和桐柏玉叶茶省级地方标准等基础上,按照国家茶叶无公害和有机茶产品的生产标准,建立完善全省茶叶标准化体系,规范豫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藏,逐步实现豫茶产品标准化。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QS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9.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坚持春夏秋茶并重原则,着力研究开发夏秋茶,夏秋茶产量比重提高至40%以上。加大产品档次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提高高档茶产量,引导支持企业扩大中低档茶比重,支持20家企业开展夏秋茶生产示范,满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大力推进清洁化生产建设,加快企业进行技术升级

32、改造,搞好加工机械选型配套,重点支持20家企业开展清洁化生产示范,力争到 全省60%以上的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到2020年全省90%以上的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支持鼓励企业开发红茶、乌龙茶、紧压茶、速溶茶、袋泡茶、花草茶、蒸青茶及保健茶等茶叶新产品;优先支持茶叶企业、科研单位、食品饮料企业等联合攻关,重点研制开发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药品、茶饮料、茶多酚等产品。10.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的市场辐射能力,优化整合市场资源,配套完善市场监测、信息收集发布设施,新建、扩建2-3个具有集散功能、年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建成1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茶叶期货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系统。整合信阳、南阳等主产区现有市场资源,新建和扩建3-5个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年交易额超3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在重点县及乡镇建设50个茶叶产地市场。支持茶叶储藏保鲜等,在茶叶重点产销区改扩建储藏能力达50-100吨以上的保鲜库50座。积极发展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经纪人队伍,推广连锁经营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11.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