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3.47KB ,
资源ID:47924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92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

1、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农业企业 栏目导航 首页 : 青春飞扬 : 农业发展 : 农业科技 : 农业发展 : 农业资源 : 给我留言 : DFDGDFFF : 平台维护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全站搜索 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古老而文明的农业国之一。19491999年,新中国走过了整整50年的历程。50年来,尤其是最近20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产业结构不再是单一的农业,而是农工商齐头并进

2、,农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温饱不再是农民的梦想,小康或更高层次的生活标准成了我国农民的追求。农村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向更新更高的领域迈进。 一、辉煌的成就 1、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吃饭问题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成就是巨大的。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由11318万吨增加到50000万吨左右,增长了34倍,平均每年递增31,远远高于同期27的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在人口增长1倍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9千克

3、增加到400千克左右,提高了近1倍,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棉花、肉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也都有较大的发展,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农业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四分之一。然而,中国仅用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民以食为天,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就为国家自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工业化长期以来在城乡隔绝背景下进行的格局,城市工业化和

4、农村工业化同步进行,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全国各类乡镇企业总数已经达到2500万家,实现增加值20700亿元,累计吸纳了13亿农业富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外贸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兴起。目前全国小城镇已发展到16000多个,我国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3、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改革之前的1978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34元,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162元,粮食消费中细粮比例达80以

5、上,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4200万。从总体上说,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出现了吃讲营养、穿讲时尚、用讲高档、住讲宽敞的可喜变化。在沿海比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有3-4亿农民生活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奇迹。 二、农村改革的几点经验 1、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尤其是在国民经济转轨时期,这一点尤为重要。20年的改革经验证明,任何时候忽视农业,我国农村及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6、,相反,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就能顺利发展。 2、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工作的首位。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是首要问题,因此,粮食问题是基础之基础。任何时候,粮食的短缺都会引起人们的不安、影响社会的稳定,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前一段时期,由美国引发的“谁来养活中国”的争论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粮食自给对我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始终坚持保护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我国人口的80集中在农村,地域上也是绝大部分在农村。因此,我国经济的最终发展是农村的发展。而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既是消费市场主体,也是生产主体。只有保护好他们的利益,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农业、农村及国民经济的全面发

7、展。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4、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不动摇。改革20年来,任何时候都没有动摇过这一基本经营制度。在首轮15年承包期到期后,政府又适时地将承包期延长至30年,从而保证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性。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完全适用于农村,也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将会继续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农村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我们要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须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

8、产力发展要求 三、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相对频繁,1994年旱灾、涝灾并发,直接引发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的紧张局面。1997年北方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导致了粮食减产。1998年上半年,在夏粮主产区发生的涝灾、风灾和虫灾,导致了夏粮的大减产。连续发生的洪涝和大面积干旱灾害,反映出我国抗灾能力还比较弱。主要原因:一是各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不力;二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三是堤坝不配套,调洪能力弱。根本原因是农林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大江、大河的治理欠帐较多,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工程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所致。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9、。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3,增速继续回落,增幅是1994年以来最低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宗农产品、畜产品价格低迷,销售不畅,决定了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收入增长难以超过上年水平。加之粮食定购任务的核减和市场收购进度的放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来自农业收入的增长。其次,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以及外出务工环境趋紧,使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受到限制,农村非农产业难以支持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另外,在减负不力的地方,农民负担过重分流了部分收入,也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的低速增长和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不好,已使农民产生消费紧缩的倾向和生产投入的下降。农民

10、生产投入的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还会影响农产品的供给;农民生活消费增长的下降,不利于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还会影响到农村市场的拓展。即期消费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预期不高,将使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进而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的进出口对国际市场供求及价格都产生着重大影响。由于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今后一个时期,不排除西方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粮食贸易对我施压,利用粮食武器对我制裁,对我国食物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受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影响,农业将进一步对外开

11、放,必将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按国际规则开放长期被隔绝的国内农产品市场,而目前国内农产品的低价优势正在随着日益增高的生产成本而消失,加之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滞后、农业科技发展相对缓慢,农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预计下个世纪初叶,随着贸易保护政策的减少,国外大量优质廉价的农产品将冲击我国农产品市场,国内种植业等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将受到严重影响,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出现相对萎缩,直接影响国内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就业及经营收入。 4、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过去的20年间,我国耕地以年均300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减。

12、下个世纪初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量耕地仍将被占用,由于实行退田还林、还草、还湖,江河上中游地区一些不适宜耕种的耕地将逐步退下来,仅25度以上的不适宜耕种的陡坡地全国就有9100万亩。预计到2030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将只有12亩左右,比目前人均数减少1/4。另一方面,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3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危机将成为下个世纪初叶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5、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

13、面积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上面积的38,土地荒漠化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而且仍在以每年24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大体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规模;由于对草地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长期超载放牧,90的草地已经开始退化,沙化、碱化面积也逐年扩大。以水土流失、盐碱化、沙化和土壤养分失调为特征的耕地质量不断退化,灌溉水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据估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近3亿亩。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患逐年发生,北方地区干旱加剧,灾害损失逐年加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6、农业生产成

14、本不断上升,边际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且地块零星分布,目前平均每户耕地还不足8亩,属超小经营规模。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的农产品,只有不断增加资本物质技术投入,这样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尤以物质生产成本上升最为明显。如1988-1998年,我国农业综合平均每亩增加收入197,而同期农业生产费用却上涨了200。下个世纪初叶,受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将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制约,甚至有可能继续呈下降趋势,而农业生产成本预计仍将保持增长,最终导致农业的收益下降,影响农民的经营

15、收入。 7、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对采用新科技,实现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数达3.48亿人,都挤在有限的土地上,而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约195亿人,约有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继续增加,到“十五”期末有可能达到18亿。与此同时,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农业领域容纳劳动力的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和绝对量开始出现了“双下降”局面,加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呈扩大趋势,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还将丧失一些就业岗位,因此,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农业劳动力净减少的趋势仍将保持下去,农业部门将成为劳动力输出部

16、门。但是,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国有企业难以完全摆脱困境,加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增加,城镇失业率将呈上升趋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难以较大增加,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为困难,农村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严重制约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8、从长远看,我国粮食供需仍存在短缺。有关部门近期对20002030年的粮食生产和需求量进行了研究,以1和12的增长速度得出的粮食产量均不能满足未来对粮食的需求,必须有相当数量的进口;若以14的增长速度计算,也只能做到粮食供需总量的大致平衡。因此,为了国泰民安,粮食生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切不可放松。 四、农村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建

17、议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农产品市场体制。重点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体制。其次,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第三,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第四,健全粮食储备制度。 2、在政策上加强对农业的保护。我国工农关系发展到今天,尚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据有关专家测算,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补贴仍然是

18、负值,即使是粮棉大提价的1994年,也为-8多。因此,如不及早研究对农业的保护问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农业将同其他产业一样,在国际市场竟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政府可以考虑减少或者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使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得以休养生息。 3、继续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首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据测算,1980-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019元,其中来自于各企业的工资性收入增加了374元,其贡献率达185。同时,要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通过小城镇的发展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将一部分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农民的收入有一个大的提高。 4、促进农业

19、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合理选择,我们应从多方面营造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进程。我国今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改善小农经营模式。因为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外部投入的增强和科技含量的提高,而这又有赖于农户这一“载体”要具有相应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大农场式的上地规模经营的局限性。以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为特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比较效益。它既不触动家庭经营,又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谋求农民的整体规模效益,使农户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殖的好处,是符合中国国情

20、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值得大力推广。 5、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首先要大力推广现有的科研成果,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5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已经研究成功的另一半科技成果亟待推广应用。二是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重点攻克对下个世纪初叶农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农业科研项目。三是尽快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增加重大农业技术储备。四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继续加强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业中、高等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农业函授等,大规模举办各种短期专项培训,形成农业高等专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短期专项培

21、训有机结合的完整的农村教育体系。 21世纪中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占城镇村居民点建成面积的861,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2。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与问题的初步分析,提出了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应选择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地区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并将重点在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突破结构制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可持续农业;农村经

22、济;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1问题的提出目前,中国农民约占126 X 10 8总人口的70,农村占全国城镇村居民点面积的861,而农业产值只占 GDP的 17 2。“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已成为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与农村既是基础和优先领域,也是最具挑战和难度最大所在。人类步人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人关键时期。当前乃至今后2030年内,中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科技与文化素质差的基本国情还难以根本改观,而且,未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还面临着食物安全、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

23、的持续性。农民经济收益的挑战”,以及加人世贸组织(WTO)之后来自国际贸易激烈竞争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工农之间、城乡之间逐步趋向协调发展。1999年与1979年相比,农业种植业产值比重由78.1下降到575,牧业、渔业产值分别由 168和1.5上升到 297和103。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带来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二、三产业的较快发展。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首次高于农业产值,使得中国农村非农经济成分超过了农业经济。然而,随着农村人口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与农民增收的问题日趋突出,目前约有互

24、4的农村劳动力仍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此外,中国人口增长与耕地锐减的反差不断拉大,农业地位与其保护措施不相配套,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传统农业产品质量与WTO贸易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亦愈益暴露,成为新时期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2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1以经济效益为中,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中国,当工业迈入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之时,广大农村由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自身落后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的限制,并没有随之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产业化水平很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收人增长缓慢。而农民由于积累少没有投资能力,也缺乏投资的冲动,社会资金则因农业比较效益低

25、也不愿进人农业,致使农业成为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产业,迄今中国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农业产业体系,大量的农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生产、加工和销售不能很好地衔接。农业产业化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本质是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产业体系,使中国的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的同时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特点是能够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有机联系起来,把生产领域和交换领域密切联系起来,把资源利用和市场需求联系起来,同时在农业产业内部建立起合理的分工体系。因此,健全农业产业化与社会化服务体系,

26、强化产业联系,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既是实现中国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措施,也是协调解决中国农户叫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破现阶段农业发展所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根本途径。 22重视农业清洁生产,促进农村生态化发展 1989年UNDP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即生产的全过程污染控制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正式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以高度集约化和大量化学物质投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及其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在农业领域的清洁生产正在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中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增产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高投人来推动。1999

27、年与1978年相比,中国粮食产量增长了167倍,而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却分别增长了467倍和272倍,对照国外经验,约有20啪一35属于无效使用。据估计,目前中国受劣质化肥和农药严重污染的农田分别达16.7 X 10hm4和667.0 X10 4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7,因农业环境污染年损失粮食在 100 x 10。kg以上。中国一些城和郊区农田因遭受重度污染,所生产的粮食和蔬菜污染物质含量多半超过世界卫生组织(仰10)规定的标准。近些年来,中国农业清洁生产与农村生态化选择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即依靠发展生态农业,寻求既能增加农业生产,又能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农业持续发展模式1”。199

28、2年以来,中国已建成不同层次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 2000多个,覆盖耕地面积达 1333 3 X 104llmZ,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7,无疑对21世纪前期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发展“绿色产品”和无公害生产,是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中国加人WTO,要参与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因此转变过去主要依靠化学物品高投人和粗放经营方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23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农业国际化发展 进人90年代以来,农业国际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向,美、英、法、澳等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修改自己的农业政策或粮食出口政策,以适

29、应农业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要求。中国农业国际化对于克服农业的先天不足,提高农业综合能力,进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将生积极的影响”,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生产部门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目前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达2070,因此失去了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优势。而蔬菜、水果、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在国际市场上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畜牧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它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猪、羊、牛肉价格分别比国际

30、市场低50、50和80。因此,肉类生产将是中国农业的一个重要优势领域;中国是世界上第一渔业大国,水产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其价格竞争与生产规模优势都比较明显”。总之,中国农业国际化发展应着眼于3个方面:一是按照资源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替代。特别应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菜、果、油等)方面取代东亚国家,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二是根据要素禀赋和产品特性,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作物的选择上更偏重于劳动密集程度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作物,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劳动投入达到增产;三是从专业生产的角度,立足地区特色,完善基地建设,强化产业分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好满

31、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24遵循地域差异性,促使经济区域化发展 中国地带差异性大,因此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与模式亦应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农村非农产业发育较好,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与商品化率较高,以工业、第三产业的收益补助农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村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长期低成本工业化与城市化累积起来的环境污染与耕地资源的锐减。未来发展应以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促进农村实用科技推广应用,以及产业转移与替代升级,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的综合化、生态化与高效性问;中西部地区农村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劳动力素质较低,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村面临着土地严重退化与农村相对贫困化的双重压力(8)。农村持续发展的突出

32、问题是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产生的资源衰竭与环境退化。为此,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将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农村脱贫致富。在省(市)域层次,旨在适应WTO要求,立足比较优势的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必将成为新的趋向。如黄淮海地区小麦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和柑橘产业带、新疆棉花大业带、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玉米一大豆产业带等建设步伐必将加快,以质量与效益提高替代传充的数量扩张,从而实现地区性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3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中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应优化制度环境311土地制度创新土地制度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制度创新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