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8.62KB ,
资源ID:47794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794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国政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国政论文.docx

1、宁国政论文学号 07135010009013 中 南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明理、激趣、授法、导练”姓 名:宁国政专 业:汉语言文学层 次:专升本入学时间:2007年3月管理中心:中南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湖南双峰电大指导老师:向北平 2008年11月20日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明理、激趣、授法、导练”摘 要: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巴尔扎克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可见,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大动力。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1处理好“两少两多”,培养学生阅读兴趣。2积极鼓励学

2、生说真话,抒真情。3分析传统作文评改弊端,倡导民主评改。4.培养学生作文的责任感和积极地热爱生活的情感。5.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悟。6利用想象,获取灵感。7善于观察,发展思维。8方式多样,培养能力。9注意评价,培养人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关键词:明理 激趣 授法 导练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明理、激趣、授法、导练”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评议教学改革的创新精神召唤下,提高中学生作文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次巨大而又艰难的系统工程。多年来,中学生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参差

3、不齐,无论是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从构思情节结构等方面来看,都有待于语文老师运用科学理论来研究和实践。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努力寻找新思路,研究优化教学效果的对策,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几年来,本人结合实际,因地质宜,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现就此谈几点体会。一、兴趣是作文的关键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问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

4、,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这种事物有所认识或参与某种活动体验到情绪上的愉悦后发生的。正如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的最大的动力。”巴尔扎克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可见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他们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不会主动积极、心情愉悦地去学的,反而觉得是一咱负担,

5、 很难学得好。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作文的兴趣从哪旱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之上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渐渐地把“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自觉自愿的要求。下面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处理好“两少两多”,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所谓“两少两多”是指少讲、少做各种练习册;多读书、多背诵。讲得多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做得多(不是说一点不做)占用学和时间。在课本中自读篇目只提自读要求。多读可以在读中求理解;多背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不仅要求背诵篇目要背,不些虽然没有要求背诵的部分,

6、只要与写作贴切,也可适当、适量地作背诵要求。应当承认学生尤其是初高中生升学压力大,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况且当前供中学生用的练习册,模拟题虽不少,但运用中学生的优秀读物,我认为十分有限,反映到作文中的自然就借鉴少、内容空。于是,我推荐征订一些品质较高,结合写作文及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如作文、(语文报)等。它们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既有利于语言积累,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同时也为学生作文拓宽了道路。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每节课我都利用58分钟的时间,请几位同学来背诵下段(篇)美妙的文章,讲述一个故事,复述一篇课文(文章)。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品味。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

7、生在思考中有所领悟,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当然,这种做法一定要锲而不舍,让学生们把这慢慢培养成为一种兴趣,继而成为一种习惯。(二)积极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目前,一方面是中学生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思维角度,文章结构单一,为了合乎标准而不惜用虚假的故事路数、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由于片面地割裂生活的写作的联系,课外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因而写作语言的表现能发展迟缓,相应地,笔下也无法表现出同生活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复杂多样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边热衷于大而无纲的章法技巧的训练,一边又拿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单

8、凭手中的一支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向的评价(通常学生只是注意老师给的分数,等级或老师给的评语)在这种极端形式下,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作文对学生无法产生吸引力。例如:初一时学生对作文不喜欢,最主要的是他们觉得写出文章难。为什么难?主要是教师规定的框框太多,内容要求严格。写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刻苦学习。即使写得不好,甚至瞎编,教师也往往给予肯定,称之为中心思想健康。反之,学生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尽管通顺流畅,真实自然,但由于中心不好,也打入冷宫,学生因而感到没写的。再者,老师取款小的学生也是过早地指导他们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用这些套子一套,学生写起来就困难了。最后学生往往作文全班一个

9、格调,读起来索然无味。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同出同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去年12月份的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

10、园白茫茫的一片,七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11、。(一)培养学生作文的责任感和积极地热爱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生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物质生活(以行为为轨迹),另一层是精神生活(以感受为轨迹)。文章所选材的生活是这“两种”生活的有机结合。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而要从感受发端,展开想象。“想象”又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以“观察”为本。观察要认真细致。做到人木三分,透视事物的根本。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人们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几乎毫无顾忌地提出了要引导学生自学地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而对这些提法和主张,到底具有多大的操作性,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当下实际

12、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片面强调审题,立意以及技法的讲授;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如何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引导。我认为:首先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应该致力于把学生写作向文学创作的高度引导,而不是像长期以来形成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敷衍,应付的层次,引导他们树立为文的高度责任感,彻底搞清楚为何而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深深地介入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自觉地联系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才能进步将写作与自我需要、个人兴趣、情感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折射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文章真实、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鲜明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写作成为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才能

13、培养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积极引导他们树产为人、为文的责任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地拥抱生活的态度,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重要前提,也只有这个前提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处。现在的学生怕写作文,为了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情况往往是一谈到勤备总是离不开牛顿、居里夫人;一讲到成功于后天的努力就说爱因斯坦、爱迪牛。小时候,一提起身残志坚就忘不了海伦、张海迪千篇一律,没有了自己的东西。这种膏药似的写作套路与现在的中国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十分敏感的心灵是极不对称的,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突破的重点。(二)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悟观察是一种科学研究、艺术创造和教学的重要方法,观察是艺术创作的源

14、泉。 作文教学中常听到学生说的一句话是“没有什么可写”,果真是没什么可写吗?学生的生活果真单调乏味?我想这中间大有研究。同一篇作文,为什么有的学生写得出,有的学生写不出,这中间抛开写作技巧外我认为根本是在于学生缺乏做生活主人的态度,他们缺乏发现美的眼光,对周围的人或事熟视无睹,对外界的“风声、雨声”充耳不闻。平时不观察,不积晷,作文时自然成为了无米之炊”。例如:在作文中,有的同学感到没什么可写,或写的简略、粗糙,对人或事物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差,没有养成自觉地认真观察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习惯。那么,中学生作文教学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写出好的作品呢?我想重在心

15、灵的感和思想上的悟,多写感悟作文。感悟是什么?感是感觉、感动、感想、感概,它属于情感领域的活动。悟是觉悟、领悟、颖悟、开悟、彻悟,它属于认识领域的活动。感悟是作文的内容,是思想、是情感;感悟是生命体验,是个性的体现,强调作文的感情是尊重人本思想。(1)“感”要真实观察生活。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当它进入文章进总是要经过作者的分析、认识,才提炼到文章中去的,感悟正是对生活的这一消化过程。生活是本源,“感,要真切,生活是基础,没有对生活进行细一心的观察,感受就无从谈起,同时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得观察。这样,

16、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受要真切。感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细心的观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础,但还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没有情感的参与是不行的,我们从“感”字的字形来看。“感”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心”就是情感受,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进行情感浸润的意识和习惯,让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终入心。只有入心,方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否则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写作中人之情,景之情,事之情,情情相同,达到文情辞动。(2)“悟”要深刻。“悟”就是思考。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

17、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感悟则是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有感悟才会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天天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所以常常处于他人思想淹没的危险中。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促成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者。“悟”要深刻。感悟不是简单地、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或社会的命题,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刻性。对生活的感悟,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普通,从表象到本质的深入过程。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而作文欲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作

18、文必须对身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继而发出独特而深刻睥生命感悟。当然,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进,若只局限于对外在事物的现象,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乏。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或媒介,那么感受和体验则是这桥梁、媒介的重要基础。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到,摸得着,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观察不仅要善于深入外部世界的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即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良性的,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3)观察生活要“细”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当学生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师要联系实际,具

19、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一、由表及罩,深入思索。一次,有个学生清晨上学,经过学校传达室,听到老传达员火爆爆地对着话筒叫:“什么?什么?忘记了?长着脑袋干什么的?说得轻巧,忘记了。这是浪费,是不负责任。”这个同学听了到班上去告诉其他同学,语文老师听到了,觉得得很有意义,就启发同学们议论,传达员为什么要说成是“浪费”?“不负责任”,甚至责备对方“长着脑袋干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有些同学还特地去走访了老传达员,了解到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平凡而又有意义的小事,他们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稿子,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二是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宜“粗”

20、。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个点上,落实在某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得细致、逼真。许多同学写有关“运动会”的命题作文,往往写成“消息报道”、“概括报道”,主要是由于没有细致观察的缘故。三、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目力于某一个人或某一种具体事物。这“目力”又怎样具体运用?还是不能囫囵地看而是要“化整为零”,从各个侧面去看,有的同学在银杏树下看了半天,但写出来的银杏新姿却既无“新姿”又无“新意”

21、,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类现成词语,凡是大树均可运用,原因是没有从树的干、枝、叶、皮、果等方面作细致的观察。经教师具体指点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看得细致,描写也就细腻得多,生动得多。四、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观察与思维,联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材料,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观察为文之所以瘦而瘪、浅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不开,拓不开。比如写人,要能够通过察言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五、随时采撷,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

22、良好的观察习惯,也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思索所得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也就会渐渐提高。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热爱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辐射出深沉的悟性。学生一旦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他们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罩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写作文,仅写自己

23、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

24、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小作者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无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二)善于观察,发展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

25、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果然新

26、颖、鲜活多了。(三)方式多样,培养能力。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当上了小老师、假如我是校长、异想大开、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我还时时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白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

27、纸上。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又说:“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成为学生作文时追求的一种境界。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一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

28、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兴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四)注意评价,培养人格要注意作文评价

29、的开放,作文评价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比如,拿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性问题“雪化了变成什么?”来说,如果按照思维的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个学生说“变成春天”,我们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要满怀激情地鼓励他说得好。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脑海中能近闪出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诗情的意象么?作文评价中,我们有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有的老师将“钢笔在纸上蹭着痒”判作“荒诞”,将“老鼠撞到墙上,不省鼠事斥为“生造”,这些评语无疑会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泼上冷水,久而久之,会渐渐熄灭他

30、们心头的创造火种。要想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真正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做到的。总而言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陶行之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对于新时期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作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作文从小就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跃然纸上。参考文献1胡寅生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12月2黄龙飞初中语文考场作文题型突破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3程红兵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4期)4陈萍 精心指导学法,培养写作能力教改探索1998年第5期)5靳力中考作文思维能力大突破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6许文华 如何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湖南教育总第450期 2004年7月7张吉武中考快速作文指导文心出版社 2002年4月8万志勇 黄冈中考作文指南南方出版社2003年3月9方洲 初中生作文全程训练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3年5月10王寿山 作文教学设计浅谈湖南教育总第455期2004年12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