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96KB ,
资源ID:4776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76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及澳大利亚贸易相关性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及澳大利亚贸易相关性分析.docx

1、中国及澳大利亚贸易相关性分析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相关性分析摘要:自1972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额快速发展,目前中澳贸易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成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在不断发展,但在此期间,也存在有不少问题,中澳关系的不对称依赖性和在推动中澳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进程中我们遇到一些难题和争端会对中国造成严重的影响,认识了解并很好的处理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们研究的关键。关键词:中澳双边贸易 互补性 自由贸易区 不对称依赖性1.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关系回顾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的一部分,建国后以至于英国结盟,而此时的中澳

2、外交关系几乎处于隔绝状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和美国的实力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世界形势的变化促动了中澳关系的转变。中澳两国虽然此期间内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是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商业往来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民间进行了。1941年澳大利亚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澳贸易额仅有462万美元,1972年双边贸易额也仅有8655万美元。1972年,中澳两国正式建交,建交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之后中国确定了改革开放国策后,中澳之间的政治经贸往来不断加强。随着政治关系的改善,两国的经贸合作也有了极大的发展。1973年,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两国双边贸易额为

3、2.16亿美元。1981年,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向中国提供发展援助的国家。1984年,双边贸易额增加到11.83亿美元,科技文化领域也进一步加强合作。1986年,两国建立了部长级经济联合委员会以协调经济关系。虽然在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时间后中澳政治关系急转直下,澳大利亚也开始对中国进行制裁。但是,在这段期间内,双方的经济贸易,文化与技术合作仍然在进行。由于多年以来中澳双方交往的扩大以及加深,尤其是经贸关系的加深已经使得中澳关系回到过去相互隔绝的境地,双方也主要从经济上考虑双边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形成的巨大市场及其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地位,能够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利益。于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

4、澳关系开始进入了理性务实的交往。此时,澳大利亚的贸易重心也已经转向了东亚地区。同时,欧洲统一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使澳大利亚更增强了与亚洲合作的紧迫感。1997年,澳大利亚联合政府发表了第一份外交贸易白皮书,指出澳大利亚四对重要伙伴为美国、日本、印尼、中国,并将中国列为最重要对外关系之一。2.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关系的现状1999年,江泽民主席对澳大利亚的访问是两国建交后中国国家元首对澳大利亚的首次访问,宣布建立两国高层的定期会晤制度,并将就共同构筑两国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对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再次之后,两国签署了贸易、投资、征税、文化、科技

5、、教育、民航等一系列协定。合作范围从单一贸易往来扩大到包括贷款、经济援助、技术合作、双向投资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全面经济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两国经贸关系又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随着中澳贸易合作的逐步发展,2005年4月双方开始了自由贸易协定的第一轮谈判。2007年6月,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第九轮谈判在北京举行。双方重点就服务、投资、非关税措施、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由于在服务和投资和投资方面双方分歧较大,谈判进展缓慢,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仍有信心,并在努力寻找办法缩小分歧。2009年是澳大利亚同中国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决定性时刻,两国双向贸易达到8

6、50亿澳元,占了澳大利亚贸易总额的17%。2010年6月,澳大利亚同中国双边贸易已达到850亿美元。3.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发展主要特点伴随着中澳双边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的改善,双边贸易迅速发展,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第一,贸易总量增长迅速,贸易份额稳定。据澳大利亚的官方统计,2004年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2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7.4%,这是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市场。同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80.2亿美元,增长34.5%;从中国进口131.5亿美元,增长40.8%;澳方逆差51.3亿美元。据统计,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用了24年,

7、从50亿到100亿美元,只用了6年。而在2003年到2004年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翻翻,实现了另一个百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284.38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121.96美元,同比增长51.1%,出口增额在澳大利亚前15位贸易伙伴中是最快的,向中国的出口占澳出口总额的11.6%,中国仍位列澳出口市场的第二位,仅次于日本。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16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7%,从中国的进口占其总进口额的13.7%,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美国。2006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34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5%,高出澳洲对外贸易平均

8、增幅7.4个百分点。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154.1亿美元,增长25.6%,向中国出口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12.5%,中国位列澳洲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日本;澳大利亚192.4亿美元,增长18.4%,从中国进口占其出口总额14.5%,比排名第二的美国高出0.6个百分点,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06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为38.2亿美元,占澳逆差总额的41.4%,下降4.1个百分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2007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444.8亿美元,增长28.5%,高出澳大利亚货物贸易平均增幅11.7个百分点。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200.1亿美元,增长30.1%;自中国进口

9、244.6亿美元,增长27.2%;逆差44.5亿美元,增长15.4%,中国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在2008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573.0亿美元,增长28.9%,高出澳大利亚货物贸易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279.3亿美元,增长39.6%;自中国进口293.8亿美元,增长20.1%;澳方逆差14.5亿美元,下降67.5%,中国为澳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2009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619.4亿美元,增长8.9%。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333.7亿美元,增长21.4%;自中国进口285.7亿美元,下降2.8%;澳方

10、顺差48.0亿美元,而上年为逆差。中国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而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唯一取得正增长的。根据澳洲贸易委员会指出,今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有望攀至1000亿澳元(折合910亿美元)。目前,澳洲与中国去年贸易额增加近30%,达860亿澳元。中国是澳洲最大贸易伙伴。 去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澳中双边贸易仍有可观的增长。若此一趋势不变,澳中双边贸易有望达到910亿澳元。2009年澳大利亚对中国进出口额金额同比%总贸易额占比%进口额28,566-2.817.9出口额33,36921.421.7第二,商品的进出口结构互补性很强。两国之间贸易互补

11、性的强弱,体现着一方集中出口或进口的产品是否为对方集中进口或出口的产品,决定着两国双边贸易发展的潜力。从整体来看,中澳之间亿垂直分工形式开展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中澳两国在资源禀赋上的互补性是两国贸易关系发展的基础中国和澳大利亚在自然资源禀赋和要素条件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 矿产资源丰富,在生产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而中国人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 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有比较优势, 这种天然的互补性构成了中澳两国贸易。综合贸易互补性取决于产业特别是优势产业的贸易互补性。中澳两国各自具有极强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互不重合,两国产业竞争性不强。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以纺织

12、品服装鞋类食品化工和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和少量高新技术产品;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主要以铁矿砂羊毛氧化铝糖粮食小麦等初级产品为主和少量高附加值的制成品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主要是工业产品,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型产品。中国自澳大利亚的进口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尤其是非食用原料产品占初级产品进口总额的56%。工业制成品中,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商品主要为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占工业制成品进口总额的60.7%。从长期看中澳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互补程度紧密, 并在日益增强。两国之间有56.52%的产业呈现较强的贸易互补性,特别是在各自具有极强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绝大多数都具有较强

13、的贸易互补性。由此,可以推断两国综合贸易互补性会比较强。基于中澳两国之间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大部分产业特别是各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贸易互补性较强、综合贸易互补性近年来不断增强。我认为,中澳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很大,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前景广阔。除此之外,还有中澳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对称,双边贸易领域在不断拓宽,双边贸易对两国的重要性上升等特点,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之间,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但是这个状况在2009年首次得到变化,澳方顺差48.0亿美元。4.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存在主要问题不对称依赖关系第一,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资源类商品难以替代。矿产品一直是澳大利

14、亚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09年出口额为24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3.4。贱金属及制品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21.2亿美元,增长58.3,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4。纺织原料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12.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1。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除总体出口增幅有所下降外,铁矿砂等主要出口商品仍保持稳定增长,而以铜、铝、钢铁等为主的金属制品出口增幅甚至高于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矿产品中,铁矿石在澳对华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对重要位置。中国占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另外,亚洲很多国家如今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它

15、们也构成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潜在出口市场。铁矿石的消费与经济关系直接挂钩,而且目前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采用长流程工艺生产钢材,这使得铁矿石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种很强的刚性消费品。我认为,中澳从两国的双边贸易分析来看:一国对另一国贸易的重要性,不仅取决于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双方贸易关系的不对称依赖程度,特别是不对称的脆弱程度。衡量贸易不对称关系脆弱性的指标主要是一国对另一国进出口商品的市场替代性。替代性越强,脆弱性依赖较小的一方在贸易谈判中往往拥有更多的定价权,它同时在双边经济合作关系中,具有更多的主导权。虽然从总体来看,全球铁矿石储量较为丰富,但对铁矿石生产却处于较为集中的态势。全球铁矿石

16、产量主要集中在两拓与巴西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手中,这使得该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寡头垄断。对于矿商来讲,其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间接控制铁矿石价格。除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外,中国铁矿石的另一主要进口来源国是印度。然而,从未来趋势看,中国从印度大量进口铁矿石不仅是购买成本问题,而是买不买得到的问题。印度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其亚洲崛起过程中的潜在竞争对手。目前,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其成交量仍然不断扩大。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出口前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较为乐观。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矿产品贸易依赖性很强,特别是铁矿石的进口。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核心经济利益也集中在铁矿石贸易上。据中国海关统计,铁矿石是中国第四大进口商品,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来源地。鉴于此,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的依赖程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矿产品的替代性很小,而造成澳大利亚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