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熟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项目实施方案常熟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实施方案常熟市城乡规划局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北京建设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OO七年七月文档修订纪录:版本号版本日期变更描述更新者变更批准人1.0.02007-07-06项目启动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黄玉芳第1章 引言1.1 文档目的本文档基于对常熟市城乡规划局信息化建设现状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常熟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目标,针对常熟市城乡规划管理的建设领域,经过双方多次沟通、交流整理而成,目的是确认平台建设的组织、计划(包括实施进度、项目测试和培训),以及项目文档的管理、风险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管理等措施。为下一步
2、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平台开发实施的部署、各方人员的配合提供参考的依据。1.2 文档范围文档内容涵盖了常熟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全流程各环节(项目组织、进度计划、文档管理、项目控制管理、测试计划以及培训计划等)的诸多内容。1.3 读者对象本文档读者包括常熟市城乡规划局领导、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承建方领导、实施项目组成员等。1.4 参考文档1 常熟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1.5 术语、缩写和专有名词解释缩写、术语解 释第2章 项目组织2.1 项目组织结构为保证常熟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开发的顺利实施,我们建议分别成立项目总体组、项目研发组、质量管理组、工程组、数据生产组和项目用户组。项目总
3、体组由常熟市城乡规划局、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和北京建设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负责项目的变动控制、质量保证检查,风险监督控制、项目进度检查等工作。项目开发组负责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和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设计工作以及系统的模块设计、代码实现等开发工作,由北京建设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人员组成。北京建设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织7名以上相关技术骨干组成。质量管理组负责整个项目需求调研、设计、开发和交付等环节的质量保证。由北京建设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名质管人员组成。工程组负责项目交付阶段的培训、系统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的辅导等工作。由北京建设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多名工程人员与常熟市城乡规
4、划局系统管理员组成。数据生产组主要负责数据录入、转换与数据库建库,确保数据的质量和进度。主要将由北京建设数字科技公司负责指导数据的转换以及提供相关软件工具。项目用户组由常熟市城乡规划局人员组成,负责提供系统需求,承担快速原型和系统原型的试用和需求反馈工作。项目用户小组的具体人员和工作职责由常熟市城乡规划局安排确定。1.2 项目组织分工组 名职 责负责人项目总体组负责项目的变动控制、质量保证检查,风险监督控制、项目进度检查等工作常熟市城乡规划局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高苏新建设数字 黄玉芳 技术总负责负责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设计工作的总体把关以及项目开发组、工
5、程组、质管组、数据生产组成员的组织、协调。黄玉芳 硕士项目开发组负责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和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设计工作以及系统的模块设计、代码实现等开发工作孙永忠 硕士董素菊 高级工程师项目工程组负责系统安装调试、用户培训和系统维护、数据转换等工作。张爱民 硕士质量管理组负责软件的测试与文档编写,确保软件的质量及文档规范化和标准化崔莹 工程师数据生产组负责数据录入、转换与数据库建库,确保数据的质量和进度魏豫 工程师项目用户组负责提供系统需求,承担快速原型和系统原型的试用和需求反馈工作待定1.3 主要开发和系统集成人员(一) 主要开发人员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 称责任或分工相关经验1.
6、 黄玉芳男35研究生测绘管理高级工程师系统总体设计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主持(8年GIS开发经验)、苏州、宁波等地规划管理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持设计2. 孙永忠男35研究生软件工程高级工程师项目设计与开发北京宣武、朝阳、惠州等地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3. 董素菊女27大学计算机工程师项目设计与开发苏州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等系统设计与开发4. 郭仁国男29大学信息系统高级工程师项目设计与开发北京宣武、朝阳、苏州、上海等地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5. 张海涛男27研究生计算机工程师系统开发苏州、昆山等地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6. 张乐男28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苏州、昆山等地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7、7. 邱岭男27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苏州、泰安等地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8. 王雪飚男25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通州、青岛等地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9. 崔莹女25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师质量管理苏州、朝阳等规划系统质量管理、文档编写10. 郭子剑男25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师质量管理苏州、昆山等地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11. 魏豫女26大学计算机工程师数据建库组织大庆、岳阳、阳江、常德等地规划管理数据建库组织工作12. 侯丹红女27大学美术工程师美工苏州、朝阳、天津、建设部、黄山、九寨沟等多个项目的界面设计(二)系统集成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 称责任或分工相关经验1. 郑杰男32大学信息系统
8、工程师系统集成苏州、上海等地规划部门的系统建设项目集成实施2. 张爱民男28研究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师系统集成苏州、昆山、常熟、泰安等地规划部门的系统建设项目集成实施3. 高俊峰男23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师系统集成苏州等地规划部门的系统建设项目集成实施4. 张冬芹女23大学计算机助理工程师系统集成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项目集成实施、文档编写第3章 项目进度计划项目的任务分解、资源要求和时间进度安排如下:第4章 项目测试4.1 测试阶段划分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等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测试(OOT)。项目的测试工作贯穿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主要包括:分析(OOA)测试、设计(OOD)测
9、试和编码(OOP)测试,以及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准备阶段开始于软件产品的需求分析时。此时,要成立此项目的测试小组,即规定投入哪些测试人员来测试此软件。测试小组成立后,测试小组就按照此软件的整体进度安排和需求分析文档,制定总的测试计划;同时,测试小组的各个成员要按照总的测试计划和各自的测试任务及相应的需求分析部分,制定各自的测试计划。在软件处于设计和编码阶段时,测试人员要参考此软件的设计文档,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例如:要进行模块测试时,测试人员需参考其详细设计文档,设计好每个模块的模块测试用例;要进行组装测试时,测试人员需参考其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设计组装测试用例;要进行系统测试时,测试人员
10、要参考其需求分析文档,针对系统的每个功能点来设计系统测试用例),并准备好测试数据和估计预期结果。(其中,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要经过测试小组自身的商讨和项目经理的仔细审批,最后定稿)。与此同时,测试小组要搭建好测试的软、硬件环境。在测试进行中,测试人员要按照设计好的测试用例中的测试步骤,仔细地进行模块测试、组装测试和系统测试,记录整个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将出错结果反馈给开发人员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进行回归测试,直到测试结果正确为止。在测试接近尾声时,测试小组的各个成员要根据各自的测试情况,提交测试分析报告。最后,测试小组再根据整体测试情况与各成员的测试分析报告,提交总的测试分析报告。4.
11、2 测试时间安排按照项目进度计划的安排,整个平台的测试工作将贯穿平台建设的始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2007年8月13日2007年12月14日,进行单元测试。主要是对开发人员提交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32007年11月26日2007年12月21日,进行平台所有系统的集成测试。与平台所有系统的安装调试阶段相结合,完成整个平台的集成测试。第5章 培训计划5.1 培训阶段划分在本系统网络建设正式启动后,与之配套的系统培训计划也同时实施。我们将根据用户不同岗位的特点,安排富有经验的培训人员,制订一套科学而又实用的用户培训计划。具体的培训日程需要与系统开发进程相配合,总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 基础培
12、训期:我们将在系统基本软件采购的同时,对常熟市城乡规划局有关人员进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以保障后续培训和系统操作的顺利进行。主要涉及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培训时间为1-2天,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工作穿插进行。(二) 专业基础软件培训期:在专业软件采购、安装完成后一周内进行。主要涉及内容包括购买的ARCINFO系统软件等;主要由厂家派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时间培训对象ArcInfo和ArcSDE 的安装常熟市城乡规划局1天有关技术人员ArcMap简介及上机指导常熟市城乡规划局0.5天有关技术人员ArcCatalog简介及上机指导常熟市城乡规划局0.5天有关技
13、术人员ArcToolbox简介及上机指导常熟市城乡规划局0.5天有关技术人员Oracle 的安装、简介及上机指导 常熟市城乡规划局1天有关技术人员(三) 合作培训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提交开发成果的同时提交相应文档、系统可执行文件,并进行操作培训,以便有关操作人员尽快熟悉系统,也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和改进。(四) 交接培训期:在系统开发基本完成后,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系统性地对各类操作人员能够集中培训,作为开发成果正式交接的一部分内容。 5.2 培训时间安排具体的培训日程大致安排如下:1 基础培训期:可安排在2007年8月进行。2 专业基础软件培训期:可安排在2007年9月或10月进行。
14、3 合作培训期:可安排在2007年11月21日或11月24日进行。在平台系统部分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4 交接培训期:可安排在2007年12月21日或12月28日进行。在平台全部系统安装调试后进行。第6章 文档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提交的各类文档应与系统相一致,满足用户对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应用开发的需要,文档应该全面、完整、详细、清晰,应提供整个系统建设的文档,包括需求调研、系统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对应的全部管理规范和技术文档。另外还包括运行版本一致的、开发实施方拥有所有权的可执行代码。所有纸质文件应符合ISO标准的A或B系列图纸标准,建议采用A4标准格式。本次项目将提供以下
15、标准文档:6.1 软件类文档6.1.1 数据库设计及实体模型编写责任人:孙永忠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外部设计2.1 标识符和状态2.2 使用它的程序2.3 约定2.4 专门指导2.5 支持软件3 结构设计3.1 概念结构设计3.2 逻辑结构设计3.3 物理结构设计4 应用设计4.1 数据字典设计4.2 安全保密设计6.1.2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责任人:孙永忠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系统概述2.1 系统背景2.2 系统功能2.3 用户特
16、点和分类2.4 设计和实现限制条件2.5 用户文件2.6 假设和依赖条关系3 功能需求3.1 功能需求概述3.2 系统功能3.2.x 功能3.3 数据需求4 接口需求4.1 接口标识和图示说明4.2 用户接口4.3 硬件接口4.4 软件接口4.5 通讯接口5 非功能需求5.1 系统质量需求5.2 安全性需求5.3 保密性和私密性需求5.4 环境需求5.5 人员和培训需求5.6 包装和交付需求6 系统验证和确认需求6.1 系统验证方式和验证记录6.2 系统确认方式和确认记录7 其他需求7.1 需求标识7.2 需求溯源矩阵7.3 需求分配表7.4 尚未解决的需求问题8 附件6.1.3 概要设计说明
17、书编写责任人:孙永忠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系统架构设计表述3 架构设计的目标和限制条件4 使用用例视图4.x 使用用例实现5 逻辑视图5.x 子系统逻辑视图6 过程视图7 物理使用视图8 实现视图9 数据视图10 规模、性能和质量11 系统出错处理11.1 出错信息11.2 补救措施11.3 系统维护设计12 注释6.1.4 详细设计说明书编写责任人:孙永忠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系统设计结构分解3 系统详细设计描述3.1 模块1设计说明
18、4 用户接口详细设计描述5 系统编程和实现说明6 注释6.1.5 开发设计编写责任人:孙永忠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模块开发情况表3 功能说明4 设计说明5 测试说明6 复审的结论6.1.6 测试计划编写责任人:崔 莹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计划安排2.1 软件说明2.2 测试内容2.3 测试1(标识符)2.3.1 进度安排2.3.2 条件2.3.3 测试资料2.3.4 测试培训2.4 测试2(标识符)3 测试设计说明3.1 测试1(标识符
19、)3.1.1 控制3.1.2 输入3.1.3 输出3.1.4 过程3.2 测试2(标识符)4 评价标准4.1 范围4.2 数据整理4.3 尺度6.1.7 单元测试报告编写责任人:郭子剑审核责任人:崔 莹目录:6.1.8 系统测试报告编写责任人:崔 莹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测试概要3 差异4 测试充分性评价5 测试计划执行情况5.1 测试项目5.2 测试机构人员5.3 测试结果及发现6 对软件功能的测试结论6.1 软件能力6.2 限制7 评价7.1 软件能力7.2 缺陷和局限性7.3 建议7.4 测试结论8 批准6.
20、1.9 用户使用手册编写责任人:崔 莹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项目概要2.1 简介2.2 用途2.3 功能2.4 特点2.5 范围3 运行环境3.1 硬件环境3.2 软件环境3.3 安全环境3.4 其他环境4 安装与初始化5 运行操作6 附录6.1.10 程序安装维护手册编写责任人:崔 莹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标识1.2 系统概述1.3 文档概述1.4 与其它计划之间的关系2 引用文档3 安装概述3.1 描述3.2 联系地点3.3 支持材料3.4 培训3.5 任务3.6 人员3.7 保密性与私密性4
21、 为软件中心操作员提供特定现场信息4.x 现场名4.x.1 进度表4.x.2 软件清单4.x.3 设施4.x.4 安装队伍4.x.5 安装过程4.x.6 数据更新过程5 软件用户的现场专用信息5.x 现场名5.x.1 进度表5.x.2 安装过程5.x.3 数据更新过程6 注解附录6.2 管理类文档管理类文档遵循ISO9000要求建立,包括:6.2.1 开发计划书编写责任人:黄玉芳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项目概述2.1 工作内容2.2 主要参加人员2.2.1 项目管理人员2.2.2 项目技术及实施人员2.3 产品2
22、.3.1 代码程序2.3.2 文档2.3.3 服务2.3.4 非移交的产品2.3.5 验收标准2.3.6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2.3.7 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3 实施计划3.1 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3.2 接口人员3.3 进度3.4 预算3.5 关键问题4 支持条件4.1 计算机系统支持4.2 需由用户承担的工作4.3 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5 专题计划要点6.2.2 质量保证计划编写责任人:黄玉芳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1 引言1.1 标识1.2 系统概述1.3 文档概述1.4 组织和职责1.5 资源2 引用文档3 管理3.1 机构3.2 任务3.3 职责4 文档4.1 基本文档4.
23、2 用户文档4.3 其它文档5 标准、条例和约定6 评审和检查6.1 软件需求(规格)评审6.2 系统/子系统设计评审6.3 软件设计评审6.4 软件验证与确认计划评审6.5 功能检查6.6 物理检查6.7 综合检查6.8 管理评审7 项目策划阶段的SQA活动8 评审和审核8.1 过程的评审8.2 工作产品的审核8.3 不符合问题的解决阶段项目定义的过程工作产品质量记录评审/审核活动9 软件配置管理10 工具、技术和方法11 媒体控制12 对供货单位的控制13 记录的收集、维护和保存14 日程表阶段活动日期15 注解附录6.2.3 工程进度报告工程进度报告将每周整理后提交。编写责任人:张爱民审
24、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1 本周工作概述2 存在问题3 解决办法4 下周工作计划6.2.4 项目培训记录编写责任人:黄玉芳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6.2.5 项目会议记录编写责任人:黄玉芳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6.2.6 系统初验验收书编写责任人:黄玉芳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6.2.7 系统初验报告编写责任人:黄玉芳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6.2.8 系统试运行报告编写责任人:张爱民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4 引用文件2 系统运行准备和设置3 系统标准运行程序4 故障和回复5 紧急情况处理6 诊断与维护6.2.
25、9 系统终验验收书编写责任人:黄玉芳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6.2.10 系统终验报告编写责任人:黄玉芳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6.2.11 技术总结报告编写责任人:孙永忠审核责任人:黄玉芳目录:6.2.12 项目总结报告编写责任人:孙永忠审核责任人:项目管理组目录:1 引言1.1 标识1.2 系统概述1.3 文档概述2 引用文档3 实际开发结果3.1 产品3.2 主要功能和性能3.3 基本流程3.4 进度3.5 费用4 开发工作评价4.1 对生产效率的评价4.2 对产品质量的评价4.3 对技术方法的评价4.4 出错原因的分析4.5 风险管理5 缺陷与处理6 经验与教训7 注解附录第7
26、章 项目控制管理7.1 风险控制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基本前提之一。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项目风险管理由4类过程组成: 风险识别确认哪些风险有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展,并记录每个风险所具有的特点。 风险量化评估风险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评定项目可能的产出结果的范围。 风险对策研究确定对机会进行选择的步骤及对危险作出应对的步骤。 风险对策实施控制对项目进程中风险所产生的变化作出反应。7.1.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包含两方面内容:识别哪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进展以及记录具体风险的各方面特征。风险识别不是一次性行为,而应有规律地贯穿整个项目中。风险识别包括识
27、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指项目工作组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计等。外在风险指超出项目工作组等控制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如市场转向或政府行为等。常见的风险包括: 项目规模与结构不确定性风险 商业风险 客户相关风险 业务不确定性风险 过程风险 技术风险 与人员数目及经验相关的风险 周边环境风险 基础准备工作风险7.1.2 风险量化风险量化涉及到对风险和风险之间相互作用的评估,用这个评估分析项目可能的输出。这首先需要决定哪些风险值得反应。风险量化由于包括诸多因素而较复杂。7.1.3 风险对策研究风险对策研究包括对机会的跟踪进度和对危机的对策的定义。对危机的对策大体分以下三点:避免排除特定威胁往往靠排除威胁起源。项目管理队伍绝不可能排除所有风险,但特定的风险事件往往是可以排除的。减缓减少风险事件的预期资金投入来减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如为避免项目产出的产品报废而使用专利技术),以及减少风险事件的风险系数(如买投保),或两者双管齐下。吸纳接受一切后果。这种接受可以是积极的(如制定预防性计划来防备风险事件的发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