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部反射区第五章 足部反射区一、肾脏1、解剖: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的两侧,属于腹膜外位器官,其形状如蚕豆,一般成人肾脏长约10厘米,左肾的上端与第11胸椎体的下端相平齐,下端与第2腰椎体相平,右肾由于受肝脏的影响其位置比左肾略低与半个椎体。2、生理功能: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形成尿液,它以尿的形式排泄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尿素、尿酸等)和多余的水分以保持体内细胞生活环境的相对平衡和人体代谢的正常运行,尿形成以后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内储存,当膀胱内的尿量储存到一定量的时候再由尿道排除体外。3、足部反射区的定位;位于双足底第1、2跖骨体近端的二分之一处,即足底的前中
2、央的凹陷处。4、按摩肾脏反射区的作用:补肾壮阳、温经通脉、清热利湿。5、按摩肾脏反射区的适应病症:高血压、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静脉曲张、水肿、前列腺肥大,头痛、阳萎、早泄、不育症,遗精。6、按摩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约四至六次。二、肾上腺1、解剖:位于腹膜之后,肾脏的上方,约拇指大小,2、生理功能: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其功能是维持人体的水盐代谢的平衡,皮质对人体极为重要,如果将两侧的皮质全部切除可引起死亡,骨髓质分泌肾上腺激素,可使血压上升,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对人体起应急的作用。3、肾上腺反射区的
3、定位:位于双足底第二骨跖与耻骨间关节所形成的“人”字交叉处的稍外侧,在肾脏反射区的上方。4、按摩肾上腺发射区的功效:补肾,活血祛风,抗休克,抗过敏。5、按摩肾上腺反射区的适应症:各种感染病症、关节炎、心律不齐、昏厥、各种过敏症、糖尿病、腰膝酸软、下肢无力、不育症。6、按摩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部按压三、四次。三、输尿管1、解剖:位于抚摸的后方,唯一富有弹性的肌性管道,上端起自肾盂,下端止于膀胱,全长约20-30厘米,管径为0.5-07厘米,全程有三处狭窄。2、输尿管的生理功能:输送尿液到膀胱的管道。3、输尿管在足部反射区的定位:位于双足底
4、肾脏反射区到膀胱反射区间的弧形区域。4、按摩输尿管反射区的功能:清热利湿、利尿排石、泻火解毒5、适应症:输尿管结石、风湿、关节炎、动脉硬化、尿路感染6、按摩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肾反射区向膀胱反射区按摩四至六次。四、膀胱1、解剖;膀胱位于盆腔内,耻骨联合的后方,膀胱是一个囊状肌性储尿器官,伸缩性较大,成人膀胱的容量约300-500毫升,新生儿膀胱的容量约30-50毫升2、膀胱的生理功能、具有暂时储尿的功能3、膀胱在足底反射区的定位:位于内踝的前下方,双足内侧足舟骨的下方,踇展肌的侧方4、按摩膀胱反射区的功能:清热泻火、通利小便、5、适应症:膀胱
5、结石、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遗尿6、按摩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按压四至六次。五、尿道、阴道1、解剖:尿道是向体外排尿的管道;男女尿道的形态不完全相同;女性:女性尿道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穿过尿生殖膈,终于尿道外口,长约35cm,其特点是:宽短直,故易引起逆行感染;女性的阴道与子宫连接,是排出月经和分娩胎儿的通道。男性尿道,起自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穿过前列腺,尿生殖膈,尿道海绵体,终于尿道外口,成年男性的尿道长约18cm。2、生理功能:具有排尿的功能,男性的尿道还具有排精的功能;3、定位:位于双足跟的内侧,自膀胱反射区向上延伸至跟腱;4、功效:解毒
6、、消液、利尿通淋;5、适应症:尿道炎,白带增多,阴道炎,尿路感染,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6、按摩手法:由足内侧向足踝后方向,拇指推按35次;六、大脑1、解剖:位于颅腔内可分位,端脑、间脑、小脑、脑干四部分的重为人体总重量的50:1,男性的大脑重约1375.3g,女性为1315.14g,它是由两个大脑半球构成;2、生理功能:具有感觉分析功能,调节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的功能,调节体温、生殖功能,以及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3、在足部反射区的部位:位于双拇指近节基底部,肉球处,左大脑的反射区左右趾,右大脑半球的反射区在左趾;4、功效:具有平肝潜阳,清头明目,镇静安神,舒
7、经通洛;5、适应症:高血压,低血压,头痛头重、头晕、失眠;6、按摩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拇趾趾端向根部按摩三至四次。七、额窦1、解剖:位于前额,为构成眼眶之骨,在眼睛眶上脊处,有俩个中空的空隙,含有气体,并衬有粘膜,称之为额窦。2、生理功能:对发音起到回音作用。3、在足底的部位:位于双足趾的五指尖端,左脑的反射区在右足上,右脑的在左足上 。4、功效:清热疏风,通络止痛。5、适应症:鼻窦炎、头痛、头晕、头重、失眠、发烧。6、手法:拇指尖由外向里刮压,其余各趾是自上而下刮压35次。八、垂体1、解剖:位于颅中窝中部的垂体窝内,可分为腺垂体和精神垂体。
8、2、生理功能: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它分泌促生长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骨的生长,幼年时这种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巨人症,如果分泌不足可引起侏儒症,催乳激素主要是促进乳腺的发育,在妊娠晚期和哺乳期可促进乳汁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的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可促进卵泡的生成发育,在男性可促进精子的生成,黄体生成素可促进黄体生成,在男性可促进睾丸的发育以及分泌雄性激素,神经垂体不具有分泌功能,只具有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催产素;3、垂体在足部反射区的定位:位于双足底踇趾基底部的中间偏
9、外侧;4、按摩垂体反射区的功效;调节内分泌、平衡营养;5、适应症;各种内分泌失调,遗尿、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症、高血压;6、按摩手法;由上向下深入定点按压3-5次;九、小脑、脑干1、解剖:位于颅后窝内,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脑干上接间脑,下与脊髓相续;2、生理功能:是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的张力,协调肌肉运动:3、定位;双踇趾近节基地部的外侧,左小脑在右足,右小脑在左足;4、按摩小脑反射区的功效:疏风清热、通络止痛5、适应症:脑震荡、失眠、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症6、按摩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的拇指指端施力,向趾根方向按摩三至四次。十、三叉神经1、解剖;位于头颅的两侧,属于混合性神经
10、,含有躯体运动,躯体感觉两种纤维,有三个分支:颞支,又称眼神经,为感觉性神经,主要分布与泪腺、眼球、结膜以及上睑鼻背皮肤,上颌支,又称上颌神经,为感觉性神经,分布与上颌窦、鼻腔、口腔顶的粘膜以及口裂和眼裂之间的皮肤及上颌诸牙、牙龈,下颌支,又称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分布在耳前、口裂以下的皮肤、口腔底、舌体的粘膜以及下颌诸牙、牙龈;2、生理功能;是面部感觉神经,指挥咀嚼肌的运动神经,支配眼部、上下颌、口腔、颜面皮肤、肌肉运动以及感觉3、定位:双足拇趾第一节外侧,在小脑反射区的前方,左右交叉;4、按摩三叉神经反射区的功效:活血通络、止痛5、适应症: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部神经麻痹、失眠、牙疼;6
11、、按摩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拇指指端施力,由趾端向趾根按摩三至四次。十一、鼻子1、解剖:位于头面部,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嗅觉器官;2、生理功能:湿润空气、清洁空气、嗅觉功能;3、定位:位于双足踇趾趾腹内侧向后延伸到踇趾甲的根部,第一趾间关节前,左右交叉;4、按摩鼻子反射区的功效:通利鼻窍;5、适应症:急慢性鼻炎、鼻塞、喷嚏、过敏性皮炎、上呼吸道感染;6、按摩手法: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方向拇指推按3-5次。十二、颈项1、解剖:是介于头、胸及上肢之间,2、颈项的生理功能:能够协调头部做各方位的运动;3、颈项在足部反射区的定位:位于双足底大踇指的根部,左右交叉;4、按摩颈项反射区的功效:舒经通络、柔颈止
12、痛;5、适应症:颈椎病、高血压、近视、落枕;6、按摩手法:延踇趾的根部向足的内侧旋压3-5次。十三、眼睛1、解剖:位于眼眶内,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眼球略呈球形, 2、生理功能:为视觉器官,对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最为敏感,视觉不仅能使我们能够认识到外界物体的大小、颜色、形体、位置和运动的情况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平衡;3、眼睛反射区的定位:位于双足底第二与第三趾间,左右交叉;4、功效:清肝明目5、适应症: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老花,远视。6、按摩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定点按压五至六次。十四、耳朵1、解剖:位于头部的两侧,是听觉和维
13、持平衡的器官,可分外耳、内耳、中耳,耳朵的听觉很灵敏,从10次至2万次每秒的声波它都能听到,外耳和中耳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是听觉和位觉感受器,外耳包括外耳廓、耳道、耳膜,耳廓主要由皮肤和弹性软骨构成,耳廓下方无软骨的部分为耳垂;2、生理功能:感音和维持平衡的功能;3、耳朵反射区的定位:位于双足底第四和第五趾间,左右交叉;4、按摩耳朵反射区的功效:开窍聪耳、补肾;5、适应症:耳炎、耳鸣、重听、平衡障碍;6、按摩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定点按压五至六次。十五、甲状旁腺1、解剖:是棕黄色扁椭圆形小体,一般有上下两段,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后方
14、,有时也可能埋藏在甲状腺实质内;2、生理功能:调节人体内钙磷代谢,如果将腺体切除人体中的血钙浓度降低,则会出现手足的抽搐,可致死亡;3、定位:位于双足的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处;4、功效:补肾养肝,柔肝养筋;5、适应症:甲状旁腺功能的亢进和低下,恶心吐,筋骨酸痛,尿道结石,失眠,佝偻病,低钙性的肌肉疼,胃肠胀气,指甲脆弱,肠道蠕动缓慢,手足麻木,各种过敏症状,6、按摩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夹住被施术的拇趾,以食指第二节指骨内侧固定于反射区位置,以拇指在其上加压,定点按压三至四次。十六、甲状腺1、解剖: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略呈H形,位于人体颈前部正中,喉和气管的两侧,可分为
15、左叶和右叶,以及连接左右两部的夹部,左右叶的后外方与喉,气管,食道相互;2、生理功能:是碘的储存处,并分泌甲状腺素,其主要的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体内脂糖肪和蛋白质分解氧化过程,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以及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3、定位:位于双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以及第一跖骨远側部连接带状;4、功效:调节激素分泌,平衡阴阳;5、适应症:甲方甲低,怕冷怕热,肥胖症,消瘦症,急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失眠心悸,情绪不稳,婴幼儿身材短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6、手法:以拇指固定,食指弯曲呈镰刀状,以食指侧缘施力,沿第一跖骨头由上向下方向按摩三至四次。十七、斜方肌1、解剖:
16、位于顶部和背上部,为三角形扁肌,两側相合而成斜方形,起自枕骨,项韧带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和肩胛冈等处,斜方肌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冈,下部肌束可使肩胛冈下降,全部肌束收缩可使两侧的肩胛骨脊柱靠拢;2、定位:位于全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大约一横指成带状区域;3、功效:舒筋通络,祛风除湿,缓急止痛;4、适应症:肩周炎,睡眠不足引起的肩部酸痛,落枕,前斜方肌综合症即胫肩上肢手麻酸痛无力的症状;5按摩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由外侧(小趾一侧)向内侧(拇趾一侧)按摩四至五次。十八、肺与支气管1、解剖: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位于胸腔内纵隔
17、的两侧呈半圆锥形,左右各一,中间由心脏与大血管隔开, 2、生理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为了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必须不断的从外界摄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3、定位:位于斜方肌反射区的后方大约一横指宽的带状区域,气管位于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三趾延伸区域;4、功效:补肺益气、清热解毒5、适应症: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上呼吸道感染;6、按摩手法:肺: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自内侧(跳拇一侧)向外侧(小趾一侧)按摩约四至五次。支气管: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3-5次。十九、腹腔神经丛1、解剖:位于膈肌的内侧角及动脉裂孔的前方,围绕在腹腔动脉和肠粘膜上
18、动脉的周围,以及两侧肾上腺之间,由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交感神经节的组成,并在节与带之间一小的神经支相连;2、生理功能:在大脑的支配下,管理腹腔内器官的活动;3、定位: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肾与胃反射区的周围;4、功能:调理三焦;5、适应症:肠胃胀气、腹泻呕吐、打嗝;6、按摩手法:足跟向足趾方向拇指交替推按3-5次。二十、胃1、解剖:位于腹腔的上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壶状,主要有容纳食物和消化食物的功能,上口叫喷门与食道相互,下口叫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中间叫胃体, 2、生理功能:容纳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3、定位:位于双足底第一跖趾关节后方约一模指宽;4、功效:降逆
19、和胃、养气止痛;5、适应症: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泛酸;6、按摩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不能少于3分钟。二十一、胰1、解剖:位于胃的后部,呈长条状,可分位胰头、胰体、胰尾,胰腺有两种分泌物,是由胰腺腺细胞所分泌的外分泌液,另一种是由胰腺内的胰岛素细胞所分泌的内分泌液;2、生理功能:胰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内分泌分泌胰岛素等激素,对人体内糖的代谢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分泌分泌胰液,对消化过程(特别是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起重要作用;3、定位:位于双脚脚掌内侧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4、功效:降糖、清胰;5、适应症:消化系统及胰脏本身疾患,糖尿病,胰腺炎
20、等;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约三至四次。二十二、十二指肠、解剖位置:十二指肠位于右上腹,是小肠的起始部分,全长约25至30厘米,上接胃的幽门,下连空肠,呈字形包围着胰头,它的内侧壁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胰腺和胆囊所分泌的胰液和胆汁从这个共同开口进入十二指肠进行消化,结合肠液将食物的性质起到彻底的消化和吸收;、生理功能: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3、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掌第一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脏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功效:理气和胃、养气止痛;、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
21、、食欲不振、食物中毒等;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二十三、横结肠、解剖位置:横结肠位于腹部,全部被腹膜所包裹。起自右上腹,接升结肠向左腹部至脾脏附近转向下接降结肠。后方借横结肠系膜附着于右肾、十二指肠与胰腺的前面;、生理功能: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料;、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掌中间,横越脚掌成一横带状;、功效:泄泻、通便;、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等。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左脚由内侧向外侧按摩,右脚由外侧向内侧按摩三至四次。二十四、降结肠、解剖位置:降结
22、肠始于结肠左曲,与横结肠相接,沿腹后壁左侧下降至左髂嵴处,移行于乙状结肠;、生理功能: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料;、反射区位置:位于左脚脚掌中部,沿骰骨外缘下行至跟骨外侧前缘,与脚外侧线平行成竖条状;、功效:通便、导滞;、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等;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二十五、乙状结肠及直肠、解剖位置: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骼窝内,呈乙字弯曲,上接降结肠,向下进入盆腔与直肠相接;直肠位于左下腹盆腔内,骶、尾骨的前方,长约至厘米,上端接乙状结肠,下端终于肛门;、生理功能:运送大便至肛门排出;、反射区位置:位
23、于左脚脚掌跟骨前缘成一横带状;、功效:清热、通便;、适应症:乙状结肠及直肠疾患如乙状结肠及直肠炎症、息肉、便秘等;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外侧向内侧按摩三至四次。二十六、肛门1、解剖:位于骶骨尖端前正中约4厘米处,在会阴中心体稍后方是直肠的尽头与外界相通;2、生理功能:排便;3、位置:位于左脚脚掌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4、功效:消食导滞;5、适应症:便秘,痔疮,瘘管等;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按摩约三至四次。二十七、小肠、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中下部,上起自胃的幽门,下至盲肠,与
24、大肠相连接,长约至米;、生理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场所,小肠能不断蠕动,使内容物向前运动,同时,分泌肠液进行消化并吸收营养成分。小肠有淋巴组织,可消灭有害的细菌;、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掌中部凹入区域,被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反射区所包围;、功效:消食导滞;、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中指弯曲,以食指和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四至五次。二十八、心脏1、解剖位置: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前纵隔内,左右肺之间,三分之二在正中线的左侧;2、生理功能:心是心血管系统的中枢
25、。它不断地有节律地搏动,以推动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3、反射区位置:位于左脚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间,在肺的反射区后方(向脚跟方向);4、功效:补气益气;5、适应症:心脏疾患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恢复期、心力衰竭的恢复期、心律不齐、心脏缺损及循环系统疾病;6、手法:之一(轻手法):以拇指指腹自脚跟向脚趾方向推按;之二(中手法):以食指第二指节背面向脚趾方向推按;之三(重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跟向脚趾方向按摩三至四次;施术时先用轻手法,如患者能承受,再用中手法,如患者无异状,再用重手法。二十九、脾脏1、解剖位置:脾位于左季肋区的后外侧,胃底与膈之
26、间,恰与第911肋骨相对。脾为椭圆形器官,质软而脆,呈暗红色。受暴力打击易破裂,造成致命性出血;2、生理功能:脾有贮血机能,贮有约30血小板,能产生淋巴细胞,并产生抗体参与体内免疫反应。脾能吞噬死亡和衰老的红细胞、为红细胞“修整”结构,吞噬细菌和清除血液中的其他异物;3、反射区位置:位于左脚脚掌第四、五跖骨之间,心脏反射区后(向脚跟方向)的一横指处;4、功效:健脾化湿;5、适应症:贫血,皮肤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烧,炎症,增强免疫抗癌能力,配合放射治疗;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按摩三至四次。三十、生殖腺、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男性生殖腺是
27、睾丸。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为生产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女性生殖是卵巢,位于骨盆内,左右各一,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反射区位置及手法:位置一:双脚脚掌足跟中央处;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按摩三至四次;位置二:双脚外踝后下方跟骨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与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位置相对称),睾丸、卵巢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输精管、输卵管的敏感带在三角形斜边;手法:以拇指固定,食指弯曲呈镰刀状,以食指侧缘施力按摩三至四次。或以拇指指腹施力按摩三至四次;、适应症:性功能低下,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三十一、颈椎1、解剖位置:
28、颈椎位于脊椎最上端,由七节颈椎体构成, 2、生理功能:支持头部作各种运动;3、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4、功效:舒经活血;5、适应症:颈项僵硬,颈项酸痛,各种颈椎病变(骨刺及因颈椎病引起手麻手痛等);6、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夹住被施术的拇趾,以食指第二节指骨内侧固定于反射区位置,以拇指在其上加压,定点按压三至四次。三十二、胸椎、解剖位置:胸椎位于脊椎的上段。上接颈椎,下连腰椎,由节胸椎骨构成;、生理功能:胸椎是脊椎的一段。脊椎作为人身体的支柱,在活动时保持全身平衡。脊髓既有神经传导机能,又有反射机能;、位置: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跖骨下方从跖趾关节直到楔
29、骨关节止;4、功效:活血、通脉;5、适应症:肩背痛;6、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施力,沿着足弓内侧缘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三十三、腰椎、解剖位置:腰椎位于脊椎的中段,下接胸椎,下连骶骨,由五节腰椎骨构成;、生理功能:腰椎是脊椎的一段。脊椎是人身体的支柱,在活动时保持身体平衡。脊髓既有神经传导机能,又有反射机能;、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骶骨反射区;、功效:活血通络;、适应症:腰背酸痛,腰椎间盘突出,骨刺及腰椎其他疾患;6、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施力,沿足弓内侧缘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三十四、骶骨、解剖位置:骶骨位于脊
30、椎的下段,上接腰椎,下接尾骨,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略带弯曲;、生理功能:骶骨是脊椎的一段。脊椎是人身体的支柱,在活动时保持全身平衡,脊髓既有神经传导机能,又有反射机能。、位置: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距骨下方到跟骨止,前接腰椎反射区,后连尾骨反射区;、功效:活血通络;、适应症:骶骨骨刺,骶椎受伤,坐骨神经痛等;6、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拇指指腹施力,沿足弓内侧缘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 三十五、尾骨内侧1、解剖位置:尾骨是脊椎的尾部,由45块退化的尾椎结合而成,形体较小,上部与既骨相接,下端游离;2、生理功能:尾骨是脊椎的尾部。脊椎作为人身体的支柱,在活动时保持全身平衡。脊髓既有神经传导
31、机能,又有反射机能;3、位置:位于双脚脚掌内侧,沿跟骨结节后方内侧的一带状区域;4、功效:活血通络;5、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6、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拇指固定在脚掌跟部,食指弯曲呈镰刀状,以食指侧缘施力,沿脚后跟自上而下刮压全足跟部内侧,在该处改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进行定点按压后轻轻抬起,再沿着足跟内侧缘向脚趾方向按摩,共作三次。三十六、前列腺或子宫、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男性: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围绕膀胱颈和尿道起始部,被尿道和射精管贯穿。后面与直肠相邻。前列腺分泌乳白色的弱碱性液体,为精液的主要成分。老年人可因前列腺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前列腺肥大,压迫尿道,致使排尿困难;女性:子宫是一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依直肠。是受精卵发育成长为胎儿的场所;、反射区位置:位于脚跟骨内侧,踝骨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前列腺或子宫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子宫颈的敏感点在三角形斜边的上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