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86.66KB ,
资源ID:47748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74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诗词鉴赏方法理论探索.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诗词鉴赏方法理论探索.docx

1、诗词鉴赏方法理论探索诗词鉴赏方法理论探索1、什么样的诗算有意境唐诗宋词,我在十六七岁时即已爱好,经常讽诵,有时也学做几首绝句或先说意境,意境这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著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日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

2、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其实这三者

3、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再来看什么样的诗才算有意境,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联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是描写

4、气候,属采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下面举出具体例子: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嘤嘤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下面就来看看刘勰所举的例子。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状少好),灼灼(状鲜明)其华。之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宜其室家。灼灼,描写桃花的红艳,是图貌;也赞美新嫁娘容貌的美艳,是与心;即情景交融,就是有意境的诗。这里好象没有写出一种境界来,为什么说有意境呢?王国维人间词活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这里,写桃树的少好和桃花的红艳,用来兴起新嫁娘的年轻和容貌的明艳,反映

5、了诗人喜悦赞美的感情,这就是有境界。不过这种用意没有明白说出,这就属于三境中的情境。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令我来思(助词,犹兮),雨(下)雪霏霏(形容雪大)。依依写军人出征时看到柳枝的柔弱,是图貌,又反映了依依不舍的感情,是与心,即情景交融,写出了意境。诗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音搞,状明亮)出日。愿言思怕,甘心首疾(头)。妇人想望丈夫回来,象天旱想望下雨,却是太阳照耀,不会下雨。杲杲是状日出,又反映妇人失望的心情,也是情景交融。诗小雅角弓:雨雪瀌瀌(音标,状雪下得大),见睍(音现)曰消。受到谗言毁谤的人说,谗言很多,像雪下得大,看到日光说雪要融化,为什么不融化,还是相信谗言呢?瀌

6、瀌是图貌,也反映受到谗言毁谤的人的失望心情。诗周南葛蕈: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共鸣喈喈。喈喈描写黄鸟的鸣声,也反映妇人喜悦的心情。诗召南草虫:喓喓(音腰,状虫鸣声)草虫,趯趯(音提,状跳跃)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妇人想念丈夫,独自听到虫鸣,感到节令的变化,引起心忧。喓喓描写虫声,引起感触,也是情景交融。以上引了诗经中的六个例子,灼灼依依是图貌,描绘形貌;杲杲瀌瀌是写气,写气候:喈喈喓喓、是附声,写声音。这里既随物宛转,又与心徘徊,做到情貌无遗,即情景交融,有意境。作者把感情色彩著在景物上构成境界,含有感情,即情意,所以是意境。这是诗经中有意境的诗。物色里又说:及 离骚 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

7、尽,故重沓舒状。到屈原宋玉的楚辞中描绘意境的作品,就比诗经写的丰富了。九歌湘夫人:帝子(女)降兮北渚(小洲),目眇眇(状远视)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也反映情思的婉转波动。在秋凤中,洞庭湖波的起伏,也反映情思的起伏。这里也是情景交融,对景物的描绘更为丰富,像诗中有画那样,境界也更突出了。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状风声)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憟(犹凄怆)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音穴)寥(状空旷)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积蓄的雨水)而水清。憯(惨)凄增欷(叹息)兮薄寒之中人。这里写秋天气氛的可悲,下面还有描绘,且不说,光就这里写的,写风声,写草

8、木凋零,写天高气清,潦水尽而水清,写轻寒袭人,再结合远行送别,去故就新。用这样多方面的景物来衬托人物愁苦的心情。这里用景物构成的境界内容更丰富了,情感也极强烈。这就构成楚辞 的特色,与诗经中的写意境不同了。物色里又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是讲南朝刘宋时谢灵运的山水诗,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檄。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这首诗里,窥情风景,钻貌草木,不是诗人把感情色彩著到景物上来描绘草木的形态,是诗人看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结合上联,出谷日尚早,不作林壑有微

9、明,结合入舟阳已微,不作云霞无夕霏,却作敛暝色,收夕霏,太阳出来前的夜色被林壑收起来了,晚霞的飞动被云霞收起来了,这是写林壑和云霞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带有拟人化,它们会收敛暝色和夕霏了。再像芰荷迭映蔚,菱花和荷花反复地光采照映,菱花照荷花,荷花照菱花,蔚是光采,即互相照耀,这也是写菱花和荷花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蒲稗是两种水边的草,因依是互相依靠,非常亲密的样子,这也是写出蒲稗的情态。诗人把山水花草当作有情的,看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情态,这是谢灵运山水诗所具有的特点。上引这首诗的末了,作虑谈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者,试用此道推。虑淡,思虑安静对于名利就看得轻了,情意恰合自然合理,寄语养生的人

10、,试用这个道理来推求吧。即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情态,忘掉争名夺利,有利于养生。这就是志惟深远。这首诗写景物的情态写出了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谈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里讲的有我之境,即诗格里讲的情境或意境;无我之境即物境。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化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用泪眼问花写妇人的悲哀孤独,无人可问,只好问花了。用飞过秋千,秋千正是她同丈夫亲爱时打秋千处,现在丈夫出外游冶,

11、看到秋千,不堪回首。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写出在外飘泊的游子,孤独寂寞凄凉哀怨的心情,把这些心情著在景物上,无我之境象谢灵运的山水诗,写出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像元好问颖亭留别:寒波淡谈起,白鸟悠悠下。写出寒波白鸟本身所具有的情态,没有把自己怀归人自急的急迫心情加到寒波白鸟上去。所谓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就是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与不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不用我的感情色彩看到景物上去,还是用我的眼光来看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象淡淡悠悠,象上引的映蔚因依这种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还是诗人的眼里所看出来的,还是带有诗人的主观成分在内。因此用以物观物来说明,还不大确切

12、,倘用摄影来说,照相机是物,所摄的影也是物,但摄影时还要选择角度,注意光线距离,要选择美的镜头来摄影,这里也有摄影者的美学观点在里面。因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川里,含有诗人爱菊的感情,所以要采,含有诗人爱庐山的感情,所以说见南山。所谓无我之境就是诗格里的物境。人间词话又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

13、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要是作者没有自己的感受,只是把人家写过的意思再写一遍,人云亦云,既没有作者的情意,也行不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那就是没有意境的诗了。2、漫谈想诗 金开诚我曾不止一次听人说,现在报刊上发表的诗词赏析之类的文章,都是作者想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原来在阅读中并没有欣赏到那么多东两,只是为了写文章,所以才把这些意思想出来,使赏诗变成了想诗。这些同志还说,广大读者谁会这样去看诗词呢?所以,现在许多赏析文章是脱离群众的欣赏实际的。我认为这种议论虽然是有感而发,但却值得商榷。诗词赏析是一种文学研究工作,属于文学评论的范围,不同于随便浏览,所以很需要开动脑筋,

14、力求作出正确深刻的论述。就拿广大读者来说,如果想在诗词欣赏中真正得到思想教益和艺术享受,也是必须用心去想的。因为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主要完成于大脑。当然,接受诗词要通过眼睛或耳朵,没有它们,诗词的特殊信息就不能进入大脑;但无论如何,在阅读中间,字与字、音与音之所以会在内容上联系起夹,从而变成一项有意义的欣赏活动,主要还应归功于大脑的分析与综合。由于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分析综合早已习惯成了自然,所以人们仿佛觉得阅读与欣赏都是由眼睛(耳朵)就地完成的,但这毕竟是一种错觉。有句俗话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其实小和尚也不是完全无心的;倘若完全无心,那么连佛经的文字或声音符号都不能认知和记忆,也就无法念经了。但

15、小和尚毕竟用心不够,因此虽然念经,还是不解佛经的意义,感受佛经中的形象。所以在诗词的阅读与欣赏中,想诗乃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赏析作者与一般读者相比,只是想得更深透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研究工作毕竟要提高一步,才有助于促进一般的阅读。欣赏诗词要想,那么怎样想呢?由于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对象,所以就要按照它的特点去想它,具体说来主要有三点: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因此,准确地了解诗句的含义,就是第一个要想的问题。二、诗词是用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写出来的,表现为一句句话或一行行字,本身并没有形象性;然而人们在欣赏中却能产生丰富的形象感。这形象感的产生,从欣赏者一方面来

16、说,乃是因为根据诗句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了再造想象的缘故。因此,诗词欣赏者准确地按照诗句所规定的再造条件来进行再造想象,就是第二个要想的问题。三、诗词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因此,欣赏者在感受诗词所表现的形象时,还要进行恰当的联想,这就是第三个要想的问题。以上所说的三想,是由诗词这种认识对象的特点所决定了的。因此,任何人欣赏诗词,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事实上都在以上三个方面用过心思。现在要迫究的是,为什么有的人用了心思就有较深的心得,而有的人却难以深入呢?这里边当然有种种原因,其中有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所可以解决的。我现在想要着重谈论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在进行三想的时候,不能一头扎到诗词本身之上

17、,而必须善于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经验,把它和所读的诗词准确地联系起来,才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感受。下面主要以文史知识所发表的诗词赏析为例,来具体说说这个问题。首先在诗词字句的解释上,由于中国古代诗词不但是用古代汉语写的,而且还是精练含蓄、跳跃性较大的诗家语,它所反映的又是古代的社会生活和古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准确地解释字句既要借助有关的古代汉语知识、历史文化知识,还要借助欣赏古诗词的经验。关于这一点,在欣赏包含典故的诗词时,情况尤为明显。例如文史知识81年2期,有倪其心同志分析唐代孟浩然过放人庄的一篇文章。过敌人庄一诗粗看起来明白如话,然而倪其心同志根据律诗的规则和前人的注释,指出诗中第一句鸡黍

18、化用论语微子荷蓧丈人典;第五句开轩用阮籍咏怀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语点;第六句桑麻用陶渊明归田园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语意;末二句又用陶渊明在重阳节出宅把菊、酌酒醉归典。从而揭示这首诗在叙事、抒情中还有述志之意,写出了孟浩然原来想学孔子为了行义而谋仕,后来又像阮籍那样从现实政治中有所觉悟;最后追慕陶渊明的意向,有意要归耕田园。这一层自述志趣变化的含义,在诗句中蕴藏较深,倪其心同志是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诗词欣赏经验才把它挖掘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把古诗作为古代人的诗来读,显然表现了对原作各句的深入理解。其次,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来进行再造想象,这是欣赏中的重要环节,诗词需要反复玩味,所谓

19、玩味主要就是指读者在准确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去想象和感受它所表现的形象与情味。人类心理活动的实际情况是,任何再造想象(包括通过说明书去想象物品的样子,根据设计图去想象楼房的形象),都是需要借助想象者本身的知识经验的;而在诗词中,则因为诗句所指示的再造条件极其简练、含蓄而富有启发性,所以更需要调动读者的有关知识经验,才有可能把诗词所要表现的抒情形象充分想象出来。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首,其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所表现的形象,一般都认为是容易想象的,无非是说杜甫草堂的门外停泊着远航的船只。然而文史知识83年12期所刊李思敬同志的画意与诗情一文中,却表现了一种新的想象: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的西山

20、雪景之后,再把眼光投向窗外,又发现了奇观:透过他那院门口,又看到辽远的水面上飘着东去的航船。这又是一个合乎透视学原理的描绘:他把辽远的万里船和杜家的院门口压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以门口为画框,则万里船竟如泊在门中。这一新的冉造想象相当精辟有理,而作者之所以会对原句作出这种想象,则是因为他把绘画艺术中的透视学知识与原诗联系起来,从而对原诗所提供的再造条件有了新的理解的缘故。关于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文史知识81年5期所刊的张永芳问志的文章中,又有不同的再造想象,也是言之成理而颇有新意的:一般都认为四句诗一句一景,全部是诗人凭窗而望时见到的景物,我却以为第四句写的虽是实有之景,却未必会是与黄鹂、白鹭、西

21、岭同时出现在诗人眼前的景物,而是浮现于诗人心中的景象。在诗人触动离情的时候,平日久已见惯的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景,顿时浮上心头,历历如在目前,这是十分自然的。作者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想象,也是把有关的知识经验同原作联系起来的结果(详见原文)。由此可见,就像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一句看来简单的诗,通过仔细玩味及与不同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还是可能作出不同的再造想象;人们可能一时难以判别哪一种想象更符合诗人的原意,却显然可见两种说法都表现了对原诗的深入理解与感受。下面再说一个例了。文史知识82年10期中有葛晓音同志的读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文,原诗中写到著名画家曹霸为先帝御马玉花骢写生,那天先帝把这匹马牵到庭前

22、,曹霸受诏作画,须臾画成。接着原诗写道: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葛晓音同志对这四句是这样说的:骢马本不应站在御榻之上,一个却,字以疑怪的语气造成画马乱真的错觉,榻上庭前两马屹立相对的奇思又使这错觉更为逼真。屹字与上文迥字照应,便从双马昂然的姿态活画出它们矫健的奇骨。至尊和圉人太仆虽是陪衬,简略的神态描绘也都切合各自的身份。玄宗虽喜而只是含笑催促赐金,确乎是帝王风度。养马的国人与掌舆马的太仆在两马相比之下怅然若失,更是马官才有的特殊心理,这就从观者的反应巧妙地点出画马的神骏即使真马也难胜过。这种再造想象在诗词赏析中较为多见,它并没有用上什么特殊的知识经验(

23、如历史资料、艺术理论等),而只是凭着对原诗所提供的再造条件的细致理解。来进行再造想象,然后把想象的结果准确地记述下来,即成一段较好的赏析文章。说到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目前许多初学者写作诗词赏析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过多复述原作的内容,同时在复述中穿插一些解释或观感。这样的文章总波认为没有深度,不算有质量的评论。那么,为什么葛晓音同志也是复述原诗的内容井作解释和谈观感,却被认为是较好的赏析呢?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她根据原待所作的再造想象是较为确切而清晰的,可以说是揭示了原诗所表现的生动画面和幽默意趣,说得也较有分寸。这里所表现的再造想象,虽然表面看来并未运用特殊的知识经验,实际上却还是与作者的历史知

24、识、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经验密切联系的;在思维过程中不充分调动这些因素,也是没法作出这种再造想象的。最后说说诗词欣赏中的联想问题。凡是艺术,都有引发联想的功能,而诗词则是引发力较强、留下余地较大的一种。但联想的产生也有待于欣赏者用心玩味思索;假如一目十行,匆匆翻阅, 那么连诗中所表现的形象都无法准确再造, 也就更谈不上由此引发联想并感受隽永的诗味了。宋代司马光在续诗话中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司马光举了他读杜

25、诗春望的一串联想,而明确指出这种联想是必须思而得之的。思而得之也就是想诗。诗词欣赏中产生联想的情况相当复杂,但大致可归为两类,可以称之为预期的联想与非预期的联想。所谓预期的联想是指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已经期望欣赏者产上这种联想,为此而在诗中作了巧妙的限制与诱导,使读者在欣赏时能循着作者的意图去进行联想;这种预期的联想虽然意在言外,却是作者所要表现的诗词内容的有机组成。例如文史知识83年11期,吴战垒同志在在诗的含蓄美一文中说: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所写既是杨花,又不仅仅是杨花,而包孕着对风尘沦落的女子的深厚同情;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所写既是日暮春愁,又不仅仅是日暮春愁

26、,而流露了对国是日非的殷忧和感慨;而且更重要的往往在后面的深层意蕴。这一段中所举二例都属比喻范围,而被比的对象却是更重要的深层意蕴;欣赏者对这种意蕴是必须通过准确的联想才能发现的,而联想当然又离不开欣赏者已有的知识经验。非预期的联想,即并非作者在创作中有意表现的内容,只是因为欣赏者另有其特定的思想感情或生活经历,因此在欣赏中产生他所特有的联想。例如文史知识82年6期,胡经之同志在美感和真实中说:离别姑苏三十载,怀念故乡之情总是萦回不断。每当想起故乡,自然而然地就想起唐代诗人张继那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默想之际,自己便不知下觉地进入了诗中的境界,激起我对故乡的美好回忆:静夜河边的点点渔火

27、,深夜启程的乌篷航船,寺院清晨鸹鸹乱叫的树巅群鸦,隔壁庵堂昼夜常响的钟磐之声重新唤起了我对少年生活的多少怀念。当然我也想起了我曾经见到的枫桥。那时,苏州刚从日寇铁蹄下挣脱出来,享有盛名的古迹枫桥,满目疮痍,一片衰败景象唐代张继在创作此诗时,并没有想要引发读者的思乡之情;广大读者也并非都是苏州人,不一定都有对苏州的那些美好回忆,更不一定见过一片衰败景象的古迹枫桥。因此胡经之同志的那些联想乃是他个人所特有的,当然也是和他本人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在诗词赏析中,通过预期的联想把原作的深层意蕴挖掘出来,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就谈不上深入地认识原作。至于非预期的联想,则在一般阅读中乃是读者的自由联想;有

28、时,这种联想也能加深对某一首诗的感受,甚至成为特别喜爱这首诗的原因。但在作为文学研究的诗词赏析中,非预期的联想就可有可无。既然可有可无,那就要运用恰当;像胡经之同志所写的那一段,就很有感染力量,既有利于加深其他读者对原作魅力的认识,也使赏析文章本身很有特色。以上主要是谈在对诗词的理解与感受中应该怎样想。由于诗词赏忻属于文学评论的范围,所以如果写作正规的赏析文章,在理解与感受的同时,还不能不对诗词的思想和艺术作出评价,而这就又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文艺理论,还要了解作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发展背景等等,把这些知识同赏析对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才能得出一定的结论。所以,总起来说,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

29、一个想字。3、诗歌的气象 周振甫在讲诗歌的气象前,先看一下气象这个词的意义。梁书徐勉传引答客喻:仆闻古往今来,理运之常数;春荣秋落,气象之定期。这个气象指自然界的景色。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个物色相当于上文所引的气象。物色里又称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个气貌就跟气象更近了,气象相当于风貌。又夸饰:至如气貌山海,就是描写山和海的风貌;光采炜炜而欲然,声貌岌岌其将动矣,这种描写,要光采照耀,声貌飞动。这样讲气貌,就同诗歌的气象更接近了。因为诗歌中的气象,也要讲描写景物,要描写得光采照耀,声貌飞动。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里讲那里的景物变化无穷,也含

30、有光采照耀,声貌飞动的意思。就气貌山海说,皎然诗式明势说:高手述作,如登荆巫,睹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胜势飞,合沓相属;奇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雅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这段话是讲诗歌描写山水的,注意山水的千变万态,即要写出气象万千来。有 萦回盘礴的,有极天高峙的,有合沓相属的,有万里无波的,即讲气象有种种变化。要写出气胜势飞,也要写出光采照耀、声貌飞动来。这里没有提气象,已接触到诗歌的气象问题,即写气象要注意景物的种种变化,写气象要求气胜势飞。论诗讲气象的,有严羽沧浪诗话。他在诗辨里说:诗之法有五:曰体

31、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郭绍虞先生校释引诗说杂记:气象如人之仪容,必须庄重。联系讲景物的气象万千,那末用气象来指人的仪容,即仪态万方了。气象万千指自然景物的多种变化;仪态万方指人物风貌的无美不备,不限于庄重了。就人的气象说,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风貌,在隆重的宴会上显得庄重,在亲戚的情话里显得亲切,对待儿童显得和善,适应不同场合的不同的风貌,都极为美好。那未用气象来论诗,不光指描写景物,也指描写人物和社会各种情态,要写出无美不备的情状,写得光采照耀,气势飞动。这正象文心雕龙风骨里说的: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不论描写人物或景物或别的,要描写得正确,使篇体光华,才有气象。沧浪诗话诗评:虽谢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