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学(必修)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是A. 淋巴因子 B. 糖原C. 胰岛素 D. 神经递质【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详解】淋巴因子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A不符合题意;糖原在动物细胞内合成,储存在细胞内,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B符合题意;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由血液运
2、输作用于靶细胞,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不符合题意;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到组织液中,并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解题的关键是对内环境中的成分要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分为营养物质、调节物质、代谢废物,结合各自的作用进行识记。2.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 糖尿病 B.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C. 细胞代谢紊乱 D. 渗透压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从而细胞代谢紊乱。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属于识记范围。3. 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 下丘脑 B. 小脑 C. 皮肤 D. 大脑皮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中枢,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4.人体的呼吸调节中枢位于A. 脊髓 B. 下丘脑C. 小脑 D. 脑干【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中枢是脑干、身体平衡中枢是小脑、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是脊髓。【详解】小脑是人体的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人体的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脊髓是人体的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综上分析,D正确,
4、ABC错误。故选D。【点睛】识记各种脑结构的功能是解题关键。5. 神经元之间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 D. 细胞内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又叫做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元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 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答案】B【解
5、析】试题分析:有机磷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后,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持续结合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结构上兴奋传递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B. 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 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要比在突触间传递的速度快【答案】C【解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正确;兴
6、奋产生后,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在膜内外均形成电位差,兴奋就在膜内外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B正确;兴奋传导时,膜外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兴奋在多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以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的,因为有信号转换过程,存在突触延搁,速度减慢,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要比在突触间传递的速度快,D正确【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点睛】兴奋在多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以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的,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的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反射弧 B. 反射C. 应激性 D. 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7、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9.小张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轮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相应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A. 大脑、小脑、骨髓 B. 大脑、小脑、脊髓C. 大脑、小脑、大脑 D. 脊髓、小脑、大脑【答案】C【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人体的大脑皮层中有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
8、枢,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控制。【详解】由题意可知,小张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轮次说明语言中枢受影响,语言中枢位于大脑;走路不稳说明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受影响,位于小脑;大小便失禁说明排尿反射不受高级中枢的支配,即大脑功能受影响,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各级中枢的位置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10.激素调节在维持稳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情形中激素分泌量的变化,正确的是A. 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 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 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
9、】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是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口渴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详解】寒冷时,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正确;口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外液细胞渗透压降低,B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使血糖升高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错误;恐惧时,通过机体的调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10、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水平衡调节。11. 当健康人处于炎热、缺水的环境中,会发生A. 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 B. 皮肤汗腺的分泌增强C.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D.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处于炎热、缺水环境中时,因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量会增加,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里,故A、C错误。因为炎热环境皮肤汗腺分泌会增强,故B正确。毛细血管舒张,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2.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都是有机大分子B. 激素都是信
11、息分子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对生命活动其调节作用。【详解】激素是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有机物,但不一定是有机大分子。激素是信息分子,起到调节作用,弥散于体液中,随体液到达靶器官和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不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理解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解答此
12、题的关键。13. 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 大脑皮层 B. 垂体 C. 下丘脑 D. 脊髓【答案】C【解析】人的神经系统中,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考点定位】神经调节于体液调节14.下列关于激素在生产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喷洒性外激素可减轻菜青虫的危害B. 喷洒蜕皮激素可让蚕提前上山结茧C. 对幼牛注射生长激素可促使其生长D. 用保幼激素喷洒蚕体可增加产丝量【答案】A【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昆虫的生长发育直接受到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调节,在昆虫的幼虫阶段,保幼激
13、素含量多于蜕皮激素,前者的作用是保持幼虫性状,后者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蜕皮,这两种激素又受脑激素的调控。【详解】喷洒性外激素可干扰菜青虫的交配行为,不能减轻菜青虫的危害,为减少损失的最佳措施应是使幼虫尽快形成成虫,可喷洒适量的蜕皮激素类似物,A错误;蜕皮激素能够调节昆虫蜕皮,在正常量的蜕皮激素和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幼虫逐渐发育,蜕皮后变成蛹,可见,利用蜕皮激素(促使昆虫加快蜕皮速度的化学物质) 可让蚕提前上山结茧,B正确;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特别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故对幼牛注射生长激素可促使其生长,C正确;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喷洒蚕体,可保持幼虫状态,可增加产丝量,D正确。故选A。【
14、点睛】考查保幼激素、生长激素、蜕皮激素、性外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5. 在养殖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四大家鱼时,工作人员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随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的靶器官是A. 垂体 B. 性腺 C. 下丘脑 D. 甲状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因此该激素的靶器官是性腺。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 下列属于体液调节特点的是A. 反应速度迅速 B. 作用
15、范围较广泛C. 作用时间短暂 D. 不受神经调节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神经调节上的较快,故A错。激素等化学物质作用范围较广,故B正确。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短,故C错。体液调节要受神经调节影响,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7.下列四种器官中,不属于免疫系统的是A. 骨髓 B. 胰腺C. 胸腺 D. 脾脏【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淋巴结、胸腺、脾脏均属于免疫器官。【详解】人体免疫系统包括的器官有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不包括胰腺,胰腺
16、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腺的内分泌部分泌激素,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识记免疫器官的组成是解题关键。18.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蛇毒分别是(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特异性免疫,抗体C.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 特异性免疫,抗原【答案】D【解析】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马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属于抗原;蛇毒对于马来说,是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D。1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
17、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浆细胞仅来源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B. 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抗体C. 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D. 人体初次感染某病原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体液免疫中主要靠抗体发挥作用。【详解】初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仅来源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再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A错误;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C正确;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才引起过敏反应,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C。【点睛】对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掌握和对
18、细胞分化实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0.当某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 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 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D. 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大概分三个阶段:(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当某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吞噬细胞可对其吞噬处理并呈递给特异性的T淋
19、巴细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同时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可促进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初次免疫过程中体内还没有记忆细胞,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识记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有关内容是解题关键。2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艾滋病毒破坏B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B.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 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 一般情况下,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
20、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其患病原因是由于HIV病毒感染所致,HIV病毒主要攻击机体中的T淋巴细胞,从而使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一般的接触、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艾滋病的发
21、病原因及传播途径。22.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做的实验,A、B不给照光,C、D照右侧光,能够向左弯曲生长的处理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不给照光,琼脂块不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直立生长;B不给照光,左侧琼脂块不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但是右侧玻璃片会阻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弯向右侧生长;C没有尖端,即使照右侧光也不会感光,而右侧放含生长素的琼脂,会弯向对侧生长;D玻璃片会阻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生长。故答案选C。23.园艺上常对果树进行“打顶”(即去掉顶芽),这是为了A. 促进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B. 促进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C. 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
22、发育D. 抑制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详解】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侧芽,使得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解除顶端优势的措施是摘除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发育成侧枝,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顶端优势为载体,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2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成熟B.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C.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D.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
23、长生长【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
24、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不能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B正确;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C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引起植株增高,D正确。故选A。【点睛】识记各种激素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5.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 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C. 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相同D.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C【解析
25、】试题分析:A、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合成的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B、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即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B正确;C、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C错误;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正确故选:C26.下列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A. 脱落酸 B. 吲哚乙酸C. -萘乙酸 D. 赤霉素【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6、、脱落酸和乙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详解】脱落酸 、吲哚乙酸 (生长素)、赤霉素及乙烯都是植物体产生的植物激素,但吲哚丁酸、-萘乙酸、2,4-D等都是人工合的生长素类似物,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知识点的能力。27.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 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微生物D. 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狗尾巴草【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
27、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详解】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有多种,属于多个种群, A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包括多种,属于多个种群,B错误;一块朽木上的全部微生物属于多个种群,C错误;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狗尾巴草属于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种群概念中同种生物个体总和是正确判断一个种群的关键。28.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 一片森林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C. 某草原每平方米草地杂草的数量D.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
28、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同时生活着的个体数量或作为其参数的生物量,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详解】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出生率的范畴,不属于种群密度,A错误;森林中的乔木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故一片森林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B错误;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属于鲫鱼的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同种生物个体数量是解题关键。29.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
29、的原则B.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 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解析】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A正确;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值,而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C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
30、个体数,因此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D正确。【点睛】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方法步骤(1)随机取样(2)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3)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1)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2)一段时间后重捕(3)以如下公式计算:注意事项必须随机取样(1)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30.下图为某地人口
31、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A. 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 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 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 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起初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为零,此时该人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性;以后出生率逐渐增加,死亡率逐渐减少,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增长率持续增加,种群密度急剧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解: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A正确;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衰退型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与图不符,B错误;C、不是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C错误;D、不是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D错误故选:A考点:种群的特征31.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叙述,不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