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阳区十二五规划完整版前 言“十二五”时期是青岛市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快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城阳区处于“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核心层,是大青岛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编制青岛市城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阐明“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全区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发展和城区功能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编制各级各类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
2、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对2020年作出远景展望。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1一、“十一五”发展主要成就1(一)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高1(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四)城市功能基本完善2(五)生态环境明显改观3(六)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3(七)居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4(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4二、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5(一)发展环境5(二)发展机遇6(三)面临的挑战6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7一、指导思想8二、发展原则8三、发展目标9第三章 空间发展布局12一、城市发展布局12二、产业发展布局13三、生态建设布局16
3、第四章 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18一、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18(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18(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20(三)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23(四)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24(五)大力发展蓝色经济25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5(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26(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27(三)鼓励发展民营经济27三、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28(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8(二)加快教育改革发展30(三)建设“人才强区”31四、实施新一轮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32(一)调整完善规划布局32(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32(三)加快基础
4、设施建设33(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34五、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5(一)加快发展绿色经济35(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6(三)加强环境保护36(四)加强环境监管38(五)建设森林城阳38六、实施社会转型发展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39(一)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39(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40(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41(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43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44(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44(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45八、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6(一)强化党的领导46(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7(三)建设“平安城阳”47第五章
5、保障措施48一、提高要素保障能力48(一)水资源保障48(二)能源保障49(三)土地保障49(四)人才保障50二、提高项目支撑能力50(一)城市功能提升工程50(二)产业结构调整工程50(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50三、健全实施保障机制50(一)加强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50(二)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51(三)规划中期评估与修订5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一、“十一五”发展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
6、展态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预计“十一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一)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高。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02.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6%,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0.2%,占全市比重由“十五”末的11.9%提高到12.4%。财税总收入完成69.6亿元,年均增长2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8亿元,年均增长21.7%,分别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7.1%、1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1亿元,年均增长17.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4亿元,年均增长17.5%,分别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4%和111%。(
7、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4.3:67.1:28.6调整为2:61.9:36.1,服务业比重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建成营业面积万平方米以上超市(购物中心)10家、新上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累计分别达到13家和10家。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4.6亿元和400.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9%和22.5%。2010年,全区接待游客39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8倍和6.8倍。房地产开发面积完成613万平方米,比“十五”期间增加81%。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新增67
8、家,累计达到130家。南车四方股份成为全区首家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59.2亿元,年均增长21.5%,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4.2%。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水产、林果、蔬菜和花卉等四大支柱产业,新建扩建农业示范园区29个。(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南车四方股份国家工程实验室投入使用。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家,累计达到29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增市级以上驰(著)名商标26件,累计达到76件;新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38个,累计达到95个。新认定(引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
9、产值的比重达到59%,比“十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四)城市功能基本完善。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 规模达到71万人;建成区面积 达到103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15.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 达到70%,比“十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均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新完成旧村改造社区32个,累计达到56个。新建成公路28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117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12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五”末提高31.4%。电力总容量达到2040兆伏安,比“十五”末提高79%。日处理污水能力新增9万吨,累计达到16万吨
10、。污水集中处理率 达到84%。燃气普及率达到100%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7标台 。电话普及率达到50.1部/百人。宽带业务总端口达到8.2万端。(五)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 分别下降23%、15.1%。新增市级以上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7家、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63家,累计分别达到27家和74家,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建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垃圾集中清运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7.4%,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比“十五”末提高11个百分
11、点;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6.2%,比“十五”末提高3.2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六)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内资503.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9%。新引进投资过亿元内资大项目142个、投资过千万美元外资大项目120个,累计分别达到228个、275个。2010年,全区外贸出口额完成60.1亿美元。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现新突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27个,累计达到40个,汇富纺织成为首家境外投资生产企业。城子社区、小北曲社区集体资产改制试点圆满完成,北曲前、杨埠寨、王家村等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试点稳妥推进
12、。初步建立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七)居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2010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16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0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8.2%和84.9%,分别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8.1%和110.1%。全区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4.3和37.1平方米,分别比“十五”末增加2.6和5.3平方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十五”末的每人每年60元提高到220元,参保率达到99.8%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7041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4506人
13、,安置城镇就业285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一村一策”富民强村工程顺利实施,“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582个项目,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6亿元。“解民忧、送温暖”关注民生系列活动成效显著,实施了关爱老年人、残疾人康复救助、困难群众危房修缮等一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扩建学校和幼儿园63所。新增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28处,累计达到64处,被评为全国首批阳光体育先进区和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初具规模,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以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14、新增医疗床位903个、医护人员82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4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社区“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顺利推进,建成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196个,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新进步,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档案、气象、地震、老龄、妇女儿童、广播电视、应急管理、红十字事业、对口支援、民兵预备役等其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二、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一)发展环境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世界经济正在企稳回升。与此同时
15、,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影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力加大等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从青岛市发展形势看,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将得到深入实施,城
16、市和经济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综合竞争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也面临经济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等诸多压力。(二)发展机遇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格局开始出现诸多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从“制造外包”向“服务外包” 转变的趋势,有利于我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果,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我区乘势而上,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青岛市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机遇,有利于我区充分发挥战略核心层作用,加快资本、技术和人才集聚
17、,形成大青岛发展新增长极。七区统筹发展的机遇,有利于我区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加快由“城市近郊区”向“城市主城区”转变。高新区加快开发建设的机遇,有利于我区充分利用高新区的产业和城市带动作用,加快城阳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三)面临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加大。世界主要经济体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生变化等因素,对我区业已形成的以制造业为主、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带来严峻挑战,单纯依靠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继续保
18、持高速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调整经济结构任务艰巨。“十二五”期间,我国结构调整将从重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全面调整需求结构,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青岛市的发展也进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后工业时代。相对而言,我区经济结构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程度不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等问题,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统筹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养老、医疗、卫生、教育、体育、文化等社会保障与社会事业发展城乡之间、与市内四区之间的差距仍比较明显。城市化发展仍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配套还比较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作为环湾保护的主阵地、青岛重
19、要的水源地和崂山风貌保护区之一,随着各级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资源、环境对我区经济发展的约束力将进一步趋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也是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区功能完善提升的关键期。为此,需要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创新思路,扎实有为,推动全区经济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0、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大力弘扬“追求完美、崇尚品质”精神,积极实施“六大战略” ,围绕建设“拥湾发展主城核心区” ,突出打造“青岛国际航空城” ,实现全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二、发展原则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中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打造大青岛发展的新引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一体统
21、筹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推进经济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与周边区市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东、西部区域政策倾斜力度,推动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平衡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青岛国际航空城初具规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城市功能大幅
22、提升,改革开放攻坚推进,社会事业和谐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初步建成拥湾发展主城核心区,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加快推进,居民生活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经济发展指标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以上,专利授权量达到6500件以上,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二)城市建
23、设指标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以上,新完成旧村改造社区60个以上,新增城镇保障性住房 和限价商品房 6400套以上。(三)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指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建成区绿地率和全区林木覆盖率均达到38%以上。(四)社会发展指标到2015年,常住人口总量达到80万人左右,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万人以上,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和14%以上。财
24、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达到20%以上。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2张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城阳区“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初步安排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十二五”期间属性经济发展1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预期性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预期性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预期性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预期性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0预期性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家200预期性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5预期性8专利授权量件6500预期性9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2.5预期性10新增市级
25、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家15预期性城市建设11城市化率%80预期性12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120预期性13新完成旧村改造社区个60预期性14新增城镇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套6400约束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幅%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1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降幅%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1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幅%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19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幅%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20氨氮排放总量降幅%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21建成区绿地率%38预期性22林木覆盖率%38预期性社会发展23常住人口总量万人80预期性24人才资源总量万人11预
26、期性25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岁82预期性26新增城镇就业万人3预期性27城镇登记失业率%2预期性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预期性2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预期性30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0预期性31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张52约束性3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100预期性3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100预期性第三章 空间发展布局一、城市发展布局以“七区统筹”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区“东扩南延西进”和重点组团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平衡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构建“一核、五轴、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附图),打造环湾生态宜居区。(一)加快扩展城市核心
27、区加快区域内工业企业“双退双进” 步伐,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力争完成城阳街道、流亭街道双元路以东、青银高速以西区域内社区旧村改造,推进城区空间向东扩展、向南延伸。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体系,加快提升城市承载力。适时启动上马、棘洪滩、河套、红岛街道驻地改造,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城区西向点状辐射。(二)规划建设“两横三纵”的城市发展轴正阳路东西发展轴。重点抓好道路两侧社区旧村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做好产业规划论证和城市形态设计,打造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带和景观大道。南环路东西发展轴(夏庄-河套)。主动承接高新区辐射带动,实施双高路东扩工程。以龙湖、星河湾、总部基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五湖四海
28、家居城邦、杰华生物等大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经济、生活、生态等各类要素轴向集聚,加快构建城市南部走廊。王沙路南北发展轴。结合崂山西麓旅游景区开发以及夏庄、惜福镇街道驻地改造,重点抓好王沙路以东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王沙路以西、青银高速公路以东区域企业“腾笼换凤” ,打造新型都市产业带。黑龙江路南北发展轴。重点推进崔家沟、丹山、赵哥庄、仙家寨等社区旧村改造,加强与青岛市区和中心城区的城市衔接。岙东路南北发展轴。重点抓好高新区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启动棘洪滩、上马街道驻地和羊毛沟西侧等区域开发建设。以华强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红岛整体开发,打造青岛新地标。(三)突出抓好居住组团建
29、设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加快城区东部和西部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和社区旧村改造,按照“特色突出、功能集中、布局合理、集约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城区组团、白沙河流域组团、崂山西麓组团、棘洪滩组团、上马组团、红岛组团、出口加工区组团等七大城市组团,加快建设24个特色小镇(居住组团):城西、仲村、旺疃、郭庄、周村、桃林、赵红、女姑山、西后楼、仙家寨、夏庄、沙沟、三营、寺后、安乐、少山、惜福镇、纸房、东西荆、棘洪滩、上马、程哥庄、罗家营、红岛等。二、产业发展布局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功能区建设,全面落实“一港、九区、两带”国际航空城发展规划(附图),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构筑“三区联动、多点支撑
30、”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附图)。(一)全力打造国际空港商务区充分发挥空港比较优势,建立健全青岛保税物流中心领导、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聚,重点发展具有较强临空指向特征的航空产业、临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打造空港核心区、航空物流配套区、滨海休憩区、商务商贸区和会议会展区。空港核心区:东至308国道高架,南至白沙河,西至墨水河,北至兴阳路,用地规模约2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飞机(小型直升机、水上飞机)及零部件制造、飞机维修、生活服务等产业,努力打造成为现代化、生态化的东北亚航空枢纽港。航空物流配套区:东至308国道高架,南至兴阳路,西至洪江河,北至墨水河永泰路,用地规模约1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和航空服务业,打造环黄渤海航空物流中心。滨海休憩区:东至胶济铁路,南至李沧区界,西至胶州湾东岸,北至白沙河沿岸(包括卓越),用地规模约14平方公里。实施滨海环境综合改造,进行河道疏浚和岸滩整治,重点建设滨海公园,打造成青岛新“八大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