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5.56KB ,
资源ID:47692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69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x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中文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类别,社会形态。提出时间,2004年。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

2、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4、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同发展。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具体含义。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

5、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提出背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的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2004年9月19日。中国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随后。在中国。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2005年以来。中国官方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

6、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官员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于2005年2月2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

7、工作。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民主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近十几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

8、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2006年10月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2003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中国官方在这样一个重要阶段到来之际。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

9、会适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这次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巨大变化。相比而言。和谐社会社会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些年来有的地方血吸虫病等疫病死灰复燃。艾

10、滋病。吸毒等现象呈现蔓延之势。特别是2003年发生的SARS事件。2004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生的水灾等。已经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教训。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并且。由于中国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四个尊重的重要政策思想。十六

11、届四中全会把四个尊重作为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前提。进一步突出了四个尊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既要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各方面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的发展愿望。社会公正是社会政策的灵魂。当前。一是要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经济生活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把公平放在第一位。二是要从制度上保障竞争机会的平等。当前。传统的城乡

12、二元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会的平等特别是竞争起点的平等。三是要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以改革的办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建设。重点支持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制度的完善。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往往会出现有些政策前后矛盾。互相打架的情况。导致一部分群众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改革发展成果。这种现象必须努力克服。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充分考虑

13、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别要关心经济社会地位下降明显的群体。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工人阶级中产业工人阶层。农民尤其是农业劳动者阶层呈现经济社会地位下降的趋势。要继续采取有效扶贫帮困的社会政策。确保作为我们党最广泛执政基础的工人。农民享受到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同时。还要认真解决改善就业环境和劳动者权益维护中的实际问题。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当前。要建立以

14、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建立规范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国际经验表明。群众团体。利益集团等社会组织作为公众利益的重要代表。比公众个人具有更强的政治表达能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中国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但社会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反过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要求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分别明确了党

15、委领导核心的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协同的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特别是社区人转变。大量与公民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要由社会各种组织来承担。但由于社会组织的不健全。社会功能的不完善。许多公民的各种公益性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全面满足。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各种社会团体142万多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24万多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社会团体的发育还很不健全。法制还不完善。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曾经出现过和尚未出现过的各种突发事件。当前

16、。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显现。在做好传统领域工作的同时。对卫生。信息。能源。粮食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对防范恐怖主义威胁。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工作。必须切实予以加强。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信息采集和自动汇总机制。网络应急指挥机制。资源动员机制。社会治安保障机制等。设立调查制度。公正甄别突发事件的诱因。把应对突发灾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突发灾难应对基金监管。物资储备。民间援助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制度。中国已经制定了戒严法。国防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等具体的紧急状态法律。但这些单行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种紧急状态。并且对紧急状态下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规定

17、也不够清晰。因此。应当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研究制定统一的国家紧急状态法。把各种突发事件的管理纳入到统一的程序和制度中。明确规定紧急状态下的政府应急机构和机制。明确公民。志愿者。专业团体。社会组织等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用法律来调整紧急状态下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到各级信访部门反映农村征用土地。城镇居民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明显增多。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现象比较突出。要解决信访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认真解决导致信访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畅通信访渠道为主线。以解决群众信访

18、问题为核心。以基层信访工作为重点。依法保护群众正当的信访权利。依法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上访行为。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和领导干部下访制度。不断完善常年接访。定期约访制度。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抓住热点。难点问题。立足于早发现。抓苗头。把各类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19、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

20、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这就是说。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将其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从而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

21、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域。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崭新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党的十三大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并且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而使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

22、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国内格局。党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要求。正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由此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

23、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政治能力。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作为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党执政为民的

24、目的和要求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

25、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