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4.36KB ,
资源ID:47637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637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docx

1、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公元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虽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2、,但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位。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丝绸之路开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

3、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此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出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第四阶段:隋唐(581年至907年)封建社会繁荣时期。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其速亡后,唐朝统治者,吸

4、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举措。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所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恩威并用,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交往活跃,超过以往各代。统一局面的实现、统治政策的调整,民族交往的扩大,使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隋唐文化也成为中国

5、古代文化的高峰。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书法、绘画成果卓著。第五阶段:宋元(907年至1271年)。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没有完成全国性的统一。辽、夏、金、蒙与汉族建立的宋,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但也有和平共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边疆地区都迅速封建化。元的统一并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科技有突出的发展,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此时。宋词、话本、元曲、史学,是文化领域的突出成就。第六阶段:

6、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271年至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代取消丞相制度,设立特务机构;清代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朝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清初有所发展,但由于封建势力的束缚和阻碍,成长十分缓慢。对外关系方面,一方面,郑和下西洋;欧洲殖民势力入侵,中国进行了有效的抵抗。从整体上看,主要实行封闭、落后的闭关政策。元明清的科技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文化承古萌新,但与西方渐有差距。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思想领域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潜滋暗长;小说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西方传教士来华,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新阶段。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线索我

7、们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条线索进行一些分析和提示:一、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问题古代政治史在20C历年高考中比较突出的地位已经作了提示。从教材看,古代政治主要呈现为两个主要问题,当然,从这两个主要问题中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扎实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要点以后,灵活的思考和运用。1统一与分裂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第一,先秦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阶段,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

8、为各级政权的基本管理方式。这些问题教材中没有展开,我们只需将它作为理解下面的问题的背景即可。西周的分封制是古代部族国家发展的最完善的形态,到了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危机,王室衰微,中国政治进入到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向统一的中央集权过渡的历史进程也逐渐展开。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诸侯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霸权而频繁战争,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到了战国时期,整合为七个大诸侯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和集权。战国时期,统一的因素更加明显。在政治上,教材涉及了两点:其一,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强大,与东方六国的战争兼并和统一的含义日益突出,直至发展为前3世纪

9、后期的统一战争。其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际上准备了统一后的新的中央集权的行政模式。当时各诸侯国普遍的出现了县制取代世卿世禄的情况。在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在思想意识上,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和经济交流,中原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联系和融合的趋势加强,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至前221年,秦赢得了统一战争的最终胜利,并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此进入统一和中央集权为主的阶段。第二,从汉的大一统到隋唐的大一统在这一阶段,考试内容的缺环比较多。秦和两汉是大一统的王朝。东汉以后,中国进入到一个40

10、0年左右的大分裂时期,这部分内容未列入考试范围,所以我们只将其作为背景来了解。到了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的后期,由于民族融合和北方农业的恢复发展,实现了隋唐时期的统一。第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分裂的特点是不同民族政权的并立,即民族性的分裂。先后存在的主要政权有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北宋基本上控制了汉族人集中居住的地区,容易被视为一个统一政权,这是需要注意的。到13世纪后期,由于民族融合和元朝强大的军事压力,终于结束了延续将近400年的分裂局面。北宋初年通过分散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政权的政治改革,成功地解决了一个王朝内部分裂割据问题,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很大。元明清三代没有

11、再出现分裂时期,统一的局面非常巩固,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牢不可破的统一的政治格局基本形成了。2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构成了古代政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教材的内容可,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秦汉时期秦始皇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看,主要是皇帝和中央官署,既体现了专制,也体现了中央的集权。从地方看,郡县制的要害在于中央对地方长官的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是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承秦制,基本上沿袭了秦的中央集权制,这应该视为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西汉中央政府还清除了威胁中央集权的地方王国,独尊儒术以强化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第二,唐宋

12、时期隋唐时期的进展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央官署。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主要在于牵制了宰相的权力和提高行政效能。其二,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实行有助于扩大政权的基础,提高官员的素质,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才的管理和控制。这两方面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是有效的。但是,隋唐的制度更新在地方权力方面却无所建树。宋朝建立以后,吸收唐、五代的教训,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改革的要害是分离地方长官手中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其结果是地方长官从此失去了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基础。这一系列措施体现的中央集权的含义是极强的,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到此也就基本上完善了。在中央政府中,宰相的权力被分割和削弱,与唐朝结构性的削弱相

13、权不同,北宋是事权性的分割相权,但都起到了强化君主权力的作用。第三,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更加突出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当然,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力的过程中,中央集权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明朝废丞相、特务政治、八股取士的措施突出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三司制度则在一定意义上延续了北宋初年改革的精神,分散了地方的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清朝设立军机处代表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登峰造极,文字狱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明清两朝的中央集权是非常巩固的。清朝对于边疆地区的切实有效的管辖也可以视为对中央集权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同时也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

14、要问题教材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经济史问题在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删节较多,影响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对于高考命题可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2006年的高考题看,除了与热点相关的农业问题以外,经济史的问题很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后的高考命题还是这样一种比例。我们从下面四个时段分析古代经济史的主要问题。第一,先秦时期教材中叙述的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农业生产的发展。春秋时,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坚硬锋利,价格较青铜为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同时,牛耕出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春秋战国水利灌溉事业发展很快

15、。用桔槔灌溉农田。重要的水利工程有春秋时楚国修的芍陂,战国时期秦国修的都江堰、郑国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二,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手工业部门有冶铸业、纺织业、漆器制造业、煮盐业、酿酒业。战国出现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在工程技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商业比较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其三,土地关系的变化。教材中主要叙述的是私田的出现及其合法化,井田制崩溃,土地公有制逐渐向土地私有制过渡,地主阶级和封建社会形成。但是所有这些问题在学术

16、上争议颇多,远非定论。第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经济中的大量内容近年来未列入考试范围,现在仅有一个编户制度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比较重要的一个是人口问题,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人口也达到五千六百多万。六千万人口大体上是宋朝以前中国人口的最高数额。其次,关于编户齐民,编户是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平民,具有独立的身份,要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最后,关于西汉农民的负担,特点是田租(土地税)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此外还有各种田亩附加税以及官府杂役等。农民负担沉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掌握。其一,表现和格局:总体上呈三级台阶,江东开发程度最高,

17、其次是一般意义上的长江流域,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长江流域也呈三级台阶:最发达的是三吴(江东)地区;其次是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然后是长江流域的其他地方。其二,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政策。其三,意义: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北京地区的考生还应该注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也有可能列入考试范围。一方面,北方战乱的游牧民族内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汉时期过度开垦造成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战乱破坏后的北方经济恢复是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灌溉和犁耕技术的进步;深耕细作、积

18、粪肥田等先进耕作方式的传播;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开发的边疆地区主要是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第三,隋唐时期保留在考试范围之内的隋唐经济的内容比较完整,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问题。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主要是指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初政策突出轻徭薄赋,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唐中期以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破坏,唐政府推行两税法,统一了混乱的税制;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税收;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两税法有其进步性。其二,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在农业上,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在手工业方面,

19、形成了手工业晶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分工细,品种繁多;技艺水平高,融人外来风格等特点。商业方面,交通发达;货币制度有重要的发展;市场发达繁荣。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商业都市。第四,明清时期宋元时期的经济近年来未列入考试范围,所以略过。明清时期的经济相当发达,在古代经济史中应属于最重要的内容,出现试题的概率要高于古代经济史的其他部分。于隋唐部分有些相似,也可以从经济政策和经济繁荣的表现两方面来掌握。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大部分的税役负担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其作用是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松弛;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清

20、初实行“更名田”,使一些农民得到了土地。清政府先后颁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人亩”的政策。其意义是废除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对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二,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在农业方面是高产作物引进,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供应众多人口,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方面主要是形成了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提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突出特点。商业方面的特点是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

21、浙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对外贸易方面教材只强调了清朝的闭关政策,对于明清对外贸易在世界上的重要影响未能作应有的阐述。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问题近年的文综试卷中,民族关系问题占有一定的比重,总的来说,民族关系问题是颇为重要的。1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是形成中的汉族华夏族。北方的匈奴、戎、东胡,南方的越是教材中提到的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民族融合是一个要点,主要把握两个方面:融合的动力是战争及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影响是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匈奴的兴起在时间上应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的特点是游牧为主,兼有农耕,开始使用铁器。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主要可以从三个

22、方向来掌握:(1)北方地区是与匈奴的战和,可以分为秦、西汉、东汉三个时期来掌握。秦和秦汉之际是匈奴的统一和进占河套地区。西汉时期内容丰富,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西汉初,匈奴对中原地区形成进攻的态势,汉以和亲和贸易来应对。汉武帝凭借强大的国力反击匈奴,缓解北方的局势,汉匈之争转向西部。汉武帝以后匈奴内乱,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交往,密切了经济文化联系。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和与汉族融合,北匈奴居漠北,在东汉的打击下,匈奴逐渐淡出中国历史舞台。(2)西方地区是通商与管辖。有三个要点:一是张骞通西域,西域与内地连为一体,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促进了西域的发展与进步;丝绸之路开通,西域在

23、东西方的交通通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二是西汉后期西域都护的建立,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三是班超经营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的联系。(3)南方地区是开发与管辖。首先是秦统一南方越族地区,设置了桂林等郡。汉武帝时也在华东华南等越族地区设郡,进行有效的管辖。汉武帝还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将其纳入汉朝的版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一个高潮期。但是许多内容未列入考试范围。需要掌握的仅有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北京地区的考生还应该掌握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畜牧业的扩展缓和了中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带来的环境压力)。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往的繁盛时期,有以下四个应该注意的方面:(1)

24、交往繁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交通发达;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和有效的民族政策。(2)大体的民族格局。北方(含西北)先后是突厥和回纥(鹘);东北主要是靺鞨;南方的南诏,西南方的吐蕃。(3)中央政府加强联系和管辖的措施。重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如东突厥;设军政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如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管理西突厥人活动区域。册封少数民族领袖,如封骨力裴罗和皮罗阁。和亲,如与回纥可汗的和亲,文成公主人藏。(4)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回纥人在中原经商;粟末靺鞨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南诏的农业和手工业;文成公主人藏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等。4辽宋夏金元时期这又是一个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

25、特点是长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在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政权达到了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建立起职能完备的政府,并且在制度上有所创新。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宋辽夏并立时期。辽、北宋、西夏政权先后建立,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先后经历过一段战争时期,又通过形成和议维持了长期的和平与交流的局面。(2)南宋和金对峙时期。金的兴起和南下,辽和北宋灭亡,金与南宋划淮河而对峙。在这一阶段,契丹人和女真人大量进人中原地区,民族融合深入展开。(3)蒙古的兴起和元的统一时期。蒙古的兴起结束了长期民族政权对峙的分裂局面,中国重归统一。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表现为汉族与边疆少数民

26、族在地域上的对流,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的形成等。5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疆域直接影响到近现代的中国。因此与明清史在高考的古代史试题中比较重要相一致,明清的民族关系也相对重要一些。(1)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加强。特别是清朝的贡献甚大。主要的史实有在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在西藏地区建立宗教领袖的册封制度和设置驻藏大臣;在新疆地区、蒙古地区、东北地区设置将军辖区。(2)打击少数民族上层的分裂活动。主要有康熙时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3)迎接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也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

27、家有重要的意义。(4)清朝的疆域辽阔,边疆地区的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实行有效的管理。中央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5)民族间的交往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方面,如明朝时俺答汗与内地的封贡互市。清朝内地与边疆则保持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祖国的巩固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要问题对外关系问题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不是很多。但是,对外关系问题有其本身的重要性,许多问题的综合性也比较突出。所以,对对外关系问题应该有足够的重视。依据教材,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大略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明清以前阶段先秦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尚未发展起来,宋元时期的对外关系近年未列入考试范围

28、,因此,这一阶段的对外关系在高考中实际上只涉及两汉与隋唐两个时期。这一阶段的对外关系的内涵,教材中涉及了三个方面的主题。(1)政治上的使节往来。两汉时期与外国的使节往来就相当频繁。在东亚地区,与朝鲜和日本均有较多的往来;,对西亚地区,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欧洲大秦安敦王朝的使节在东汉末年到达中国。隋唐时期的使节往来更加频繁。朝鲜的使节很多;日本的遣唐使先后十多次来华;隋唐两朝与印度、中亚、波斯多次互派使节;与大食的通使关系持续了一个半世纪;唐朝与东罗马也有使节往还。(2)经济上的贸易往来。两汉时期,与朝鲜日本的贸易内容相当丰富;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形成了与中西亚地区、东南亚、南亚地

29、区的重要的商业通道,影响极其深远;通过丝绸之路,还间接的形成了与欧洲的商贸关系。隋唐时期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通畅,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商人,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对外贸易远远超过了以前各个朝代。与朝鲜日本的贸易更趋繁盛;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贸易进一步发展;中西亚国家和阿拉伯与唐朝的商业关系密切;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销往欧洲。(3)文化和科技交流。秦汉时期,中国的文化、科技、风俗、生活方式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生产、铸铁、井渠、造纸等技术的西传。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隋唐时期,中国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制度、思想和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和生

30、产技术、生活方式和风俗,无所不包,还出现了船舶文化技术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东亚国家的文化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与印度在科技和宗教方面有重要的交流。宋元文化部分讲到了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对外传播及其重要影响,也是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在明清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就是上述三个方面,以友好交往为主,而冲突和纷争是极其少的,因此教材中也未作涉及。2明清时期到了明清两代,一方面由于西方开辟新航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对外关系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新特点。我们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殖民、侵略和反殖民、反侵略。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势力逐渐延

31、伸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沙俄的势力扩张到黑龙江流域;日本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与此同时,中国的反殖民、反侵略斗争也开展起来,戚继光荡平倭患;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打击了殖民和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2)中外交往的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外交流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但是仍然有所发展,郑和下西洋将中国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交往推向高潮;西方传教士将中国和西方的科技文化交流推进到一个新阶段。(3)中国封建政府改变了以前的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问题在文科综合考试中

32、,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性有很大的提升,出现试题的频率比较高。文化史内容的一个特点是比较碎和比较散,这需要考生下一些工夫去充分掌握,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些宏观的问题。1各时期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现象属于意识形态的层面,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因此,理解一个时期的文化现象离不开对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思考。(1)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激烈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是先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形成了先秦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较迅速,这也是科技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2)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统一的国家,辽阔的疆域造就了秦汉文化气势恢宏的特色。其次,秦汉时期民族之间的接触、碰撞也是影响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我国的对外交往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也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对于先秦时期文化成就的传承则是秦汉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根源。(3)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民族大迁徙和民族融合的规模空前,这一时期的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