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52.74KB ,
资源ID:47611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611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docx

1、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征求意见稿)二一七年八月附表附表1 分行政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规模表附表2 分四级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规模表附图附图1 信阳市水系分布图附图2信阳市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附图3信阳市水土保持区划图附图4信阳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附图5信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前 言信阳市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暴雨频发的气候特征、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密集分布的人口以及生产建设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信阳是集老区、贫困区、水土流失区于一体的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群众生活相对贫

2、困。目前我市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305.70km,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4.02%,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我市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因此实施水土保持防治工程项目,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2016年全市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6805.8km。一大批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民心工程、扶贫工

3、程,为抗御水旱灾害、保护水土资源、持续推动“生态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山丘区、革命老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全市贫困人口相当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下阶段水土流失治理和脱贫攻坚任务依然严峻;城镇化建设、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仍需加强;水污染影响加剧、水生态退化严重等新老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市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的水土流失防治也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投入单位面积治理资金不足等原因,治理的速度和范围仍然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4、。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四个全面”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加快我市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老区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市水土保持工作,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1224号)精神,我市成立了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相关部门编制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咨询的基础上,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

5、52030年)和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参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有关要求,共同编制完成了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本规划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根本目标,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为主要目的,通过因地制宜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展科技服务、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项目实施与效益的监督、监测,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规划分析了我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划定了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和市级水土流失易发

6、区,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拟定我市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为全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规划涉及全市境内的9个县(区),总面积16449km,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305.70km。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规划至2030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2.50km,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km;其中近期(20172020年)规划治理381.10 km,匡算投资40055万元。规划期末项目区水土流失将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可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改善,下游的洪涝灾害大大减轻,其

7、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本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我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及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中上游,在北纬31233223和东经1134511555之间,东连安微省,南接湖北省,西与本省南阳市接壤,北边与驻马店市毗邻。市内有京广、京九铁路和国道106、107、312线及京广、西合光缆。规划中的宁西铁路、京珠和宁西高速公路亦横穿信阳市,交通、通讯十分方便。信阳市地处长江、陇海两大经济开发带之间,是江淮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和南北经济文化的重

8、要通道。(二)地形地貌我市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系统齐全,构造形态多样。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商城县境内的金刚台为全市最高峰,海拔1584m。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本区属淮阳地盾区的构造部分,“淮阳地盾”即“淮阳古陆”。在元古代的前期到古生代的晚期,当大地地面还大部分淹没于海面下时,它就成为隆起陆地的一部分,其地质构造的发育过程大约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现有基本格局,此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和地壳的升降运动不断扩展着地势的差异,而使“大别山隆起区”继续上升,使沿淮及其以北的“淮河坳陷区”(亦“豫东沉

9、降区”)逐步下降,由之奠定了现代地貌的原始雏形,继经历次构造运动的褶皱、断裂、招抬升、陷落等作用,以及外力的侵蚀、切割、剥蚀、堆积等作用的结果,形成本市现代地貌景观。(三)气候、水文我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兼有暖温带的气候特征:冷暖适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过渡性明显。年均气温15.2C,大于10C积温为4850C,年均日照时数2065小时,年均辐射总量112.6千卡/cm,大风日数56天,平均风速3.8m/s。水面蒸发量1420mm,年内平均气温大于5C的“植物期”为270天左右,大于0C的“耕作期”为330天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20天,平均日照率49.1%。单站极端最高气温

10、42.5C(新县站1958年8月23日)。因受季风、冷暖气团交锋和地形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出现旱涝现象。多年平均降雨量1116mm,降雨趋势由北向南递增;年内降水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4%,径流量占全年的60.7%;年际水量变化较大,丰、枯水年相差2至3倍,尤其是7月份暴雨出现的机率为80%。由于季节性气候变化比较大,项目区内洪、涝、旱、风、霜、雹等灾害经常发生,旱涝交替,有时一年内多种灾害反复发生。在大别山北侧常出现暴雨中心,山丘区由于坡度陡,遇大暴雨时,汇流速度快,极易形成突发性大洪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四)土壤、植被按现行分类系统,全

11、市土壤可划分为黄棕壤、棕壤、水稻土、砂姜黑土和潮土五个土类,包括12个亚类、36个土属、137个土种。黄棕壤是全市的主要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近一半。此土类主要分布在淮南垄岗丘陵区和大别山、桐柏山以及淮北部分地区,是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典型地带土壤,成土于花岗岩或片麻岩的风化层,PH值为57,偏酸性,质地粘重、土质粗、耕作层浅、通气性差、有机质含量少,对耕作业不利。棕壤只是零星分布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山顶,面积很少。是落叶林和阔叶林下发育的一种土壤,母质为腐殖质侵入岩石风化物。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淮南波状平原、丘陵谷地、山间盆地、河谷两岸和淮北部分地区,其耕作层比较松软、肥沃,为水稻的高产地。砂姜土属区

12、域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中北部,土质粘重,内排水不良,但腐质含量多,潜在肥力高。潮土主要分布在内淮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坠地上,土层深厚,肥力较高,适宜发展花生、棉花、小麦和瓜菜生产。信阳市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植被类型以落叶针、阔叶林为主,常绿针、阔叶林与落叶针、阔叶林交替状态并存,植被具有南北树种、草种兼备特点。全市查明现有维管束植物185科746属1800余种,主要灌木有:杜鹃花、木瓜、茶叶、黄荆条等;草本植物有:桔梗、金银花等。有金、银、铜、澎润土、云母、石棉等矿产资源达40种,动物资源除家禽外,野生动物有野猪、獾、狼、野鸡等。森林覆盖率为36.1%,比1985年统计的19.7%

13、有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山区大搞水土保持时,用材林的发展满足了山区人民用材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山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山区人民用煤代替用材的现象也逐渐增多。(五)其它自然资源1、地表岩性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本区属淮阳地盾区的构造部分,“淮阳地盾”即“淮阳古陆”。在元古代的前期到古生代的晚期,当大地地面还大部分淹没于海面下时,它就成为隆起陆地的一部分,其地质构造的发育过程大约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现有基本格局,此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和地壳的升降运动不断扩展着地势的差异,而使“大别山隆起区”继续上升,使沿淮及其以北的“淮河坳陷区”(亦“豫东沉降区”)逐步下降,由之奠定了现代地貌的

14、原始雏形,继经历次构造运动的褶皱、断裂、招抬升、陷落等作用,以及外力的侵蚀、切割、剥蚀、堆积等作用的结果,形成本市现代地貌景观。地表岩性以火成岩和变质岩两大类为主。火成岩类,主要有花岗岩,岩体固结坚硬,多变错节理,在高温多雨理的条件下易于风化,加之多种矿物质组成,膨胀系数不同,如石英与长石相差一倍。中部和西部地表浅层红色砂岩比较普遍。反复的膨胀过程使地表层岩粒散碎剥蚀,产生层状裂隙,湿热条件加速了风化作用,其成份中的长石经水解和碳酸化的作用后,生成高岭土和粘土矿,其上部的风化壳再经胶结、堆积等作用,从而形成较厚的黄土层,逶水性差,一遇暴雨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变质岩类,主要是片麻岩、千枚岩、片岩等

15、,分布在南部山区、丘陵区地带。片麻岩的矿物组成类似花岗岩,千枚岩石和片岩的片层比较薄,节理多,易风化和水解,破碎后使侵蚀加速,往往酿成坡面土体的局部滑动。2、水资源信阳河流众多,库塘密布。全区分属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其中属于淮河水系的流域面积16108km,占全市总面积的97.93%;属于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341km,占全市总面积的2.07%。流域面积在2000km以上的河流有8条,100km以上的河流有49条,淮河干流横贯于本市北部,境内长363km。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9.8亿m。另外,年均入境水量9.1亿m,过境水量16亿m,从安徽梅山水库年引水灌溉水2.22.5亿m。合计水量117.1立

16、方米,是全省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全市已建成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其中小型一类水库151座,小型二类水库715座,修建各类塘、堰、坝25万余处,以及河道枢纽等水利工程,总库容50多亿m。二、社会经济概况全市共辖9个县(区)。2016年年末全市总人口875.17万人,年生产总值2034.2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6.29亿元,粮食产量576.73万t。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51元。三、我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一)水土流失状况我市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及岗地,

17、主要为面蚀、沟蚀。截止2016年我市尚有水土流失面积为2305.70km,占土地总面积的14.0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1254.85km,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4.42%,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但以南部山区较为严重;中度水土流失面积691.87km,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01%,主要分布商城县、新县、罗山县、光山县、浉河区和平桥区;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358.98km,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5.57%,主要分布商城县、新县、光山、罗山县、平桥区和浉河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次为重力侵蚀和风蚀。其中水力侵蚀的种类主要有面蚀和沟蚀。现水土流失已成为信阳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

18、约因素之一。表1-1 规划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单位:km行政区划水蚀面积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信阳市浉河区306.72150.9272.6567.0016.120.03平桥区115.5067.7124.5317.805.290.17罗山县155.5772.6261.4118.402.760.38光山县245.92121.4462.2737.7818.705.73新县342.35214.4697.5322.626.501.24商城县665.74359.72222.7065.9915.212.12潢川县392.00211.68133.2839.207.84(0.00)淮滨县11.108.101.

19、901.100.000.00息县70.8048.2015.606.800.20(0.00)小计2305.701254.85691.87276.6972.629.67注:表中数据依据信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2013年)调整至2016年。我市水土流失总的特点是总量不大,分布广;强度不高,威胁大,给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长期以来,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严重蚕食和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泥沙淤积,影响防洪安全。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塘库,缩短了水利工程使用寿命,降低了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同时大量的泥沙进入河道,

20、抬高了河床,削减了河道行洪能力,导致汛期洪水漫溢。恶化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导致不少地方成为光山秃岭,沦为不毛之地。由于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降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水土流失还导致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化肥、农药等农村面源污染物流入江河湖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质。加剧人民生活贫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我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都是老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水土流失是造成贫困和土地生产力低下的根源,贫困落后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反过来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加快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下一步脱贫攻坚任务紧迫而艰巨。(二)水土保持成效新中国成

21、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进入全面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综合综合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通过几十年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市水土保持步入国家、市重点治理与全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的规模治理轨道,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全市已累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552条,水土保持措施面积6805.8km,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土壤侵蚀强度不断降低。林草植被覆盖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

22、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多部门协调合作,全社会参与,重点推进山区和丘陵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过大面积封育保护、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植被建设与恢复措施,林草植被面积大幅增加。截止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10%,凡经综合治理的地方,林草覆盖率提高2050%,呈现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罗山县、商城县和光山县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治理后林草覆盖率提高了约30,荒山荒坡面积减少了近85。蓄水减沙与涵养水源能力日益增强。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一大批水土保持设施如梯田、水保林以及塘堰坝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设和合

23、理配置,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有效拦截了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延长了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水质维护能力日益增强。据统计与测算,全市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约238.21万t,年增蓄水量4205.79万m。同时,通过在水源涵养功能区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水源涵养林和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水源地保护初显成效,水源涵养与水质维护能力日益增强。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对脱贫致富、稳定粮食生产作用显著。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

24、合,水土保持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向,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广大山丘区,把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并配套农田道路和水利设施,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粮食单产;荒山荒坡通过营造水保林,发展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保障了农民增产增收。据统计与测算,全市累计修建梯田71.10km,每年增产粮食约10.92多万t,治理区人均纯收入普遍比未治理区高出30以上,稳定解决了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我市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众多的人口以及长期的开发利用,特

25、别是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频繁的生产建设活动,地表和植被不断遭受扰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依然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市仍有2305.70km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且大都处于山丘区、革命老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治理任务重、难度大;需治理面积中还有71.10km的坡耕地亟待进行改造,土地资源保护抢救的任务仍十分迫切,山丘区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另外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重建设、轻生态,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尚未根本遏制。水土流失防治投入不能满足

26、生态建设需求,水土保持投入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全市水土保持投入明显增长,但由于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治理难度大,治理标准高,水土流失防治投入仍不能满足生态建设实际需求。据本次规划初步测算,完成水利部下达我市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每年需投入水土保持建设资金约1.28亿元,现每年投入水平(加全社会投入)约0.5亿元,防治投入远不能满足生态建设需求。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仍需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等制度有待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及科技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化水平急需提高,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有待提升,综合监管能力亟待提高。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于大力推进中

27、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信阳市振兴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将面临诸多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将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人口不断转移,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农民投工投劳参与水土保持的程度将有所降低;同时随着老龄人口比例渐增,年轻劳动力比例呈下降趋势,依靠国家补助和农民投劳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管模式将会改变。资源开发强度增加,供需矛盾仍旧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仍将是水土

28、保持监管的重点。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建设美丽河南、美丽信阳,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景,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等将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总之,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市委、市政府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等一系列新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水土流失依然是我市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29、今后十五年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关键时期,亟需在国家大规划基础上,在我市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水土保持规划,对我市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做出总体部署。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深化改革,依法防治,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为促进全市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推动全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防治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四个全面”的发展

30、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制定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布局,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重点,重视生态自然修复,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

3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把预防水土流失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将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子。(三)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全局、水土保持与相关行业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规模的原则,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期实施,整体推进。(四)坚持水土保持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水土保持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把水土保持作为我市脱贫攻坚的重要民生工程,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问题。(五)坚持制度创新,加强监管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治理水土流失的新局面。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六)坚持科技支撑,注重效益强化水土保持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示范推广,创新水土保持理论、技术与方法,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三、防治目标总体目标: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地区得到全面治理,重点水土流失预防区得到全面保护;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体系完整的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