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28KB ,
资源ID:475038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503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规划.docx

1、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规划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规划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规划一、前言(一)规划指导思想(二)编制原则 (三)规划重点二、村现状概况(一)武新村区位(二)自然条件(三)土地利用状况(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五)村落建设现状(六)社会服务设施状况(七)村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八)规划范围、期限、目标三、村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目标(二)村主导产业规划(三)村特色产业规划(四)村生态加工产业规划(五)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四、村社会服务设施规划(一)“一校”(二)“三室(三)“一园”五、村基础设施规划(一)村道路规划(二)水利工程规划(三)饮水工程规划(四)排水工程规划(五)电力工

2、程规划(六)燃气工程规划(七)闭路电视规划(八)通讯规划六、村落建设规划(一)村落规划原则(二)集中村民点规划布局(三)现有住房改造七、村基层组织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一)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新农民培育规划(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八、规划建设保障措施附件一:武新村规划建设概算表附件二:村规民约一、前言为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重庆市委、市府下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实施意见,其目的就是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一)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建

3、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集约农业、无公害农业、精细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二) 编制原则1、简洁明了,浅显易懂2、具体实在,操作性强3、突出特色,避免趋同4、尊重民意,合理布局5、立足政实,进改并重6、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三)规划重点规划内容紧紧围绕“三建、四改、五提高”来编制。1、“三建”:建优势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2、“四改”:改进乡村道路、改进人畜饮水、改造农民房舍、改造人居环境。3、“五提高”:提高农民收入、提高

4、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二、村现状概况(一)武新村区位武新村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东临南彭镇白云村,南接界石镇海棠村,西连界石镇桂花村,北与南泉镇樵坪接壤,距重庆内环高速南环立交入口1.5公里,村域范围10.64平方公里。(二)自然条件1、地貌、气候武新村位于重庆市南部,以丘陵地貌为主,海拔在270650m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降雨充沛的特点;夏季气候炎热,降水时间集中、日照多、常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季日照少,云雾多。2、 河流水系花溪河经该村的南部进入,西部流出,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水质较好,无工

5、业废水污染。全村有大小山坪塘17口,水域面积300亩,蓄水800立方米。3、生态环境武新村生态环境良好,大气环境质量在国家优、良标准之间。花溪河水质达III类标准,山体植被总体良好,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可减少水土流失,使村内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三)土地利用状况武新村村域面积15965亩,其中耕地面积9080亩,林地3200亩(其中退耕还林1500亩),水域面积300亩,其它用地3385亩。(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人口武新村辖20个农业合作社。全村共有1790户,5600人。劳动力人口3519人,外出务工人员900人,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5,初中文化水平的占70,小学文化水平的占2

6、5,具有专业技术的农民仅占2。2、产业状况武新村目前以四个方面作为主要产业:(1)休闲观光生态园林。该村现有生态园林企业28个,用地2885亩,已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个,星级农家乐2家。(2)建材、机械加工业。该村现有建材、机械加工企业2l家,占地600亩,投入资金5000万元。(3)奶牛养殖业。现有500头奶牛,属分户养殖。(4)蔬菜种植业。目前有蔬菜种植面积300亩,年产各类蔬菜300吨。3、经济发展水平武新村无固定的集体经济项目和收入,2005年,全村经济总产值为75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4000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及务工收入800万元。(五)村落建设现状武新村大部份村民居住形式以分

7、散居住为主,居住较为集中的有卢家坝、下 坝、新 屋、长 滩、冲子坝、长花园、永新湾、老房子、场 部、长生沟、清河湾、大朝门、恒兴庄等,分别居住有20-30户农户。全村砖混结构房屋面积152387.56 m2,人均拥有面积为27 m2;土木结构房屋面积75125.33 m2;人均拥有面积为13m2。全村有独立厨房的1200户,有独立厕所的1050户,有独立圈舍的1350户,有独立院坝980户。(六)社会服务设施状况1、行政办公武新村现有办公楼一幢,面积约230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办公的需要。2、文化教育(1)村级小学一所,共设置7个班,教师15人,在校学生730人。(2)重庆方倩国际名校一所,共

8、设置11班,教师45人,在校学生600人。(3)武新村是巴南区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同时也被巴南区委组织部确定为党员电教基地。3、卫生事业武新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已到5100人,占村民总数的90%,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合格达标。4、社会保障事业全村共有五保老人23人,集中在敬老院居住4人。绝对贫困户60人,相对贫困户250人,每年均按国家政策规定落实补助经费1452元。(七)村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1、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渝道路横贯武新村,距重庆内环高速南环立交入口1.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产业发展前景。 (2)交通优势:现有村级公路14公里,已硬化2公里。全村共有17个合作社通了公

9、路,相互联系比较方便。(3)环境优势:武新村山水相依,花溪河流经本村,生态园区发展势头良好。(4)资源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休闲观光旅游业初具规模。2、发展劣势(1)人均耕地不足;(2)基础设施条件较差;(3)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八)规划范围、期限、目标1、规划范围:武新村行政区范围内涉及20个社,面积1064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近期到2008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3、 规划目标: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培育状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实现武新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全面、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产业发展:形

10、成“一线三园”,即打造都市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一条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区、奶牛养殖区和生态加工产业区。生产条件: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人均达0.7亩,农业机械每年增加20台。实现“耕地不用挖,灌溉不用挑,打药不用抛,运输不用拉”。收入水平:到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人居环境:实现“六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沼气;达到“三化”,实用化、卫生化、美观化。实现“走路不湿鞋,煮饭不烧柴,居住不觉烦”。 农民素质:各种培训率达90%以上。 农村道路:建15公里主村道,16.5公里次村道和80公里人行便道,形成四通八达的村级道路网。 社会事业:建成“一校、三室、一园”,计划生

11、育率保持97%以上。 农村社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5%以上。 文明风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保持良好治安状况,村民满意率达98%以上。 民主政治:村级班子团结、民主、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公益事业民主决策,村务四公开,村民满意率达85%以上。三、村产业发展规划(一) 产业发展目标武新村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一线三区”即都市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一条线,无公害蔬菜种植区、奶牛养殖区、生态加工产业区。全村在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7500万元的基础上,以年均20递增,到2008年,村总产值达到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

12、元。(二)村主导产业规划主导产业:都市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一条线,即都市休闲观光生态园林,花卉和苗木的种植、租赁及交易,发展特色休闲旅游。1、规模在现有28个生态园林,占地2885亩的基础上,新增用地ll15亩,吸引有实力的园林企业入住。2、 布局(1)生态园林主要集中在渝道路与花溪河之间布置。(2)花卉、苗木集中在王家山社种植。(3)在卢家坝、下坝、冲子坝布置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和花博会广场。(4)结合村民点的布置,新建和改建100个农家乐,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3、措施(1)整治花溪河沿岸景观,筑坝适当提高花溪河水位。(2)培训农民种植花卉、苗木技术。(3)培训农民掌握旅游接待服务的技能。4、建

13、设时间2006年至2008年5、投资概算总投资15000万元(三)村特色产业规划1、无公害蔬菜种植业集中在长滩、新院和卢家坝三个合作社,建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区。占地600亩,以高新农业技术为主,年生产蔬菜1000吨。新建现代化喷灌种植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2、奶牛养殖业在原场部蒋家山合作社,规划建设上规模的奶牛养殖区,集中养殖奶牛2000头,逐渐形成具有影响的现代牧场。(四)村生态加工产业规划村办和引进能耗低、环保、无污染的企业进入长花园、狮子口、陈家湾三个生态加工工业区。用地面积1500亩,其中长花园占地500亩,狮子口占地300亩,陈家湾占地700亩。前提条件:(1)满足环保排放标准。 (

14、2)解决村民就业。 (3)将现有企业逐步迁入到生态加工园。(五)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对田、地、林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利用。1、改造低产田1000亩,达到能排能灌,确保人均基本农田不少于0.5亩。2、将全村林地调整为商品林,改造林地3200亩。四、村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按照“一校”、“三室”、“一园”建设目标,合理布局武新村社会服务设施。(一)“一校”村小学:维护和完善现有村小,改善校舍周边环境及校内环境。并随着居住户的增加,逐渐扩大办学规模,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二)“三室”在冲子坝临渝道路新建村委会办公楼,面积1600 m2,并将建设村文化活动室70 m2和村医务室50 m2。建成

15、集村办公,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医疗卫生、农经商贸服务“五能合一”的武新村公共服务中心。其中村办公楼规划在2006年5月动工,年底投入使用。(三)“一园”五保家园:结合村委会办公楼建设,规划建设能满足30人以上居住的五保家园。五、村基础设施规划(一)村道路规划1、道路现状概况武新村已建成了14公里村级公路,其中硬化2公里。村道4条,大田路口到段桥,路长4.5公里,宽度3.5米;钢管厂到蒋家山,路长5公里,宽度3.5米;永新湾到南彭白云,路长2.5公里,宽度3.5米。社级道路1条,长花园到李家湾,路长2公里,宽度35米。还有3个合作社未通公路,已修公路中大部分都是质量低、档次差、路面不平、坑凼多的

16、泥石路。全村有l l公里的石板路,连接着各社的少部份院落。2、道路规划改造渝道路2.5公里,形成双向四车道的高等级公路。道路分主村道、次村道和社道三级。主村道:规划新建2条,改建一条,2006年建成7公里,2007年建成8公里。(1)建设钢管厂至场部途经蒋家山至永新湾8公里,其中蒋家山至南彭白云1.5公里是新建;(2)新建长生沟途经陈家湾至南彭白云的主村道约2.5公里:(3)改建大田路口至段桥环线4.5公里。并撤除大田路口三个机械厂。全村主村道总长15公里,2006年建成7公里、2008年建成8公里,车行道宽7米,路面为水泥路。主村道两旁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并建设大田路口至段桥和沿渝道路两旁的灯

17、饰工程。次村道及社道:规划新建6条,改造1条。2006年建成8公里,2007年建成8.5公里。(1)新建长滩到新院连接海棠村,路长3公里,车行道宽5米,路面硬化,村道两旁建设绿化带。(2)改造长花园到李家湾连接南彭学堂,路长3公里,车行道宽5米,路面硬化,村道两旁建设绿化带。(3)新建场部至大朝门,路长1.5公里,路宽5米;(4)新建场部至恒兴庄,路长3公里,路宽5米;(5)新建永兴湾至白领上,路长2.5公里,路宽5米;(6)新建永新湾至伞井湾,路长2.5公里,路宽5米;(7)新建张家山至下坝,路长1公里,路宽5米。共计新建次村道及社道10.5公里,路面硬化,道路两旁建设绿化带,全村新建改造道

18、路共计31.5公里,其中新建7条,计17.5公里,改扩建公路4条,计14公里。人行步道:规划修建宽1.5米,长约80公里,连接全村院落,成为主要的步行道。(二)水利工程规划1、现状武新村拥有大小山坪塘17口,石河堰2条,电力提灌站2座,渠道5公里。2、规划目标水利工程的发展是满足未来人畜安全饮水和工农业灌溉用水需要。规划新建现代化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喷灌设施,新建和维修农田排灌工程,改建山坪塘17口,石河堰坎治理2处,电力提灌站改造2座,维修渠道5公里。(三)饮水工程规划1、 现状武新村1790户,村民均是饮用的地下水和井水。2、饮水工程规划规划建设5个集中供水站。(1)大坪岗供水站,涉及人畜用水

19、和工农业灌溉用水,规划设计日供水能力达500立方米;(2)蒋家山供水站,涉及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灌溉用水,规划设计日供水能力达300立方米:(3)永新湾供水站,涉及人畜用水及工农业灌溉用水,规划设计日供水能力达800立方米;(4)狮子口供水站,涉及人畜用水及工农业用水,规划设计日供水能力达600立方米;(5)冲子坝供水站,涉及人畜用水及工农业灌溉用水,规划设计日供水能力达500立方米;(6)规划建成后覆盖全村100,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四)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现状全村路面排水均为散流,院落均为雨、污混流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田间、水塘,部分雨水经简易边沟汇聚就近排入河流,人畜粪水设坑进入生

20、产再利用。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未经处理,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2、污水排放规划建设单户或连户沼气池,污水和粪水排入沼气池,经一级处理后集中排入河流,2008年完成污水处理30,2010年完成污水处理100。3、雨水排水规划建设道路两旁雨水边沟排放系统,居民点院落内外完善雨水排放设施,企业内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五)电力工程规划1、现状武新村供电均由南岸供电局界石供电所供电,全村有1790户通电,通电率达100。全村农户家庭虽然实施农网改造,但由于电压过低,严重影响农户的生产生活。2、电力设施规划全村需增加100KV变压器15台,提高输电能力,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六)燃气工程规

21、划1、现状武新村现有沼气池91口,大部分村民仍然采用传统能源满足日常生活。2、燃气规划充分利用沼气,规划共建沼气工程1200口,前期600口,后期600口;生态农业区建造2.5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由供气站统一供气,新建的村民点由天然气公司集中供天然气。(七)闭路电视规划全面改造升级现有广电网,建成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宽带交互网络,覆盖率达100。(八)通讯规划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工程覆盖全村。(九)环境保护规划1、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快沼气池建设,完善污水排放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整治花溪河流域,保土蓄水,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合理开发利用塘库堰和花溪河水体。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22、,扩大天然气、沼气的使用率,减少燃煤等对大气的污染。沿溪流、鱼塘水体两岸、道路两侧种植绿化,调节大气环境质量。3、固体废物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洁和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固体废物的定点收集和定点填埋,使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六、村落建设规划(一)村落规划原则1、保留住农村现有的优良传统。在不破坏原生态的情况下,适当建设集中村民点。2、近期以整治为主,治乱、治脏、治水为重点。(二)集中村民点规划布局以现有道路为基础,以渝道路为中心辐射全村,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五个村民点。1、长花园村民点:具有相对集中的人员基础,规划建设用地70亩,可居住300户,人口1000人

23、。配置院坝、医疗点和商业网点。2、冲子坝村民点:规划建设用地60亩,可居住250户,人口800人。配置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幼儿园、村民集会院坝、金融、邮电、商业服务设施。3、长生沟村民点:规划建设用地60亩,可居住250户,人口800人。配置院坝、活动室、商业网点。 4、场部村民点:规划建设用地40亩,可居住180户,人口580人。配置院坝、活动室、医疗点、商业网点。5、永新湾村民点:规划建设用地60亩,可居住250户,人口800人。配置院坝、活动室、商业网点。(三)住房改造对集中居住的和散居农户开展危旧房改造,并引导散居户逐步向大院落集中。搞好“一池四改”工程,即建沼气

24、池,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坝,对沼气池、厨房、厕所、圈舍、院坝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实现水、电、闭路、宽带等户户通;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柴草、农具和杂物的堆放,设立固定的垃圾场,完善房前屋后的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观,真正符合农民新村的要求。(四)住房建设风貌保护现有景观风貌特色,对屋顶外墙按川东民居风格统一进行改造和包装,将武新村建设成为乡村自然风貌、田园山水景观相互融合的新农村。七、村基层组织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一)村基层组织建设1、 总体目标通过两年左右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年轻村社干部;培育一支高素质、充满生

25、机与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文化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双强”“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基层党组织队伍,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2、 阵地建设按“四位一体”的标准,高标准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新建立村级党校,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区、镇党校等教学资源,聘请市区级部门领导、镇内专业人员,开展党员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村党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和培训的实施。3、干部队伍建设(1)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产业及党员的特点,村级党组织班子至少有2名以上的大学生,其余村级干部班子要达到高中文化水平程度,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选派机关干部充实村级队伍,村民对村两委会满意率达到95以

26、上,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和领导作用。(2)社级干部队伍建设彻底改变社级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面貌,提高文化素质,改变年龄结构,要求社级干部年龄在40岁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得低于60,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到2008年,社级干部要全部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平均年龄控制在45岁以内,“双带”、致富能力明显提高。(3)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村级、社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要建立数量比例适当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确保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2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面发现好人才,利用好人才。为村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储备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4)推进村民自治,促进

27、民主管理生产发展有能人,大户加专业合作社管理的路子。公益事业本着“国家投资,群众投劳,协会管理”的原则,自愿、自主、自治,量力而行,按“一事一议、一议一制、一制一会、一会一事”的协会民主管理路子,实行民主、民管、民受益。建立在村支二委领导下的经济合作组织用水者协会 花木协会农家乐协会乡村保洁协会奶牛养殖协会农民自我教育协会村内经济组织协会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议事制度和村规民约,并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在全村醒目位置即村委会办公楼设立公开栏,并按时对党务、政务、村务、财务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新农民培育规划1、总体目标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长效机

28、制,把党员干部和群众培养成有文化、守纪律、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2、培育机构2006年成立武新村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利用界石镇成人教育学校和镇内中小学的学校资源,请相关部门领导和职业教师、专家、学者作为师资力量对农民进行技能和道德观培训。3、培育规划(1)产业新农民的培育按照产业划分,重点培育机械加工业、花卉苗木种植、蔬菜种植、奶牛养殖业等农民技能型适用人才,使产业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当主要力量。(2)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期培训对剩余劳动力,年龄在45岁以下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时间在15天一30天之间,让每一位剩余劳动力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29、。中期培训对“双未”人员中年龄在25岁以下,初、高中毕业未就业的人员,学习费用采取政府补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的办法,通过6一12个月的中期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l一2门专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长期培训对“双未”人员中年龄在22岁以下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采取政府补一点、自己筹集一点、学校减免一点的办法,筹集学习费用鼓励“双未”人员继续到职业学校系统学习2年,取得毕业证书,系统掌握专业技术和适用技能。创业培训在具备就业能力、有创业精神的劳动人员中,进行创业培训,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创业,达到就业、创业、致富的良性循环模式。(3)劳动力转移村建立劳务输出的就业管理站,为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劳动用

30、工维权等服务,保证劳动力输得出、技术用得上、权益能保障的农民工转移新机制。最终达到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家家都富裕的目标。(4)非劳动力新农民的培育对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培育,要结合村情,利用寒暑假期间和村、镇党校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对于老年农民的培训,要开展“五好家庭”、“五好婆媳”、“双文明户”、“守法户”等评比活动,提高老年农民的守法意识、文明意识。达到整村农民素质的提高,塑造新时代的新农民形象。(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1、教育设施规划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武新小学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使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

31、0。2、社会保障规划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2006年参保率达到90以上。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6年先在一个社试点农村养老保险,2008年全村推广。探索建立五保户、特困户、贫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失地农民、无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531”工程,在扶持的深度上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和谐社会。3、文化事业建设2008年底建成武新村各村民点文化活动阵地、体育运动队、文化室、广播室、活动室。2007年实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垃圾处理场所和卫生保洁队伍,生态小花园等社会公众服务场所。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社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