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74.31KB ,
资源ID:47480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480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docx

1、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中国至少有4500万人之多。又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性,其预防和治疗就变得十分困难。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的。因此,真正关注自身健康,讲究科学营养,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防控

2、病情。我通过日常学习和研究相关资料了解到了一些有关糖尿病的问题并作本论文,将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分类、症状特点、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调节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及意见,达到缓解糖尿病患者增长速度的目的。关键词:糖尿病;机理;分类;特点;治疗;预防及时、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运动等误区,从而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心脑血管、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专家指出,由于目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正越来越多地充斥我们的生活,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够普及,都对中国糖尿病

3、防治能力以及糖尿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来了解一些关于糖尿病的信息。一、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及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二、糖尿病的分类及其相应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治疗糖尿病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

4、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继发性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1)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四类: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

5、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4.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关于1型糖尿病的症状特点,即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此为第一特点。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1

6、型糖尿病的第二个特点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的第三个特点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年龄、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测定来做出诊断。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发生)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加用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胰岛素类似物与传统的胰岛素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上的优势,如lispro或aspart胰岛素具有超短效的活

7、性,glargine或detemir胰岛素能模拟基础胰岛素特性。无论采用何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患者都应该首先接受特殊的宣教,并学会定期自行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使血糖达标。总的说来,1型糖尿病大约占总糖尿病患者的至1,而9-9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原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其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其发病原因可分为五类:1.遗传

8、因素: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3.年龄因素: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4.种族因素: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5.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

9、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2型糖尿病的症状特点即其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

10、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受体结合含量少)所致,因此不仅要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特别应做胰岛功能检查。具体数值如下: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毫摩尔/升以下。如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就可诊断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调节受损,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现。而尿糖检查仅供参考,不能诊断糖尿病及用药的依据。胰岛功能检查:验者

11、口服75克葡萄糖水300毫升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分为:1.口服降糖药:a.双胍类(如二甲双胍):这类药物具有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并能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b.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这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释放更多胰岛素。c.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此类药物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吸收更多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过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d.苯甲酸衍生物类(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主要是刺激胰腺产

12、生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e.-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这类降糖药能抑制人体消化道对糖类的吸收,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2.胰岛素类药物: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糖,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时,医生可能就会建议你使用胰岛素。目前,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等装置通过皮下注射。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身当前病情的胰岛素类型,并制定适当的胰岛素注射时间。为了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时也可能将多种胰岛素预混后进行注射。通常,胰岛素注射的频率为14次/天。通过减轻体重和

13、加强运动锻炼,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可以不再需要药物。因为他们在体重达到理想范围时,通过自身的分泌胰岛素和饮食调节就能控制住血糖。目前还不清楚孕妇口服低血糖药物是否安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可能需要停止口服降糖药而注射胰岛素。另外,对于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HLA抗原有关,2型糖尿病则与之无关;1型糖尿病体内可检出GAD等特异性抗体,2型糖尿病抗体阴性;1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不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1型糖尿病往往发病较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则不然。(3)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

14、娠,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妊娠糖尿病的影响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GDM,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孕早期空腹血糖较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果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2.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影

15、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极大,母儿近、远期并发症仍较高。3.对孕妇的影响:a.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发生率达15%30%。b.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4倍。GDM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可能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c.感染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感染亦可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d.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多10倍。其原因可能与胎儿高血糖、高渗性利尿致胎尿排出增多有关。e.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几率增高。f.易

16、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妊娠期复杂的代谢变化,加之高血糖及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代谢紊乱进一步发展到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急剧升高,进一步发展为代谢性生酸中毒。g.GDM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远期患糖尿病几率增加,17%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4.对胎儿的影响:a.巨大胎儿发生率高达25%42%。其原因为孕妇血糖高,胎儿长期处于母体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环境中。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躯干过度发育。b.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为21%。妊娠早期高血糖有抑制胚胎发育的作用,导致孕早期胚胎发育落后。c.易发生流产和早产。早产发生率为10%25%。d.胎儿畸

17、形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严重畸形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710倍,与受孕后最初数周高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是构成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5.对新生儿的影响: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高。b.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若不及时补充糖,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妊娠糖尿病的症状特点为患者妊娠期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反复发作,孕妇体重90kg,本次妊娠并发羊水过多或巨大胎儿者。妊娠糖尿病的检查方法可分为四种: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者不要仅考虑妊娠期生理性糖尿,应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检查及糖筛查试验。2.空腹血糖测定: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

18、.8mmol/L者,可诊断为糖尿病。3.糖筛查试验: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50g葡萄糖粉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服完,其后1小时血糖值7.8mmol/L为糖筛查阳性,应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4.OGTT:多采用75g糖耐量试验。指空腹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其正常上限为: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1/L,3小时6.7mmol/L。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多为糖尿病家族史、年龄

19、30岁、肥胖、巨大儿分娩史、无原因反复流产史、死胎、死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儿分娩史、胎儿畸形史等。关于妊娠糖尿病的治疗:1.糖尿病患者可否妊娠的条件:a.糖尿病患者于妊娠前应确定糖尿病严重程度。D、F、R级糖尿病一旦妊娠,对母儿危险均较大,不宜妊娠。b.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控制良好者,可在积极治疗、密切监护下妊娠。c.从孕前开始,在内科医师协助下严格控制血糖值。2.糖代谢异常孕妇的治疗:a.妊娠期血糖控制满意标准: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钟:3.35.8mmo1/L;餐后2小时:4.46.7mmol/L;夜间:4.46.7mmol/L。b.饮

20、食治疗:饮食控制很重要。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酮症出现,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c.药物治疗: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d.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在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并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主张应用小剂量正规胰岛素O.1U/(kgh)静滴。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血糖13.9mmol/L,应将胰岛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血糖13.9mmo1/L,开始将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酮体转阴后可改为皮下注射。3.孕期母儿监护:每周检查一次直至妊娠第10周。妊娠中期应每两周检查一次,一般妊

21、娠20周时胰岛素需要量开始增加,需及时进行调整。每月测定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妊娠32周以后应每周检查一次。注意血压、水肿、尿蛋白情况。注意对胎儿发育、胎儿成熟度、胎儿胎盘功能等监测,必要时及早住院。4.分娩时机:原则应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血糖控制良好,孕晚期无合并症,胎儿宫内状况良好,应等待至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应及早抽取羊水,并注人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胎肺成熟后应立即终止妊娠。5.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巨大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对糖尿病病

22、程10年,伴有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重度子痫前期、有死胎史的孕妇,应放宽剖宫产指征。6.分娩期处理:a.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胎儿监护。b.阴道分娩,临产时情绪紧张及疼痛可使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不易掌握,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对母儿均十分重要。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产程中一般应停用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加正规胰岛素,根据产程中测得的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应在12小时内结束分娩,产程过长增加酮症酸中毒、胎儿缺氧和感染危险。c.剖宫产,在手术前一日停止应用晚餐前精蛋白锌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一般在早上监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

23、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及每日胰岛素用量,改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术后每24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d.产后处理,产褥期胎盘排出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迅速减少,大部分GDM患者在分娩后即不再需要使用胰岛素,仅少数患者仍需胰岛素治疗。e.新生儿出生时处理,新生儿出生时应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钙、磷、镁的测定。尤其是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者需给予监护,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应在哺乳开始同时,定期滴服葡萄糖液。(4)继发性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即除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以外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其中继发性糖尿病是指由于已知的原发病所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是这

24、些原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一般而言,在原发病得到根治后,继发性糖尿病可以痊愈。常见的继发性糖尿病可分为三类:1.胰腺疾病与继发性糖尿病:胰腺除了分泌胰液参与消化蛋白质、脂肪外,也是胰岛素的内分泌器官。胰腺的严重病变可以造成胰岛素生成和分泌障碍,引发糖尿病。2.药物与继发性糖尿病:某些药物可以引起糖耐量受损甚至糖尿病,常见的药物有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以及某些降压药等。但是,药物引发的高血糖发生率较低,除了药物因素外,患者本人的内因也起着一定作用。3.内分泌疾病与继发性糖尿病:a.生长激素瘤:这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在儿童发病可以表现为巨人症,在成人发病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25、。b.皮质醇增多症:这是由于肾上腺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的皮质醇所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c.醛固酮增多症: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过多的醛固酮,造成高血压、低血钾,低血钾可以损害胰岛的分泌功能,从而发生高血糖。d.嗜铬细胞瘤:这是由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嗜铬细胞发生的肿瘤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高血压和高血糖。另外,甲亢此病也可以伴有高血糖。继发性糖尿病的一个症状特点就是高血糖有因可查。去除了这些原因后,高血糖就可以被纠正。例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血压和血糖能恢复正常;药物引起的高血糖,在停药后往往消失。其实,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按

26、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8种亚型,包括1985年WHO分类标准中所有继发性糖尿病,同时也包括已经明确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新近发现的特殊类型。除此之外,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它可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病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健康和生命。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以下几类: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脏病。三、糖尿病的预防与调节(1)糖尿病的预防可分为四级进行:1.一级预防:此级最为重要。目的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措施是:改变人群中与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因素。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监护。2.二级预防:目的是

27、早期发现糖尿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主要措施是:通过健康查体,及早发现糖尿病。对高危人群、肥胖或有家族史,经常应酬吃请较多、工作紧张的人进行筛查。对糖耐量异常人群进行运动与饮食治疗,并定期观察。甚至可以使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二甲双胍类)或保健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吡啶酸铬、有机锌等)进行干预治疗。3.三级预防:目的是较少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措施是:对已确诊的糖尿病人,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的综合治疗,使血糖长期稳定的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减少有害因素,如吸烟、过量饮酒。纠正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高凝状态。4.四级预防:目的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恶化,减少糖尿病人的致残和死亡

28、。(2)主要措施:1.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应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眼底、尿微摄白蛋白、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有效地治疗。2.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并发症应采用综合治疗可见,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健康教育,即大力的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尽量使糖尿病及其预防手段家喻户,使全民动员起来与糖尿病作持久的斗争。第二就是健康促进。即尽快的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及利用各种手段,对整个人群,特别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筛查。不可否认,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心理状态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会如何控制与调节糖尿病是极为重要的。A.

29、从注意饮食结构方面进行考虑: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制定饮食计划要做到既满足病人的饮食需求,又能保证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的稳定。其中,主要针对摄入食物成份及选择方面:a.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热来源,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机体处于“糖饥饿状态”,需要动员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来提供能量,从而又引起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故在新的观点认为,在总热卡量不变的前提下,宜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一般占热卡量的60%-65%以上为宜。食物选择:应以各类主食为基础,占碳水化合物总量的2/3,企业补充薯类、蔬菜、水果等食物。鼓励病人食用含高纤维的缓慢性碳水化合物,使摄食后的血糖增高缓慢且不明显

30、,有益于改善餐后高血糖。b.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修复更新的原料,也是体内各种酶、激素、抗体构成的原料,故主张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食物选择:植物性与动物性蛋白质比例以2比1为宜。植物蛋白主要来源于各种豆类及坚果类食物。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也不可少,是提供必要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动物性蛋白质来源与畜肉、禽肉、鱼水产品、蛋类、乳类等。c.脂肪:其摄入量应不大于30%,动物脂肪应为10%总热卡以下。食物选择:摄入脂肪中非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以2比1为宜;提倡食用含胆固醇低的食物,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小于200毫克为宜。d.食物纤维:可分为可溶性和非可溶性两种。其化学成分虽然是糖,但

31、它们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因而不产生热量,比如果酸、海藻类,蔬菜的茎叶等,它们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食物的吸收,故而有将他、减肥、软化大便通便作用。e.食盐:可促成高血压的发生,尤其是糖尿病病人的危险性更高,故一般情况下,食盐的摄入量每日应小于7克,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则应减少到5克以下。f.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糖尿病伴有钙磷及多种微量元素代谢紊乱,故主张多食用高钙食物及微量元素。g.甜味剂:糖尿病病人不宜多吃蔗糖,可选择甜味剂如纽特糖等,它具有产热小,用量少等特点。同时,缓、暖、淡的饮食也是极为有益的。 B.从运动方面进行考虑: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的前提。健康人每天至少应进

32、行半小时的体育锻炼,糖尿病人就更不例外了。特别是肥胖型糖尿病人,进行必要的运动,往往比单纯控制饮食更能取得降糖效果。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改善血糖,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而每周锻炼7小时以上的妇女患2型糖尿病可能性是每周锻炼少于半小时的一半。具体的运动方式为有氧运动,慢跑、快走最好。适宜的强度标准为运动时,还能自然交谈。时间即餐后一小时,这样便保证了不易出现低血糖的现象。C.从心态、教育及其他方面进行考虑:想要控制糖尿病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忌压力。另外,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小结通过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分类、症状特点、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调节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糖尿病虽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并发症多,但是我们仍旧可以通过恰当的方法有效的控制病状。另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减少其发病几率。总之,希望在我国日趋严重的糖尿病问题可以得到大家的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