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1.97KB ,
资源ID:47454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454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当代国际关系史.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docx

1、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第一章 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重点问题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历史方法的价值与“科学方法”的弊端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国际关系史学根本方法与国际关系史料第一节 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1.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经世致用智识兴趣人类自我认识2.历史理解的局限性与巨大潜能历史理解能够、并且只能够帮助历史的研习者们“更聪明地对待”现今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宜性是指什么历史研习仍然有它的伟大的功能和价值,因为历史是一种对先前已逝事物的有教养的记忆,它能够通过澄清往昔和理解其部分含义来帮助我们思考当今和未来3.宏观思考和理论化的重要性宏观思考是达到历史研究基本

2、目的之终极的甚或主要手段微观探究的局限性宏观思考的根本特征理论对具体历史研究具有的启示、定焦、梳理、总结和升华功能历史与理论的关系是社会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4.理论化的基本种类和形式两大种类:对现成理论的连贯的运用;理论性的创造式宏观思考两种形式:理论棱角显山露水,概念模式晦涩生硬,“科学”模仿弊病丛生;隐含的而非明示的,有机的而非教条的,倚重历史哲理思考为特征的经典方法而非迷信和滥用社会科学5.重视和善于从事当代史研究当代史的概念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经世致用的基本目的;当代史由于其特殊的学术难度和身处其境的知识优越性而大有学问当代史研究的天然缺陷和不利之处第二节 历史方法的价值与“科学方法”

3、的弊端科学方法的含义科学方法的弊端(赫德利布尔、约翰路易斯加迪斯)别停留在牛顿那个时候,而要看看和学学现在的自然科学家的思想方法“这不仅包括理论、观测和严格的计算,而且包括叙事、类比、矛盾、讽刺、直觉、想象力,还有并非最不重要风格。”第三节 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1.国际关系研究基于对历史的理解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始于修昔底德的历史论述现代政治思想和国际关系思想的肇始同样出自历史考察和历史理解(马基雅维利)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思考和解释对国际关系理论思想有首要意义 经典方法的含义2.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性思考理论的多方功能个案例解(大战略理论指引战略史考察的两个优秀范例):爱德华勒特韦克:罗马帝国的大战略

4、杰弗里帕克:腓力二世的大战略3.国际关系史研究的独特的重大价值国关史研究很大程度上并非从属于世界或区域的政治史、政治经济史或社会发展史研究,虽然它与这些历史研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国际政治作为历史之基本动因的固有的、独立的意义保罗施罗德;兰克4.广阔的视野、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含义历史学领域,19世纪法国史学界“政治学派”国际关系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宏观史与微观史的区别,宏观史的特征第四节 国际关系史学根本方法与国际关系史料1.利奥波德冯兰克与现代历史学根本方法兰克的四大史学功绩,尤其是他开创了现代史学研究的首要科学方法对史料的批判性考证兰克史学的重要缺陷2.国际关系史料基本分类和主要类别史

5、料例解未刊档案史料已刊档案史料官方史公开文件回忆录、书信集、已刊日记、当时报刊报道或评论等第二手资料(书籍和文章)第二章 现代国际权势斗争与现代国际体系演变重点问题19世纪以前现代国际体系史的理解范式和根本主题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哈布斯堡帝国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路易十四法国优势的起落和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凸现列强体系的巨大扩展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现代国际体系史的理解范式和根本主题1.路德维希德约:不牢靠的平衡四个世纪的欧洲权势斗争兰克对现代国际体系常在机理和运动模式的首次揭示德约对16世纪开始往后近400年的国际体系机理和模式:欧陆均势与海外优势,欧陆均势与侧翼大国本章颇大程度上依据

6、德约的著作2.兰克对德约国际体系,是指一批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现代开始以来主要是趋于并最终形成各自民族特质的现代国家)的集合,这些政治实体相当频繁地、按照大致规则的过程相互作用。国际体系的六个基本方面:国际体系的环境、界限、结构、规范以及体系组成单位的政治性质和相互作用方式。第二节 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1.现代国际体系的一种变动模式现代国际关系史以国际权势基本格局的变动为主题国际权势基本格局的变动呈现出一种最简明也最契合人类常识的模式:在全体系霸权与权势完全分散这两端之间的往复运动,或者说彻底的秩序与彻底的自由之间的往复运动2.中世纪国际秩序中世纪国际秩序的根本特征中世纪国际秩序与现代国际构

7、造的一项基本的共同特征,即保持政治分裂统一的基督教世界观点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的衰落而衰落,出现了民族主义的最初流露3.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1)现代国际体系始于1494年: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国际体系是现代国际体系的某种雏形,1494年法国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城邦国际体系崩溃现代国际体系始于1494年:1494年6月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缔结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政治体制(2)现代强国的最初浮现和形成是现代国际体系初生时期里具有历史里程碑性质的重大新事态:法国、英国和西班牙三个现代性强国一个传统型半旧帝国哈布斯堡奥地利(3)民族国家的历史创新:1.民族国家是加强国家凝聚力、动员

8、和集中社会资源、提高政治效率的最好手段2.民族国家最初的意识形态创新(君权神授、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学说等)第三节 哈布斯堡帝国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1.查理五世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查理五世基本国策的三大主导思想查理五世对外政策着力点查理五世追逐霸权展示的关于帝国主义和现代国际体系的三项重大问题,其中帝国过度伸展是哈布斯堡帝国相对落后的一大原因查理五世图谋终告失败:1559;15552.腓力二世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腓力二世的根本目的观念三大目标腓力二世相比查理五世的优势决定性的反霸力量:荷兰共和国;新教英国1598年,腓力二世驾崩,哈布斯堡两番称霸终告破灭第四节 路易十四法国优势的起落和英国世界性权势的

9、凸现1.从西班牙骤然衰落到法国开始勃兴期间的欧洲国际体系间歇期中的三十年战争,以及结束这场战争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从全球视野或者德约“海洋原理”出发去看,缺乏头等重要性,就世界历史而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间歇期中法国迅速走向使之强盛的“绝对专制主义”;经历了革命的克伦威尔治下的英国准备成为世界强国,为此先行取得海外贸易和海军力量两方面的最大优势2.路易十四的显赫优势和霸权目标路易十四确立起对哈布斯堡帝国东西两支的绝对优势,欧洲均势已不复存在欧洲政治霸权根本对外欲望的基本来源:政治理念;国策构想;价值取向路易十四欧洲霸权图谋的三大目标3.路易十四称霸图谋的反复失败和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勃然兴起法国优势造

10、就的一个空前庞大的海陆帝国的前景终于招致了英国为首的反法大联盟,及西班牙继承战争;乌德勒支和约确认均势原则为欧洲国家处理欧洲事务的指导思想按照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理论,西班牙继承战争前后的英国开始了它的“世界领导者”阶段第五节 列强体系的巨大扩展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1.已有的、新兴的和未来的“洲级大国”:英俄美(1)“洲级大国”是指规模近于大洲的巨型国家,或者如地缘政治思想大师麦金德在20世纪开始时所说,是“基于半个大陆的资源之宽广基础的巨型强国”。(2)英国:业经确立,在此期间继续登上其世界优势第一轮巅峰俄国:开始成为现代强国并适才加入现代国际体系美国:这时期末尾诞生,以后逐步成为世界首强2.法国

11、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和国际政治的变更(1)法国大革命首先甚而主要源于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的基本模式和形态(2)大革命对于国际政治的变更:变更的起点、国际政治目标和手段的革命性转换(3)国际革命(马丁怀特)3.导致拿破仑帝国败亡的国际政治机理(1)最一般道理(2)国际政治角度看,三大机理:侧翼大国的决定性奋斗海权对陆权的遏制民族主义4.拿破仑战争的根本地缘政治结果和国际力量格局结果权势向欧洲两翼集聚,国际力量分布构造依此走向极化,甚至出现了我们时代超级大国的雏形1)英国2)俄国关键词 德约 兰克 国际体系 中世纪国际秩序 海洋原理 大陆原理 意大利战争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三十年战争 路易十四 反

12、法大联盟 法国革命 拿破仑帝国 侧翼大国思考题1.欧洲在现代史上的强盛是如何得益于她的地缘条件的?2.为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缺乏头等重要性?3.法国大革命导致了如何的国际政治变更?4.民族国家的重要功能。5.现代国际体系经历的前三次大动荡就某些国家而言最后以近乎一致的结局结束,原因是什么?试做较具体的阐述。第三章 19世纪孕育的20世纪基本趋势重点问题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1.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世界政治影响工业革命英国“不列

13、颠治下的和平”造就英国优势的克星第二次工业革命国际政治成为真正全球性的西方对非西方世界的大渗透、大入侵和大征服列强中的后来者造成实力对比大变,意欲改变现状2.跨国价值取向的变迁和当代意识形态冲突的萌发王朝性、政治性或帝国性的“国际主义”18世纪为其经典时代的国际关系若干根本游戏规则,他们建立在所谓“贵族国际”共同价值观和伦理观基础上民族主义列强民族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1.欧洲国际体系的扩展及其在19世纪的急剧加速“欧洲国际体系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出现”欧洲国际体系转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技术扩散欧洲国家海外殖民和商业扩张(两轮扩张)

14、欧洲以外兴起现代强国,它们必然构造起自己的区域性现代国际体系2.现代帝国主义扩张狂潮和现代帝国主义思想第三轮海外扩张的浪潮主要由经济和战略两大动力掀起文化心理动因撒哈拉以南、日本和美国在亚太现代帝国主义思想泛滥:经济帝国主义思想战略帝国主义思想生物学或种族形式的帝国主义思想宗教或救世形式的帝国主义思想民族归并形式的帝国主义思想以上综合3.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真正全球性国际体系的根本特征,除地理上囊括全世界外,就在于有了以非欧现代强国为中心的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并且构成全球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体系日、俄、美三强及以其竞争为中心的东亚太平洋体系

15、这两大区域国际体系与欧洲体系的关系,和全球国际体系真正形成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1.英俄两国的显赫优势和多极格局的近乎倾覆大致均衡并且长期保持存在五强格局19世纪国际权势趋于极化:英、俄权势分布急剧变化,原有稳定不存在2.三大新兴强国的急剧崛起德国:普奥普法战争美国:美国内战结束日本:明治维新3.传统强国的显著衰落奥地利法国英国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1.旧政治下的旧外交与现代大众政治的出现和流行经典外交,其实行者是一个有着跨国的共同行为标准和共同情趣风格的职业外交官共同体,他们的基本准则是外交谈判(甚至连同外交承诺)必须始终机密,必须非常耐心(哪怕有时流于无所事事),

16、必须完全依靠据称与普通人的情感冲动和浅薄无知截然相反的心理平静和专门知识。大众政治兴起的原因选民范围扩大导致国家政治运作方式的变化2.初生的公众舆论和利益集团对国家对外政策的作用公众舆论:拿破仑、英国利益集团:殖民、经济和军事三类利益集团3.初生的大众政治与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泛滥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的联系现代大众政治与帝国主义的关系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1.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在两个世纪里的基本停滞(19世纪中期以前约200年)各种物质条件限制保守的战略战术经典外交公式和竞争规范广泛存在的对新型武器的排斥心态2.战争规模的突飞猛进大众征兵制以战养战用于战争的经济资源

17、迅猛增长战争目的的根本变化战略的变更3.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军队组织方式和陆战基本方法武器(以及军事运输)技术:武器机械化、工业化武器技术的新时代战略思想的改造4.海军武器的革新与世纪之交的军备竞赛巨型战舰(主力舰)的建造以及自动推进鱼雷和潜艇的问世,舰炮尺寸、铁甲厚度和舰船推进力世纪之交的军备竞赛,最重要最突出的是列强海军竞赛,集中表现为巨型战舰建造狂潮世纪之交海军竞赛不断升级的内在机理5.民族主义和工业化时代总体战的出现及其国际政治含义总体战目的总体性手段总体性总体战包含着一种最为灾难的可能性,即战争的规模变为总体的。19世纪孕育的这一倾向,到20世纪两度成为现实,而且是决定世界政治及其演变

18、的最重要的现实 第四章 传统中心的衰落和侧翼大国的兴盛重点问题洲级大国的新兴绝对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衰颓二十年危机:英法的虚脱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优势的确立苏联权势的形成和兴盛第一节 引言:洲级大国的新兴绝对优势查理五世到威廉二世近400年里,欧洲一直是现代国际体系的中心;20世纪后半期开始,取而代之的是东西两个侧翼大国:美、苏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最大必然性之一: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地缘政治欧洲大均势机制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权势的兴盛,这经过一战和二十年危机的曲折而完成苏联权势的形成和兴盛,这从一战苏俄羸弱,继之以斯大林铁腕政治下苏联国力剧增,经二战而成为可与美国匹敌的一等强国全球国际体系有了

19、与世纪之交大为不同的新构成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衰颓1.两大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一战的根源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新兴强国之急剧崛起和国际力量结构之急剧变更而这又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变迁和欧洲内外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动决定的,其中,德国国力的剧增最为关键核心成因威廉二世及其幕僚要用德国剧增了的国力弥补规模等级差距德奥同盟的形成与俾斯麦的外交大设计的最终失败俾斯麦体系的严重弱点俾斯麦下台,“世界政策”开始2.欧洲的外交堕落和政治病态与两极对抗的急剧升级两大集团之间的对抗升级过程:两次摩洛哥危机波黑问题危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集团对立僵化及其对抗升级显示的“堕落”:外交的堕

20、落:萨拉热窝事件以前的德国外交;萨拉热窝事件以后所有欧洲大国的行为欧洲政治机体的病变:俄德;刻板狭隘的纯军事极化能主宰最重大的政治决定欧洲社会心理的病变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的极严重后果生命和物质损毁精神和心理创伤国际格局严重失衡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权势的兴盛美国参战动力美国到协约国一边的军事意义威尔逊世界主义第三节 二十年危机:英法的虚脱1.国际联盟的虚幻威尔逊主义的国际集体安全的两项前提:“主观”要求各国是否会真正接受和履行集体安全义务“客观”要求总的力量格局是否适合集体安全的有效运行首先,除了英法两国和东欧某几个因德奥战败得以创建和恢复的国家外,其他国家不是想德国及其后来的合作

21、者那样怀有推翻现状的强烈动机,就是对现状持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以致多少模棱两可另外,德国战败但仍有超过英法及其国联合作者们的潜在战略优势,30年代,德日意三国实有力量更是后者无可匹敌2.英法歧异与法国强硬预防政策的破产英国:自满自得的虚幻的安全感英国倾向于否定凡尔赛体系,并且逐渐损害之利益权衡和估计的浅薄,对法国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因和真实性质的误解(国际政治判断力严重退化)法国:怕德国东山再起,防御性的追求安全长久而频繁的欧陆国际冲突经历,尤其是普法战争和一战这两度可怕的体验深知自己内在羸弱一个大国可以在战败后不久勃然复兴领土肢解:美英拒绝资源榨取:条约中文字体现,但德百般拖延,英倾向于反对无情勒索

22、谋求主要战胜国之间订立对德军事同盟:英美三心二意1922年鲁尔危机,普恩加莱下台,强硬防御政策破产3.英德协调和英国半面包容的祸患英德协调“半面”包容4.纳粹挑战面前法国的瘫痪和英国的绥靖1933,希特勒上台外交目标四个阶段法国的瘫痪:经济、政治、社会、战略英国的虚弱:经济、民族心理、大战略处境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优势的确立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在欧优势的确立罗斯福改变美国孤立主义,美国最终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慕尼黑协定法国陷落珍珠港事件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东亚太平洋优势的确立一战后,美日争斗华盛顿会议日本侵华战争珍珠港事件日本在美国与其盟国的打击下被彻底征服第五节 苏联权势的

23、形成和兴盛1.国力极端羸弱情况下的苏俄对外政策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其羸弱达到极端十月革命后至少四个月时间里,苏俄推行“革命外交”:否定传统的国际法列宁的外交政策:审时度势、不惮妥协、逐步积累力量;利用西方国家间的矛盾2.斯大林与苏联国力的剧增斯大林掌权苏联国家目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大战略:斯大林治国模式斯大林治国模式的功与过3.苏联的内在虚弱和斯大林的外交苏联的内在虚弱:农业、国防、工业、人员、创新精神和主动性最高国策:防止或避免对苏联的战争苏德亲近及其后果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苏联权势的兴盛希特勒攻苏苏联凭借宏伟国力取得卫国战争胜利苏德战争的主要结果苏联西部边界大幅度西移对东欧控制权的确

24、立雅尔塔密约苏占区和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优势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和空军5.全球国际体系的新构成欧洲体系的消逝和美苏两极时期的来临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扩展和集中的双重效应改变了全球国际体系的地缘构造第五章 超级强国的对抗和竞争重点问题:冷战的起源冷战对抗的历程冷战对抗的基本特征冷战的全球化:美苏在欧洲以外的全球竞争苏联的危机和瓦解与冷战的终结第一节 冷战的起源1.美苏关系史的基本性质与冷战的性质和历程美国和苏联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反的国家,它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和思想文化的基本性质方面大相径庭,且始终彼此对立和相互谴责。既非战争亦非和平的对抗和竞争状态历程:战争结束后两年,迅速形成40年代

25、末50年代初达到最高潮斯大林去世到60年代初,局部缓和,继而重新紧张古巴导弹危机后10余年,冷战缓和,欧洲外竞争有增无减70年代后期开始,再度紧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缓和,苏联迅速解体2.冷战起源的历史说明战争目的(或曰战后世界期望)方面的严重歧异战时对苏租借援助问题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3.冷战起源的理论说明国际体系填补真空论(路德维希德约)安全两难(约翰赫兹)均势论国家层次美国社会制度和政治文化传统第二节 冷战对抗的历程1.美苏冷战格局的完全形成美苏冷战基本格局于1947至1949年间完全形成:马歇尔计划西德国家的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东欧的剧变2.冷战的最高潮朝鲜战争爆发后的近三年是冷

26、战的最高潮阶段:朝鲜战争麦卡锡主义清洗内部敌人、仇视美国运动和反南斯拉夫狂暴3.冷战最高潮过后的两大对抗浪峰第一次: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第二次:勃列日涅夫入侵占领阿富汗4.冷战期间的缓和或局部缓和1953到1956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核军备领域欧洲正常化第三节 冷战对抗的基本特征1.冷战对抗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含义美苏冷战对抗的四大基本特征海权对陆权的范式遏制战略:周线防御要点防御2.冷战对抗的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美苏冷战的真正特征:“长电报”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演变在苏联方面的意识形态色彩总的来说也许不如美国方面那么浓烈3.美苏军备竞赛核军备竞赛原因:国际层次;国家层次第一轮艾森

27、豪威尔古巴导弹危机后,新一轮苏联入侵阿富汗、里根入主白宫4.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美苏关系构成了一个有其最低限度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的国际体系基于这个准则,美苏两国在冷战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游戏规则:危机处理防止各自盟友的冲突发展为他们两国的直接碰撞不冒犯对方至关紧要的势力范围第四节 冷战的全球化:美苏在欧洲以外的全球性竞争1.当地力量、全球战略和全球性竞争当地原因:不仅是由于美苏两国越来越广泛的介入欧洲以外,而且由于各种当地原因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造运动、老殖民帝国的瓦解以及与此相关的许多新独立国家内部或它们相互间的民族、部族、宗教和领土冲突最为重要美苏欠发达世界的不同态度和政策苏联:赫鲁晓夫“前沿防卫战

28、略”美国:迁就西欧殖民国家对待中立主义(不结盟)问题的不同2.美苏与东亚的革命和拉美的变更冷战在亚洲和拉丁美洲起源及其实质东亚地区革命,不符合美国接受标准;由共产党领导拉美革命几乎全由非共左派领导,至少一开始如此3.在中近东和非洲的美苏竞争起源和实质围绕埃及的争斗1967年中东战争阿拉伯政治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五节 苏联的危机和瓦解与冷战的终结1.冷战与苏联的危机全球史意识较近的具体原因在欠发达世界广泛介入给苏联造成了弊大于利的结果军备竞赛难以承受维持其东欧势力范围的机制僵硬刻板冷战环境和冷战思想的束缚严重损害了通过改革来尝试纠正苏联内部弊端的可能性2.戈尔巴乔夫的对策与苏联的瓦解“新思维”的理论核心“新思维”的实践动机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策基本逻辑脱缰式的国内政治变更,加上一样快得无法控制的对外政策转型,构成了苏联瓦解的主要的直接近因3.冷战的世界历史意义冷战的主要历史意义美苏冷战期间各自的大战略表现冷战对国际体系内的力量分布格局的双重影响(历史可能最终证明,冷战的真正结果并非美国的真正胜利)第六章 超级强国以外的主要新力量重点问题引言:新兴强国与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