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170.82KB ,
资源ID:47422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422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讲义加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讲义加习题.docx

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讲义加习题专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及焓变目标要求:1、反应热概念的含义和中和热的测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反应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反应热产生原因: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强弱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多数化合反应常见的吸热反

2、应: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 CaO+CO2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 +10H2OC(s)+H2O(g) CO+H2 CO2+C 2CO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3、符号:Q 吸热反应Q0 放热反应Q0 ,为“+” 说明:H的正负与Q是一致的 放热反应:HH2(4)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若只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当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不考虑转化为

3、电能、光能、机械能等其他能量形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表示为:Qp=H (Qp为等压反应热)我们可以借助于反应焓变示意图来理解反应焓变与反应热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示意图H = E(反应产物) E(反应物)(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含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举例】H2(g)+1/2O2(g)=H2O(l) H (298K)=285.8kJmol1 意义:1mol H2和2mol O2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1)时放出285.8kJ的热量。(1)观察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不

4、同?(2) H的单位中 mol1的含义是什么?(3)【对比分析】 观察下面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 H (298K)=241.8kJmol1 H2(g)+1/2O2(g)=H2O(l) H (298K)=285.8kJmol1 2H2(g)+1/2O2(g)=2H2O(l) H (298K)=571.6kJmol1回答:为什么 中的H 的值要比中的 H值要大? 中的H的值为什么是中的 H值的2倍?结论:倍数关系,正负关系。(4)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H= -92.38kJ/mol。 在该温

5、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标反应条件,也不用和。 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 绝大多数H是在298K、101325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H的单位Jmol1或kJmol1,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

6、物质的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H的的值指的是反应物已完成转化为产物所放出的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物质前的系数成正比,若反应逆向进行,H的数值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有机热化学方程式用“=”,不用“”。三、反应焓变的计算(一)盖斯定律:1、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 这就说明对于化学反应,只要其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确定了,不管它中间经历了多少步,反应焓变总是一定的。好比一个人登山,不管他选择什么途径,只要他从山脚到了山顶,他攀爬的高度总是一定的。这也说明了反应焓变有点像物理学中的矢量。2、理解要点:(1)反应焓变

7、(反应热效应)只与始态(反应物)、终态(生成物)有关,与反应过程无关。(2)焓变(反应热)总值一定。H = H1 + H2 = H3 + H4 + H5(二)焓变的计算方法1、利用已知焓变求未知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例 试利用298K时下述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此温度下C(s,石墨)+1/2O2(g)=CO(g)的反应焓变。C(s,石墨)+ O2(g)= CO2(g) H1 = 393.5kJmol1CO (g) + O2(g)= CO2(g) H2 = 283.0kJmol1解:设此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C(s,石墨)+ O2(g)= CO2(g) H1 = 393.5kJmol1第二步:C

8、O2(g)= CO (g) + O2(g)H2 = H2 = 283.0kJmol1将上述两步反应相加得总反应为:C(s,石墨)+O2(g)=CO(g) H3 = ?根据盖斯定律,H3 =H1 + H2 =393.5kJmol1 + 283.0kJmol1 =110.5kJmol1注:方程式叠加时,H也要叠加,同时考虑符号。2、利用化学键的键能求焓变(1)键能:原子间形成(或断裂)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2)H = (反应物的键能) (反应产物的键能)应用键能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时,关键是准确判断物质所含的化学键的数目。如1 molH2O中含2molHO键。【例】以下是部分

9、共价键键能数据:HS 364kJmol1,SS 266kJmol1,S=O 522kJmol1,HO 464kJmol1。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下面这个反应的焓变。 2H2S(g) + SO2(g) = 3S(g) + 2H2O(g) H = ? 1484kJmol1盖斯定律的计算和应用 H1、H2、H3 三种之间的关系如何? 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图1图2(1) 找起点A(2) 找终点C(3) 过程 ABC AC(4) 列式H1+H2 = H3例题1试利用298K时下列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计算在此温度下 C(s)+O2 (g)=CO(g)的反应焓变? 反应3 C(s)+ O2 (g)=CO2(

10、g) H1=-393.5 KJmol-1反应1 CO(g)+ O2 (g)=CO2(g) H2=-283.0 KJmol-1反应2方法1: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给出的反应为基准(1)找起点C(s),(2)终点是CO2(g),(3)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2 ;CCOCO2。(4)也就说CCO2的焓变为CCO; COCO2之和。 则H1=H3+H2方法2: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1) 找起点C(s),(2) 终点是CO(g),(3) 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2CO。(4) 也就说CCO的焓变为CCO2; CO2CO之和。 注意:COCO2 焓变就是H2 那 CO2CO 焓

11、变就是= H2方法3:利用方程组求解(1) 找出头尾 同上(2) 找出中间产物 CO2(3) 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 + (反应) 反应(4) 列式:H1H2 = H3例题2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分析,C(S)的燃烧热H等于 C(S) + H2O(l) = CO(g) + H2(g); H1 =175.3KJmol1 2CO(g) + O2(g) = 2CO2(g); H2 =566.0 KJmol1 2H2(g) + O2(g) = 2H2O(l); H3 =571.6 KJmol1A. H1 + H2 H3 B.2H1 + H2 + H3 C. H1 + H2/2 + H3 D. H1

12、+ H2/2 + H3/2练习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2H3F3 3H2F2 ;H1= a KJmol1 ; H2F2 2HF ;H2= b KJmol1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3F3 3HF的H3为 A.(a + b) KJmol1 B.(a b)KJmol1C.(a + 3b)KJmol1 D.(0.5a + 1.5b)KJmol1练习2(2005广东224) 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TiO2TiCl4Ti 已知: C(s)O2(g)CO2(g); H 1 -393.5 kJmol-1 2CO(g)O2(g)2CO2(g); H 2 -566

13、kJmol-1 TiO2(s)2Cl2(g)TiCl4(s)O2(g); H 3 +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 。例题3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NO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又已知:N2(g)+2O2(g)=2NO2(g); H=+67.7kJ/molN2H4(g)+O2(g)=N2(g)+2H2O(g); H =534kJ/mol试写出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练习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2O3(s)3CO(g)=2Fe(s)3CO2(g);H=25 kJmol1(2)3Fe2O3(

14、s)CO(g)=2Fe3O4(s)CO2(g);H=47 kJmol1(3)Fe3O4(s)CO(g)=3FeO(s)CO2(g);H=19 kJmol1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练习4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 = -870.3KJ/mol (2)C(s)+O2(g)=CO2(g) H2 = -393.5KJ/mol (3) H2(g)+O2(g)=H2O(l) H3 = -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 + 2H2(g) + O2(g) = CH3COO

15、H(l) 二、 原电池【知识点】 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较活泼的金属)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具有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本身不变。具有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组成闭合回路。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明显电流产生时需具备此条件)。【注意】a.不要形成“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b.原电池中,电极可能与电解质反应,也可能与电解质不反应。c.形成

16、闭合回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个电极接触。d.有的原电池产生的电流大,可以对外做功;有的原电池,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很慢,产生的电流极其微弱,不能对外做功(如:电极是Fe、C,电解质溶液是NaCl溶液)。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负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石墨)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现象负极:不断溶解,质量减少正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5、金属活泼性的判

17、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6、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 负极反应:Xne-Xn+ 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池反应: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反应组成电池的总反应。7、有盐桥的原电池盐桥是将热的琼脂溶液(可以是KCl溶液或可以是NH4NO3溶液)倒入U形管中(不能产生裂隙),将冷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饱和溶或NH4NO3溶液中制得。离子在盐桥中能定向移动,通过盐桥将两个隔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持续导电。原电池的表达式()Zn|Zn

18、SO4|CuSO4|Cu(+)“|”表示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界面;“|”通常表示盐桥,必要时还可加注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等信息。 化学电源【知识点】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锌锰干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锌锰干电池: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1 酸性 正极:石墨棒组成 负极:锌 电解质:NH4Cl、ZnCl2电极反应 负极:Zn=Zn2+ + 2e正极:2 NH4+ +2e=2 NH3+H2电池反应:Zn+2 NH4+= Zn2+2 NH3+H22 碱性 正极:石

19、墨棒组成 负极:锌 电解质:KOH、MnO2电极反应 负极:Zn+2OH = ZnO+H2O+2e 正极:MnO2+ 2H2O+2e = Mn(OH)2+2OH 电池反应:Zn+ MnO2+ H2O = ZnO+ Mn(OH)2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铅蓄电池放电:PbO2Pb2H2SO42PbSO42H2O 负极(铅):PbSO4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422ePbSO42H2O充电:2PbSO42H2OPbO2Pb2H2SO4阴极:PbSO42ePb + SO42 阳极:PbSO42H2O2ePbO24

20、HSO4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2PbSO42H2O 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电解质溶液参与的电极反应,这时电池反应为燃烧反应和燃烧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叠加反应式。【例1】氢氧燃料电池(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总反应:2H2 + O2 = 2H2O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

21、2H24e=4H正极:O24H4e4H2O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e4OH【注意】燃料做负极,助燃剂氧气为正极。 电极材料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溶液中不存在O2:在酸性溶液中它与H结合成H2O、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它与水结合成OH。【例2】甲烷燃料电池(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 负极:CH410OH8eCO327H2O 正极:4H2O2O28e8OH 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注意】燃料电池的两极一般不参加反应,反应的是通到电极上的燃料和助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一定在电池的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助燃性气体一

22、定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4价的C在酸性溶液中以CO2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遵循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正负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在得失电子守恒的条件下,相加后为电池反应总式。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4、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三、 电解池【知识点】一、电解原理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4、电子流向

23、: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5、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阳极:2Cl2eCl2阴极:Cu22eCu总反应式:CuCl2CuCl2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规律总结】电极产物的判断:(1)阳极产物判断:分析思路: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除Au、Pt、石墨以外的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活性电极(除Au、Pt、石墨以外的金属材料做电极):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被溶解,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惰性电极(Au、Pt、石墨):要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依据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加以判断。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