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47.63KB ,
资源ID:47354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7354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下水论文 2.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下水论文 2.docx

1、地下水论文 2地下水污染及防护治理 范鸿杰(10级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学号:1030101081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供水来源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生命的健康,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地下水由于其自身特点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被污染。在我国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有沿海地区的海水人侵、硝酸盐污染、石

2、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防治工作,如加强污水的处理,回用及防止水污染的宣传教育与切断污染源,综合防治地下水污染等。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污染来源、污染危害、预防措施、污染治理1地下水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不仅储存量大,还具有水质好、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利用等优点 据统计,我国约有70 的人口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在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比较高,如海河流域的地下水利用率达90 以上。在全部用水量中,地下水占5 0 以上。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但是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和保护不当而遭受污染,不但其

3、自净能力极弱,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 因此加强对珍贵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乡生活和工业生产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污染,水质恶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查清地下水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污染途径,对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使水源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得以控制,对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改善城区居民饮水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1.1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据估算我国

4、地下水天然资源约8700亿方/年,占我国水资源31左右。其中能直接开发利用的约2900亿方/年。我国地下水资源1/3集中分布在北方各大平原和盆地,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为2800亿方/年,占北方水资源总量的48。目前地下水实际开采约747亿方/年, 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供水水源,实际开采量达660亿方/年,约占北方水资源总量30:其中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36亿方/年,占全区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0以上。据初步统计,全国181个大中城市中,33城市以地下水供水为主,22城市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兼用,其余城市以地表供水为主。在华北27个主要城市中,地下

5、水供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1.2地下水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地下水的污染从污染类型来分可分为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石油及化工产品苯及同系物、苯酚、高分子聚合物等有机物都是生物难以降解的,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有许多是致癌物质,可以说地下水中石化产品的广泛存在,是构成全球性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及动物饮用农药污染的地下水会引起各种怪病,如怪胎、肿瘤、皮肤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农业灌溉水、农村家畜产生的有机废水、城镇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其中含有纤维素、淀粉、尿素、洗涤剂,还含有多种微生物,这些污染物质渗入地下水中引起水的理化指标变差,COD、BOD升高,严重者出现水质浑浊、恶臭以至于不能饮用

6、,并且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含氮的有机物转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长期饮用高硝酸盐浓度的地下水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婴儿窒息或死亡。地下水中含有超量的汞、铬、镉、砷及铅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每一种物质的超量存在都会对人及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生物体内都有蓄积作用,即通过生物链的传递使污染物的浓度不断扩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来越大。它们可以在人体肝、肾、脾以及脑组织、骨组织等重要部位富集,长期饮用汞含量超标的地下水可引起肝炎、肾炎、运动失调等疾病,往往导致死亡或遗患终生。镉在人体中有很强的富集作用,饮用被镉污染的水往往会引起慢性中毒,损害人的肝、肾和骨骼等

7、。砷及其化合物都是强毒性的,摄入超量的砷会引起慢性中毒,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将造成癌变或畸变。2分析地下水的污染源及其污染途径综上所述,保障地下水的水质安全以及维护良好的地下水循环系统是保障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项重要而且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因此要治理好地下水首先就得明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以及污染源的运动途径,然后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2.1地下水的污染源分析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称为水体污染源,这是造成水体污染的罪魁祸首。各种水体及其循环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类型复杂的污染源,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水体污染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就地下水污染而言,其根源有以下几种:

8、2.1.1工业“三废”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业废水如工业电镀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和石油化工有机废水不经过处理而排人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导致地下水化学污染。工业废气如SO2 、H2S、CO、CO2、氮氧化物、苯并芘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煤烟型严重污染,这些污染物随降雨下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循环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工业废渣经风吹、雨水淋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挥发性酚、氰化物等进入水体和土壤。其中部分随降水直接入渗,部分随地表径流往下游迁移并下渗,从而对地下水形成面状和线状污染。2.1.2

9、城市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主要是SS(悬浮固体)、BOD(生化需氧量)、NH4-N(氨氮)、ABS(合成洗涤剂)、P、CL、细菌等生活污水和医院排放的废水中所含污染物多为氨氮、磷、合成洗涤剂、厌氧细菌、挥发性酚、汞、病毒及放射性物质,多数排人河道、沟渠或渗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生活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2.1.3农业污染由于农业活动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剩余农药、化肥、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等。农耕面源污染,造成农耕区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农耕区过多施用氮肥,其中约有12.

10、545的氮从土壤中流失并污染了地下水。当然,流失的氮素也不全是来自施用的氮肥。它们引起大面积浅层地下水质恶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NO3-N的增加和农药、化肥的污染。2.1.4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海水倒灌是指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淡水的过量开采。如果地下淡水过量开采,滨海或岛屿上淡水海水界面可以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是我国最突出的区域性的人为因素引发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进入80年代以来,出现连续多年的干旱,降雨量偏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但是工农业需用水量却不断增加,地下淡水“入不敷出”,海水入侵造成大批机井报废、耕地丧失灌溉能力、工业产品质量下降,更

11、严重的是造成人、畜用水发生困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渤海沿岸,其中最严重的是胶东的莱州湾地区。据有关研究报告,莱州湾地区现代海水入侵面积已达733.4平方公里,其中莱州市占274.5平方公里。位于黄海沿岸的青岛市,也出现海水入侵,引起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污染。3地下水水质监测和预防污染的措施从以上所描述的地下水的重要性和污染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性,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地下水的水质情况以及地下水流动的活跃性和地下水储存量的实时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地下水资源的质和量,也才能保障和促进一方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做好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和提前预防是做好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最有效防止地下水污

12、染的方法。所以下面着重从水质监测和预防地下水污染两方面来描述。3.1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法简述(物探法)对于地下水质的监测,受观测孔或民用孔分布的限制,只有当污染物到达井孔时污染才有可能被发现而此时污染已经持续很长时间,污染范围已经扩大。为了及时发现污染,将污染减小到最小化,可以利用电阻率评价地下水矿化度的方法监测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称总矿化度,通常以水在105110。C温度下烘干后留下的干涸残渣量来表示。一般,当总矿化度小于1克/升时为淡水,13克/升为微咸水,310克/升为咸水,1050克/升为盐水,大于50克/升为卤水。 当地下水受到污染时,地下水的矿化度会随

13、之而升高,地层岩石的电阻率不仅与地层中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及孔隙度和孔隙结构有关,还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有关。我们需要确定影响地下水的电阻率的因素。3.1.1影响地下水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假设地下水的电阻率水,值由下式决定:水=式中:n+和n-为水中的正负离子数;e+和e-为每个正负离子所带的电量;v+和v-为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上式表明,水中导电离子数目的电荷量以及迁移速度越大,则岩石电阻率值越低,反之则高。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水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水的矿化度(矿化度高离子含量高)和温度(温度高离子迁移速度大)。下图即为各种溶液的电阻率与其矿化度的关系。3.1.2矿化度对地下水电阻率的影响由上图

14、可以看出,电阻率随着水矿化度的增长呈线性下降,这对任何盐类都一样。水的矿化度有代表性的变化是从0.01到1克/升,这样大小的变化可使水的电阻率变化100倍,但在有盐溶液存在的情况下,则可达几个数量级。同事上图给出电阻率与溶盐的成份的关系曲线,在水中含有与NaCL的数值相等的KCL、CaSO4 或CaCL2时,水的电阻率变化不大,但若水中溶解有HCL时,则其电阻就大不相同;在HCL和NaCL浓度相同时,水的电阻率在第一种情况下减少五倍。设水的矿化度为C水,那么对不同的溶液,其溶液的电阻率满足:Log水=a+b*LogC水其中b为一常数,a为一与温度有关的系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温度一定时。地下

15、水的电阻率随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一定的温度下,没有受到污染的纯净地下水的电阻率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电法勘探监测地下水的电阻率,当电阻率不在那个固定范围时,我们可以快速确定地下水有可能受到了污染,从而尽快采取措施,将损失减小到最少。3.2预防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一般不易被发现,不像地表水可以从水体的颜色、嗅味等物理性状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当发现时污染已持续很长时间,污染范围已经扩大。地下水污染治理涉及受污染的土壤及含水层的治理和恢复,比地下水污染治理难度要大,费用要高。因此,对地下水污染要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3.2.1国家相关部门应做的预防工作保护地下水的安全不仅仅是

16、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及相关部门更应当承担起保护地下水安全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个人认为国家的相关权力机构应当从法律和具体措施两方面做到以下五点:(1)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面对地下水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地下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与政策支持。(2)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国家应加大对地下水环境监测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备的地下水监测网络,统一地下水监测的有关技术规范,不断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对现有多部门建设的监测网络进行有效集成,建成国家地下水监测

17、数据公用平台。(3)进行系统的全国地下水污染情况调查。我国还从未系统的开展过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水质总体状况、污染来源不清,难以划分地下水质量区域、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与防治规划。因此急需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并建立地下水污染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4)建立全国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实现大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对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及时预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的蔓延。(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及培训班等不同宣传手段提高全社会对地下水污染危害的认

18、识,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3.2.2地方性相关部门、工厂以及每个公民应做的预防措施地下水的保护不仅需要国家的相关法律支持和基本资料的收集,而且更重要的措施便是地方性相关部门和工厂把国家对地下水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并不断增强每一个公民对水的保护意识。所以地方政府、工厂以及每一个公民要做到一下几点:(1)开展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为决策、管理人员和规划设计人员提供有关地区的地下水环境条件,指导工程的选址、选线,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进行环境功能分区,划分重点水源保护区。(2)改进工业生产工艺,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重点水源

19、保护区,严禁新上排放污水的项目,对已有的工业,能搬迁的要搬迁,不能搬迁的要求严格限制排放,加强治理,做到达标排放。(3)严禁采用渗井、渗坑排放污水。在水源保护地不得兴建永久性的固体废物堆放场,临时堆放场也要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水。(4)合理适当使用氮肥,使所使用的氮肥既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又不要过量,提高作物对氮的利用率,实施节水灌溉,减少氮的流失。(5)严禁垃圾乱堆乱放,建设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有毒有害的工业废物,要在人烟稀少、地层不漏水的地区进行封闭堆存。处理废水废渣的场所放在城市和水源地下游的不易渗透的区域,并要远离地下水体。4地下水污染治理4.1物理法4.11屏蔽法屏蔽

20、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常用的灰浆帷幕法是用压力向地下灌注灰浆,在受污染水体周围形成一道帷幕,从而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其他的物理屏障法还有泥浆阻水墙、振动桩阻水墙、块状置换、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闭法等。适合在地下水污染初期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4.1.2被动收集法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收集起来,或将受污染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方法。在处理轻质污染物(如油类等)时比较有效。4.2水动力控制法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向含水层注水,人为地区别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从而将受污

21、染水体与清洁水体分隔开来。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力控制法又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水动力法不能保证从地下环境中完全、永久地去除污染物,被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一般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用于防止污染物的蔓延。4.3抽出处理法抽出处理法是最早使用、应用最广的经典方法,根据污染物类型和处理费用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在受污染地下水的处理中,井群系统的建立是关键,井群系统要控制整个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处理地下水的去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使用,另一个则是多用于回灌。后者为主要去向,用于回灌多一些的原因是回灌一方面可以稀释被污染水体,冲洗含水层;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

22、,从而缩短地下水的修复时间。此方法能去除有机污染物中的轻非水相液体,而对重非水相液体的治理效果甚微。此外,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和污染物在地下的复杂行为常常干扰此方法的有效性。4.4原位处理法4.4.1加药法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药剂,如灌注中和剂以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使无机物形成沉淀等。4.4.2渗透性处理床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黏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人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4.4.3土壤改性法利用土壤中

23、的黏土层,通过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黏土转变为有机黏土。经改性后形成的有机黏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4.4.4冲洗法对于有机烃类污染,可用空气冲洗,即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区域底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污染物中的挥发性组份会随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污染物的挥发性组份随空气一起溢出,再用集气系统进行收集处理。4.4.5生物处理法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实际上是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的人工强化,它是通过采取人为措施,包括添加氧和营养物等刺激原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另外,强化措施还可以从微生物的角度人手。在地表设施中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的培养,然后通过注射

24、井注入到受污染区域。一般情况下,原位生物修复要与井群系统配合进行,即通过抽水机与注水井的配合,以加速地下水的流动及氧和营养物的扩散,从而缩短处理时间。5结论地下水是生态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污染防治需要每个人的关心和参与,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做到预防为首,治理从细,不断完善地下水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提高监测精度和监测量。参考文献:1尹国勋,李振山.地下水污染与防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2文冬光.加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防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5.3罗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4杨强,李金轩,丁伟翠,浅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危害及防治J.地下水,2007,3.5孙讷正.地下水污染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6王玉秋,钱茜.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止对策J.山东.环境,2000(增刊);204205.7范春辉,浅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8.8徐恒力,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北京:地址出版社.2001,8.9武毅.用电阻率评价孔隙率类地下水矿化度的方法与技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